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区域项目化劳动课程开发与实践探索

2024-03-10陈芳郭金荣

湖北教育·综合资讯 2024年1期
关键词:应城市擀面花卉

陈芳 郭金荣

《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指出,坚持立德树人,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大中小学各学段,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随着《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颁布,劳动教育成为学生成长的必修课。围绕劳动课师资不足、课程体系无整体规划、劳动场域资源缺乏等问题,应城市劳动教育教研团队进行了积极探索。

“项目+团队”,让劳动教育热起来

城乡联动,劳动教研有平台。为开发和实施“一大四小”劳动项目,应城市教研室教研员和四所学校(两所城区学校:市实验小学、蒲阳小学;两所乡镇学校:长江小学、杨岭小学)的骨干教师组成劳动教育教研共同体。为合理开发劳动项目,劳动教育教研共同体在应城市教研室统筹下,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一月一研的主题教研模式,探索开发出具有应城区域特色的劳动项目。这种教研模式,打破了校际壁垒,搭建了城乡衔接、学科融合的教研平台。

进阶培训,项目成员有发展。首先,创造机会开阔视野,特别是项目组成员作为未来培训者,优先加强对培训者的培训。其次,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相结合的培训方式搭建平台,让团队成员走上更高的舞台,作专题报告、案例分享、经验交流或主持教研活动,通过各种形式的打磨促其快速成长。最后,以课堂为突破口,以“自学·交流”为主要方式,以校本教研为途径,多角度、多层面开展研讨,交融碰撞,以提升团队成员专业素养。

因地制宜,劳动项目有载体。《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指出,开发劳动项目要“强化劳动与教育的有机统一”,要“注重项目与其他课程的紧密结合”,要“关注课外、校外劳动实践体验的有效拓展”。劳动教育教研团队因地制宜开发出“一大四小”劳动项目,使劳动教育有了活动载体,也逐步形成了应城市劳动教育课程体系,丰富了劳动教育课程内容。

“一大四小”劳动项目中的“一大”指在应城市教研室统筹下,以“四校联动,交流研讨”的方式,共同开发并实施的花卉种植项目“三千繁花向阳开”。项目实施过程中,教研团队围绕花卉种植的劳动主题开发出“探秘花籽,我播种”“DIY花盆,我来做”“我的花卉,我养护”“赏花会,我来秀”“花的故事,我来讲”等系列劳动项目,让花卉种植这一劳动项目课程体系化。

“四小”是指四所实验学校因地制宜,开发具有校本特色的劳动项目。市实验小学围绕应城市特有的膏塑、膏雕、黄滩酱油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确定了“弘扬非遗文化,我为家乡代言”的劳动项目主题,开发了《学做工艺粉笔》《创意制作石膏娃娃》《我是小小推销员》等劳动课程。蒲阳小学根据学生日常生活劳动开发了《水果拼盘我会摆》《我是家务劳动小达人》等劳动课程。杨岭小学则充分利用校外实践基地,带领学生开展农耕劳动。应城市长江小学位于历史古镇——长江埠,这里的砂子馍、猪油饼、水汽包子深受人们的喜爱,历代有“食在长江埠、醉卧小汉口”的美誉。基于这样的地域特色,学校围绕“传承家乡经典美食”劳动项目,开发出系列“家乡美食”劳动课程,有“学做砂子馍”“制作传统美食——翻饺”“记忆中的糖画”“私人订制泡菜”等。这些劳动项目彰显了各校办学特色,丰富了校园文化,让学生把学习从课堂延伸到课外,在进行文化知识学习的同时开展劳动实践,体验真实的劳动过程。

专业的劳动团队,因地制宜的劳动项目,以“项目+团队”的方式实施劳动教育,不仅整合了劳动教育力量,解决了劳动课程师资不足的问题,还将劳动内容与本土文化相联系,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校园生活和社会生活有机结合,劳动教育真正从“冷”变“热”,显示出勃勃生机。我们趁着这个热度,成功立项省级课题《基于花卉種植的小学农业生产劳动教育资源开发与实践研究》,目前课题已进入研究实施阶段。

“实践+创意”,让劳动教育活起来

采用“实践+创意”的方式开展劳动教学,可以让劳动教育活起来。以应城市长江小学左杨老师的《我做家常手擀面》为例,讲一讲“实践+创意”具体实施的方式。

基于文化,设计劳动主题。左杨老师以视频《面条的历史》导入课程,让学生了解我国面条种类及发展历程,感受中华饮食文化的源远流长,营造良好的劳动氛围。课程结束时,用视频拓展生活中饱含寓意的一些美食以及背后的文化,引导学生关注并认同,让传统、美食、文化余音绕梁。

成于尝试,优化劳动流程。让实践成为课堂的主流。在本课每一个动手环节,教师针对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学法指导,以突破教学难点,真正做到了教学评一致性。

例如,学生在做手擀面时,看似简单但问题百出,通过“动手操作—发现问题—思考解决—再实践操作”,不断试错总结,再在总结中探索,在探索中找到成功的操作方法。让学生不仅在劳动,而且要规范劳动、专注快乐地劳动。

敢于探索,激活劳动创新。让家常的手擀面不平常,让传统制作与创意相结合。结合现代人的饮食习惯,我们的手擀面可以从哪些方面创新呢?比如,在面粉中加入青菜汁,使面条呈现绿色;加入不同配料,改变面条口味等。

炼于价值,体现劳动魅力。将劳动技能运用于实践,提炼升华出其价值是劳动教育课程最有魅力的地方。孩子们学会了手擀面,有的学生回家后跟家人一起做,成为家务劳动的参与者;有的学生在家人生日时端上一碗亲手制作的手擀面,感恩父母,服务家人。

一节普通的手擀面制作劳动课,呈上的是温暖,收获的是亲情,彰显的是价值。

“实践+创意”的实施方式,是应城市劳动教研共同体开展项目实践与探索的主要路径。学生在劳动中不仅出力流汗,而且学创融合,在传统、传承与创新中磨炼意志,接受锻炼。

“知行+融慧”,让劳动教育优起来

知行强素养。以花卉种植项目为例,四所试点学校的学生自从参与花卉种植项目以来,每天都有故事,每周都有变化,每月都有收获。课间打闹的学生少了,查看种子萌芽、记录花卉生长状况的画面多了;眉头紧锁、沉默寡言的学生少了,关于养花的话题多了。花卉种植牵动着学生的喜怒哀乐,让学生心灵得到滋养,为学生生活带来无限快乐。各学科教师也加入花卉种植的行列中来:语文老师指导学生写日记、小诗;科学老师引导学生观察植物的形态、生长变化;美术老师让学生画出花儿最美的样子……与学科融合,在“劳动+”实践中实现“五育”并举,开辟新时代劳动教育新路径。

融慧新资源。“一大四小”劳动项目挖掘各方资源,区域联动,智慧整合实施途径,在方寸土地上融汇劳动智慧,创造性解决场域和劳动工具匮乏的问题。如,学校的大树底下、校园的角落里,师生拿着铁锹开垦出一块块土地;老师把鸡蛋托找来做育苗杯,从外面运来泥土,和学生一起自制营养土装入泡沫盒、花盆里。孩子们用废弃的砖块给花坛做围栏、用饮料瓶做洒水壶……多途径解决团队成员专业知识欠缺的问题。团队成员不断向书本学习,向校园的花匠学习,向农科所的专家请教;线上线下定期进行专业技能培训,时常交流课程实施进展情况,共享好做法、联动解决问题。

应城市“一大四小”劳动项目课程资源开发与实践中,师生互相汲取智慧和灵感,初步构建出一个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劳动思想在学生心中萌芽,劳动精神滋养学生不断成长,劳动育人实效不断提升。

责任编辑/王娜娜

猜你喜欢

应城市擀面花卉
新书推荐:《应城老年教育文集(2023)》
李鱓·花卉十二开
三招搞定花卉病虫害
时光深处的手擀面
《花卉之二》
驻村队里的手擀面
水晶泥花卉栽培技术
应城市农机局到陈河镇汤庙村开展春节前走访慰问
应城市规模畜禽养殖与污染治理的有益实践
应城市不同性别居民中心性肥胖及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