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课后习题为抓手统整教学设计

2024-03-10许胜

中小学班主任 2024年4期
关键词:课后习题教学设计小学语文

许胜

[摘要]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以单元导语对接课程标准的学段要求,以课后习题细化单元语文要素学习目标。以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桥》为例,找出学习目标,确定教学方向;把握学习内容,优选教学策略;了解编排体系,理顺教学思路,发挥单篇课文的学习价值,培育学生的学科素养。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课后习题;教学设计;《桥》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以单元导语对接课程标准的学段要求,以课后习题细化单元语文要素学习目标,解决了以往教学中存在的教学内容随意性问题。而对教学设计的统整,就是要在用足、用好教材的基础上实现资源的有机整合,聚焦语文要素要求,达到一课一得。这就需要教师从课后习题出发,找准单篇课文在单元整体中的目标定位,在教学中培育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本文以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桥》一课为例,探索以课后习题为抓手统整教学设计的有效策略。

一、找出学习目标,确定教学方向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单元导语以比较简练的语言呈现了单元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在教学实践中,有些教师喜欢直接将单元导语中的语文要素视为教学目标。实际上,单元导语中的语文要素要求属于纲性表述,要想将其转化为具体课文的教学目标,还要有一个对接与细化的过程,编者往往借助课文中的助学系统来体现相关要求,如以泡泡提示语对接单元语文要素,以课后习题细化单元语文要素。研读课后习题不难发现,编者在设计系统内容与要求时,大多会以课文内容为基础,让单元语文要素“软着陆”,也就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完成与语文要素有关的学习任务,实现对课文重难点的突破。由此可见,教师在教学中要以课后习题为抓手,来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与方向。

《桥》所在单元的语文要素中指向阅读的是“读小说,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这是针对小说单元学习提出的整体性目标,至于单元中的第一篇精读课文《桥》则承载了哪些具体的学习目标呢?教师通过研读《桥》的课后习题,就会发现这些学习要求都指向小说阅读的基本要求。先看直接指向小说学习目标的第二题学习要求“这篇小说写了一位怎样的老支书?找出写老支书动作、语言、神态的句子,结合相关情节说说你的理解”。这一学习要求可以分为两个部分来理解,前一部分是以问句的形式提出的,指向小说学习中最关键的因素,即理解作品中的人物——老支书的形象;后一部分则指出理解人物形象的方法与路径,其中的“找出”可以通过朗读、圈画的方法实现,而描写老支书言行方面的细节,也就是理解语文要素的抓手。还有,“说说自己的理解”这一要求,就包含了在洪水来袭的特殊环境下,老支书的语言自然呈现出简洁明快的特点,这又与课后习题一的要求“读好短句”有联系,进而上升到对课文语言特点的感知。之后,再看课后习题三提出的学习要求“画出描写雨、洪水和桥的句子读一读。联系老支书在洪水中的表现,说说这些描写对表现人物的作用”。显然,这一要求指向对小说环境描写作用的理解。这样,教师可以课后第二、三题为抓手,以“这是一位怎样的老汉”“为什么作者在描写灾情上花费了很多笔墨”作为主线问题来统整教学设计,确定教学目标与方向。

二、把握学习内容,优选教学策略

统编教材编写体系中突出了学生主体的理念,这也反映在课后习题的设计上,既要让学生通过具体的训练明确相关的语文知识,又要让学生在循序渐进的训练中巩固课文所学,培养关键能力。因此,教师要认真分析课后习题内容,聚焦关键能力培养要求,运用恰当的教学策略,以实现教学设计的整体优化。

在《桥》的教学中,教师通过研读课后习题,明确学习要求,再结合学情选择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来组织教学活动。比如,课后第一题“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好短句”。其中,前半部分的要求属于常规性朗读要求,也是第三学段学生朗读目标的体现;后半部分“注意读好短句”则指向小说文体的语言特点,理解课文通过环境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写作手法,所以教师要在教学中采取恰当的策略,以落实学习要求。一是采用深度品读法,抓住文本中典型的词句,如“像泼”“像倒”“水渐渐蹿上来”等,要用比较低沉、急促的语调,从中读出紧迫、危急,体现环境描写推动情节发展;对于描写人物语言的短句子,如“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等,要探寻语言背后所蕴藏的人物内心情感世界,感受人物形象。二是采用对比朗读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抓住文本中同一人物前后的语言进行对比,如老支书在揪出小伙子时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而最后时刻老支书又对小伙子吼道“少废话!快走”,这样看似矛盾的言行带来了认知上的严重冲突,能够突出老支书大公无私的精神品质。三是采用分角色朗读,在洪水袭来的危急时刻,老支书在组织群众转移过木桥的过程中,有多次对话,因此适合开展分角色朗读,教师要引导学生借助角色体验而走进人物的内心,与人物产生情感共鸣。这样,以课后习题为抓手对教学过程进行优化,有助于教师在教学中明晰教学主线——体会人物形象,进而采用多种方式让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从而充分感知人物形象。

三、了解编排体系,理顺教学思路

对于统编教材的课后习题,编者大体是按照基础性要求、发展性要求与拓展性要求的次序来安排的。对此,教师在研读课后习题时,需要把握编排体系特点,理顺教学思路。

就《桥》课后的四道习题而言,可落实到四个具体的教学环节中。第一道题可安排在整体内容把握环节中,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圈画出文中的短句子,以有感情朗读人物语言为重点,帮助学生精准、简练地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第二、三题可分别安排在两个教学环节中:首先,教师组织学生默读课文,圈画描写老支书言行举止的语句,体会字里行间突出的人物精神,感受鲜活的人物形象,学生从中品味小说简练的语言,感悟老支书沉着镇定、无私奉献的崇高品质;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文本中对大雨、洪水和桥三种环境的描写,聚焦场面的紧张与危急,感受作者渲染氛围的手法,深入探究在描写老支书时,为什么不断强调环境因素的变化,使学生最终明白课文以大雨和洪水贯穿全文,不仅为整个故事发生提供了背景,还为推动情节的发展蓄力。第四题对学生来说,具有发散思维的作用,可与拓展阅读结合在一起,即教师介绍欧·亨利式小说结尾特点与实例,再体会本课结尾在表达上的艺术魅力。

[参考文献]

[1]刘欣.例谈统编小学语文教材课后练习的有效使用[J].教育观察,2019(25).

[2]盛华.探究如何高效运用语文教材的课后习题[J].小学教学参考,2022(13).

许 胜   云南省普洱市教育體育局教育科学研究所。

猜你喜欢

课后习题教学设计小学语文
基于儿童立场,让课后习题变变样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初中数学课后习题设计问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