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王林从湿辨治小儿湿疹经验

2024-03-13罗露王林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天津300381国家中医针灸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天津300381

江西中医药 2024年1期
关键词:白鲜皮荆芥苍术

★ 罗露 王林(1.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天津 300381;2.国家中医针灸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天津 300381)

湿疹是小儿临床常见的变态反应性皮肤病之一,其病因繁杂,目前认为其与环境及遗传等内外因素有着密切关系。皮疹呈对称分布,皮损形态多样,可见丘疱疹、糜烂渗出、苔藓样变等,具有明显瘙痒不适,且病势缠绵,极易反复发作[1-2]。西医常外用糖皮质激素、内服抗组胺药物等进行治疗,临床效果明显但易复发,且由于儿童皮肤较薄,长期应用激素药膏,可能出现色素沉着、萎缩、多毛症等局部皮肤改变[3]。王林教授从事儿科临床30 余年,中医辨证治疗该病经验丰富。现总结其经验及治疗方法如下。

1 病因病机

中医学无湿疹病名,本病归属于“浸淫疮”“胎敛疮”“湿疮”等范畴。《医宗金鉴·血风疮》曰:“此证由肝、脾二经湿热,外受风邪……致遍身生疮。”《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诸痛痒疮,皆属于心……诸湿肿满,皆属于脾。”《疡科心得集》言:“血风疮……乃风热、湿热、血热交感而成。”总结该病病因病机外有风、湿、热三邪袭体,内有脏腑不足,内外交杂,发而为病。

王师认为湿疹其病,顾名思义,以湿邪为本,故将除湿邪贯穿于治疗始末。小儿皮毛稀疏,腠理不密,时邪易犯。风为百病之长,善行而数变,故侵袭人体,正邪相交于肌表,邪气居于腠理,津液运行不畅,湿邪留于肌肤,风湿相搏,阻遏气机,热象丛生,风、湿、热三者齐聚肌肤,故见糜烂渗出、瘙痒剧烈、皮肤红热,反复发作[4];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而小儿脾常不足,生理功能尚未健全,故时有脾失健运,水湿不运,内聚于体,郁而化热,湿热不外出,发于肌表[5]。

2 辨治经验

千寒易除,一湿难去,王师据湿疹病因病机确立三大除湿用药原则。

2.1 祛风散湿

《脾胃论》述“诸风药,皆是风能胜湿也”,《素问》提出“湿伤肉,风胜湿”,故湿疹治疗之本不在于祛湿,而在于祛风,临床治疗可予以荆防类方加减治疗,如消风散,常用药物有荆芥、防风、蝉蜕、白鲜皮、苦参、地肤子等。荆芥、防风味辛,性微温,药性和缓,微温不燥,荆芥以气味芳香为佳,可解表祛风透疹,防风为风中润剂,为治风通用之药;荆芥偏入血分,防风偏入气分,相须为用,加强祛风之效。二者可入足厥阴肝经,风气通肝,辛甘发散,通畅全身气机,风剂散湿,湿祛则病愈。现代研究表明,荆芥-防风1∶1 水煎剂通过多靶点途径,在抗炎、解热镇痛方面具有协同作用,能够有效治疗皮肤疾患[6]。王师指出,虫药为血肉有情之品,借其“虫蚁飞走的灵性”,大多具有搜风通络剔邪之用,药性独特,效力强劲,但虫类药物多走窜性偏燥,易出现破气耗血之弊,燥伤阴液,该方用蝉蜕虽为虫药但其性凉,且祛风力强,可与之。另小儿或对该类药物过敏,或伤小儿肝肾,故选用虫药如僵蚕、乌梢蛇等时需三思。

2.2 清热燥湿

《金匮要略广注》载:“浸淫者……故名浸淫疮,是湿热蕴蓄而发者。”诸多论著中皆述有湿热与湿疹的因果关系,湿性重浊,阻遏气机运行,气机不畅,郁而化热,故临床可见皮肤潮红、瘙痒、肿胀,甚至流脓水,清热燥湿便成为治疗该病的不二法门。王师强调在辨湿热兼有之时,必须分清湿、热主次关系,不可本末倒置,四诊合参时应留意皮疹,参考脉象、指纹、舌象以及二便情况。其证多以四妙丸加减为用,常用黄芩、黄连、苍术、黄柏、牛膝、薏苡仁、苦参、白鲜皮、地肤子等药物。气分热重加知母,一般不用石膏,需顾护患儿脾胃;血分热重加清热凉血而不留瘀之牡丹皮或清热凉血益阴之生地黄;湿气重时可加陈皮、茯苓,需随证调整清热燥湿药物用药剂量,确保证、症、药相适应。

2.3 健脾利湿

《外科选要》载“膏粱之变亦是……凝于经络为疮疡也”,而《温病条辨》中言“气化则湿化”,故治疗湿疹亦可从健脾行气入手。王师认为小儿生理特点决定了疾病性质,脾常不足,脾运化失常,水谷精微不得化生为精气,皮肤不得濡养;二是运化水液功能下降,湿邪泛滥,于肌表则生湿疹,于内则水湿困聚,脾喜燥恶湿,湿气伤脾,脾失运化,从而形成恶性循环,故湿疹常反复缠绵。症见皮肤或干燥,或渗出,色素沉着,瘙痒,色淡,常伴纳少乏力、脘腹胀满、便溏等症状。多以平胃散合保和散加减,药用苍术、厚朴、陈皮、半夏、净砂仁、鸡内金、山药、白鲜皮等。皮肤粗糙干燥明显可加当归养血润燥,腹胀厌食加白术,瘙痒剧烈加荆芥、防风等。诸药合用,可恢复脾胃升降运化,共奏健脾利湿、止痒祛疹之功。

3 典型医案

3.1 病案一

患儿刘某,男,5 岁,2022 年7 月12 日初诊。主诉:全身散在皮疹1 年余,加重1 周。患儿1 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全身散在红色皮疹,瘙痒,时有破溃,用“尤卓尔”等药物外涂后症状缓解。1 周前,患儿因外出贪凉,皮疹增多,以四肢较为明显,疹色鲜红,瘙痒难耐,可见破溃渗出,无咳嗽、咳痰,偶有鼻塞,流浊涕,口干渴,纳食减少,大便稍干,小便色黄,寐安。舌质红,苔黄微腻,脉数。母诉其有婴儿湿疹病史及过敏性鼻炎史。西医诊断:特应性皮炎;中医诊断:湿疹 (风湿热盛证)。治宜清热燥湿、疏风凉血,方用四妙丸合银翘散加减。药物组成如下:炒苍术、关黄柏、薏苡仁、牛膝、牡丹皮、苦参、白鲜皮、紫草、山药、白术、炒鸡内金、荆芥穗、金银花、连翘、苍耳子各10 g,甘草6 g。7 剂,水煎服,120~150 mL/次,日3 次。嘱勿食辛辣刺激食物,勿接触致敏物。2022 年7 月20 日二诊:患儿背部皮疹明显消退,但四肢褶皱处仍有散在皮疹,可见脱屑,未见新出皮疹,色暗淡,瘙痒减轻,偶有鼻塞,流涕减少,食欲一般,寐安,二便可。舌稍红,质黄,脉微数。原方减黄柏、紫草、牡丹皮、荆芥穗、金银花、连翘,加用当归、熟地黄、川芎。服法同上。2022 年7 月27 日三诊,患儿皮疹消退,基本无瘙痒,偶见脱屑,无鼻塞、流涕,纳可寐安,二便调。原方续用7 日,随访知患儿未有新发皮疹,无瘙痒。

按语:患儿病程较长,但因天热贪凉致急性起病,故在治疗上应该以治其标为主。该证型为风湿热盛,主以四妙丸合银翘散加减为用。金银花、连翘、荆芥穗可疏风散热,清热解毒透疹;炒苍术、黄柏、薏苡仁、牛膝、苦参、白鲜皮可清热燥湿,减轻瘙痒症状;牡丹皮、紫草可透疹消斑,加强凉血作用;同时,山药、白术、鸡内金等药物可使胃强脾健,补充气血;借苍耳子之力可宣通鼻窍。全方旨在清热燥湿、疏风解表、护卫脾胃。二诊时,患儿皮疹消退,瘙痒减轻,疹色暗淡,有脱屑,由此可知患儿体内湿热之邪减轻,但有血虚肤燥之象,故原方减黄柏、紫草、牡丹皮、荆芥穗、金银花、连翘清热凉血、疏风解表药物,加用当归、熟地黄、川芎等养血滋阴药物,调和气血、滋养肌肤,据症调方,辨治准确,方可药到病除。

3.2 病案二

患者孙某,男,4 岁,2021 年12 月14 日初诊。主诉:间断皮肤瘙痒2 年余,加重伴四肢皮疹4 d。现病史:2 年余前患儿因头面部瘙痒,伴丘疹、渗出就诊,诊断为“婴儿湿疹”,予以对症治疗后症状缓解,其后偶有皮肤瘙痒,未予系统诊治。4 d前患儿无明显诱因四肢出现少量丘疹,瘙痒明显,家长自予“炉甘石洗剂”外涂,瘙痒缓解,皮疹无明显消退,后于我科门诊就诊。症见:四肢皮肤散在对称性红色丘疱疹,肘窝、腘窝尤甚,少量渗出,瘙痒不适,无水肿,无发热、咳嗽,无鼻塞、流涕等,伴腹胀,纳食欠佳,夜眠不安,大便质软,小便正常。舌淡红,苔腻,脉滑。外院过敏原检测示对“花粉、尘螨、鸡蛋白”等过敏,且有婴儿湿疹、变应性鼻炎病史。其父有变应性鼻炎病史。西医诊断:特应性皮炎;中医诊断:湿疹(脾虚湿蕴型)。治宜健脾利湿、祛风止痒,方用平胃散合保和散加减。药物组成如下:苍术、厚朴、陈皮、半夏、净砂仁、鸡内金、山药、白鲜皮、地肤子、木香、荆芥穗、防风、白术、酸枣仁各10 g,甘草6 g。7 剂,水煎服,120~150 mL/次,日3 次。若中药汁有余,则可外搽皮肤。嘱注意皮肤清洁、保湿,多戴口罩,调整饮食,避免接触化纤衣物、杀虫剂等过敏物。2021 年12 月21 日二诊:患儿瘙痒明显缓解,皮疹基本消失,皮肤干燥,舌淡红,脉细滑。观其舌脉及皮疹状况,湿象减轻但未尽,效方续用7 剂,嘱家长仔细观察患儿,如无新发皮疹或其他不适,可不必复诊。1 周后电话随访,家长代诉患儿基本无瘙痒,未见新发皮疹。

按语:过敏性体质是小儿湿疹发病的原因之一,在治疗该类疾患之时,王师注重对过敏体质的考量,往往从调节脾胃出发,从而提高机体自卫能力。该患儿病程较短,病症较显,故紧扣病机,据此选方用药。苍术,芳香健脾,燥湿,使湿去脾运,脾运则化湿,打破恶性循环;厚朴长于行气除满,与苍术相配伍,健脾燥湿力更强。陈皮、半夏两药相用,相互促进,散降有序,使脾气运而痰湿自消;净砂仁、鸡内金、山药、白术健补脾胃;酸枣仁以健脾养血安神;瘙痒明显加入荆芥、防风祛风药物和白鲜皮、地肤子止痒药物;木香行气醒脾,助诸药吸收。脾胃得健,正气始旺,才能增强御邪能力,避免湿疹反复发作。

猜你喜欢

白鲜皮荆芥苍术
辽东山区野生白鲜皮种源人工繁育及林下栽培技术
“二白膏”防皲裂
白鲜皮的临床应用及其用量探讨
苍术行情疲软运行
白鲜皮及其活性成分抗炎止痒机制研究进展
荆芥
夏日不忘荆芥香
GC法同时测定不同种类苍术中6种成分
关苍术根茎中苍术酮含量及变化规律研究
藏荆芥化学成分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