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社会实践模式创新研究与实践

2024-03-11孙楠霍礼俊高志超高晶晶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24年1期
关键词:所学育人大学生

孙楠,霍礼俊,高志超,高晶晶

(1.山西能源学院 安全工程系,山西晋中 030600;2.太原理工大学 外国语学院,山西晋中 030600;3.山西能源学院 能源与动力工程系,山西晋中 030600;4.山西能源学院 矿业工程系,山西晋中 030600)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了解社会的重要途径,是大学生第二课堂实践的组成部分,是学生在走向社会过程中非常重要的锻炼平台[1]。大学生能够在社会实践中加强磨炼,增长本领;可以将在校期间学到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应用在社会实践中,加深对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统一[2]。

1 社会实践现状分析

社会实践作为学生了解社会、服务社会的重要环节,充分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但是,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存在着专业性不强、忽视学生个性等问题,导致社会实践的育人效果有待进一步提升[3]。一些社会实践与专业关联度较弱,学生无法在社会实践中把所学的专业知识充分应用,导致部分社会实践未能充分发挥提高学生专业素养、提升学生专业能力的作用,所以,部分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积极性不高。因此,高校在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专业特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把社会实践内容与学生所学专业紧密结合,为学生提供一个可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和专业特长的平台,把社会实践真正建设成为学生有收获、教学有提升的活动,最大限度发挥实践育人的作用。高校要创新社会实践模式、有针对性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专业优势,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社会实践效果。

2 社会实践对于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

2.1 提高综合素质

大学生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可以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提升组织管理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专业水平和创新能力,全面提升综合能力[4]。与此同时,参加社会实践能够帮助大学生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品质。

2.2 提升专业素养

大学生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中能够显著提升专业综合能力[5]。大学生参加专业领域的社会实践,有助于提升专业素养,促进专业知识的学习,有效补充课堂学习的不足,提升实践能力。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大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以专业知识服务企业,不仅服务了社会,还促进了自身专业实践能力的提高[6]。

2.3 提升创新创业能力

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大学生通过接触行业前沿技术、了解行业导向,能够掌握专业领域发展的最新动向,了解所学专业知识在实际中的最新应用,能够极大激发创新创业热情,显著提升创新创业能力。

2.4 提升就业竞争力

大学生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中能够接触社会,对接社会需求,了解行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大学生可以有针对性地提升自己,进行相关领域知识储备,为今后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坚实基础,提升就业竞争力。通过参加社会实践,大学生能够提高就业能力,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进行动态调整,树立正确的择业观[7]。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中,大学生能够以社会发展需求为原则,有助于在毕业时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工作岗位,提高就业质量[8]。

2.5 积极回馈社会

大学生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中能够把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起到服务社会、回馈社会的作用,为地方经济发展、乡村振兴做出贡献[9]。

3 大学生社会实践模式探索

3.1 大力促进专业领域社会实践

高校应鼓励大学生积极参加专业领域社会实践活动,紧密联系学科前沿、专业领域,促进专业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体现专业特色,发挥专业优势。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大学生能够增加应用知识的机会,了解行业前沿知识,掌握专业最新应用成果,激发创新动力。与此同时,大学生在参加此类社会实践时还会接触到大量与专业相关的工作,不仅能够提升专业技能,有效加深对专业的理解,而且有助于把专业技能应用在日常生活和日后的工作中,激发创新创业热情。

3.2 积极开展义务支教活动

高校应鼓励大学生利用假期在家乡开展义务支教活动。在义务支教过程中,大学生能够熟悉并深入理解所学知识的内涵,巩固所学知识,激发学习新知识的动力,提升学习的主动性。

3.3 助力乡村振兴

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大学生通过图片、推文、宣传片、助农直播等形式把助农产品、乡村旅游资源在社交媒体上宣传,让农产品走向大众视野,使更多的人了解农村风光,促进乡村经济发展[10]。

3.4 开展红色文化学习

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大学生应积极参观红色景点,学习革命先辈光荣事迹,积极传承红色文化精神,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

3.5 加强社会实践基地建设,促进产教融合

高校要充分利用办学优势,扩大对外交流信息渠道,挖掘社会育人资源,对接用人单位,与政府、企业、协会积极合作,设立社会实践基地,加强与实践基地的合作沟通,为大学生社会实践提供良好的平台和机会[11]。高校应面向社会发展需求,积极探索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企业参与度,促进产教融合,培养应用型、创新型人才。

3.6 提升指导教师专业性,加强专业支撑

大部分社会实践都是由团委负责组织实施的,在社会实践指导教师中,团学教师居多,专业教师较少,指导教师专业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高校应加强对社会实践指导教师的统筹协调,鼓励专业教师参与社会实践,尤其鼓励有工程背景、实践背景的教师参与。专业教师全程参与社会实践,有助于及时解决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遇到的专业问题,为大学生社会实践提出更加专业的意见,提升社会实践的专业性,使大学生能够通过社会实践充分提升专业能力[12]。

3.7 重构课程体系,培养创新能力

高校应积极开设有关行业前沿的专业选修课程,突出课程的应用性、创新性,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创新能力。与此同时,高校应积极开设创新创业理论课程,积极开展相关领域实践,系统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3.8 创新社会实践考评方式

高校应创新社会实践考评方式,不再只以实践报告作为考评指标,应加强过程管理与追踪,充分考虑每位学生在社会实践中的表现以及社会实践取得的效果。通过创新考评方式,引导大学生不仅重视实践报告的撰写,也重视社会实践的参与过程,形成良性循环,发挥好考评的导向作用,保证社会实践取得良好的效果。

3.9 加大宣传力度

高校要积极开展社会实践宣传工作,同时开展社会实践政策宣讲,提升学生的参与热情。高校要积极开展对社会实践优秀个人与优秀团队的表彰,推广好的经验与做法,提升社会实践活动的影响力,使更多青年学生了解社会实践、参与社会实践,充分发挥实践育人的作用[13]。高校要积极推动优秀社会实践项目的传承,把好的社会实践项目打造成为精品项目,使社会实践精品项目成为提升学生专业素养和发挥育人使命的重要平台。

3.10 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

高校应通过教育引导,使大学生能够充分认识到参加社会实践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广大学生能够积极准备,认真参加,在社会实践中提升实践能力与综合能力。高校要引导大学生在平时练好基本功,掌握好科学文化知识,扩大知识面[14]。

4 结束语

社会实践作为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学以致用的重要平台,发挥着重要的育人作用。高校应积极创新社会实践模式,推进社会实践专业化,提升社会实践实效性,发挥好社会实践的育人作用。

猜你喜欢

所学育人大学生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所学专业在工作岗位用不上咋办?
非所学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提高复习教学的实效性
一道课本题 几点新感情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珠”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