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贵州省高校毕业生留黔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2024-03-11侯文亚李培培

科教导刊 2024年1期
关键词:贵州毕业生人才

侯文亚,李培培

(贵州电子商务职业技术学院 贵州 贵阳 550000)

充分就业是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一个重要目标,尤其对高校毕业生来说,就业问题牵涉到国家计划和民生福祉,也直接关系到经济的发展。从区域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吸引高校毕业生就业不仅增加了人才供给,促进了创新发展,还优化了人口结构,进而提升了地区的竞争力。高校毕业生就业后带来的购房、子女教育等需求也有利于拉动经济增长。因此,推动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对于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由于贵州省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这使得许多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较大的困难。虽然贵州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创业扶持政策,但由于市场环境、资金、经验等方面的限制,许多高校毕业生的创业计划难以实现。

1 高校毕业生留黔的现状

近年来,贵阳市出台了“筑人才·强省会”政策,旨在吸引和留住高校毕业生。这一政策被视为引才的创新之举,通过为在黔高校毕业生提供就业和创业机会,推动他们参与到贵州经济发展的进程中。2022 年,贵阳市市领导率先包保了71 所高校的所有毕业生,并持续为他们提供岗位、政策和服务支持。同时,贵阳市还积极征集岗位,累计达到19 万个,并组织了490 余场各类活动,为高校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发展空间[2]。

围绕“强省会”行动,贵阳市在2022 年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在制造业、大数据和农村实用人才等领域,贵阳市新增了大量的人才资源。例如,制造业新增人才达到2.2万人,大数据人才新增2.5 万人,农村实用人才新增1.35 万人。为了吸引更多的高校毕业生留筑,全市还筹集了1.6万套人才保障住房,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居住条件。

这些努力和政策措施共同促使贵阳市吸引了10 万名以上的高校毕业生留筑。全年新增人才总量超过10 万人,为贵州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高校毕业生留黔的现状反映出贵州省在人才引进和留住方面取得了积极的成果,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1.1 省内就业占比大,但省外生源在贵州就业占比小

贵州高校毕业生更倾向于在省内就业,省内就业占比较大。这可能与贵州省内的发展机会和就业环境有关,省内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发展空间。然而,相对而言,省外生源在贵州就业的占比较小,这可能需要进一步关注和支持,以吸引更多的外地生源留在贵州就业。

1.2 创业和升学占比较小,但总体呈增长趋势

创业和升学虽然在高校毕业生留黔中的占比相对较小,但总体上呈现出增长的趋势。随着贵州经济的发展和政策的支持,越来越多的高校毕业生选择创业或继续深造。虽然创业和升学的比例相对较低,但这并不意味着缺乏创业和升学的机会。事实上,贵州省积极推动创新创业教育,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创业培训、孵化器支持和创业资金等资源[3],鼓励他们在贵州落地创业。

1.3 第三产业就业占比大,但其中部分行业呈下降趋势

贵州高校毕业生在第三产业就业的占比较大,显示出服务业和新兴行业对人才的需求。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其中部分第三产业行业出现了就业需求下降的趋势,这可能与行业发展不稳定、结构调整有关。对于这些行业,需要加强政策支持和创新,以促进就业机会的增长。

1.4 就业质量随学历提升而提升,但高职专科就业率保持较高水平

随着学历的提升,贵州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质量也得到提高。高学历毕业生往往能获得更好的工作机会和薪资待遇。高职专科毕业生的就业率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显示出高职教育在满足就业需求方面的优势,这也说明了高职教育的重要性和贵州高职教育的发展成果。随着社会发展,毕业生对个人发展、人生价值逐渐有了更高追求,也由于竞争环境日趋激烈,部分学生认为在毕业后直接就业难以实现自身发展要求,因此选择创业或升学。

2 高校毕业生留黔的问题

2.1 高校毕业生规模持续扩大,给就业形势造成较大压力

随着高等教育普及化的推进,高校毕业生的规模不断增加,这给就业市场带来了较大的竞争压力。就业岗位的数量相对有限,与毕业生数量之间存在不平衡,使得充分就业面临挑战。

2.2 高校毕业生中“慢就业”“缓就业”者占比近两年呈下降趋势,但是其数量不容忽视

“慢就业”“缓就业”是指毕业生在毕业后一段时间内没有找到稳定的工作或选择继续深造、创业等。近年来,“慢就业”“缓就业”者在高校毕业生中的占比呈下降趋势,但是其数量不容忽视。原因可能包括就业压力加大、行业结构调整、个人职业规划等。

2.3 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结构性矛盾仍将长期存在

高校毕业生的专业结构和就业市场需求之间存在一定的不匹配,导致供给与需求之间存在结构性矛盾。一些热门专业就业形势较好,而一些非热门专业就业压力较大。这需要高校和社会共同努力,加强专业设置与就业市场需求的衔接。

2.4 就业创业服务有待强化

高校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需要有效的就业创业服务支持[3]。一些高校在就业指导、创业孵化、职业规划等方面还存在不足,应加强就业创业服务,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帮助毕业生更好地融入就业市场或创业环境。

2.5 就业支持政策体系有待完善

为促进高校毕业生留黔就业,需要建立健全的就业支持政策体系。政府可以出台相关就业优惠政策,鼓励企业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加强与高校、行业协会等的合作,提供更多的实习和培训机会,以促进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和创业。

2.6 贵州企业现状与高校毕业生人数问题

随着贵州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涌现出来,为当地就业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与此同时,高校毕业生的人数也在不断增加,每年都有大量的学生从贵州的高校毕业,他们急需找到适合自己专业背景和兴趣的工作岗位。因此,贵州企业面临着如何满足这些高校毕业生就业需求的挑战。

3 高校毕业生留黔的对策

综合高校毕业生近几年现状、问题,以及毕业生的诉求等,探索制定如下几个方面的对策,以帮助贵州留黔行动达到良好的预期效果,帮助高校学生就业,促进贵州经济长期长效高质量发展。

3.1 加强就业导向的教育和培养,完善就业服务体系,让就业公共服务落在实处

高校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职业素养,提供与就业市场需求相匹配的专业课程和实践机会。通过实习、实训和校企合作等方式,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和适应能力。由于毕业生对自我定位、职业前景等方面认知不足,缺乏求职目标和求职能力,因此对政府和学校提供的就业指导具有较高需求。留黔行动实施方案要求加强职业指导,提出“建立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与高校就业机构常态化联系机制,支持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社会组织等市场力量与高校合作设立就业创业指导服务站(职业指导服务站)”“推动职业认知促进项目”等具体举措。政府应加强引导作用和督促作用,以学生需求为根本,促使社会力量与高校共同为学生提供符合实际需求的就业指导。

3.2 调整、优化高校专业设置,加强创业创新支持

根据就业市场需求和贵州省的产业发展方向,调整和优化高校专业设置,加强与行业协会、企业的合作,提高毕业生就业的匹配度。鼓励毕业生选择符合贵州省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的专业领域。

提供创业教育和指导,鼓励毕业生积极创业。设立创业孵化器、提供创业基金和政策支持,为毕业生的创业项目提供扶持和培育环境。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培养毕业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

3.3 加强政校企合作与产学研结合,校企供需对接更加精准

岗位和专业的匹配度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薪资待遇、职业期待吻合度等毕业生就业质量相关指标,毕业生更加注重岗位和专业的匹配度。加强政校企合作与产学研结合是促进贵州高校毕业生就业和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通过政府、高校和企业之间的密切合作,可以有效地将教育培训与实际需求相结合,为高校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职业发展路径。

4 结语

在“留黔行动”的不断深入开展中,分析贵州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全面了解就业形势和挑战,深入研究导致问题的原因和影响因素,政府和学校采取行动积极拓宽就业机会,促进毕业生就业。全省各地也结合实地情况,因地制宜出台具体毕业生留黔就业措施,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和措施,包括加强高校就业导向教育、完善就业服务体系、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强创业创新支持等,推动研究成果的实施和落地,促进贵州高校毕业生留黔就业的持续改善。

猜你喜欢

贵州毕业生人才
9岁的高中毕业生
人才云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贵州,有多美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沉醉贵州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多彩的贵州 多彩的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