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政元素融入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的价值意涵与实践路径

2024-03-11陈宇

当代体育科技 2024年2期
关键词:体育竞赛体育精神价值观

陈宇

北京科技大学天津学院 天津 301830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高校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思政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培养高质量人才队伍的本质需要。2020年,教育部发布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要“将高校课程思政建设作为全面提高人才质量的重要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进一步为高校思政教育开展提供了重要引导。同时,公共体育课程是高校体育教育的主要内容,也是开展体育课程思政教育的重要手段。而如何将思政元素融入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中,使学生在体育课程中,以身体素质提高为基础,进一步培养集体主义精神、竞争与合作意识,以及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感,是当前高校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议题[2]。鉴于此,研究将从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的思政教育实践价值出发,探讨如何通过教学内容与方法的创新,实现体育与思政教育的有效结合,以期培养具有坚定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文化素质和纪律观念的高校人才。

1 思政元素融入公共体育课程教学的内在机制

1.1 深化体育育人全过程

体育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教授学生体育技能,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将体育技能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能力,从而提升德行修养。这种内化是一个持续完善、精进、升华的过程。学生在掌握体育技能的过程中,需要经历泛化、分化、自动化3 个阶段。这3 个阶段不仅仅是技能的掌握,更多的是精神的锤炼和德行的提升[3]。

体育教学可以使学生内化体育精神,这种内化不仅仅是认知上的,更多的是行为上的。这种内化的过程被称为“具身德育”。具身德育强调的是通过实践和体验来习得德行,而不仅仅是通过言传或书写。这种实践和体验是在体育教学中得到的,它使学生在规则范围内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养成讲规矩、守纪律的品格。

此外,各种运动项目都有其自身的文化特征,这些文化特征在体育教学中发挥着隐性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例如,篮球项目强调团队合作,足球项目强调策略和战术,田径项目强调毅力和持久。这些文化特征不仅是运动项目的特点,还是一种思想和价值观。学生在体育教学中不仅仅是学习技能,更多的是接受这些思想和价值观的熏陶。

1.2 注重高校学生思想引导

体育教学与思政教育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联。体育教学关注学生的身体健康和体质提升,而思政教育则关注学生的思想和价值观的培养。这两者可以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方面,长期系统的运动锻炼能提升身体素质,增强心肺功能,为学生提供健康的身体基础。这种身体上的健康和活力为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提供了必要的支持[4]。

另一方面,身体的健康和活力并不是教育的全部目标,德育思想和价值导向在教育中同样重要。将思政元素融入体育教学,能够为学生提供更为全面的教育体验。在体育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可以强化体育教学的德育思想和价值导向,使学生在锻炼身体的同时,也能够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思想观念。

此外,理想信念被视为人类进取的原动力。在高校体育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不仅能够坚定学生的理想信念,还能够为学生提供更为全面的教育体验。这种教育方式不仅关注学生的身体健康,还关注学生的思想和价值观的培养。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在体育锻炼中得到更为全面的教育,实现身心共同发展。

2 思政元素融入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的价值意蕴

2.1 有利于提升高校学生的国家认同感

体育课是大学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所开展的体育活动的团队性和竞争性有利于培育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其中,体育活动中的团队协作、共同目标追求和对胜利的渴望都是集体主义精神的体现,这对于培养国家认同感至关重要。体育活动不仅锻炼了学生的体魄,也通过展现团队精神和集体力量,加深了学生与国家之间的情感联系[5]。

大学体育活动中的仪式性环节,比如升国旗和奏唱国歌,都具有浓厚的象征性和情感表达作用。这些仪式不仅有外在的形式,还具有对国家的尊敬和对国家价值的认同等内涵。参与这些仪式能够加深学生的民族情感,提升对国家的认同感。

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入体育课程,是对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创新和发展。在体育教学中加入思政内容,比如分享体育人物的爱国故事、探讨体育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联系,可以增强道德教育的效果,帮助学生在参与体育活动时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关注学生体质的改善,还注重学生精神层面的发展,让学生在享受运动的乐趣的同时,深化对国家核心价值的理解和认同。

3月中旬苗儿定植后,每天早上8时-9时对试验和对照棚进行空温和地温调查。至5月上旬共测得三种作物地下5 cm、10 cm、15 cm、20 cm处数据60次,240个数据。经汇总发现:内置式生物反应堆能明显提高棚内空气温度和土壤温度。空温增幅最大为2.5℃,地温增幅是15 cm处>10 cm处>20 cm处>5 cm处,分别可达5.1℃、3.3℃、2.8℃、2.3℃,并随着时间的推移增幅逐渐下降。

2.2 有助于提升高校学生的道德素养

体育教学的德育价值,源于其对学生全面发展的深远影响,体现在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公平竞争意识、自我约束能力以及社会责任感等方面。

体育活动的竞技性和团队性,能够唤醒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道德意识,从而在内心深处树立起正确的道德观念。例如,体育竞赛中的公平竞争原则,能够引导学生认识到尊重规则的重要性,从而在日常生活中也能自觉遵守社会规范,展现出良好的道德行为。

同时,体育课堂中的体育游戏作为一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为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提供了有效途径。通过融入红色资源和思政元素,体育游戏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还能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互动氛围中,培养合作、尊重、公正等道德品质。这种教学策略使得道德教育在不知不觉中渗透学生的心灵,形成稳固的道德信念。

2.3 有助于培育学生的体育精神

体育精神作为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与文化价值,已深深植根于国民的精神世界。在高校教育体系中,体育课程的实施不仅旨在促进学生的体质健康,更在于塑造他们的精神风貌和道德品质[6]。

中国体育的快速发展反映了民族的历史进程和精神风貌的演变。无论是攀登珠峰的坚韧不拔,还是奥林匹克运动会上的卓越追求,每一次的飞跃都是对民族意志的考验和展示。体育精神的深层含义远超越了体育领域的胜利,它还涉及对国民性格的塑造和提升。在这一过程中,高等院校的体育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体育精神传承和发展的重要纽带。

同时,体育精神的核心在于其对个体坚韧不拔的意志力和对集体荣誉的培养。在高校体育课程中,学生通过体育精神的内化,意识到了面对挑战时的坚持和在团队中追求卓越的重要性。这种精神的培育对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和生活都具有深远的影响。结合思想政治教育与体育教学,通过体育英雄的事迹和生动的故事,学生可以直观地体验体育精神的力量。这种教学方法能够深刻地触动学生的情感,唤醒他们内心深处的爱国情感和坚定意志。体育精神的传递不仅是对体育成就的颂扬,还是对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弘扬。

3 思政元素融入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的实践路径

3.1 发挥多元主体优势,丰富体育教学资源

体育教学的目标不仅仅局限在提高学生的身体健康水平上,还应当重视其思想道德素质的塑造。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对学生学习尊重规则、团队合作、坚韧不拔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培养其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参与者和推动者。

其二,高校应当创建专门的思政与体育教学研究部门,为体育教师提供专业交流和学习的环境。通过定期举办研讨会、工作坊等活动,促进教师间的知识共享和教学策略的相互借鉴。这样的研究部门不仅可以促进教师的互相学习,还能够实现校内外专家资源的有效整合,从而提高体育教师在思政教学方面的专业水平。

其三,体育教师应当积极探索如何将思政教育内容有效地融入体育课程中。这包括设计体育教学活动时,将校本思政教育内容纳入其中,使学生在参与体育活动的同时,接受富有教育意义的思想政治教育。例如,通过团队体育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意识、通过竞技体育活动传递奋斗精神,以及通过体育历史的教学来传承民族文化等。

其四,教育管理者应当积极引入和推广高质量的教学案例和资源,为体育教师提供可供参考的范例。同时,管理者还应当鼓励教师对思政教学的创新实践,并提供必要的资源支持。为了确保思政教育资源的系统性和持续更新,建议高校建立体育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库,收录多样化的教学素材,如案例、视频、文献等,并定期进行评估与更新,以满足实际教学需求。

3.2 推动多元化、创新性公共体育教学模式转型

体育教学中,思政元素的融入应当采用多元化、创新性的教学模式。通过故事、话题和媒体等多种方式,结合显性和隐性教学目标,不仅能够满足大学生的精神心理需求,还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正能量和社会责任感。

首先,在教学表达上避免单调乏味,采用灵活且富有创意的方法。例如,采用幽默且引人入胜的方式,增强学生的参与意愿和学习兴趣;设计具有趣味性的体育活动,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

其次,精选与体育领域相关的知名人物和热点事件,并将其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相结合,可以通过引人入胜的小故事和相关话题,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进行渗透。例如,通过讲述国家体育健将的励志故事,并将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融合,指导学生深刻理解并践行这些价值观。

最后,运用故事讲述法,融合思想政治教育元素。通过分享国内外体育名人的成长历程,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还能够植入坚持真理、勇于探索等核心价值观,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

3.3 注重体育竞赛的教育价值,积极组织学校体育赛事

在体育竞赛的演变历程中,从早期的生存斗争到现代的和平竞技,体现了人类社会从野蛮到文明的进步。体育竞赛的本质已经从单纯的力量和技巧比拼,转变为尊重、友谊和公平的象征。因此,体育竞赛在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中是价值观教育的重要载体。高校体育教学应当充分利用体育竞赛这一平台,融入体育思政教学。

首先,高校体育课程应当注重体育竞赛的文化意义和教育作用。体育竞赛不仅是身体能力的对抗,更是文化传承和价值观念塑造的过程。体育竞赛能够传达尊重生命、公平竞争等核心价值观,这些都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组成部分。因此,体育教育应当设计与时代精神相符的教学内容,并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有机地融入体育课程和竞赛活动中,让学生在参与体育活动的过程中,自然吸收这些价值观。

其次,高校应当利用现有体育资源,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随着科技和媒体的进步,体育竞赛的影响力和受众范围不断扩大,这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渠道和机遇。高校可以通过组织各类体育赛事,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赛事的组织和宣传中,例如通过赛前培训、比赛解说等方式,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

再次,体育竞赛是培养学生挑战精神、团队协作能力和公正感的有效手段。在竞赛中,学生不仅面临个人挑战,还需学习与他人协作,追求团队胜利。这种经历提供了课堂教学无法替代的教育价值。因此,高校体育教学应当重视竞赛过程中的团队建设和精神培养,通过团队合作和公平竞争,让学生体验到集体成就和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最后,高校体育教学还应当重视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意识。在体育竞赛中,学生应当学会在遵循规则的基础上,展现个人的创造力和战略性思维。这种能力的培养对学生在未来面对复杂社会挑战时,进行独立思考和决策是极其重要的。

3.4 深挖传统体育文化元素,强化德育教育

通过深入挖掘传统体育文化中的思政元素,创新教学方法,强化德性教育,以及加强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可以有效地实现思政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渗透与实施,从而实现社会和谐与文化传承的双重目标。

首先,体育课程的设计,应当积极探索并整合传统体育文化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传统体育文化作为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内含深厚的生命活力与道德伦理价值。以武术为例,它不单是一种身体锻炼的形式,更是集哲学、伦理学等多个学科精华于一体的文化现象。在体育课程中融入武术元素,可以利用武术历史人物的典型事迹和武术文化的深层含义,唤起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情感。如通过射箭文化的教学,学生能够领会到“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念和中庸之道,以及礼仪和节制的重要性。

其次,高校体育教学应当加强德性教育的融入,塑造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传统体育文化中的德性修养与中国传统伦理观念相辅相成。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将德性教育与技能训练相结合,指导学生在体育实践中学习尊重、团结、坚韧和公正竞争的价值观。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学生不仅能提升体育技能,还能在体育实践中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最后,高校体育教学应当强化与其他学科的交叉整合,以扩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与广度。传统体育文化与历史、哲学、文学等学科存在天然的联系,体育教学应当与这些学科相融合,通过跨学科的课程设置,使学生在参与体育活动的同时,接触到更广泛的文化知识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例如,开设“武术与中国哲学”“射箭与中华文明”等专题课程,让学生在掌握体育技能的同时,深刻感受中华文明的深邃与博大。

4 结语

随着体育课程思政实践的不断深化,思政元素已经成为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中不可或缺的资源,不仅赋予了体育教学新的活力,还在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道德品质和价值观方面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作用。此外,思政元素的介入也为体育教学带来了改革与创新的机遇,推动了教学方法的更新。因此,应将思政元素有效地融入体育课程教学中。

猜你喜欢

体育竞赛体育精神价值观
加油,冲吧,体育精神!
我的价值观
The true sportsmanship 真正的体育精神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只为娱乐,无关输赢——古人的体育精神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我国学校体育竞赛活动开展管理现状研究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高校课外体育竞赛对大学生健康干预机制的研究
体育精神的发展和重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