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发展格局下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困扰与纾解研究

2024-03-11闫玲萍李国贤

当代体育科技 2024年2期
关键词:体育产业小镇融合

闫玲萍 李国贤

1.宁夏师范学院 宁夏固原 756000;2.银川市兴庆区第七小学 宁夏银川750001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演进,人口、经贸、金融等资源要素的流动逐步超越国界疆域,生产要素在更大范围内畅通,不断扩展经济活动的深度和广度。2020年“十四五”国民经济发展规划,着眼于当前国内发展形势和国际发展背景,做出重大科学判断和重大战略选择,提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1]。这是今后一段时期内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导向,更是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2]。在体育强国、健康中国战略和全民健身计划的加持下,体育产业快速兴起和发展,并成为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逐渐形成以健身、休闲、竞赛、表演为龙头,高端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的现代体育产业体系。2021年国家体育总局印发《“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提出“居民体育消费总规模超过2.8 万元”“从业人员超过800 万人”等具体指标。在此大背景下,聚焦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困扰与纾解路径,旨在以问题为导向,深度剖析新发展格局下体育产业发展的理论机理,为进一步推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参考。

1 新发展格局下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困扰

1.1 创新动力不足,技术难以下沉

《“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3]以数据为关键要素,以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主线,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十四五”时期,在5G、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和各种智能设备制造技术的支撑下,数字化借力先进技术赋能体育产业快速发展。例如,在健身产业中,利用大数据分析、数字感应等技术,按照人体运动能耗规律等特性提供运动辅导建议;在体育技术中,运用运动捕捉系统、数学建模技术等,深度挖掘和分析活动规律,高效指导运动训练;利用仿真虚拟技术,将虚拟网络游戏实体运动化,参与者可以在对场地要求较高的室内小空间进行滑雪、打高尔夫等。总之,数字化极大地拓展了各类体育产业生成、服务和增值的空间。

然而,体育产业整体数字化、智慧化进程起步较晚,基础较薄弱,科技赋予体育产业的技术资源供给相对乏力,技术难以下沉,数字化的设施更新、智慧应用和智能化管理亟须提升,造成体育产业创新动力不足[4]。一方面,新时代兴起的科学技术对融入体育产业的要求相对较高,同时需要一定的财政支出;另一方面,受到传统体育产业观念束缚,多数体育企业数字化转型意识缺失,在企业整体战略布局上相对滞后,不利于体育产业进一步升级。

1.2 融合发展不强,与当地契合度不高

融合是体育产业一大特点。以体育为端口,以旅游引人气,以文化为特点,以产品为盈利点,“体育+”发展势头喜人,如“体育+旅游”“体育+文化”“体育+教育”“体育+养老”等,体育产业逐渐成为拉动内需的新增长点。以体育产业融合发展热点的体育小镇为例,自2017 年,国家体育总局办公厅公布第一批运动休闲特色小镇试点项目名单后,一大批各具特色的体育小镇在全国范围内兴起,有以徒步、骑行为主题的马拉松小镇,有以滑翔、跳伞为主题的航空运动小镇,还有北京丰台的足球小镇,形成了足球产业聚群和产业生态链,以及德清莫干山的裸心体育小镇,聚焦了山地训练和户外休闲体验等。据经济日报统计,截至2021年,国家级和省级体育特色小镇多达200个,总投资规模预计达1.2 万亿元,预计到2025 年,将带动全国中规模体育产业达5万亿元,已经成为体育产业发展的重要平台[5]。

然而,体育产业融合的发展潜力还需要进一步挖掘,体育产业融合不能一味地跟风模仿,需要结合当地的经济发展规划,融合地域文化特色,因地制宜。一方面,应根据自身优势,寻求差异化发展,体育小镇在建设中存在同质化竞争现象,不利于体育小镇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情况并不相同,体育小镇应充分将地域特色、文化资源、产业优势等有机融合,突出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应根据消费趋势,丰富用户体验。新时期,消费者更加追求个性化的体育消费项目,更加关注运动过程中的体验和感受,因此,体育小镇应根据不同消费群体爱好,深挖消费潜力。

1.3 地区发展不均衡,体育消费水平受到影响

体育消费不仅能为国家GDP 作出贡献,还能满足大众对健康生活的需求,是社会凝聚力的象征,是向上拼搏的精神体现。如观赏体育竞赛和体育锻炼可以舒缓压力,带来愉悦的精神感受;职业体育俱乐部能激励更多年轻人从事体育活动;社区体育活动增加市民归属感等。随着体育强国建设以及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赛事数量增加,大众体育兴起,体育下游产业如体育场馆、体育用品等逐渐增长。据统计,自2006年国家体育总局批准首个“国家体育产业基地”至今,已经有超过300 个被认定的体育产业基地,在“产业基地+产业单位+示范项目”的支撑下,体育产业快速增长。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6],2021 年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到达31 175 亿元,增加值为12 245 亿。在国家体育产业发展的大好势头下,各地体育产业发展也显示出各自特点,带动本土体育品牌关注度增加,中国(成都)国际体育服务贸易及装备博览会吸引了众多企业参展;宁波市体育制造业占比优势明显;福建省更是不乏安踏、特步、鸿星尔克等头部品牌,在我国体育产业中占据独特地位。

然而,受到地区经济发展不均衡的影响,从体育产业基地分布的整体上看,体育产业也存在不均衡现象,在现有的示范基地中,数量排名靠前的地区分别为浙江、江苏、福建、上海、山东和北京,其中西藏、宁夏、黑龙江等地区尚无示范基地,且体育消费水平并不高。近年来,体育产业基地已经融合了竞赛、表演、健身、休闲、用品、场馆等多业态,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需要进一步发挥区域体育产业核心引领模式,结合地域经济发展特点,以点带面,协调区域内体育企业整体发展。

2 新发展格局下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

2.1 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科学规划布局,促进产业深度联动

2023 年体育总局等多个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进体育助力乡村振兴工作的指导意见》[7],明确培育乡村体育产业多元化,利用水域、空域、森林、草原等自然资源,推动体育产业与农业、旅游等产业深度融合。自此,在体育产业基地、体育小镇、乡村体育等统筹安排下,区域体育资源布局将有望更加合理,产业融合将进一步加深。首先,横向上以京津冀、长三角等国家经济区域为重点,带动上中下游协同联动,同时支持中部、西部各区立足自身优势,打通地区循环发展堵点。其次,增强体育产业深度联动,体医融合方面,鼓励打造集科学健身、康养、预防、心理等一体的,以社区、体育等为主体的多种融合模式;体旅融合方面,充分利用地区旅游资源,开发特色赛事;体育科技融合方面,充分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提升体育制造品质,提高体育服务水平,实现消费者精准匹配供需,进而实现国民经济内循环。

2.2 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提升创新能力,扩大对外开放竞争优势

在20世纪,“乒乓外交”“奥运外交”等一系列外交手段,为国家政治关系和经贸合作发展创造了条件,体育外交越来越受到重视。体育外交不仅是体育部门和运动员之间的往来,也是体育文化、体育理念、体育用品的传播。党的十九大报告特别强调,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积极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体育不仅可以改善大众身体素质,作为国际交流的一种方式,也是实现与别国心意相通的一种手段[8]。在“一带一路”背景下,与传统的体育竞技不同,体育外交实现了新的思路和路径,这种创新思路和路径包括科技、产业的创新,也是生活方式和交流方式的创新。首先,让体育赛事、体育产品积极走出去,给予共建国家一定协助和鼓励,同时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大众传媒优势,提升体育项目吸引力和体育赛事影响力,提高体育国际化程度。其次,在国家体育文化领域,从话语权和代表权角度争取更多平等发展权益,以更加广泛的、多层次的体育文化交流带动国家间的多边人文交流,以文明交流的方式推动各国相互理解、相互尊重。随着合作的深入,推动体育文化、体育活动、体育产业的交流。

3 结语

新发展格局下,体育产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推动体育高质量发展,在国内要实现科学规划布局,促进产业深度融合,在国际上,要借助“一带一路”,开拓创新,以全新的理念和路径,扩大对外开放竞争优势,实现体育产业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相互促进。

猜你喜欢

体育产业小镇融合
安安静静小镇
“CK小镇”的美好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熊的小镇
《融合》
小镇(外一篇)
取经美国体育产业发展
2017年全球体育产业人物风向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