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竞技武术套路三人对练的创编思路
——以吉林队为例

2024-03-13杜兴雨西安体育学院陕西西安710068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4年4期
关键词:徒手套路演练

杜兴雨(西安体育学院 陕西 西安 710068)

1、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武术对练是竞技武术的组成部分之一,它是在拳术、器械等武术单练项目的基础上,通过预先编排好的套路,按照攻防格斗规律,进行进攻、防守、反击的假设性实战练习。武术对练的本质属性是攻防技击,流畅地演练创编好的套路是它的表现方式。竞技武术男子三人徒手对练是第十四届中华人民共和国运动会武术套路小团体项目之一,所以全国各参赛省对于这个项目十分重视,各参赛省的男子三人徒手对练有其各自不同的特点与优势,如宁夏队有动作流畅、难度飘逸的特点,陕西队有配合默契、节奏紧凑的优势,辽宁队有脚步轻盈、攻防丰富的特色。为了不断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取得更优异的成绩,要更加明确自身的优点与缺点,在全国男子三人徒手对练的各队中取长补短,提升自己的实力水平。本文以吉林队男子三人徒手对练为例与全国其他省的男子三人徒手对练套路创编进行比较分析,找出套路编排中的优势与不足以及解决方法,明确男子三人徒手对练套路的创编思路,为该项目的发展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2、相关研究综述

从《规则》发展的历程中,我们不难发现武术运动的发展是随着社会的需要而发展的,在此发展的过程中必须根据武术自身的特点,遵循其固有的规律,否则就会畸形发展。武术套路竞赛从20 世纪50 年代一招一势的演练到变化更加复杂、动作更加灵活;从跳跃能力较差、动作不能腾空到现在优美的空中造型;从以往重视攻防技击性为主到今天以外型到内涵全面提高,既注重攻防意识又注重新观赏价值,武术的规则以公平竞赛为目的,提出了分块打分和量化打分的评分方法,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发展和进步。

阎小乐在2015 年《竞技武术对练编排设计》中认为竞技武术对练的设计有助于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发挥。竞技武术是一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和提高个人体格、体能、心理及运动潜能的竞赛。在竞技对练环境的强烈刺激下比赛型运动员表现得十分兴奋,在舞台上积极展示自己,与观众互动;而慢热型运动员前半程会出现紧张的情绪,但对练情境能促进自我调整,积极适应新的比赛环境,无论是何种运动员在竞技武术对练中表现出的竞技状态通常都高于常规比赛。阎小乐在2015 年《竞技武术对练编排设计》提出了竞技武术套路最重要的一个标志在于他的攻防技击性和技击原理,运动员之间的战斗意境在比赛中必不可少。喻波在2017 年《竞技武术对练套路编排设计思想探讨》中认为竞技武术在设计和编排对练时需要全面体现出武术内涵,并且在实际指导期间需要综合应用“难,高,新,美”等元素,充分展现出我国竞技武术的艺术美和搏击美。王伟也、李晓红、刘文武在2019年《电影武打动作设计对武术对练创编的启示——兼论武术对练逻辑意识》中提出实际格斗基本逻辑的缺失,导致竞技武术对练演练中,常出现“拳不触体”、“等人”、“等招”的现象,成为武术发展的阻碍。

以上各类研究从武术的套路内涵、技击属性、动作设计、孕育于武术中的武德等方面来分析竞技武术对练套路的编排,可以看出对于对练套路编排的研究已经有着多方面、较全面的研究成果,但在结合现行的武术套路竞赛规则与裁判法的同时对套路创编的研究较少。在现如今武术越来越推向国际的趋势下,如何在符合规则的情况下,使竞技武术男子三人徒手对练在赛场上更引人入胜,更好地表达套路内涵、技击属性、中心思想也是十分值得研究探讨的方面。

3、研究对象与方法

3.1、研究对象

本课题的研究对象为第十四届全运会预赛竞技武术男子三人徒手对练套路的创编思路。

3.2、文献资料法

在研究过程中,根据研究需要查阅中国期刊网、图书馆,通过期刊杂志和网络检索,整理有关中国传统武德、竞技武术对练规则变迁、竞技武术套路创编的理论资料进行研究与分析,对相关资料进行归纳、概括和总结。

3.3、现场观摩及视频观察法

作者以参加第十四届全运会预赛的身份,对本次比赛中男子三人徒手对练各队的套路进行了全程的观摩和记录,更加直观地感受他们的套路所表达的内涵,更加细致地观察他们的攻防演练,再结合即时录像反复观察研究,对各省男子三人徒手对练套路的创编进行统计、比较、分析。

3.4、专家访谈法

对参与了第十四届中华人民共和国运动会武术套路比赛男子三人徒手对练的运动员以及教练员进行访谈,了解他们对于男子三人徒手对练套路创编的见解以及对各自参赛套路的理解和看法,从多方面更全面地对竞技武术男子三人徒手对练的套路创编进行分析。

4、结果与分析

4.1、竞技武术对练规则的变化

竞技武术发展至今,已经出版了1959、1960、1973、1979、1984、1991、1996、2002 以及2012 九个版本的武术套路竞赛规则,而竞技武术对练项目的规则在近60 年的发展中可分为三个阶段,1958-1978 年,这期间的对练项目基本都是以表演的形式存在,没有正式发行的竞赛规则,受到的关注度较低;时间于2002-2011 年以及2012 年至今,各对练项目比赛满分为10 分,其中动作质量5 分、演练水平5 分,两者在评分中占的比重相同,2002 年与2012年两个版本的规则中只有评分的分数有轻微改动。对练项目从仅仅作为表演项目到后来成为正式比赛项目,规则也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改动,规则的改动也影响着每一代运动员对于对练套路创编的思路与方向。

表1 对练规则的变迁

(1)现行的竞技武术对练规则对男子三人徒手对练套路编排的影响。

现行的武术套路竞赛规则中规定徒手对练项目的套路中须至少包括3 种拳法,如冲拳、摆拳、贯拳等;2 种掌法,如推掌、劈掌等;5 种腿法,如弹腿、鞭腿、摆腿、正蹬腿、侧踹腿等以及两种摔法,如侧摔、背摔等,对于规定组合并没有做出明确的要求。因此在创编男子三人徒手对练套路时,运动员可以将各类方法基本功按照自己的需求进行不同的组合搭配,形成各自不同的套路风格,呈现自己预期的效果,并在套路中加入地面技巧、抛接的难度和落地的跌扑来展现运动员之间的配合以及自身的能力,增加套路的观赏性。但过于追求难度腾空的高度、旋转的圈数、动作的难度,会使难度动作的配合影响到套路的流畅性,且难度本身并不具有攻防意义。难度只是套路中增加亮点的部分,而不是套路的主体,太过重视难度动作而忽略了对练的本质无疑是本末倒置。

同时武术套路竞赛规则在对练演练方法与配合两个方面规定了6 种错误内容,即扣分项,每出现一次错误内容扣0.10分,且按出现的人次累计扣分。演练方法中含有远离或偏离进攻部位、静止姿势超过3 秒和无攻防演练超过3 秒3 种错误内容;击打落空或防守落空、等待对方进攻以及误中对方是配合中的3 个错误内容;套路时长不足50s 也会扣分。众所周知,竞技比赛哪怕0.001 分都对比赛结果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更何况出现一次错误内容便会扣0.10 分,这对比赛的结果是一个巨大的冲击,特别是在全运会如此重大的赛事中,0.10 分更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各参赛队为了避免在演练时出现方法与配合中的扣分点,在套路中常常会出现无实际攻防意义的冲拳接拳、踢腿、跑位等动作;为了演练时长足够,会在起势与收势或套路中间部分进行拖延,套路的主体部分便会相对地缩短,这些导致了赛场上大部分套路的风格、节奏大相径庭,观看久了之后,使裁判与观众出现审美疲劳。

表2 套路中出现无攻防意义动作与拖延情况

4.2、男子三人徒手对练收势的编排

通过在第十四届全运会赛场的观摩以及赛后对即时录像的观看,观察每个男子三人徒手对练参赛队伍的套路收势,并将结果总结在如下表3 中。在参赛的19 个队伍当中,除了吉林队与河北队以止戈的形式或点到为止的形式作为套路的收势,其余的17 个队伍在收势时都是采用暴力击打或者托举摔落的方式使中间人或两边人完全失去战斗力抑或更严重的情况来作为整个套路的结尾。

表3 全运会预赛各队伍套路收势

(1)男子三人徒手对练收势的暴力因素。

武术的套路就好似一篇文章,有一个好的起势就宛如一篇文章拥有了一个精妙的开头,能够勾起观众的兴趣;结尾,是对这篇文章的总结,对这篇文章中心思想的精炼,抑或戛然而止,给读者留下无限遐想的空间,套路的收势亦是如此。

现行的武术竞赛规则,即2012 年武术套路竞赛规则与裁判法只对动作质量与演练水平进行了要求,对于套路的结尾并没有作出明确的动作要求,所以运动员们可以用任意的想法来给自己的套路创编收势动作。在第十四届全运会预赛男子三人徒手对练项目的参赛队伍中,除了吉林队与河北队之外的17 个队伍精彩的收势背后,都隐含着两个字——暴力。为了在套路最后烘托气氛,出现了如击打胸部、踩踏腹部、举摔等暴力动作,作者认为这样的编排虽使气氛在套路最后达到了一个小高潮,但在内涵方面却经不起推敲,这类以暴力动作构成的收势并不能体现武术自诞生以来其蕴含的武德涵养,单纯是为了收势而收势,为了过瘾而过瘾,经不起反复推敲与琢磨。

(2)武术对练套路的收势更应体现武术道德内涵。

中华武术是在各历史时期华夏人民的日常生活生产中形成的,随着武术的发展,在习武群落中渐渐产生了对习武者心性、行为的要求,这便是武德。武术发展到今天的竞技武术,在演练形式上增加了许多难度动作,更加符合当下“高、难、美、新”的发展趋势,使套路更具观赏性。但无论如何发展,武术亘古不变的依旧是武德两个字。所谓“未曾学艺先学礼,未曾习武先习德”,止戈方能为武,习武并不是为了争强好斗、恃强凌弱,而是为了弘扬民族文化,传播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武术对练套路的主体可以是激情澎湃、惊险刺激、打斗激烈,展现武术搏斗的魅力,但在收势部分,不该全是一击必杀、不留余地,不把一方打到完全失去战斗力而不罢休,规则允许这样的结尾存在,但不代表它应该成为现今对练套路收势的主流。武术对练套路的收势更应体现的是以武会友、拳以德立、仁爱的武术道德内涵。武德是丰富的中华文化的一部分,竞技武术正在一步一步迈向全世界,它向国内乃至国际展现的该是拥有上下五千年历史泱泱大国的有实力而不张扬,谦逊而不软弱的样貌,弘扬的该是中华民族不服输、不认输、坚韧不拔、奋勇向前的民族精神。

4.3、男子三人徒手对练套路创编中的情景设定与角色塑造——以吉林队为例

作者在第十四届全运会预赛男子三人徒手对练比赛结束之后对参赛的运动员与教练员进行了访谈,并归纳总结,他们的意见与看法可分为以下三种。如表4。

表4 参赛运动员与教练员对套路创编中情景设定与角色塑造的看法

对参赛运动员与教练员访谈结果总结可以看出,对于在套路创编中加入情景设定与角色塑造的元素,总体呈认可趋势。

5、结论与建议

5.1、结论

套路创编的风格单调,动作内容空洞,习练者在套路创编中,过于重视难度的展现以及受规则的影响刻意避免扣分点的出现,导致套路创编的单一化,缺乏技击属性,缺失攻防逻辑。套路收势的创编不符合武术道德内涵,习练者创编收势时为了渲染气氛,出现过多的暴力因素,无法体现武术道德内涵。情景设定与角色塑造元素可以使套路更生动。

5.2、建议

重视套路的主题部分,加深对武术动作技击属性的理解,加强武德文化的学习,并在收势的编排中体现,提高渲染套路感染力的能力。

猜你喜欢

徒手套路演练
首次演练
网购能“砍价” 有时是“套路”
徒手攀岩
Airbnb上的套路
徒手抓飞弹 一点不奇怪
徒手“撕开”原子弹
统计知识综合演练B卷
拒绝套路,认真搞笑
徒手深蹲,练练你的臀部
未雨绸缪演练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