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杰地灵,桂芳文曜

2024-03-12余仲廉

东坡赤壁诗词 2024年1期
关键词:华中师范大学层面

吾作为这次《桂子山赋》大赛的终评专家,细读了入围的全部作品,整体感觉良好。而读到72号作品时,欣喜之情油然而生。根据盲评规则,吾向终评专家组提交了审评意见。待终评结果汇总公布后,方知悉72号作品是段维教授的参赛征文(简称“段文”)。段维教授与吾因诗而结为契友。他是知名学者和著名诗人,能写出漂亮、超过常人的文学作品不足为奇。但在被誉为古典文学皇冠上明珠的辞赋方面,写出了专业性、文学性、思想性兼具的上乘之作,则彰显出他渊博的学识与深厚的文化底蕴,更使人感怀敬佩。因上乘之作的魅力和评审规则的要求,促使吾不由自主地反复阅读吟诵斯篇,并拾笔将审评意见从技术性、文学性、哲学性三方面扩充成文,以慰己读美赋之畅意。

一、技法层面的观照

段维教授是全国著名的旧体诗人和诗词研究专家,对辞赋技法之绳矩自然是谙熟于心的。其骈体《桂子山赋》所选用的是词林正韵,没有过分拘束自己。同时还注意了段落平仄韵的交替转换。句式上亦颇灵活,采用了紧句、长句、隔句、壮句交替叙写之方式,显得疏密有致,参差错落,富于变化,力避句式的单一呆板和拥挤淤塞。其句中声律颇为严谨,注意了节奏点的平仄相对,个别专有名字力避“平平相对”,偶尔的“仄仄相对”也尽量遵循仄声分上、去、入而错开相对的六朝之例。句中对仗也十分严谨,基本上没有采用似是而非的所谓“宽对”,且运用“借对”十分巧妙。最值得一提的是,开篇以虚实结合的笔法来切题,立意开宗明义与表达文采斐然二者的有机结合,使行文显得自然而灵动。其后有关人文环境描写,一流学科及未来前沿学科的例举与阐释,自然环境的描绘,俱是层次分明,衔接有序。在前述做足功课的基础上,结尾部分进行了思想理念升华,并对华中师范大学的未来寄予高度期许。

二、艺术层面的分析

这个层面,是能够让众多辞赋高手一较高下的竞技舞台。如果说技术层面靠硬功夫取胜的话,艺术层面则只有更多地依靠灵性领衔。

首先,同样是骈句对仗,可以对得十分工整。但工整之中,也许显得过于呆板。骈句高手会运用各种手法,让句子既工稳妥帖,又显得活泛灵动。譬如“神追黄鹤,书香抟月殿之风;韵寄南湖,秋水鉴曦车之望”,其中“黄鹤”对“南湖”就采用了“借音对”,因为“南”读音如“蓝”,“黄”对“蓝”是为颜色相对。还有“是焉万流彰师道之宏旨,三立被学门之青衿”,其中“宏”读音如“红”,借音对仗“青”字。还有就是运用“重字”手法强化意旨。譬如“博闻教益纵才情,厚德化人为宗匠。其教渊深,其化遐广”,前后重复字落脚在“教”和“化”。还如“自古兴国根基,必强基于教育;富民方策,岂止策于圭金”,两次重复强调的是“基”和“策”二字。这既是一种突出关键金句的修辞手法,也是一种强调核心词义的艺术手法。

其次,开篇采用虚实结合笔法,在历代辞赋中并不鲜见,但段文设置悬念的笔法,却是独具匠心。譬如“乃异其高未及嵩岱,誉竟崇隆;险不若华衡,气何瑰壮”。这大约借鉴了传统小说或民间故事的叙述套路,吊足了读者的胃口。可以说,段文其后的文字,就是从多个侧面来回答自己创设的问题。这一段内容,既是总领,又是伏笔。

其三,如何在文章中嵌入某些不可或缺的概念与名词,十分考验作者的巧思和笔力。如果直接堆砌,显然会影响作品的文采和气韵。段文采用了比较巧妙的融汇技巧,几近于“化典”手法。譬如“更兼独励姿操,狮成双乃秉刚毅是则;无虞变正,场以广而汇博雅于焉。允忠诚以审克,尚朴实以芝兰”,用简短的文字,借物寓意而又不着痕迹,将“忠诚博雅、朴实刚毅”的华中师范大学精神交代出来。再如“政源惠垄上闾间,阐其大治之理;文学秉风端骨正,壮我复兴之猷。卓尔学科,应人工智能以长策;炜然教育,兴生态文化于遐陬”,以优美的文字,轻轻松松地将华中师范大学的三个一流学科“广而告之”,并提到了颇具前瞻性的人工智能与生态文化,而且赋予自己的独到见解。

其四,丰富的想象张开了文字的翅膀,效果出人意料。譬如,描述华中师范大学颇有古建筑特色的教学楼和现代音乐喷泉,作者是这样运笔的:“戗脊飞檐,若赋金乌之翼;喷珠溅玉,是激锦瑟之泉。”将教学楼的“戗脊飞檐”想象成太阳插上了翅膀,把噴泉的水珠明喻为“喷珠溅玉”,将喷起的水线暗喻为锦瑟弦索。这就妙不可言了。在注重文学色彩的同时,段文也在意行文表达的科学性。譬如“戗脊”一词,作者在注文中标明:“戗脊又称岔脊,是古代中国歇山顶建筑自垂脊下端至屋檐部分的屋脊,和垂脊成45°,对垂脊起支撑作用。华中师范大学一、二号教学楼即为歇山顶建筑。”这说明作者出于学者的习惯与素养,对用词是否科学进行过考证。文学的想象可以似是而非,但科学则来不得半点虚伪;能够将二者有机结合,值得提倡。

其五,注重文辞气韵,浸润优美而又凸显豪迈。譬如“秋涵菊韵,霜梗砥夫子之行;冬聚梅魂,琼花沁谁人之袖”。这是少见的才子笔调。而像“离巢雏鸟,九野当思;破雾灵鲲,北溟何囿。明哲必滋于锦心,芳声奚止于绣口。当驭华中扫霾之颰,撷桂蕊而登蟾宫;乘海上吹浪之鲸,探骊珠而叩龙岫”,文采灿蔚之中充盈着侠爽之气。

三、哲学层面的考量

这次征文的优秀作品不少,但多数作品只具有技术和艺术层面的优势,而缺少哲学层面的升华。段文在三个层面的结合上,下足了功夫。歌咏桂子山,当然要契合“山”,但又要契合桂子山滋养的华中师范大学。这个就有一定难度了。如果仅仅契合了二者,还不能算是最优秀的作品。因为,这两个要素完全可以也应该提升到更高的层面来思考。譬如段文写道:“尔其学高为师,标乎其范;行敏为训,尚乎其心。是焉万流彰师道之宏旨,三立被学门之青衿。士正衣冠,何由弗及;人齐尧舜,孰不可钦。”既紧扣学校的师范性质,又与优秀的传统文化结合起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明确提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重大理论观点,足见其对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段维教授所学的专业是“大政治”(本科专业是“政治教育”、硕博专业均是“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就比纯粹的“文学”专业更具意识形态的认知优势。所以,“段文“在这方面还有不少佳构,譬如“于是汇类两江,萃三源而共奕;出乎横渠四句,扬丕训之八言”。这里的“横渠四句”,浓缩了张载《横渠语录》中“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道,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儒家积极入世思想。又如“是焉万流彰师道之宏旨,三立被学门之青衿”。其中的“三立”,包含了《左传·襄公二十四年》中“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的内涵。“立德、立言、立功”是历代仁人志士的自励与追求,在新时代仍有积极意义。再如“自古兴国根基,必强基于教育;富民方策,岂止策于圭金”,是对教育的大思考,上升到国强民富的治国理政高度。而“富民方策,岂止策于圭金”更是如警示洪钟,引人深省。又如“披书若何,与苍黎共兴衰之契;应世所幸,济天下昭文教于今”。这一骈直阐读书之根本意义——“与苍黎共兴衰之契”。这是一种责任,也是天下书生当有之情怀。同时,也表明了“济天下,昭文教”的师范宗旨。学而为苍黎,应世昭文教。从这里可以看出,段维教授虽身在杏坛,然亦具心忧天下之品质。

至于这次征文评审标准中,特地把“金句” 拈出来打分是很有意思的。诚然,一篇优秀的辞赋,如果没有一二金句(辞赋界习惯称为警句),恐怕还是不够完美的。人们经常提到王勃《滕王阁序》中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范仲淹《岳阳楼记》中格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杜牧《阿房宫赋》中警句“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王勃是才子之笔的景物描写,范仲淹和杜牧是哲理之笔的天下耽思。而段文兼顾这两方面,称得上当代金句的范例。才子之笔如“戗脊飞檐,若赋金乌之翼;喷珠溅玉,是激锦瑟之泉”和“秋涵菊韵,霜梗砥夫子之行;冬聚梅魂,琼花沁谁人之袖”,哲理之笔有“博闻教益纵才情,厚德化人为宗匠”及“自古兴国根基,必强基于教育;富民方策,岂止策于圭金。”由此可见,技、艺、哲的有机结合,是段文在这次全球征赋中胜出的重要原因。

总之,段维教授的《桂子山赋》被我们终评专家组不约而同地推为“状元”,应该说是实至名归的。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在主场夺冠,大概也是全校师生特别是学校领导层的共同期盼。在此,祝贺契友段维教授!祝福华中师范大学!

(余仲廉,湖北石首人。武汉大学哲学博士。诗人、作家、书法理论家和批评家。多所高校教授、校董。珞珈山诗派研究会名誉会长、湖北省高校诗歌工作委员会顾问、华中师范大学校园文化发展基金管理委员会名誉会长。著有《行悟人生》《六根弦音》《珞珈情诗》《灵魂的解读》《珞珈山起风了》《乡关何处寻旧梦》《棒萱集》等十余部著作。在《中国书法》《解放军美术》《正信》等期刊上发表数十篇学术论文)

猜你喜欢

华中师范大学层面
华中师范大学“五创并举”学党史,喜迎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华中师范大学举行学者名师聘任仪式
学术战"役",华中师范大学砥砺前行
第四届中国县域治理高层论坛在华中师范大学举行
Linguistic Interpretation of Internet Catchwords of 2017
健康到底是什么层面的问题
高三化学复习的四个“层面”
策略探讨:有效音乐聆听的三层面教学研究(三)
策略探讨:有效音乐聆听的三层面教学研究(二)
策略探讨:有效音乐聆听的三层面教学研究(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