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火针治疗骨转移癌引起疼痛的临床效果

2024-03-13张玉田李志群张景旭张凤志贾海生李德舫宋子韵

中国医药导报 2024年1期
关键词:奥施康定火针

张玉田 李志群 张景旭 王 勇 张凤志 贾海生 李德舫宋子韵

1.河北省承德市中医院肿瘤科,河北承德 067000;2.解放军第九八四医院消化科,北京 100094

目前,我国癌症已经成为居民第一死亡原因[1]。转移是癌症常见的特性,骨骼是仅次于肺脏和肝脏的第三常见转移部位[2]。由于骨骼表面及内部有较多神经分布,因此骨转移癌造成骨质破坏时,主要表现为疼痛,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活动能力。骨转移癌引起的疼痛,常比较剧烈,常规止痛治疗效果不理想,1984 年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发布“三阶梯止痛原则”以指导癌痛患者用药,在全世界范围内推广至今。对于中重度疼痛,需要吗啡类药物止痛治疗,但由于毒副作用、身体依赖、耐药性和成瘾性等不良反应,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临床使用,亟待探索出一种临床疗效好,不良反应轻、可操作性强、患者依从性高的癌痛治疗方法[3]。本研究选取诊断明确、符合入组条件的骨转移癌疼痛的100 例患者采用火针治疗,并与同类100 例患者用奥施康定口服止痛治疗作对照来评价其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河北省承德市中医院2019 年1 月至2023年1 月收治的骨转移癌中重度疼痛患者200 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有明确病理或细胞学诊断;②癌症伴有骨转移引起的疼痛,疼痛程度根据疼痛程度数字评估量表(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评估;③患者能评价疼痛症状[4-5]。排除标准:①治疗未达1个疗程;②症状缓解<4 周;③同时口服其他止痛药物;④出现严重出血倾向或严重的心肺功能障碍等并发症;⑤同时接受放化疗。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00 例。试验组男54 例,女46 例;年龄27~86 岁,平均(54.54±8.23)岁;癌症国际分期(tumor node metastasis,TNM)为Ⅳ期;平均NRS评分(8.03±0.21)分。对照组男63 例,女37 例;年龄27~85 岁,平均(54.22±8.54)岁;TNM 分期Ⅳ期,平均NRS 评分(8.04±0.11)分。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患者均签署自愿同意书,且已获得河北省承德市中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ZYYKY23011)。

1.2 治疗方法

试验组患者接受火针治疗,施针者为具有中医医师资格证行医5 年以上的资深医师。

①选穴与消毒:先用笔描画出肿瘤疼痛部位。选定治疗部位进行标记后要采取适当体位以防止患者改变姿势而影响取穴的准确性。选定部位后进行严密消毒。消毒方法宜先用碘酒消毒,后用酒精棉球脱碘,以防感染。

②选针与烧针:火针选用研制加工的合成钢材料制成的长40.0 mm×0.8 mm 的针具,具有针尖尖而不锐、针身挺拔坚硬、针柄隔热不烫手的特点[6]。酒精灯火焰上1 cm 处加热5~10 s,以针体前2 cm 处呈鲜红为度。

③针刺与深度:针刺时,用烧红的针具,迅速直接刺入选定的部位内,即迅速出针,全过程应在1 s 内完成。刺入深度0.3~0.5 cm,间距0.5~1.0 cm,火针针刺的深度一般四肢、腰腹针刺稍深,可刺入2~5 mm,胸背部针刺宜浅,可刺入1~2 mm。

④每周治疗2~3 次,连续2 周为一疗程。

⑤注意事项:对于血管和主要神经分布部位慎用火针;在针刺后,局部呈现红晕或红肿未能完全消失时,则应避免洗浴,以防感染;针刺后局部发痒,不能用手搔抓,以防感染。

对照组采用奥施康定[明蒂(中国)制药有限公司,批号:254184]治疗:奥施康定至少10 mg,2 次/d,口服,并根据疼痛缓解程度和有关标准调整剂量。

1.3 疗效判定标准

疼痛评价:根据WHO 制订的疼痛缓解效果评价标准为依据,将疗效制订为4 级包括完全缓解(complete remission,CR)即疼痛消失;部分缓解(partial relief,PR)即服药后疼痛情况明显减轻,基本上不影响患者正常睡眠;轻度缓解(mild relief,MR)即服药后疼痛明显减轻,但对正常睡眠有一定影响;无效(no relief,NR)即治疗后疼痛无减轻[7]。

应激反应水平:治疗前后取患者清晨空腹静脉血5 ml,高速离心后去取上清液,离心速度为3 200 r/min,离心时间15 min,离心半径10 cm。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患者血清肾上腺素(epinephrine,E)、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皮质醇(cortiso,Cor)的表达水平。

生活质量:统计治疗前后患者生活质量变化。生活质量评测采用卡诺夫斯凯计分(Karnofsky performance score,KPS),KPS 共有100 分,每10 分为一个等级,>80 分为生活可完全自理,50~80 分为生活能部分自理;<50 分则说明生活需要护理,得分越低说明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越差[8]。

不良反应:统计治疗期间患者出现发热、头晕、恶心、便秘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数和百分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疼痛疗效比较

试验组疼痛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疼痛疗效比较[例(%)]

2.2 两组治疗前后应激反应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应激反应因子E、NE、Cor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应激反应因子E、NE、Cor 表达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应激反应因子水平比较(±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应激反应因子水平比较(±s)

注:E:肾上腺素;NE:去甲肾上腺素;Cor:皮质醇。

2.3 两组治疗前后KPS 比较

治疗前,两组KPS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KPS 高于治疗前,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KPS 比较(分,±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KPS 比较(分,±s)

注KPS:卡诺夫斯凯计分。

2.4 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

试验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例(%)]

3 讨论

恶性肿瘤发生骨转移,是临床常见的并发症,骨转移癌好发于中老年,1/3 患者骨转移为首发症状,骨转移癌治疗的主要目标是缓解疼痛,恢复功能,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骨转移癌多数表现为骨质破坏,造成骨质病理性的损伤,多数患者最终导致疼痛,还可引起功能障碍、病理性骨折、高钙血症等并发症。疼痛常比较剧烈,常规止痛药物疗效差,需服用长效阿片类止痛药治疗[9]。奥施康定是一种强阿片类镇痛药,属于缓释制剂,顺应性较好,但此类药物有一定的恶心、呕吐、头晕、便秘等副作用,部分患者不能耐受,另外奥施康定只是止痛药物,对控制疾病的进展无效[10-11]。放射治疗是治疗肿瘤最主要的方法之一,也是局限病灶骨转移疼痛标准的治疗方法,但对于多处转移灶治疗困难,也存在一定的副作用[12]。临床是否有更好的无明显副作用的方法部分代替或减少药物的使用,也是现代肿瘤学研究的重要方面[13-15]。Fink 等[16]认为火针治疗能够缓解患者癌痛,提高生活质量。Zhang[17]临床实践证实火针治疗癌痛效果确切,尤其在骨转移癌痛上功效显著。临床上采用火针治疗骨转移癌,经过9 年的大量临床患者观察,经统计有效率达93.02%,特别是对于表浅骨转移癌,临床有效率为100.00%,起效时间短,针刺后立即起效,且无明显毒副作用,但对于深部恶性肿瘤临床效果较差[18-19]。奥施康定是临床常用的治疗癌痛的有效方法,特别是对于中重度疼痛由于是缓释剂,作用时间长[20]。

本研究经临床观察,试验组疼痛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以上结果提示,对于中重度疼痛奥施康定治疗效果优于火针治疗,特别是深部疼痛患者效果更具优势,对于表浅部位轻度转移瘤如肋骨转移、椎体转移火针治疗效果更好,因高热可直接杀灭癌细胞,未观察到加速肿瘤扩散转移的现象。火针治疗由于见效快,患者住院后立即治疗,起效快,治疗后疼痛数分钟内即得到缓解,并且没有明显的毒副作用。第2 天还可以巩固治疗,根据患者情况一般1 周可以治疗2~3 次,严重患者也可以1 天1 次治疗,对于持续疼痛患者留针治疗10~15 min 效果更好。而奥施康定治疗起效时间较长,一般30 min以后疗效明显,并且有恶心、呕吐、便秘、头晕等副作用。但对于重度疼痛、深部或者多部位疼痛,还是奥施康定更为适合。火针治疗大多数患者治疗1 次后疼痛就明显减轻,是一种比较好的姑息治疗手段。火针治疗恶性肿瘤的机制,临床研究较多。季进锋等[21]认为,火针疗法具有温经散寒、通经活络作用。Liang 等[22]认为,火针可以减少炎症因子释放,来发挥镇痛作用;王星博等[23]认为火针缓解局部组织的压力,降低敏感度起到止痛作用。大量临床研究,推测火针治疗可能机制:①利用火针产生的高热使癌细胞及其组织凝固性坏死直接灭活,从而减轻疼痛,主要用于表浅骨转移癌。②利用火针产生的高热杀死肿瘤周围的炎症细胞,从而减轻肿瘤周围组织水肿,减轻疼痛。③火针直刺肿瘤体表投影部位,治疗后造成的创伤,激发体内免疫细胞聚集到肿瘤周围,从而杀灭或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④火针治疗前后病变部位的温度变化较大,以升温为主,温度升高表明局部血液循环的改善和局部组织代谢的加强,这种反应有利于改善炎症病理和局部正常组织营养。火针的穿透温度可对肿瘤细胞的代谢进行有效的干扰,可能防止肿瘤对邻近组织器官的破坏[24-26]。

应激反应水平分析,治疗后,两组应激反应因子E、NE、Cor 表达水平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火针治疗患者疼痛程度减轻。可以推测出火针治疗后患者的并发症、合并症发生率明显下降,生活质量的改善也优于对照组。治疗后试验组患者KPS 高于对照组(P<0.05),也提示上述实验结论的合理性。治疗后发热、头晕、恶心、便秘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火针治疗是一种物理疗法,无药物治疗引起的全身毒副作用,不良反应发生率很低,一般较轻,不需要对症治疗,更没有终止治疗的现象。而奥施康定为镇静麻醉药品,药物口服后化学成分吸收入血到达全身组织,相关副作用较多,有些患者还比较重,大部分需要对症治疗,部分患者还因为副作用终止治疗。

以上研究结果显示,火针治疗骨转移癌引起的疼痛,特别是对轻度、表浅肿瘤的疗效更为突出;患者治疗前后应激反应因子水平两种治疗方法治疗后都明显降低,火针治疗降低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两种治疗方法都能明显患者的并发症和合并症,而火针治疗效果更好,也从性也更好,相关的并发症合并症比奥施康定更低;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改善上火针治疗组优于奥施康定治疗组,且无明显全身毒副作用。提示火针治疗骨转移癌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并且价格便宜、治疗方便,符合中医外治简单、方便、有效、价廉的标准,是一种比较好的姑息治疗手段,并且起效快,目前成为临床最常见的止痛治疗方法[27-28]。患者住院后首选火针治疗,对于病灶较深、病情较重,火针治疗效果不理想的患者才使用奥施康定治疗,一般患者临床上火针治疗1 周内就补充了其他治疗手段,如放疗粒子植入治疗、射频消融治疗、放射治疗、分子靶向治疗、外用膏药治疗等,大多数患者都能控制疼痛,这样大大减少奥施康定的使用量,节省了医疗资源,提示火针治疗骨转移癌引起的疼痛有一定的应用推广价值,有必要进行更深入的临床和实验研究。

利益冲突声明:本文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奥施康定火针
Three New Species of Diploderma Hallowell,1861 (Reptilia: Squamata:Agamidae) from the Shaluli Mountains in Western Sichuan,China
火针治疗慢性湿疹的研究进展
2014年四川康定MS6.3和MS5.8地震的应力触发研究
神奇的火针疗法
康定:作家们的原乡记忆和故乡神话——以“康定七箭”的乡土小说为例
火针经筋点刺配合针刺治疗Megie综合征验案1则
27例癌痛患者应用奥施康定滴定的效果评价
美国采购奥施科什重型战术车
中医火针联合沙利度胺治疗结节性痒疹78例临床观察
走进康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