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财务数字化视域下高校研究型审计人才培养创新探讨

2024-03-11赵玉婷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24年1期
关键词:研究型视域数字化

赵玉婷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山东济南 250103)

在财务数字化视域下,社会对高质量数字化研究型审计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高校要转变传统教育理念,结合研究型审计人才培养的实际情况,以科学的方式对高校研究型审计人才培养工作加以创新。这一目标的实现,要求高校在财务数字化视域下将研究型审计人才培养工作作为重点。

1 财务数字化与研究型审计的基本内涵

财务数字化主要指利用大数据等技术,建立企业数字神经系统。在数字化阶段,数据成为企业商业价值和核心竞争力的主要驱动因素,通过对数据进行采集和加工,可以为管理者提供更为可靠的数据支撑,确保企业经营决策更为准确和高效。从本质上来说,财务数字化是指整个财务业务应用场景、流程、员工关系等,实现全面数字化具有一定的价值,能够对整个业务模式产生重要影响[1]。

研究型审计重点是指对政策、机制等的研究,当作审计前置准备,可以研究审计的整个过程,能够改变传统设计工作中过于重视揭露问题和提出简单建议的惯性思维,是站在更高的层面来思考审计工作。研究型审计的主要方法有:(1)系统整体研究。在系统思维的基础上,对审计对象脉络加以把握。例如,在审计方面,可以对同一财年的所有审计活动进行系统性的整体性研究,包括总结各类问题,深入分析其原因,并提出针对性建议。这一过程最终以提交审计专题报告的形式得以完成。采用这种系统性的研究方法进行审计能够及时发现社会管理和经济运行中的核心问题,从而为政府和企业的宏观决策提供有效的指导和支持。(2)进行跨区域比较研究。尤其是针对国内不同地区的相似审计项目。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借鉴其他地区的有效做法,对比科学合理的操作,发现自身的不足之处,从而促进自身的进步和发展。此外,对国内外相同类型的审计项目进行比较研究也是有益的,可以吸收国外审计领域的先进经验,从而改进和提升我国的审计实践。(3)纵向历史研究。主要是指对某个行业审计或者对重点项目多年的审计情况实施长时间的跟踪和系统研究,在此期间,可以撰写科研论文或者调研报告,来对经验教训加以总结,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2]。

2 财务数字化视域下高校研究型审计人才培养面临的瓶颈

2.1 审计人才培养目标有待进一步明确

目前,很多高校将审计教育作为会计学科的一个分支来开展。多数高等院校在确定审计人才的培养目标时,普遍认为涉及审计、法律、金融以及经济管理等领域知识和技能的教授。很多高校所设定的审计人才培养目标和会计人才培养目标接近,在培养过程中未能充分体现出审计专业特色[3]。

2.2 审计教学方式相对滞后

在财务数字化的背景下,一些高校在进行审计教育时,主要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影响了学生对审计专业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因为这种教学模式呈现的知识点较为抽象、难以理解,最终导致学生对审计知识的理解不够深入,更加难以在实践中应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较为落后,以单向知识传授为主,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较为被动。此外,这种教学方法过于注重理论知识,忽视了实践教学,未能充分培养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与培养研究型审计人才的目标相悖。在当前财务数字化迅速发展的情况下,审计工作越来越依赖于会计和审计软件,但是,部分高校在教学资源投入方面相对不足,不利于学生技能的提升[4]。

2.3 审计专业学科在一定程度上设计比较落后

随着现代化建设工作的推进,社会在发展过程中对高素质审计人才的要求逐渐增加。但是,现阶段部分高校审计专业在学科体系建设过程中比较偏向社会审计,没有充分体现政府审计,这就意味着高校在建设审计专业学科体系时缺乏全面性,与社会经济发展对研究型人才的需求不相符[5]。

3 财务数字化视域下高校研究型审计人才培养创新的有效策略

3.1 结合高校实际情况,对审计人才培养目标进行科学定位

在财务数字化视域下,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开始朝着多样化方向发展,既需要从事基础工作的相关人才,又需要研究型人才。通常情况下,高校在开展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教育方向主要划分为两类:一种是面向少数学生的精英教育,另一种是针对大众的普及教育。后者专注于培养具备基础专业技能的人才,前者致力于培养具有研究潜力或具备突破性创新能力的顶尖人才。因此,高校在培养人才时应考虑我国经济社会对审计人才的具体需求,据此确立培养目标。对于基础层面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应定位于深入理解审计的理论知识和相关的科学文化知识,同时具备必要的专业技能,具有从业资格及能力的人才。研究型审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应为深入掌握审计理论知识及科学文化知识,具有审计专业素质,同时还拥有较强的学术研究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以及职业适应能力[6]。

3.2 优化审计教学方式,促进教学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

在财务数字化背景下,想要优化高校审计教学方式,实现教学多元化发展,就要重视以下工作。首先,构建审计课程信息平台。经济社会的发展使得社会对审计人才需求数量增加,随着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高校要加大审计课程信息平台建设力度,通过构建相应的网络审计教学平台,实现网络交互答疑,提升网络教学质量;同时,还可借助网络审计工作室,增强学生学术研究和创新能力。另外,高校也可以与企业、政府部门以及会计师事务所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共同促进研究型审计人才培养[7]。

其次,为提高高校审计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教师可以采用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并结合实际教学内容进行创新,如灵活运用互动教学和启发教学等多种教学法。在适当的条件下,教师还可以引入研究型教学方法,以培养具备研究能力的审计人才。通常情况下,研究型教学可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让学生直接参与教师的审计科研项目研究,另一种是将教师的个人审计科研成果有机融入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在课堂上和学生进行交流与探讨,以此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8]。

最后,对审计实践教学模式加以优化。审计专业实践性比较强,想要实现研究型人才的培养,既要求有科学审计知识的指导,又要求学生掌握审计方法和技巧,并且拥有良好的审计问题分析与解决能力。高校应重视研究型审计人才的培养,不断优化研究型审计实践教学模式,做好以下三项工作:第一,将实验教学课时比例增加,让学生在实训室进行审计模拟,促使其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增强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第二,强化审计实训,通过让学生编制和拟定审计计划等方式,训练学生的专业技能,从而为研究型审计人才的培养创建良好条件;第三,重视社会实践,高校在寒暑假可以组织学生顶岗实践,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各类审计软件[9-11]。

3.3 跟随社会发展,对审计学科体系加以完善

在财务数字化视域下,审计领域也在不断发展,审计对象逐渐朝着复杂化和多样化发展,这就对审计人才培养提出更高要求。高校在审计学科体系建设过程中,要根据审计主体设置审计专业,满足社会对审计人才的多样化需求,培养创新型和研究型人才。对于审计本科专业人才培养,高校在开设人文基础课程的同时,要引导学生学习与审计专业有关的技能与知识。由于学习时间比较短,让学生掌握内部审计、政府审计以及社会审计等各类知识及技能往往比较困难,难以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甚至会对高校研究型审计人才培养质量造成影响,这就要求高校在设置审计学科体系时,充分考虑学生需求,设置不同的方向,学生需要选择某一审计专业方向,来学习对应的审计技能及知识,确保人才培养的专业性、针对性。在构建审计学科体系时,一种有效的方法是采用“平台+模块”模式来设计高校的审计课程结构。在这个过程中,高校应建立审计专业平台、专业基础平台和公共基础平台。公共基础平台主要涵盖人文社科、英语和数学等公共课程模块,专业基础平台包括金融、会计和经济管理等各种专业课程模块。设置审计专业模块应考虑不同的审计主体,并为之设计相应的专业课程。如果条件允许,还可以引入学生参与科研项目的模块,以增强课程的实践性和综合性,拓宽高校研究型人才培养的渠道,提升人才培养质量[12-14]。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财务数字化视域下,高校研究型审计人才培养工作的顺利推进要求相关人员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充分认识财务数字化及研究型审计的基本内涵,明确高校研究型审计人才培养环境的变化,分析高校研究型审计人才培养的瓶颈,寻找合适的方法,创新高校研究型审计人才培养途径,培养优秀人才。

猜你喜欢

研究型视域数字化
对戊戍维新派思想家心路历程的思考——以“启蒙自我循环”为视域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国有企业研究型审计思考与探索
“一带一路”视域下我国冰球赛事提升与塑造
基于养生视域论传统武术的现代传承与发展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时军:定锚现代化研究型医院
定锚研究型人文医院
数字化制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