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文化视域下中英高校音乐专业人才培养特色与启示
2024-03-13方思喆
中国高校的音乐专业通常侧重音乐基础理论、音乐技能方面的培养,强调技巧训练。英国高校的音乐专业更加重视综合素质的培养,除了音乐理论和历史,还强调创作、表演、技术应用等,实践性课程较多,学生有机会参与不同类型的演出。这种区别是两国的文化、学习习惯、培养理念和培养思维多方面的差异所致。两国的音乐专业人才培养各有优势,而通过分析两国高等音乐教育的区别,汲取英国在音乐专业人才培养上的优点来丰富中国音乐专业人才培养内容,可以帮助我国高等音乐教育实现更好的发展。
一、多元化文化下中英大学音乐专业培养概况
中英两国作为两个历史悠久、拥有各自独特音乐传统的国家,其在音乐专业人才培养方面所积累的丰富经验和独特模式日益受到瞩目[1]。
在中国,综合性大学音乐专业本科教育颁发的学位为“文学学士”,所培养的人才主要服务于各类音乐创作和表演活动,为了增强学校的招生竞争力以及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国内的许多高等音乐院校在培养目标的设定上将音乐表演、音乐教育、音乐管理甚至音乐学的内容纳入其中,以此来培养能够全面发展的综合型音乐人才[2]。
在英国,学生有机会通过选修不同模块的课程,如音乐表演、音乐研究、音乐教育和音乐管理等,塑造自己的专业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完成各个模块的考核,获得规定的学分方可毕业。培养周期为期3年,每学年分为春、夏、秋三个学期。英国综合性大学的音乐专业在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方面具备独特的优势。其毕业生不仅在学术水平上表现出色,同时具备扎实的音乐表演技能,还展现出较强的艺术管理能力,使他们在就业市场上拥有较强的竞争力[3]。
中英两国的高等音乐教育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呈现出各自独特的发展模式。中国注重将音乐表演、音乐教育、音乐学等多个领域融合,以培养综合(一专多能)且全面发展的音乐人才为目标;而英国则强调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向,培养了一批既具备音乐才华又具有艺术管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这些不同的模式和经验,无疑丰富了全球音乐教育的多样性,也为培养更具全球视野的音乐人才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二、多元化文化下中英大学音乐专业培养区别
(一)传统文化差异带来的音乐风格差异
传统文化的多样性在音乐风格塑造方面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传统文化注重和谐与平衡,体现着深厚的内涵。中国音乐更强调情感的表达,通过旋律和音调传达情绪,使听众深陷于情感的境界。相对而言,英国音乐更强调个体表达和情感的深度。英国音乐通常用来反映作曲家或演奏者的内在情感世界[4]。
传统文化的差异不仅体现在音乐创作中,还对高校音乐专业人才培养内容产生显著影响。在中国的音乐文化传承中,传统音乐更多是作为基础音乐教学的衍生课程存在,通过在基础音乐教学上增加与传统音乐相关的教学内容,实现传统音乐文化在音乐专业人才群体中的传承和发扬。
英国的地方大学也积极践行地方音乐文化的传承与研究。例如,苏格兰格拉斯哥市的格拉斯哥大学开设风笛专业和苏格兰音乐研究专业,致力于保留和传承苏格兰音乐的独特风采[5]。中国的传统音乐文化传承是基于已有音乐专业人才已有的音乐基础上融入与传统音乐文化相关的内容,与中国音乐高校在传统音乐上的传承方式相比,英国大学在传统音乐的传承方式上是将传统音乐作为单独的专业进行教学和人才培养,这种培养方式因为对音乐基础并无过多要求,因此准入门槛更低,在不需要具备一定音乐基础的情况下也能选择相关专业进行学习和钻研。
(二)社会文化差异带来的学习实践差异
中英两国的社会结构、价值观念以及音乐在社会中的地位的不同,直接导致了两国学生在音乐学习实践中的差异。具体而言,中国的高等音乐教育强调基础训练和集体合作,注重传统技能的传承;而英国的高等音乐教育则更注重个体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两国不同的社会文化因素,也深刻地反映在高校音乐专业人才培养中的教学方法和课程设置上。中国音乐专业人才培养在中华文化的影响下,强调传统技能的传承与集体合作。中国的高等音乐教育较重视学生的各项基本功训练,侧重培养学生的耐心和毅力,以扎实的技能为基础。
相比之下,英国的社会文化强调独立思考和自主精神,这种“天人相分”的思想在音乐教育中体现为注重个体发展和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以约克大学为例,该院校的音乐专业名为“Ma in Music Education: Instrumental and Vocal Teaching”,要求学生实现对器乐教学理论的实际开发和实践应用,通过实践应用提升自身对器乐技能的应用能力,因此,在课程设置上是直接从实践入手,让学生通过练习来帮助学生锤炼技巧和加速对理论知识的吸收。
(三)培养原则差异带来的课程设置差异
中国高等音乐教育侧重于基础,强调学生基本技能的培养和音乐素养的塑造。在这个教育体系中,学生接受严格的音乐理论和技巧训练,这有助于确立坚实的音乐基础。然而,也由于这种教育理念,中国高校音乐课程在创造性和批判性思维方面可能会相对受限。
相对而言,英国的高等音乐教育更加强调学生的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这种教育理念使得英国高校音乐课程更具灵活性和多样性。学生不仅有机会学习音乐理论和技巧,更重要的是,他们被鼓励表现出独特的音乐才华,发展创作能力,并通过批判性思考來深化对音乐的理解。
这种培养原则的不同也直接影响了两国高校音乐专业课程的设计。在课程设置方面,中国的高校一般遵循“因需设课”的原则,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来制定课程计划。与之不同,英国的高校更倾向于采用“因人设课”的原则,在教师教学专长和研究方向上具有更大的自由度。
(四)培养思维差异带来的音乐专业培养差异
不同的培养思维,塑造了中国和英国高等音乐教育的显著差异。中国的高等音乐教育强调传统价值观和规范,重点培养学生对经典音乐作品的深刻理解和高超演绎能力。传统的审美标准在音乐学习中占据主导地位,为学生打下了坚实的古典音乐基础。相比之下,英国的高等音乐教育更注重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创新实践。学生在音乐创作和表达方面享有更大的自由度,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创造性和独立音乐风格的表达能力[6]。
在音乐专业培养过程中,不同的教育思维方式显著地影响着学生的学习体验和成果。中国的音乐专业学生通常在音乐技术方面表现出色,但有时可能会缺乏对音乐的深入理解和个人表达。英国的音乐专业学生则更倾向于表现自己的个性,但也可能在技术方面有所不足。这凸显了不同培养思维方式的优势和局限性。
三、中英两国高校音乐专业人才培养的启示
通过相互借鉴,两国高等音乐教育可以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道路上取得更大的成就。
(一)注重课程的文化多元性
在当今多元文化的背景下,音乐不再受限于特定的地域和文化,而是成为一门跨越国界、融汇多种元素的艺术形式。在我国,高等音乐教育具备很大的发展潜力,可以从英国经验中汲取灵感,并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扩展音乐课程,以全面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和跨文化交流能力[7]。
开展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已经成为当今世界音乐教育的主要趋势之一。这在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音乐理解能力的同时,还能够让他们学习多样化的音乐类型,从而更好地欣赏和参与全球音乐交流。尽管欧洲音乐拥有丰富的历史和传统,但世界各地的音乐同样值得深入研究。因此,我国的高等音乐院校应积极响应这一趋势,拓展课程内容,涵盖多个地区和风格的音乐,以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
在音乐课程的设计中,可以考虑引入多样化的音乐类型,如美洲音乐、亚洲音乐和非洲音乐等。此外,亞洲地区拥有丰富多彩的音乐资源,如日本的传统音乐和甘美兰音乐等,这些都可以成为音乐课程的一部分。
(二)提高培养的实践指向性
在英国,音乐专业人才培养中更注重实际操作和创新能力,这一点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国内音乐专业人才培养可以更加注重实践,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之外积极参与各种演出、创作和音乐产业等实践活动,从而更好地适应音乐行业的需求。
在教学研究与传统文化产业的结合方面,我国的高等音乐院校可借鉴英国经验,加强与社会单位的合作。这样的合作既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艺术实践通道和平台,也能够为社会提供更多的美育服务,实现双赢。
综上所述,英国高等音乐教育的实践和创新理念对我国的音乐专业人才培养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加强与社会单位的合作,拓宽学生的艺术实践平台,有助于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也能够为社会提供更多的美育服务,推动音乐行业的发展。
(三)增强课程的艺术思辨性
在当今教育领域,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已成为一个日益受重视的目标。英国高等音乐教育一直以其卓越的艺术思辨能力培养而著称,这一特质值得国内的音乐学院借鉴并在音乐课程中运用,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独立性和批判性思维,从而达到充实课程的目标。
音乐并非仅仅是音符的组合,它是一门富含情感、历史和文化内涵的艺术课程。国内的高等音乐院校在音乐课程中应引导学生通过深度的批判性思考来剖析不同音乐风格、作曲家的创作动机,以及作品与社会背景的相互关系。通过提问、讨论和深入分析,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敏锐洞察力,从而帮助学生塑造更为独立深刻的音乐见解。
在音乐创作和表演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至关重要。除了学习传统音乐作品,国内的高等音乐院校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创作实践。例如,确定主题或情感,并将其作为学生音乐创作的灵感来源。在任务确定后,与学生讨论所选主题或情感的各个层面,引导他们更深刻地理解主题的内涵和情感的表达方式。这有助于激发他们的创作潜能。
音乐教育的终极目标是让学生在音乐领域形成独立的艺术观点。通过批判性思维、创造性实践以及深度思考与反思,学生不仅仅习得音乐技能,更培养出独立思考的能力。
(四)鼓励培养风格的独立性
国内的音乐专业人才培养应该理论与实践的并重。借鉴英国音乐的做法,国内的音乐专业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创作机会,鼓励他们从音乐的创作过程中培养创新思维和创造力。通过实际的音乐创作实践,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音乐的本质,并独立地将创新理念应用于实际作品中[8]。
此外,学习、借鉴英国音乐专业人才培养经验,可设计交叉式的音乐学习方式,从而创造出更具前瞻性的音乐作品。例如在大提琴教学中,在培养学生风格独立性之前,了解学生的揉弦技巧水平至关重要,因此可以引入关于揉弦技巧的培养内容,将该培养内容和大提琴教学中原本的指法以及弓法训练交叉开展,在教授学生基础的大提琴指法技巧和弓法技巧之余,要求学生演奏不同难度的揉弦乐句,以评估其的技术水平,并设计有针对性的揉弦练习。
最后,国内音乐专业还可以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演出机会,从小规模的内部表演到公开音乐会,让学生在舞台上尽可能地展示自己的音乐能力与才华。通过实际演出的锻炼,学生能够提升舞台表现能力,增强自信心,为未来的音乐职业道路做好准备。
多元文化视域下,中英高校音乐专业人才培养存在诸多区别,这些区别不仅反映了两国音乐传统和文化差异,也为国内高等音乐教育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启示。通过注重文化多元性、提高实践指向性、增强艺术思辨性以及鼓励风格独立性,我国音乐教育可以更好地适应多元化的社会需求,培养出更具创造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音乐人才。未来,在全球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大背景下,中英两国音乐教育的交流与合作也将更加深入,共同促进音乐领域的繁荣发展。
参考文献:
[1]田果:《中英高校学生实践教学音乐会的比较与思考》,《黄河之声》2018年第10期,第83-84页。
[2]赵雅美:《上海音乐学院与玛希隆音乐学院音乐教育系课程之比较研究》,上海音乐学院,2017年。
[3]王若曦:《中英钢琴考级的比较与分析:以英国皇家音乐学院与上海三大社会钢琴考级为例》,《喜剧世界(下半月)》2019年第7期,第64-65页。
[4]张华丽:《21世纪以来英国普通学校音乐教育改革研究》,福建师范大学,2022页。
[5]裴璐璐:《中英现行小学音乐课程标准比较研究》河北大学,2022年。
[6]朱虹、郑颜文:《中英综合性大学音乐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比较研究》,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年第5期,第83-89页。
[7]黄莺、杨健、郑炜珉等:《中英音乐考级体系比较与评价》,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2022年第2期,第189-196页。
[8]田莉:《高校音乐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思考》,《音乐生活》2020年第9期,第74-75页。
方思喆 英国皇家伯明翰音乐学院博士在读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