APP下载

青岛德占时期历史建筑的屋面研究

2024-03-15张驰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24年1期
关键词:屋面青岛

摘 要:青岛德占时期独具特色的城市建筑群,既反映了多种西方建筑风格,又吸纳了中国传统建筑元素,形成了中西建筑元素相融合的折中主义风格,极具历史文化价值。青岛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加上红色屋面,形成了“红瓦绿树,碧海蓝天”的独特城市风貌,极具美学价值。从屋顶的营造技术、材料、形式等方面研究青岛红瓦屋顶的独特美感。

关键词:青岛;屋面;德式建筑

一、德国传统建筑屋顶营造技术

(一)传统的德国建筑屋顶形式

德国传统建筑所采用的屋面形式主要有三种。一种是平屋顶,在屋顶四周有女儿墙加以围挡。采用这种平屋顶的建筑大多是体量小的两层或三层住宅(图1)。其他两种屋面形式都是坡屋顶(主要区别在于正脊与斜脊的数量):一种是只有正脊的形式(图2);另一种是五脊顶。五脊顶除了有一根正脊外,在正脊两侧的末端还各有两根斜脊,形式根据房屋的平面造型会有所变化,但基本形式都是一条或多条穿插正脊,正脊的末端连接两条斜出的斜屋脊,通常情况下,斜脊的角度都为45°(图3)。

正脊的数量取决于建筑的平面布局,中轴对称的平面形式为德国传统建筑的普遍处理方式,因此有几条对称轴便对应布置几条屋面正脊。常见的有一条对称轴的“一”字形屋脊、两条相互垂直对称轴的“十”字形屋脊。

屋面除正脊线外,亦会视情况而增加与正脊线垂直的抱厦或老虎窗进行点缀。突出的抱厦可以有效增加房屋阁楼层的空间,更有利于采光,增加的老虎窗也有同样的作用。

(二)传统的德国建筑屋顶构造

德国传统建筑的屋顶大致有两种构造形式,即桁架屋顶和椽屋顶(表1),这两种建筑屋顶存在相互混杂的情况。椽顶在桁架顶之后出现,二者的方式、承重、位置等方面均有差异。桁架顶是悬吊式的,其常置于横梁之上,并主要依靠水平横梁来承重,有的桁架顶的构造也有背柱,屋顶的重量通过横梁传到立柱和墙上;椽顶是站立式的,采用榫接的形式,坡度较陡,其常置于柱上、墙上,主要依靠柱承重,不需要背柱,其稳定性要优于桁架顶。

这种桁架建筑的木材结构用榫接技术,用砖或土填充其间形成墙体。我们在外墙上所看到的各种线条构图,正是用于加固各个方向的支撑结构。和中式建筑进行类比的话,桁架式与中式建筑中的抬梁式和穿斗式做法相似,二者的差别主要在于传力方式的不同。

二、青岛德占时期的建筑屋顶材料及形式

屋面也被称为建筑的“第五立面”,其重要程度由此可见。可以说,建筑屋面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城市的面貌特征。青岛德占时期的建筑,由于都有矮墙将其围合,建筑立面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遮挡,因此屋顶的形式显得尤其重要。青岛德占时期的建筑屋顶形式被设计得十分丰富,不同形式的屋顶进行组合,也使得青岛这个城市的天际线具有独一无二的美感。

红瓦是青岛建筑的显著特点之一,也使青岛形成了“红瓦绿树,碧海蓝天”的城市风貌特征,使青岛享誉世界。

(一)屋顶的色彩美

青岛的建筑屋顶为什么采用红色?这种基调正是在德占时期形成的。德占之前的青岛作为一个普通的小渔村,其屋面色彩符合我国整体建筑风貌,都是青灰色。德占之后,德国人按照自己民族的建筑特色进行建设,并且出文件规定房屋建筑必须使用红瓦。同时,青岛独特的地理资源也为红瓦的生产提供了便利。

那个时期的青岛,德国式的红色屋顶与高耸的塔楼高低相衬,错落有致,红砖取代了中国常见的青砖,建筑外墙以灰泥抹面后涂上明快的颜色,屋顶之红、墙面之黄、树之绿、天之蓝、海之碧,五种颜色相互协调。这奠定了青岛百余年的城市基调与色彩,红瓦也成为青岛最独特的文化符号。青岛德占时期建筑屋顶之所以有如此独特的美感,还要归功于建筑整体造型结构与屋顶的关系上。德国人在青岛建造的建筑,屋顶部分相较于整个建筑体量而言面积较大,因此更加突出了红瓦的装饰效果。“它不像帽子,而像红色披肩,给人以潇洒之感。”这句话十分生动地阐释了青岛德占时期建筑屋顶的美学特征。红瓦的美不单是色彩的美,更是青岛建筑造型艺术、青岛城市美学价值的体现(图4)。

(二)屋顶材料

青岛德占时期的建筑法规禁止将瓦楞铁皮作为屋面材料,因此青岛的德式建筑普遍采用红色陶瓦来建造屋面。当时的青岛建筑屋顶多为红色牛舌瓦铺面,德国总督官邸、11号官邸等个别建筑使用了红色筒瓦。为防止屋顶漏风、漏水,牛舌瓦屋顶将双层瓦片相互叠加悬挂。据测算,屋顶每平方米需用牛舌瓦70块,而一般瓦片每平方米仅需不到30块。这种牛舌瓦多烧制于当时的大窑沟,先用青岛当地的黏土制成泥坯,风干后再入窑烧制,一般烧制成瓦的时间为15—20天。青岛德占时期的建筑,不仅将牛舌瓦、红筒瓦用于建筑屋顶,还将其用于建筑立面,以装饰为主,形成独特的视觉效果和美感。

(三)屋頂形式

任何建筑都可以在立面上看出上、中、下三段不同的处理手法和形式。在这种美学观念下,屋顶作为最上端,在构图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屋顶形式可以起到打造视觉焦点、提示主体的作用,也可以起到呼应外立面、统一构图的作用。

德国人在侵占青岛时期颁布了建筑法规,规定建筑高度不能超过18米,因此当时的建筑多为2至3层,这使得建筑的屋顶特色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德国人为表现德国传统民族建筑风格,将传统的德国屋顶形式移植到青岛,将屋顶做得十分陡峭(图5),内部形成一个外开老虎窗的阁楼空间。坡屋顶的形式主要有双坡式和多坡式屋顶、多折式屋顶、MONTHA屋顶等多种形式。

多折式屋顶在青岛德占时期的建筑屋顶中较为多见,也最具特色。多折式屋顶在同一坡面上将屋面一分为二,其截面呈折线形,上部坡度较缓,下部较陡,彼此之间有一条清晰的分隔线。这种屋面折线处理手法,在扩大屋面空间、增大屋檐下可利用面积的同时,使屋面造型更加饱满(图6)。

由于通风和采暖的需要,青岛德占时期的建筑屋顶出现了老虎窗和烟囱,二者分别呈点状和线状对屋顶进行了点缀,丰富了屋顶的表现形式。其中,作为德式建筑的重要元素,老虎窗的功能除了实用之外,更重要的是形体造型的作用。老虎窗一般是用来给卧室提供采光的,既可以和墙壁在一个平面上,也可以伸出屋顶。老虎窗有盖顶、窗套、玻璃三个部分,就其顶盖来划分,可分为三角形、长方形、弧线形三种。三角形老虎窗盖顶的玻璃形状,有扁圆形的,也有三角形的,有尖券形的,也有圆形的;长方形的老虎窗立面从侧面看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坡顶的,一种是横向的;圆弧老虎窗造型也因弧度的不同而相应有所差异。

三、塔楼

塔楼属于屋顶的范畴,在青岛,几乎每一栋德占时期的建筑中都有塔楼的身影。彼时由于德国本土财力雄厚的农场主对中世纪欧洲城堡的青睐,因此建筑师将城堡中的塔楼元素融入本土住宅建筑中,這种形式很快传遍德国,并影响到同时期远在中国的青岛建筑。塔楼在整体建筑构图中起到了重要的平衡作用,同时也丰富了街道轮廓和城市的天际线,这是德占时期青岛建筑构图中的重要元素。

德式建筑多为不规则的自由形式,塔楼在不对称的形式中可以均衡构图,协调建筑的体量,在尺度上和造型上与主体建筑形成对比,丰富建筑的造型。如胶澳德意志帝国邮局旧址建筑在两个面向道路交叉口的转角处高起的塔楼,带有明显的巴洛克风格,突出了面向街口的转角,使建筑体量更加协调,屋顶形态更加活泼;位于欧人监狱西侧的圆形塔楼是整栋建筑最引人注目的地方,其上部为锥形屋顶,并安放风向标,打破了屋顶平淡的构图,环绕塔楼的墙面上有沿楼梯走势排布的小条窗,更加丰富了建筑的形式感;警察署旧址的塔楼是整栋建筑的视觉中心,上部四面起小山墙,外砌红砖装饰表面,丰富了建筑的造型。

四、结语

就美学价值而言,青岛德占时期的建筑屋顶通过其潇洒的色彩、丰富的形式,创造了富有美学价值的艺术形象,形成了独特的美学价值,研究德占时期的建筑屋顶有助于更好地认识青岛的城市风貌特征;从文化价值方面来说,青岛德占时期建筑的红坡顶已经成为青岛的城市文化符号,早就超越了其自身作为建筑物中一个元素的概念,具有浓厚的社会文化意义。

参考文献:

[1]袁宾久.青岛老建筑之旅[M].北京: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19.

[2]孙钊.青岛德占时期居住类建筑外表皮研究[D].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2013.

[3]李瑞.德占时期青岛欧洲人居住建筑研究:以独立式住宅为例[D].青岛:青岛理工大学,2015.

[4]吴涛.以青岛警察署旧址为例:青岛殖民时期建筑研究[D].青岛:青岛理工大学,2013.

[5]徐飞鹏.青岛提督楼建筑[J].华中建筑,1988(3):100-101.

[6]荆科,王崇恩.德国传统建筑坡屋顶营造形式简析:以青岛欧人监狱旧址“仁”字号监房屋顶为例[J].工业建筑,2015(增刊1):165-168.

作者简介:

张驰,重庆工商职业学院教师。研究方向:环境设计。

猜你喜欢

屋面青岛
探讨老旧小区屋面防水修缮工程的质量控制
建筑工程屋面防水工程施工技术
一场屋面火灾引起的思考
坡屋面挂瓦施工技术的探讨
屋面防水工程施工质量的控制研究
上合,从青岛再启航
开启空中看青岛航线
青岛东方影都落成
青岛如何引进人才
青岛明月申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