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子香远,情深可赋
2024-03-12赵薇
骈赋一道,贵在阴阳谐而骈俪生,章句韵而诵吟美。此体作好极难,需情景相融,叙议恰当。典事裁取,字辞调度皆考功夫。至于章法句式,文脉气度,总需才气与胸襟高阔者能办。
观此篇骈赋(编号72),分五段行文,章法严谨中有巧意。开篇段兼入题、写景、设问之效。凡文章者,首重开篇。或雍肃气、或龙象势、或才子风,诸般手段,总需切题紧要,引人入胜才好。该篇首段以“丹桂纷纶,金风浩朗”紧句一骈起势,紧句仄收发韵,读之气壮,且直笔入题,亦见心性。随后接长句、隔句。两骈之中,远近之景,褒扬之意尽揽。尤隔句一骈,“神追黄鹤,书香抟月殿之风;韵寄南湖,秋水鉴曦车之望”,頗有才子韵味。其中“色、香、风、光”聚一骈之中,使人神往。其后复以紧、长句式,使桂子山与师教相契,以议护景,回旋不离。再以隔句设问收段——“乃异其高未及嵩岱,誉竟崇隆;险不若华衡,气何瑰壮。”此一骈,工齐而不失文气,以文赋法入骈体中,且于此设问,正是“欲使人高诵,必使人究奇”之法。至此开篇百字,气度才力跃然纸上。
其后二、三、四段,可总计为腹容大段。骈体腹中,当虚实相间为佳。虚者,议、慨、论也;实者,景、物、事也。此篇腹中三段,正合于此。腹段数百字中,夹叙夹议,关景关情。既有具体景观铺写,亦有四季分画描述;既有优势学科展望,亦有校训巧融于中。三段层层相叠,尽展虚实之妙。个中细实处,非对华师有极深了解者不能为也。如“喷珠溅玉,是激锦瑟之泉”,以锦瑟谓泉池,初看不理解,细考方知此音乐喷泉,每有泉喷则有校歌起。另华师大之博雅广场及其双狮石像,与华师精神之“忠诚博雅,朴实刚毅”融入极其自然。此类高度概括语与景观最难相契,非有深切之情感与雄厚之笔力不可。如“更兼独励姿操,狮成双乃秉刚毅是则;无虞变正,场以广而汇博雅于焉。允忠诚以审克,尚朴实以芝兰”。此两骈读之朗朗,其意也深,其景也切。尤“允忠诚以审克,尚朴实以芝兰”一骈,若摘出悬为公房门联,亦可即当,可谓精警。
随后第三段紧扣华师重点学科,如政治学、汉语言文学、教育学,包括人工智能、生态环境科学等,皆华师所擅。此段以学科为叙,以学风为论,两相彰益,颇有佳句。校魂之“大爱无疆,自强不息”亦有表述,使“爱在华师”溢于笔端。此段借梅贻琦先生“大学非有大楼之谓”亦颇恰当。随后以“此名山之彰于名士,而名士亦受其鸿庥”之古偶句回点主题,很见功力。此段之“修齐凛律己之思,学术倡孚人之辩”颇富哲理,骈字也工。
第四段则分季描景以表桂山,用才子笔法以添文采。且有对华师学人之殷殷期望,饱含情感,不乏感人之句。若“霜梗砥夫子之行,琼花沁谁人之袖”“离巢雏鸟,九野当思;破雾灵鲲,北溟何囿”“驭华中扫霾之颰,撷桂蕊而登蟾宫;乘海上吹浪之鲸,探骊珠而叩龙岫”——此数骈既有意气风发志,亦兼情深意切语。至此腹中三段,一拍三叠,焕然成章。腹容之中,颇见作者匠心。细而不碎,实而不冗。着眼于学科与学风,使桂子山景与华师精神相融无间。而于具体人名事迹并不着力。此正作者用心处。骈赋要旨在情在景、于质于文。本次所征,非为校史,亦非大赋。若作罗列,百二十年间,可书者不可尽,岂数百字可得。若作分取,难免偏颇。故从大处下手,论而不著,不为罗列所拘,实为最佳之法,亦先贤所用。观昔之骈、律名篇,鲜有取百年内之人名而作罗列铺陈者,皆以提炼其精气内核为事。如此下手,则更易突出要点,使通篇气脉不散。篇名桂子山赋,自当以山为核,以教为主,更应如是。
随之第五段尾结,此段前有数骈做渡结之用,并对首段之设问有水到渠成之解答。最可贵者,此段对师教师道之崇高理想有所阐述:“士正衣冠,何由弗及;人齐尧舜,孰不可钦。”人人皆可为尧舜,乃孟子所倡,虽世上难以实现,但作为授业解惑之师者,应不可忘,亦不敢忘。此篇作者能笔触于此,也足以撼动师者之心。另作者对读书之本质有深刻理解,如“披书若何,与苍黎共兴衰之契;应世所幸,济天下昭文教于今”这一骈句,读之令人深思。及后又以饱含期望之语作骈,“惟大学不愧其名,江山永固;大师不失其义,日月共吟”。此骈既为寄望语,也与上段“大学非有大楼之谓”相呼应。意境至此,本已为臻,然作者又曰:“散今日桂华之子,彻有年国士之音。”此一骈将作者对华师大之真挚情感表露无遗。最后,作者以兮调骚体句式,对桂子山发出无比崇敬的赞美。兮调句本长于抒情,在真情流露之下,尤其动人——“于斯泰兮!霁峰放怀而皓皓,金粟流韵以歆歆。其势巍峨兮,长萦嘉气;其馨深赜兮,永奉甘霖!”如此在儿女对母亲一般的感念中,于朗朗韵声中,全篇收束。于焉,文章尽而意不休,正是其渊无尽之诣极。罢而掩卷,惟默默而已矣。
故章法与立意而言,入题精准,不散不乱。以桂子山为内核,敷以华师精神,衍有教风学风,展示学科成果。层层推进,并重于人文风物。且首尾相衔,虚实相宜,夹叙夹议中,如画卷徐展。如此章法立意,已尽得精、气、神三昧。
至于技法细节,此篇也颇精擅。句式而言,壮、紧、长、隔、且兼古偶,诸般皆具。并能以句式之长短调度,而控衡韵声疏密。凡隔句皆守马蹄,凡韵字皆精心选择。所用《词林》,乃中古音一脉。其中韵字,若不以精选,则恐有虽不违韵书,然今人读之不谐之弊。此古今音变使然。而此篇用韵字,多选古今读音相差不远者。如此用心,即可畅诵全篇,不使韵声中绝。此一点,常为当今诗赋者所轻,以为循以韵书选字,即为押韵。若今人皆能中古音,此举无差。然今之常人,多以国语、方音诵诗赋,若古今音变较大,读不押韵,则徒有押韵之名而已。故权衡中取,实为当今韵文押韵之要点。由此观之,此篇作者,不仅选韵兼顾古今音变,且有虚词入韵句又颇妥帖,确为使韵老手。如此选韵、用韵,必有难度,自需才气支持。
至于骈字功夫,“自然”为尚。今人多推词性之法,而古则有虚实死活之变。此篇骈对,灵活而不呆板,既守结构一致之要,也有虚实活用之灵动。一骈两句,最忌合掌踏步。此篇少有此弊,多见上下起合,流水做骈之句。而骈体之虚词使用,乃诗句与赋句之根本区别。此篇虚词很是广泛,深得起承、因果之要领,故能造句通达,一无滞碍。
至于声律平仄,其节奏点与句脚,多是平仄相对,甚是严谨。偶见两句节奏点仄仄相对者,亦有上、去、入声调之不同,此乃谋“上、去、入变化相对”之古法。此法于唐宋骈赋、律赋中极其常见,乃承于未有平仄之称谓时,六朝四声相对之法。是故声律流变与使用之细节,诗词与赋体之不同处,亦不可不知。赋本高诵之章,除平仄声調外,尤需协调声、韵。汉字本“声、韵、调”三者,平仄仅“调”而已,若平仄协,而声母、韵母相冲突,也必然拗口难读。难诵之赋则不为赋矣。此篇此点很是考究,“声、韵、调”颇为和谐,几无难诵之句。料作者也是深谙“八病”之原理者。
骈体之篇,无论骈文或骈赋,皆有用典。此篇亦然。所选之典,即契情景,也符文华。如“喷珠溅玉”句,即选“漩方”之水用典,以喻华师珠玉之才,很是巧妙,也见博学。又“横渠四句”与校训相融恰当,颇有匠心。其余如“鲁殿灵光,燕台盛事”“鳌头雪案”等典,虽然常熟,然字句清雅,也不可轻。此篇用典不为多,然也恰到好处。山景、教义之章,若引典过多而使“喻比”过重,则必使人思散,而不利文脉凝聚。一如名厨选材,益精毋滥。此中尺度,惟手熟可知。
再有炼句选词,总各家手段不同。此篇考来,凡用词皆有出处,不引歧义。通篇无一僻字怪词,以常用字,作锦绣文。此真才子之手段。古今名篇,无论诗文,自唐宋以降,未闻有以怪僻字而成传世之篇者。才如子安、苏轼者,篇如《滕阁》《赤壁》者,孰言有一字不识?惟以寻常字,方见真功夫。僻字之误,在自断气脉,使文不畅,人不解。凡为作家,不可不慎。另此篇所用字词,除虚词外,相近者几无重复。此处也可见作者用心之细腻。
称其为佳作,自不可少精警之句。此篇算来,不在少数。如“神追黄鹤,书香抟月殿之风;韵寄南湖,秋水鉴曦车之望”“更兼独励姿操,狮成双秉刚毅是则;无虞变正,场以广汇博雅于焉。允忠诚以审克,尚朴实以芝兰”“修齐凛律己之思,学术倡孚人之辩”“秋涵菊韵,霜梗砥夫子之行;冬聚梅魂,琼花沁谁人之袖”“当驭华中扫霾之颰,撷桂蕊而登蟾宫;乘海上吹浪之鲸,探骊珠而叩龙岫”“士正衣冠,何由弗及;人齐尧舜,孰不可钦”“披书若何,与苍黎共兴衰之契;应世所幸,济天下昭文教于今”“自古兴国根基,必强基于教育;富民方策,岂止策于圭金”“惟大学不愧其名,江山永固;大师不失其义,日月共吟”“散今日桂华之子,彻有年国士之音。”凡以上种种,或说理精切,或文采见长,或气度雍容,或情景两宜。选为精警,应无不当。
综合而言,此篇骈赋立意高远且具深度。切题紧要,章法严谨有序,技法纯熟老练。行文气势与才情兼具,亦不乏雍容气度。且于华师之景观风物、学科学风、人文精神上极其了解,如观指掌,著有大功夫。全篇情感真挚,饱含对桂子山、华师大之爱戴与尊崇。总之文采富瞻,兼有饱满之情。如此之章,推为此次征文诸篇第一,料可足当也。
(赵薇,亦名凝樱子。云南省文山州文山市人。中国辞赋家协会副秘书长、中国青年辞赋学会副会长。著名辞赋家。首届中国辞赋“屈原奖”获得者。擅长古典诗词赋创作,赋文风格雄浑开阔,不落窠臼。诗风清新雅致,蕴意深远。多次获全国征文大赛奖项。主要作品有《人民英雄赋》《华山赋》《敦煌赋》《漳河赋》《太湖赋》等。著有《赋学微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