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党校期刊融媒体出版现状、问题与对策建议

2024-03-10陶继华

湖南行政学院学报 2024年1期
关键词:长江经济带融媒体

摘要:以长江经济带11省(市)党校学术期刊为研究对象,运用网络调查法探寻其融媒体出版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融媒体可行性对策建议。通过调查22种期刊的网络数据库、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建设发现,党校期刊在融媒体传播渠道、内容生产和传播效果上,还存在融合程度深浅不一、融媒体方式单一、互动性较差、知识增值服务与开放获取程度不足等问题。应构建“三位一体”的融媒体矩阵,深化融媒体内容形式,聚焦融媒体用户需求,在新媒体编辑培养和党校期刊集约化平台方面拓宽融媒体出版路径,提升传播效力。

关键词:融媒体;出版传播;长江经济带;党校期刊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605(2024)01-0115-10

第十九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2021年,我国成年国民期刊阅读率为18.4%,较2020年的18.7%下降了0.3个百分点;数字化阅读方式如在线阅读、手机阅读、Pad阅读等接触率为79.6%,较2020年的79.4%增长了0.2个百分点,从这些数据中可以窥见我国成年国民阅读方式的变化和趋势[1]。以纸媒为重要载体的期刊在数字技术和新媒体阅读方式介入下受到较大冲击,在此情形下,加强传统期刊的融媒体建设,构建深度融合的融媒体生态格局,是转变当前困局、深入践行融媒体建设的必由之路。

关于期刊融媒体出版,国内学者从理论和实践方面展开了较为广泛的探讨。有学者研究融媒体时代科技期刊的微信公众号建设与运营[2];有以学术期刊App、微信公众号、互联网+视频等传播方式探讨学术期刊媒体融合问题[3];有从期刊融媒体的传播主体、载体和客体的独特性出发,研究学术期刊传播观念、传播方式和专业队伍建设[4];有一部分学者以典型案例方式对某一类或某一种期刊融媒体出版进行实证分析[5];有以专业期刊为样本,统计其融媒体平台建设情况,提出数字化品牌发展策略[6];有以融媒体时代大众期刊个性的坚持与融合发展为例,提出树立新媒体融合意识、维护品牌特性[7];有对期刊的融合发展策略及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研究[8];有探索媒体融合大潮下科技期刊出版和运营方式的转变[9]等。

党校期刊作为我国期刊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融媒体建设现状、融合形式、存在问题及建设前景等研究还是空白。基于此,本文在分析长江经济带党校期刊建设现状的基础上,调查其融媒体出版现状,提出对策建议,期望通过此研究能扩大中国社会科学期刊的融媒体出版研究范畴,进一步提升我国党校期刊整体传播力、影响力和竞争力。

一、党校期刊融媒体出版现状

(一)研究对象

长江经济带11省(市)级党校主办的22种期刊在传播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囊括了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管理学等学科。本文选择的长江经济带11省(市)党校期刊样本包括《唯实》《江苏行政学院学报》《治理研究》《上海行政学院学报》《华东经济管理》《理论建设》《安徽乡村振兴研究》《求实》《地方治理研究》《党政干部论坛》《湖北行政学院学报》《学习月刊》《湖湘论坛》《湖南行政学院学报》《理论与当代》《贵州省党校学报》《党政研究》《四川行政学院学报》《探索》《重庆行政》《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云南行政学院学报》,这些期刊有部分是我国期刊重要评价体系评定的核心期刊,有的专题和专栏是相关学科的优势品牌,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和反映了我国党校期刊的建设面貌。

(二)研究方法

作为传统出版产品的期刊与媒体融合的形式主要体现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和管理等方面[10],故本研究以上述22种期刊的网络数据库、门户网站及微信公众号三种主流融媒体出版模式作为调研范围,采用网络调查法,以期刊名称作为关键词,利用PC端、移动端进行检索,检索时间范围为2022年12月1日—2023年2月1日。研究通过以下途径进行:(1)通过中国知网(以下简称“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以下简称“万方”)、维普信息资源系统(以下简称“维普”)、超星发现系统(以下简称“超星”)国内四大主要知识资源数据库平台进行检索,查询上述期刊的數字化收录出版情况。(2)利用搜索引擎查询官网,分析期刊门户网站建设情况。(3)通过手机移动端查找期刊微信公众号,添加关注,查询微信公众号运营和管理情况。

二、党校期刊融媒体现状分析

(一)网络数据库资源建设

知网、万方、维普和超星作为国内数字资源受众面多、传播率高、收录期刊电子资源最广的四大数据库,是承载新媒体资源发展建设的重要平台。经四大数据库收录的党校期刊能够提供全文下载,但须登录会员,收费使用;免费提供标题、摘要、作者信息及关键词等。四大数据库更新速度较快,基本更新至最新一期。有13种期刊在知网数据库实行网络首发,实行电子刊的优先出版。样本期刊数据库收录具体情况见表1所列。

(二)门户网站建设

网站是党校期刊最为普遍、也较为成熟的融媒体传播模式。截至2023年1月,多数期刊官网文章持续更新,从官网可获得最新出版论文基本信息,并通过网络在线出版提供XML阅读。16种期刊在其官网能检索回溯的过刊数据,并可通过数据库链接进行下载,实现过刊在线出版功能。19种期刊建成官方网站,网站占比率达86%。多数期刊已开通网上投稿、审稿采编系统,且采编系统具备信息化、规范化条件,网站还建有相关通知公告,方便作者查询及了解期刊信息,体现了新媒体的功效。对这些期刊文献信息更新及开放获取程度进行检索发现,1种期刊提供全文免费下载,其他期刊需通过第三方平台付费下载并能够提供自创刊以来的所有文献数据;从文献更新速度看,建有网站及采编系统的期刊基本实现及时更新;有5种在官网显示微信公众号二维码,可扫码链接微信公众号。门户网站建设情况具体见表2所列。

(三)微信公众号建设

智能数字技术的发展为融媒体出版提供新的信息生态,成为资源重新配置的推动力,助推了移动优先的重要战略,实现技术、人、信息在移动传播中应用场景的连接[11]。微信是当前使用最活跃的媒体融合传播方式,上述有些党校期刊已布局移动端,利用微信公众号展示学术内容、发布信息。经以刊名为检索词,利用“发现—公众号—关注”功能,发现22种党校期刊中有10种选择微信作为新媒体传播出版渠道,占比率为45%;7种期刊的微信公众号设置了自定义菜单,帮助用户清晰地找到微信分类信息,二级菜单的类目最多有14个;2种只设有公众号,没有菜单类目,公众号的功能性和便捷性没有体现。

从微信公众号推送信息统计看,月均推送篇数最多的是《治理研究》,2023年1月推送10余篇,活跃度较高;篇均阅读量最低为34.9次,最高为4383次。阅读量统计依据篇数和总阅读量计算而来,并不能完全客观反映其阅读热度。从公众号推送量和效果看,微信公众号运营管理水平参差不齐,推送量、推送频次和阅读量普遍较低,传播范围及功效有限;公众号推送形式比较单一,都是以纸刊文本信息为主,没有音频、视频等传播形式;从发布的内容看,原创性内容较少,多是期刊目次、标题及论文摘要等基本信息,有少部分发布了期刊学术会议报道及年度征稿等信息,条目也很有限;在文献获取方式方面,有6种提供了现刊、过刊的全文链接,多数全文下载需通过第三方中转平台。微信公众号运营管理情况见表3所列,未开通的不做罗列。

三、党校期刊融媒体出版存在的问题

11省(市)党校期刊在融媒体传播渠道、内容生产和传播效果上,还存在融合程度深浅不一,融媒体形式单一、互动性较差、知识增值服务与开放获取程度不足等问题。

一是从融媒体建设程度和兼容性看,这些党校期刊的网络数据库平台及期刊网站建设相对较为成熟,已成为主要的融媒体出版渠道。门户网站基本与四大数据库商达成了不同程度的合作关系,但移动终端建设相对薄弱,开通微信公众号的不足一半。在已开发媒体的兼容互通上,除《治理研究》做到较好的内容、形式融合外,其他刊物的多媒体融合存在资源整合能力弱、使用传播存在壁垒、用户关注度低、融媒体效果差等问题,没有形成立体化、全方位的多媒体融合矩阵。

二是从融媒体输出内容深度和形式看,这些党校期刊的纸质内容在门户网站、数据库、微信公众号上多有重合,复制率高;只是将内容平移至移动终端、数据库中,仅提供免费的题名、摘要、关键词、参考文献等基本信息,很少能根据不同媒体平台的特点进行编辑加工;输出的内容均是静态文本信息,输出形式单一,未能有效开发利用音频、短视频等媒介传播形式,内容的可读性、可视性、可观性及体验感较差。

三是从融媒体先发优势和知识服务力度看,少数期刊在中国知网数据库实现网络首发,没有与其他数据库的优先出版、预出版建立更全面的合作;只有1种期刊提供了官网全文免费下载功能,其他样本期刊均需付费使用第三方平台方可下载全文内容,这在开放传播和开放获取上存在阻滞,没有体现融媒体知识服务的开放性优势。

综上,分析长江经济带党校期刊的融媒体出版情况发现,其融媒体出版形式和出版渠道兼容性缺乏,融媒体内容建设的深度广度、优先知识服务力度有亟待提升的空间;移动终端开发和融媒体传播的先发优势不突出,造成党校期刊融媒体服务能力弱,精准化、多样化的知识服务与用户现实需求存在很大差距。如何将资源有效整合,形成全方位、多层面、立体化的融媒体关联平台,改变党校期刊融媒体出版形式单一、用户使用率低、影响力和关注度不高等问题是当前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四、加大党校期刊融媒体出版建设力度的对策

党校期刊融媒体出版的核心任务是实现知识创新的扩散,提升其学术成果的传播效力。建议党校期刊从实际情况入手,在融媒体传播渠道、内容形式、用户需求三方面加大建设力度。

(一)构建“三位一体”的融媒体传播矩阵

所谓“三位一体”,是指立足于党校期刊纸本内容,增强其与官网、微信公众号、数据库间的互联互通,形成优势互补,从而建成基于融媒体的数据共享与信息增值矩阵。“三位一体”融媒体矩阵建设的目的是要建立更为便捷有效的媒体渠道,扩大用户基數,增强传播能力,有效弥补传播阻滞的缺陷[12]。

内容建设及共享是党校期刊融媒体引流的支点,是帮助用户跨越知识传播障碍、增强期刊传播效力的根本保证。官网是当前党校期刊集成度较高、开发程度较深、功能齐全、用户广泛的新媒体资源,其采编系统、信息公告等内容的架构较为完整,但全文获取需要对接数据库。当前知网数据库拥有党校期刊资源最多,但因会员收费制对期刊的知识传播和扩增造成一定影响。近年来,随着其他新兴媒体的介入,如超星的流媒体通过与一些党校期刊合作布局微信移动端,特别是提供免费链接阅读全文的功能,为其积攒了一定数量的用户。可见,媒体传播渠道的多元建设可以解除网站和数据库存在的限制。因此,党校期刊应尝试、开拓更广泛的新媒体传播方式,在免费开放获取方面争取与数据库商建立更为广泛、平等的合作关系,而非完全由单个数据库把控资源。

从三个平台的交互共享角度看,党校期刊官网发布的在线阅读量高的文献,其数据库下载量同样居高;经微信公众号重点推送的信息内容,往往能引发数据库的高下载量并具有较高的关注度和分享度,这说明媒体间的传播效率是相互关联并互为影响的,对此,需要继续推进对三个媒体平台的传播、共享、链接等圈层功能的深层利用及挖掘,构建数据库、官网、用户间的圈层交流渠道,形成便捷、快速、有效的融媒体交流服务矩阵。从使用传播效率看,目前官网和数据库的分享和交流功能无法与高效率、高用户量、高活跃度的微信相较,特别是微信公众号的实时分享、链接收藏的无障碍化,破除了“浅阅读”到“深阅读”的界线,引导和激发了用户对期刊的兴趣和探究。对此,要改变微信公众号开发和利用程度薄弱的现状,建立期刊与用户、用户与数据、数据与平台间更为直接有效的传播渠道,加大对微信公众号的开发力度。

(二)深化融媒体内容形式

融媒体背景下,内容是期刊最重要的核心要素,深耕内容是显著提升党校期刊融媒体传播力和影响力的有效手段。优质的内容能够形成好的用户黏性,而用户黏性的形成不单由内容品质这一个因素决定,还基于产出形式、用户体验等多种变量共同凝聚。应锚定目标、有效揭示内容、拓宽媒体传播形式,以增强用户黏性,逐步建立党校期刊的融媒体品牌形象,赢得更多用户的认知与接纳。

纸本受编校、印刷、发行等时间空间限制,会有一定的传播滞后性,而融媒体能有效地推进内容传播的速度、广度与深度。党校期刊在融媒体内容建设上,一是要“抢在先”。加大内容的推送力度,利用融媒体出版及时传播学科最新动态、最新文献内容,通过学术精品速递、高被引文章选登、行业快讯等内容建设,促进学术信息快速传播,催化学术内容提升,以显现融媒体的时效性。二是要“促流动”。知识本身是流动的,融媒体出版建设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使静态知识展示变为动态学术交流。要借助新媒体技术与媒介传播功能,在内容产出方面增强期刊的互动交流,加大对会议追踪、热点跟踪、学术争鸣等内容的建设,形成作者、读者、专家、刊社间有效的互动交流探讨与动态分享,增强融媒体出版内容的活跃度。三是要“扩知识”。进一步开发挖掘深层次知识关联体系,加大融媒体对优秀成果的二次开发,延展知识内容。通过融媒体内容发掘知识传播的图谱化,即运用文献知识图谱、数据分析、文献关联分析等呈现深层次的知识内容、对热点焦点学术问题的深度挖掘,并基于数据分析对融媒体内容进行精细化归类,吸引用户从融媒体平台向纸本期刊、数据库的反向引流,展现融媒体内容的深度和广度。

5G时代,传播形式不再只是简单的点对点传播,而是围绕信息呈现圈层式的联动传播[13]。以音频、短视频为代表的新型媒体传播形式丰富了期刊内容传播观感体验,构建知识短视频可使信息的传播与共享更具沉浸感,能有效提升期刊内容的传播效果[14]。党校期刊将纸本内容平移到媒体平台,在运用融媒体技术和功能、实现新媒体与学术内容有机结合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我国近60%的CSSCI及CSCD来源期刊开设了微信公众号,社会媒体的兴起极大地弥补了纸本、网站、数据库传播的不足[15]。因此,在社交媒体内容传播上,党校期刊需多利用在线直播平台、学术知识短视频、优秀文献精读音频等形式。在数据库建设上,需拓宽传播路径和传播手段,以网络首发、知识图谱分析、文章免费阅读等形式增强数据库资源的时效性、专业性和使用度。在门户网站建设中,借助电子翻书等创新阅读形式,将网站内容有效衔接微信公众号,进一步增强对数据库知识可视化分析功能的利用。通过不断深化三种融媒体的内容及形式,借助多元传播形式促进党校期刊媒体形态与传播内容的深度融合。

(三)聚焦融媒体用户需求

融媒体背景下,用户不再仅仅是信息接受者、媒介使用者,同时还是内容生产者和二次分享的传播者[16]。用户的分享和传播可以提升融媒体价值和功效,带来更多的关注和流量。党校期刊的用户群体较为广泛,既有党校系统教研咨人员、党政机关干部,同时也面向广大高校及科研院所的师生及学者。鉴于此,党校期刊要根据受众的差异,精准对标,满足不同层次用户的不同需求,将用户纳入融媒体出版建设的全过程中,通过专业数据分析,实现目标用户的精准画像,从用户差异化视角优先布局融媒体。考虑目标用户的興趣点,明确目标用户群体的阅读范围和使用特征,寻求专业性与个性化的契合点,如学术知识的普及与写作能够吸引初涉学术研究领域的用户,学科热点知识分析和学科研究前景等信息能为专业人士带来帮助,专家对话访谈则可以使更广泛用户参与讨论,根据用户兴趣打造融媒体多层面、分层级、趋向性的内容,拓展融媒体服务能力。实行定期、定点、分众式融媒体推送,形成用户的分众管理,构建层次分明的媒体用户定向体系。利用数据收集分析用户群体分类和偏好,建立精细化的标签体系,结合大数据算法分析,生成不同用户所需的推荐列表,精准化推送信息内容,快速高效地为定向用户展现新媒体信息,扩增用户体量。

综上,党校期刊融媒体出版建设不是重复内容叠加或同类信息的汇聚,也不是简单搭建几个媒体平台,其建设的关键在于跨越媒体间障碍,积极融合优势资源,实现广泛传播,构筑“作者—读者—编者”之间无障碍实时交互机制,以达到融媒体传播共享、全方位知识信息服务的目的。

五、启示与建议

(一)加强对新媒体编辑人才的培养

融媒体时代,具备专业能力、数据分析、创意策划、营销管理等多元化、复合型技能的专业人才对期刊融合发展十分重要。党校期刊应采用“送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加大对新媒体编辑人才的培养,特别是加大对年轻、有计算机学科背景的中青年编辑的培养,着重培养提升其两个方面的能力:一是新媒体技术应用开发能力,如日常素材的收集与整理,熟练使用PS、PR图文及音视频后期处理软件,熟悉影音视频的录制、剪辑和加工,对内容超文本、多格式数字文本技术有一定了解。二是新媒体运营管理能力,熟悉不同媒体的传播特点和规律,懂得融媒体内容生产、传播方面的应用技巧,特别是对融媒体生成数据的分析和判断,掌握用户使用趋势,进而落实热点内容的聚合推送;能对融媒体进行有效的策划、运营和推广,能对融媒体效果进行评估、审查和管理。

(二)建立集约化融媒体统一平台

集约化建设是社会资本要素的一种有组织、有目标、不可能多得的资源,通过组织资源与其他机构进行合作,以取得发展上的资源整合与提升。长江经济带党校期刊在区域位置、经济发展、地理环境、管理体制、政策措施等方面有其共性,这些相近的体制模式和资源,是搭建行业融媒体共建平台、实现有效资源整合和资源共享的基础。长江经济带党校期刊出版单位可以将融媒体统一平台建设作为区域化文化的一种积极探索方向和发展模式,通过平台共建,集约化利用资金、人才、管理,增大融媒体的传播效率和使用效果,将散、小、弱的党校期刊融媒体做大做强、由强到专,形成党校期刊融媒体资源和渠道的规模化,达到融媒体出版影响力和社会效益最大化。建立集约化融媒体统一平台的目的是将原有个体所拥有的资源进行整合,在组织间进行资源交流,达成资源共享,借助区域化共建提升党校期刊融媒体综合实力和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第十九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发布 我国成年国民图书阅读率为59.7%[EB/OL].(2022-04-25)[2023-06-26]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7793262.

[2]杨瑞芳.融媒体时代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号建设与运营[J].科技与出版,2022(11):101-105.

[3]陶继华.媒体融合环境下学术期刊的传播方式及维度建设[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22(2):72-79.

[4]孟超,胡国豪.融媒时代学术期刊传播路径多元化研究[J].中国出版,2022(7):37-41.

[5]周晔,曹作华,李伟杰,等.中文护理科技期刊融媒体建设的探索:以《中华护理杂志》为例[J].编辑学报,2021(5):553-557.

[6]刘珊珊,王彬,王浩然,等.打造我国畜牧、动物医学核心期刊数字化品牌[J].编辑学报,2022(1):84-87.

[7]贾真.融媒体时代大众期刊个性的坚持与融合发展探析[J].编辑学刊,2022(2):77-82.

[8]邓宁丰,胡群芳,王小戈,等.航天科技期刊融合发展策略及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科技与出版,2019(8):57-60.

[9]倪燕燕,寿彩丽.媒体融合与科技期刊出版和运营方式的转变:以浙江大学学报为例[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6(12):1248-1252.

[10]刘艳莉,侯集体.图情學期刊融合出版现状调查与分析:以CSSCI来源期刊(2019-2020)为例[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20(5):563-569.

[11]李彪.主流媒体深度融合与传媒业高质量发展的价值逻辑与实践进路[J].编辑之友,2023(3):25-30.

[12]张海生,蔡宗模,吴朝平.学术期刊媒体融合发展:历程、问题与展望[J].中国编辑,2018(1):76-82.

[13]孙婧,管青山,段立晖,等.科技期刊媒体融合出版现状与数字版权保护及建设思考[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8(8):813-821.

[14]姚雪梅.“互联网+”环境下学术期刊媒体融合的新路径[J].图书馆学刊,2018(1):37-40.

[15]禹卫华,黄阳坤.融媒体背景下学术期刊跨平台传播:态势、问题与进路[J].中国编辑,2022(12):64-70.

[16]程维红,任胜利,沈锡宾,等.中国科协科技期刊数字出版及传播力建设[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4(3):340-345.

责任编辑:袁建涛

收稿日期:2023-08-04

作者简介:陶继华,女,安徽枞阳人,中共安徽省委党校(安徽行政学院)校刊部副研究馆员,主要研究方向:文献学、编辑实务。

猜你喜欢

长江经济带融媒体
传统媒体在融媒体时代内容增值策略分析
我国长江经济带绿色经济效率的区域差异及影响因素研究
融媒体时代如何践行基层群众文化自信
长江经济带低收入医疗保障基金建立与管控措施
融媒体时代领导者媒介形象重构与认同
长江经济带产业竞争力现状分析
融媒体背景下健康类纸媒的转型
试论全媒体时代儿童灾难新闻的审美
长江经济带股权交易所建立与管控措施
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