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塘主养斑点叉尾鮰高产技术
2024-03-11黄文明张建铭胡秋香杨忠军
黄文明,张建铭,胡秋香,杨忠军
(1.赣州市章贡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江西 赣州 341000;2.赣南科学院,江西 赣州 341000;3.赣州四季春农林科技生态有限公司,江西 赣州 341000)
2022 年,赣州市章贡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在其试验基地1口面积为4 000米2的山塘开展了斑点叉尾鮰养殖技术试验,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现将该技术总结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
1.试验池塘 池塘为东西向长方形,面积4 000米2,池底平坦,淤泥厚度≤15厘米,进排水方便,自进水口向出水口一侧倾斜约5%坡度,水源为山泉水,水量充足、水质清新、无污染源,pH 6.5~7.5,水体透明度25~30厘米,试验期间平均水深1.8米,分别配备自动投饵机与3千瓦叶轮式增氧机各1台。
2.清塘消毒 采用干式清塘法,先将池水排浅至10 厘米左右,然后在池塘底部掘开若干小洞,倒入生石灰融化,用量60~75千克/亩,趁热均匀泼洒到四周,第2天翻动底泥,使之与生石灰充分混合,杀灭有毒有害物质,为斑点叉尾鮰提供良好的池塘生长环境。
3.培育基肥 清塘消毒两周后,选择晴天上午施用充分发酵的有机肥料,按照150~200 千克/亩的用量均匀分布于池塘中,池塘四角各堆放1~2袋,保证苗种下塘初期天然饵料量充足。
4.苗种放养 基肥下塘3天左右投放苗种,斑点叉尾鮰苗种购自赣州市水产研究所,苗种规格整齐、游动迅速、体表无伤。2022 年2 月25 日投放平均规格15 厘米/尾的斑点叉尾鮰苗种6 000 尾,搭配鲢120 尾、鳙60 尾、鳊120 尾,放养前用3%的食盐溶液浸洗10~15 分钟。具体情况见表1。
表1 苗种放养与收获情况
5.养殖管理 斑点叉尾鮰常栖息于水体下层,经过人工驯化后可由肉食性转变为偏肉食性的杂食性鱼,养殖过程中主要投喂粗蛋白质水平32%~36%的沉性饲料,配合软体动物、动物内脏和小杂鱼等下脚料。苗种放养第3天开始人工投饲驯化,由于斑点叉尾鮰喜弱光摄食环境,因此一般选择日落后驯食,待苗种形成集群摄食的习惯之后,开启自动投饵机投喂,遵循“四定”“四看”原则,每天黎明和日落各投喂1次,投喂时按照“慢-快-慢、少-多-少”的方法,适当扩大投喂范围,增加规格较小苗种的摄食机会,避免抢食时擦伤皮肤,养殖初期投喂量占鱼体重的6%~8%,成鱼阶段占鱼体重的3%~5%,一般以30分钟内80%以上的鱼吃饱游走为宜,具体还要结合季节、水质、天气和鱼体摄食活动等实际情况灵活调整。
6.水质管理 根据不同生长季节调节水质,保持池塘水质的“肥、活、嫩、爽”。春季水位不宜超过1.5 米,确保冬季过后水温能够迅速回升;夏季鱼摄食旺盛,每7~10 天注入新水20~30 厘米,保持池塘微流水环境,至水位达到1.8 米以上,每半个月泼洒20 毫克/升的生石灰调节水质;秋季鱼塘负载高,水色变浓,水体透明度≤25厘米时,排出25%左右底层水,并加注新水改善水质。
7.病害防治 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每天早、中、晚巡塘1 次,检查水质变化和鱼生长、摄食、活动等情况,发现异常立即采取措施。夏、秋季节定期加入5 克/千克的多种维生素与5%的大蒜素拌饲投喂,以增强鱼体抵抗力,预防病害的发生。
8.其他 每月抽样30~50 尾,检查鱼体增重情况,适时调整投喂量;保持进排水口栏栅牢固,及时捞出池塘内的杂物,清除池边杂草等,防止有害生物藏匿;据实填写苗种投放、饵料投喂、水质管理、病害防治和捕捞销售等记录,以便核查。
二、结果
1.收获产量 收获时间自2023 年2 月中旬-2 月底,养殖周期12 个月,共收获养殖鱼8971.3 千克,其中斑点叉尾鮰8 712.1 千克、鳊58.3 千克、鲢124.2 千克、鳙76.7 千克,详见表1。
2.投入成本 累计投入93 917.4 元,其中:苗种7 440 元、饲料76 177.4 元(饲料系数1.66,饲料用量14 649.5 千克,平均单价5.2 元/千克)、租金1 800 元、工资4 800 元、水电2 500 元、药物等其他费用1 200元。
3.养殖效益 产值133 148.1 元,亩产值22 191.4 元,扣除生产成本,纯利润为39 230.7元,亩利润达6 538.5元/亩,投入与产出比为1∶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