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院校推进“党建+”品牌建设助力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
2024-03-10海金宝
海金宝
(阜新市教育服务中心)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阜新市教育服务中心党委工作部(以下简称“党委工作部”)以“党建+”品牌创建活动为载体,结合国家顶层规划、区域发展、教研院校党建工作实际,通过创新管理机制和运行机制,以“党建+”品牌创建推进党建与思政、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初步形成了自己的“党建+”品牌内涵、实践模式和运行机制,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教研院校高质量发展,取得了良好的组织效益、教研效益和文化效益。
一、教研院校“党建+”品牌建设的内涵
“党建+”品牌是依据党中央对新时代党建、思政、教育等相关要求,结合新时代党建工作与教育工作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将科学的品牌理念融入党建之中,以品牌创建推进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探讨教研院校如何在党的领导下通过“党建+”品牌建设来进行个性化创新,推动党建工作有效开展和队伍凝聚,切实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示范引领作用。教研院校“党建+”品牌建设是教研院校党建工作的有机整合与提炼升华,是加强教研院校党组织建设的重要举措。其在学科教研、教育科研、教师培训、社会服务、人才支撑等工作中发挥引领协调作用,为教研院校中心工作目标的实现保驾护航,也为地区基层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助力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动力源泉。
二、教研院校“党建+”品牌建设的实践模式
通过研究探索,党委工作部总结并构建了“党建+”工作实践模式(见表1所示),为教育系统进一步拓宽党建工作的视野提供了参考。
表1 “党建+”品牌建设的实践模式
(一)确立“党建+”品牌建设的实施目标
一是创建品牌标识,先根据各支部共同规律和各自的专业特点合理设置党建工作体系,再按照党建要求和教研院校工作职能解决品牌建设运行机制的问题。二是强化品牌培树,找准品牌建设的目标,定位党建与业务的融合点。三是打造品牌价值,创建适合品牌建设的工作方法与活动模式。四是传播品牌故事,以典型案例和典型榜样来提升品牌质量、树立品牌形象。五是厚植品牌文化,将鲜活案例和经验成果进行分享与推广。
(二)构建“党建+”品牌建设的创新方法体系
通过“党建+”品牌建设的实施,释放党建活力,加快党教融合,聚焦工作创新、能力作风、队伍建设等中心工作,推动党建工作高质量发展。
1.“党建+队伍”,体现厚德载物
党委工作部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优化党支部设置,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实施党支部书记担任研训部部长、政研室成员的“双带头人”工程,落实把骨干教师培养成党员、把党员教师培养成教学管理骨干的“双培养”机制,严格德育、教研、思政、综合实践等队伍的教育管理,使党员教师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做好教师队伍的“领头雁”。
2.“党建+业务”,体现厚积薄发
党委工作部加强对支部“党建+”工作的指导、督促和检查工作,与教育教学业务同部署、同落实、同考评,结合教育教学实践创新党组织活动内容方式,实现党的建设工作与教育教学、思想政治工作的融合发展,做到“分工不分家、负责不揽权”,党政同心协力,有效解决党建与业务“两张皮”的问题,增强工作指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党建+动能”,体现厚植情怀
党委工作部健全党建工作的领导制度、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强化各级党组织的主体责任,组织实施提升研训教师教研素养具体化、模块化,有效解决党的领导落实中的“中梗阻”难题。在教科研训及党员“五走进五服务”活动中,党员教师冲锋在前,涌现出了一批学科带头人,开展课题研究,出版教育教学专著等,发挥了很好的引领作用。
(三)搭建“党建+”品牌建设的一体化内容框架体系
党委工作部立足支部实际和专业特点,积极探索抓品牌促发展的思路、措施,构建“党建+”格局,实现了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
1.德育支部:“党建+团建(队建)”,助力为党育人使命
党委工作部协同德育支部,探索完善党建带团建、党建带队建机制,充分发挥共青团、少先队在中小学校德育工作中的思想性、先进性、自主性和实践性等优势。具体指导基层学校共青团、少年队开展活动,依托打造“厚道阜新”的文化底蕴开展系列红色教育活动,组织“学习新思想做好接班人”主题演讲等观摩活动10 余次。党委工作部开展“牵手工程”,与阜新市实验小学签订党建联建协议,推进党建与教学共育融合,形成特色服务品牌。
2.教研支部:“党建+教研”,助力提升能力作风
以“乡村教师素质提升工程”为基点,教研各支部助力农村教育均衡发展,以农村薄弱学校为帮扶对象,覆盖初中、小学、学前三个学段,鼓励党员教师参加研训活动,重点关注农村学校、薄弱学校的课程落实,教师专业化提升和校本研修工作,采取“乡村导师团”“沉浸式包校”“一对一结对”等举措,提高精准扶持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激发了党员干部干事创业和服务基层的热情与动力,增强了党员的身份意识和政治认同。
3.支部联建:“党建+思政”,助力夯实思想根基
党委工作部、德育部、思政教研员联动,召开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会议指出,要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思政课”的重要指示和批示精神,坚持以党建统领学生德育和思想政治工作,创新举措、完善机制,构建“大思政”育人体系,推动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把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基层中小学校党员教育管理和教书育人的全过程,推进全方位育人工程,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耳入心。
4.基地支部:“党建+红色驿站”,助力党教工作融合
中小学生教育实践基地党支部结合当前形势与时代特色,融合党的思想、党的文化、党的方针政策以及国家教育发展等内容,深挖阜新红色文化资源,融入乡土红色文化基因,打造出“传红色基因,塑中华少年”主题红色驿站。教师将课内知识的讲解融入参观教学,使学生获得了更多的党史内容知识,拉近了学生与英雄先辈的距离,让党史文化入脑入心。一年来,驿站共接待全市中小学生2 万人次,使学校的党建引领、文化铸魂工作落到实处。
(四)产生“党建+”品牌建设的“股绳”效应
教研院校“党建+”品牌建设将方法体系与框架体系融为一体,产生了意想不到的“股绳”效应。“党建+队伍”“党建+业务”“党建+动能”“党建+制度”等党建活动作为“股绳”的各个环节,德育支部、教研支部、基地支部等各支部作为“股绳”的各个绳头分支,有机地拧合在一起,形成了党组织建设的强大力量,如图1所示。
图1 “党建+”“股绳”效应示意图
三、教研院校“党建+”品牌建设的效果
“党建+”品牌建设系列活动,彰显出良好的品牌效果,有利于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教研院校高质量发展,办好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
(一)组织层面
1.形成教研院校的坚强战斗堡垒
教研院校党组织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以坚定党员理想信念为根基,以调动基层党支部与党员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坚持为党育人的初心、为国育才的立场,全面推进教研院校各项建设,促进广大党员群众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坚定政治方向,把教研院校党组织建设成为推动教研院校改革发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强国的坚强战斗堡垒。
教研院校党组织做到认真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讲话精神,与当前党的政治目标、政治任务密切联系起来,在任何情况、任何时候下都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扎扎实实地落实党的政治路线、方针、政策。同时,品牌创建过程中充分调动群众、组织群众,为其指明方向和道路,领导人民群众加入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奋进征程中。
2.加强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
教研院校党组织以品牌建设创新组织生活活动方式,强化思想建设、作风建设和纪律建设,提高党员教育管理的规范化和科学化水平,严格党员群众教育管理,既保持了党组织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又提高了基层党支部的政治领导力、群众凝聚力、社会号召力、发展推动力。
“党建+”品牌建设活动在传承党建经验的基础上,立足改进创新,改变了以往依靠制度规范和领导说教的管理方式,形成了“四有党员”(关键岗位有党员、困难面前有党员、突击攻关有党员、扶危助困有党员)模式,发挥党建示范引领作用。同时,通过积极向上的品牌建设,营造出一个健康和谐、积极进取的氛围,使广大教师有了归属感、自豪感、成就感。
(二)教研层面
1.服务于正确的办学方向
教研院校党组织以“党建+”品牌建设为抓手,引导基层学校党组织牢牢掌握思想政治工作领导权,做好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和学生德育工作,抓牢课堂主阵地,强化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同时充分发挥中小学校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坚持把政治要求和政治标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各方面,确保正确的办学方向。
2.服务于教科研工作
教研院校党组织根据自身的工作特点,因地制宜探索创新,采取“包校共建”“送课下乡”“乡村导师团”等不同形式,强化党建与思政、德育、教研、教学、科研等业务工作的深度融合,切实发挥党员教师在立德树人、教书育人过程中的作用。落实把骨干教师培养成党员、把党员教师培养成教学管理骨干的“双培养”机制,使党员教师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教研院校党组织充分发挥思政课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方面的关键课程作用。以支部与学校结对、德育思政教研员与思政教师结对的“双结对”形式,服务于基层中小学校,教研员与教师组成成长共同体,加强思政课教学研究,加强业务指导,提高教师思政课教学能力和水平,分阶段、多形式、广渠道地开展以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的学校德育课程建设活动,提升思政课育人质量。
(三)文化层面
1.树立口碑
通过课题研究开展“党建+专业”品牌建设活动,广大党员教师树立了优秀党员的先锋模范形象,产生良好的口碑效应。这不仅扩大了党组织的认知度、知名度、忠诚度和美誉度,更是促进了党建与教育服务中心工作的有机融合,对广大教职员工点燃红色引擎、激发内生动力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各支部遵循实施路径,创特色、建亮点、挖潜力,抓好“党建+”品牌建设。各支部根据自身特点和核心要求设计了准确形象的品牌名称、相得益彰的品牌口号,既体现了先进性、时代性和特色性,又突出了教育服务理念的品牌内涵。各支部明确了“三走进(走进学校、走进课堂、走近学生)”的落地方法体系,每个支部都有管理规范化、活动常态化的包校共建阵地。各支部通过党务公开、党员教育、党群活动、文明创建、宣传展示等多种文化阵地,达到以文化人的目标。
2.内聚人心
教研院校“党建+”品牌建设实现了教育服务中心工作从零散到系统、从无序到结构、从特点到特色的转变,使广大党员干部干有方向、行有参照。例如,中小学生教育实践基地支部充分挖掘“党建+教育+乡土”的文化资源优势,通过“定向——学先贤精神、鉴我——学身边榜样、铸魂——红色研学之旅、牵手——助力乡村支部、补钙——党史主题竞赛、修身——做好大朋友、立标——岗位教学标兵”七个活动,实现了党建、教研与教学的互动、互通、互融。党支部成为“品牌旗舰”,广大党员化身为“品牌旗帜”,聚集并放大了立德修身、传道润心的教育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