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本书阅读的“教读”策略
2024-03-10谭清才陈哲
谭清才 陈哲
2019年,曹雪芹的《红楼梦》作为“整本书阅读”被编入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第七单元),成为高中学生“必修”、语文教师“必教”的“课文”。
“整本书阅读”作为教材的一个单元,自成体系,并未明确课型,但因其难度大、内容广、内涵深,需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否则教学难以深入,难见成效。
在教学实践中,整本书阅读教学该如何有效实施?笔者认为,应以“教读”为主,以“教读”统帅“自读”。整本书阅读的“教读”,宜细不宜粗,宜缓不宜急,不应因其内容多、篇幅长而走马观花、浅尝辄止。整本书阅读的“教读”,既要引导学生提其要,更要教会学生钩其玄。整本书阅读的“教读”,可以分为整体“教读”和选篇“教读”两部分。
整体“教读”:应着力于选篇,“以一处来读整本书”
整体“教读”,语文教師常见的做法是:介绍作家生平思想、作品创作背景、作品主要内容和影响等。这种“知识介绍式”教学,固然能为学生的整本书阅读提供前提性知识,但这些知识没有与文本发生有机关联,没有回应学生阅读的起始关切,没有激发学生阅读的内在动机。整体“教读”,与其在文本外围周旋,不如直面文本,走进文本内部,选择一个“最佳观测点”,对整本书进行“概览”“鸟瞰”“窥测”,精选一个“教学点”,引导学生深入阅读。
下面以曹雪芹的《红楼梦》为例,讨论“以一处来读整本书”的整体“教读”策略。
精选回目,确定整本书的“最佳观测点”。第五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钗 饮仙醪曲演红楼梦》以“梦游”的艺术形式,推出了主要人物贾宝玉和“十二钗”,直陈小说主题“红楼梦”“千红一哭”“万艳同悲”。每个人物和细节都直接关联整本书。《红楼梦》的整体“教读”,可通过细读本回来“破题”“引读”。
精选“教学点”,引导学生深入阅读。教师可以选择“游幻境指迷十二钗”作为教学点。
首先,以“十二钗判词”指导学生认识和理解小说主要人物及其命运。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薄命司”橱柜中的“金陵十二钗正册”“金陵十二钗副册”“金陵十二钗又副册”中的图画和文字,以“指迷”的方式,让学生认识林黛玉、薛宝钗、袭人、晴雯等人,并通过“判词”去推测这些人“下凡投胎”后的命运走向,激发学生去读《王熙凤毒设相思局 贾天祥正照风月鉴》《情切切良宵花解语 意绵绵静日玉生香》《滴翠亭杨妃戏彩蝶 埋香冢飞燕泣残红》《憨湘云醉眠芍药茵 呆香菱情解石榴裙》等回目,进而熟悉全书的人物和故事。具体细读可以参考蔡义江《红楼梦诗词曲赋鉴赏》一书,比如判词“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根并荷花一茎香”藏着“香菱”二字,在小说第八十回,香菱说,“不独菱花,就连荷叶莲蓬都是有一股清香的”;香菱幼时在元宵节的大火中被拐卖,长大后又被人贩子虐待,可谓“平生遭际实堪伤”。后面两句一语双关,一是说桂花开的时候,荷花就枯萎了;二是照应情节,香菱在薛家遭到夏金桂和薛蟠的打骂虐待,最终死去。这样,对于香菱这一人物及其故事,学生就有了大致了解,同时也生发了学生“一探究竟”的阅读动机,“以一处来读整本书”。
其次,以“游幻境”指导学生思考“梦”的深义,进而探究全书主题。第五回其实是围绕“春梦”二字展开,具体“教读”内容包括两部分。一是教学生读懂贾宝玉梦中的“可卿”。贾宝玉以秦可卿入梦,梦中醉以美酒(千红一窟),沁以仙茗(万艳同杯),警以妙曲(红楼梦曲),并与兼美(兼有黛玉宝钗之美)成婚,最后迷津遇鬼,惊醒尚唤“可卿”,令秦氏讶异。从写实的层面看,这是宝玉的一场梦;从象征层面上讲,兼黛玉宝钗之美于一体,是宝玉的理想婚姻,而现实中偏偏美中不足、不可兼得。这是学生阅读的难点,教师可以直接讲授。二是教学生读懂贾宝玉梦中的太虚幻境。其实,太虚幻境是宝玉的梦境,也是尘世大观园的象征和隐喻。正如作家白先勇所说,“大观园是人间的太虚幻境”,大观园中女儿们的悲欢离合,不过是太虚幻境中的一册(十二钗册)一曲(红楼梦曲)。女儿们虽其“行止见识”皆不让须眉,然终究难逃“飞鸟各投林”的宿命,无不“堪叹”“可怜”,太虚幻境中的“女儿之心”堪称“幽微灵秀地”,“女儿之境”亦是“无可奈何天”。
这是《红楼梦》的“逻辑”,也是文学鉴赏的“逻辑”,对第五回的细读,实则为《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构建了一个典型案例和模型。
选篇“教读”:应着眼于整本书,“以整本书来读一处”
如果说整篇“教读”是由点及面,那么选篇“教读”就是由面到点。整本书相较于散篇或节选文本而言,其本身就是一个相对完整和封闭的情境,局部细读需要在整本书的情境观照下才读得出深意和韵味。
选篇“教读”,如何选择篇目呢?教师应站在学生学习的立场,可以选择“难篇”,即阅读难度较大的篇目;也可以选择“疑篇”,即行文奇异、引人质疑的篇目;还可以选择“名篇”,即历来引人关注的经典篇目。在《红楼梦》中,可以选择“难篇”,如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 贾雨村风尘怀闺秀》,其中有神话寓言,寓意深刻,寄托深远,可选此篇为学生共解难题;可以选择“疑篇”,如第九十八回《苦绛珠魂归离恨天 病神瑛泪洒相思地》,为高鹗续篇,历来存疑,可与学生共同讨论“黛玉之死”的情节安排是否合理;可以选择“名篇”,如第三回《托内兄如海荐西宾 接外孙贾母惜孤女》、第七十四回《惑奸谗抄检大观园 避嫌隙杜绝宁国府》,历来为人称道,并多次入选语文教材。
选篇“教读”,教什么?这不能一概而论,要视整本书的文体和内容而定。下面以第三回《托内兄如海荐西宾 接外孙贾母惜孤女》为例具体来谈。前五回是全书的一个总纲,每一回都有其独特的地位和功能,第一回重点是主题思想(梦幻风尘空色),第二回重点是人物关系(冷子兴说贾府),第三回重点是典型环境(林黛玉进贾府),第四回重点是社会背景(薛宝钗进贾府),第五回重点是人物命运(贾宝玉游幻境)。有鉴于此,可以将第三回“教读”的内容确定为典型环境。
本回在全书中,表现的是“昌明隆盛之邦”“诗礼簪缨之族”。“昌明隆盛之邦”,即京城,本回简笔带过——“其街市之繁华,人烟之阜盛,自与别处不同”;“诗礼簪缨之族”,本回则通过建筑、陈设、排场、仪式、人物等进行全方位表现。学生在阅读中关注最多的是情节,对这些内容往往一翻而过或跳过不读。那么,引导学生在这些看似烦琐的描写中读出“戏”来,是本回“教读”的重点。这里主要有两个重点内容。
一是引导学生思考本回是如何表现“诗礼簪缨”的典型环境的。在“教读”中,需要指导学生理解,这里的典型环境不止于建筑、陈设等“死环境”,还有人物语言、行为、心理及其投射在建筑、陈设上的观念、精神、气质。这些人、事、物共同构成的是封建家族的“活环境”,这才是典型环境。其具体包括:人物的日常生活、日常生活背后的礼法和观念、日常生活对人物精神气质及心理的影响。比如,贾政的荣禧堂,可见贾府与皇室的密切关系及尊崇地位。教师要指导学生思考贾府环境的展现在整本书中有何意义。着眼整本书,不难发现荣国府的尊崇和繁华与结尾“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呼应,凸显了盛衰主题;与大观园“花柳繁华地”形成对照,将森严的礼教与自由的人性进行对照。
二是引导学生理解本回人物出场也是典型环境的组成部分。需要与学生明确的是,人物出场安排的特征:主次分明——王熙凤、贾宝玉为主,三春、贾母其次,王夫人、邢夫人再次;有显有隐——众女眷在前台,贾政、贾赦在后台;以“林黛玉进贾府”将诸多人物串联起来。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明确这样描写的效果:突出了中心人物,尤其是贾宝玉;突出了中心事件,即宝黛相会,表现出了“诗礼簪缨之族”的家族伦理和政治生态。比如,王熙凤衣着“彩绣辉煌”,珠光宝气;其容貌“三角丹凤眼,柳叶吊梢眉”;其身形“身量苗条,体格风骚”;其神情“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这样写,既写出了王熙凤张扬奔放的个性,也浓墨重彩地表现了荣府“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却又埋下了贾府衰败、凤姐“哭向金陵”的凄惨,暗示了整本书的盛衰主题。
责任编辑/曹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