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贵州非遗文创产业发展路径研究

2024-03-10黄雪雯袁龙娟何林洁

中国商论 2024年4期
关键词:文创产业旅游资源互联网+

黄雪雯 袁龙娟 何林洁

摘 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历史长河和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凝聚而成的文化精粹,非遗文化的艺术价值、工艺价值、文化价值以及商业价值等都将在文创设计时焕发新机,而形成产业将会激发出最大的发展潜能。目前,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飞速发展,贵州非遗的保护、传承以及发展迎来了新契机,而非遗文创产业是对其传承与保护的重要途径,也是推动经济增长的有效方式。本文在“互联网+”背景下分析贵州非遗基本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为贵州非遗文创产业提出发展路径建议,以期促进贵州非遗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进而助力贵州经济发展。

关键词:“互联网+”;贵州非遗;文创产业;文化产业发展;旅游资源

本文索引:黄雪雯,袁龙娟,何林洁.<变量 2>[J].中国商论,2024(04):-148.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24)02(b)--04

2022年,国务院公开发布《国务院关于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意见》,意见明确提出:“加强民族传统手工艺保护与传承,打造民族文化创意产品和旅游商品品牌。加快优秀文化和旅游资源的数字化转化和开发,推动景区、博物馆等发展线上数字化体验产品,培育一批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数字文化和旅游品牌”[1]。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也明确表明:“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是连结民族情感、维系国家统一的重要基础”[2]。贵州作为少数民族聚集区,拥有丰富的非遗文化资源,随着“互联网+”模式的不断普及、融合与发展,为贵州非遗文创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然而,贵州非遗文创产业发展起步晚以及地缘条件等影响,贵州非遗文创产业的发展潜力受到限制。因此,如何在“互联网+”背景下探索贵州非遗文创产业发展的合理路径,对于促进贵州经济发展意义重大。

1 贵州非遗文创产业发展概况

近年来,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互联网的作用愈加凸显,因此逐渐涌现出“非遗+”的发展模式,尤其是“互联网+”中加号的无限可能性,更进一步激励了人们对这种模式的研究,它在强调运用互联网技术和思维的基础上,鼓励跨界合作发展。同时,国家对非遗文化的重视,更是催生出“互联网+非遗文创”模式的出现,正是这样,传统的设计生产模式和营销策划模式被打破,销售渠道变得更加多样,并且为非遗文化构建了可持续发展道路。

1.1 基本情况

贵州拥有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非遗文化资源分布于贵州省内9个市(州)内,据统计,68%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在黔南、黔东南、黔西南三个自治州,其中黔东南州所占的比重高达49.2%,数量最多。同时,贵州不但文化资源种类多样,而且许多的文化资源发展成为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如表1所示。

通过《2022年非物质文化遗产消费创新报告》(简称《報告》)中对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非遗产业影响力的统计,贵州省的产业影响力达到了前10,如图1所示。

图片来源:《2022年非物质文化遗产消费创新报告》。同时,通过《2022年非物质文化遗产消费创新报告》(简称《报告》)可知直播是非遗传播最主要的渠道,正是通过直播和短视频等传播渠道,各种文化纷纷出圈。比如正是由于短视频的流行使“小时迁”扮演者走红于网络,引发了人们对潮汕英歌的关注。

随着贵州非遗产业影响力的逐渐提高,贵州省政府更加重视非遗产业的发展,同时为了贵州非遗的保护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也出台了许多相关政策,如表2所示。

总之,贵州正依托丰富多彩的非遗资源助力发展,随着贵州非遗产业影响力的逐渐提高,贵州省的非遗文创产业取得更大发展。

1.2 发展现状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市场化进程的推进以及互联网的广泛使用,有关非遗保护、传承和发展不断得到人们的关注,因为其所具备的文化价值、市场价值、产业价值等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尽管贵州拥有丰富的非遗资源,但贵州非遗文创产业起步较晚,因此贵州非遗文创产业还存在内涵不足、缺乏创新、传承困难、市场混乱等问题。

1.2.1 内涵不足,缺乏品牌意识

首先,贵州当下的文创设计对非遗文化元素基本是直接转化,其不仅仅是符号元素的提炼与转化问题,更是没有进行深入的文化挖掘与思考,导致目前市场上销售的贵州非遗相关的非遗文传产品是忽视民族文化内涵的最为表象的,也只是将民族文化元素作为素材来拼凑堆积出来的千篇一律的作品。比如,水族马尾绣相关的文创产品,都只是将相关的非遗文化元素符号原封不动的移动到不同载体上。其次,贵州非遗文创产业多为家庭小作坊式,常忙于为其他企业或个人代工,缺少专业营销知识和对品牌的认知,加上缺少信息时代的思维,难以促进贵州非遗文化产业品牌的构建。比如,花西子推出的“苗族印象”系列美妆产品,就是在深入挖掘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充分将非遗传统工艺与知名时尚彩妆进行了融合。

1.2.2 缺乏创新,附加值低

首先,类型单一。贵州的非遗文创产品以手机壳、杯子、明信片、T恤、帽子等日常物品为主,虽然有民族特色,但产品类型出现模式化现象;其次,过于传统。文创产品过于贵州传统的非遗产品非常精美,但是大部分已经不符合现代审美;最后,互动感差。贵州的非遗项目基本以线下体验为主,不能满足现代消费者线上体验甚至是参观的需求。比如,高陵就在2023年推出了采用VR模拟场景技术的非物质文化数字展厅,不仅活化了非遗文化,还拓展了非遗文化传播的途径。

1.2.3 宣传渠道单一,传承困难

非遗传承与传播是活态和动态的,传统非遗文化的传承与传播途径主要以人为载体,但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发展,传统的传承与传播途径已经无法顺应时代的发展。贵州的非遗文化资源虽然丰富,但是很少被广泛认知,加之年轻人对传统非遗的印象仍然停留在制作周期长、繁琐、经济效益低等,导致其对传统非遗工艺传承与传播的责任感不足,造成非遗传承断层和技艺流失,进而使贵州非遗逐渐走向衰落和失传。互联网直播、短视频的兴起,越来越多的非遗重新被大众关注,非遗也越来越年轻化。但是,贵州非遗相关的企业并没有很好的抓住“互联网+”的发展机遇,造成了知名度和影响力不足的现象。比如,水族马尾绣国家级传承人的公司,非遗产品的传播方式还是依靠研学、旅游、展览以及朋友圈等传统途径,没有充分发挥出直播、短视频的现代传播方式的优势。

1.2.4 产业规模小,产业链不完整

首先,贵州非遗文创产业发展不均衡。贵州的非遗企业一般分布在各个村落,并且生产方式是粗放式和零散式的,大多数的非遗作坊或公司只是作为一个独立体进行发展,因此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较低;其次,贵州的非遗文创产业不完善,不但存在着市场标准不同意、缺乏专业的设计人才等问题,而且产品销售渠道十分单一,仍然以线下销售旅游纪念品为主。比如,水族马尾绣国家级传承人韦桃花和宋水仙的公司,作为较有影响力的两家销售马尾绣文创产品的公司,其销售渠道仍然以线下为主,在淘宝和小红书等平台上竟然没有该品牌的商铺。

除了以上问题外,贵州文创产业的发展还存在着制作水平参差不齐、功能局限、知识产权意识淡薄、消费者认同感低等问题。这些问题反映了贵州非遗文创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困难与挑战,同时是贵州非遗产业结构升级的历史性机遇。

2 “互联网+”背景下贵州非遗文创产业发展路径建议

新时期下,贵州非遗文创产业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就必须顺应“互联网+非遗文创”模式的发展潮流,致力于打造出高质量、高效益的非遗产业,坚持非遗产品面向大众与面向市场的发展理念,为贵州文创产业和经济发展助力。

2.1 深化内涵,树立品牌意识

贵州进行非遗文创过程是要深入挖掘符号元素的文化内涵,既不能照搬照套、强硬嫁接,也不能完全丢失非遗的文化特色。因此,在创作过程中要注重比例、取舍、融合之间的关系;要坚持在传承的基础上进行创作,提炼与转化具有典型性、艺术性的精彩部分,去粗取精,将非遗人民的智慧充分展现出来;要立足民族的区域属性、文化属性,将民族的文化特色、民俗文化等特点进行转化和升华。例如,贵州水族的马尾绣作为国家级传统美术类,无论是丰富图案所表现出来的意趣美,还是刺绣作品呈现出来的浮雕质感,都是文创产品设计师设计时的重要灵感来源。同时,打造知名品牌。非遗文创产品最终的可持续生存之道是建立品牌,因此,应融合政府、企业、媒体、消费者等多元力量,发挥各个主体的长处,在体现贵州非遗文化特色、深挖民族非遗概念,助推贵州非遗文创产品品牌的塑造。

2.2 不断创新,提高产品附加值

大数据时代,在充分了解当今市场信息传播特征和消费者的消费行为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文创产品设计,准确针对消费者设计出适宜的文化产品。目前,贵州的非遗企业和作坊生产出来的文创产品类型较为单一且同质化严重,因此,将民族文化符号元素与现代时尚审美方式进行融合势在必行,在保留原有特色的基础上,增加产品的趣味性、时尚性和实用性。贵州传统的非遗产品虽然有非遗特色,但实用性远远不够,导致不能吸引消费者。同时,设计出的产品要符合消费者的审美需求,比如水族马尾绣传统的配色极其喜爱采用红色和绿色等明亮的颜色,但是这种配色已不符合当代人的审美,因此在进行文创产品设计师时,大多设计师更愿意使用蓝色和粉色设计出简约清新的产品。除此之外,博物馆、美术馆等公共空间作为传统展示非遗文创产品的展示场所,无论是场馆的氛围还是陈列形式不但让人们觉得单调乏味,而且会让受众产生距离感。因此,非遗文创产品作为一种不拘一格的创新艺术形式,更需要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比如故宫博物院打造的全景故宫和数字多宝阁。全景故宫通过VR全景技术,以地理位置为线索,利用三维空间整体上展示故宫全貌,讓游览者就算是线上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数字多宝阁则利用高精度的三维数据展示文物的细节和全貌,为游览者提供线上零距离360度触摸文物并与之互动的机会。

2.3 拓展宣传渠道,提高影响力

贵州非遗文创产品兼具民族性与现代性,但目前贵州非遗文创产品的品牌策划宣传方面基本还保留传统的方式,不但与当代人的生活需求与审美需求相差甚远,而且很难达到理想的宣发效果。在互联网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重新布局对非遗文创产品的品牌推广宣传势在必行,充分整合线上线下丰富多样的信息传播模式,构建信息化时代的品牌宣传策略,综合运用各种传播渠道,使不同类型的人群了解贵州非遗文化,将贵州非遗文创产品深度嵌入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而充分运用各种传播渠道是达到这种目的最好的途径。比如,借助微博、微信公众号、小红书、抖音、快手、哔哩哔哩等网络平台诠释贵州非遗文化的故事,同时应依托当地政府、博物馆、非遗协会、官方媒体、报纸等官方平台,开拓多维宣传渠道,提高传播广度,增强贵州非遗文化产业的覆盖范围。比如,近年来,“国潮”的风靡使得故宫系列文创火遍全网,故宫文创的成功不仅仅是抓住了时代的机遇,更在于充分利用了各种宣传媒介。

2.4 多元产业融合,促进非遗产业新业态

目前,贵州的非遗文创产业虽然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但是产业链的不完整极大阻碍了贵州非遗文创产业的发展。因此,在互联网背景下,贵州的非遗文创产业要打破单一的发展模式,选择多元、契合度高的行业融合发展。首先,与服务业相结合。由于贵州民族特色的加持,非遗民宿、非遗研学以及特定的非遗旅游路线非常受欢迎,尤其是非遗研学可以走进高校,吸引年轻人加入非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的队伍之中,充分发挥其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促进贵州非遗年轻化和数字化。《报告》显示,淘宝非遗电商中有四成是90后,并且90后和00后正在成为非遗商品消费主力;其次,与工业相结合。打造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产业园区,各类非遗联动发展,助力贵州非遗产业新业态发展;最后,与电商平台相结合。贵州非遗应充分利用淘宝、天猫以及抖音等销售平台,为贵州非遗产品拓宽销售渠道,进而提高其市场竞争力。《报告》显示,2022年,淘宝平台非遗店铺数较2020年增长9.5%;非遗交易额增长11.6%,并且非遗商品消费者规模已达到亿级。比如,淘宝和天猫为德化陶瓷产业带、景德镇陶瓷产业带等非遗产业带完成了极高的成交额,如图3所示。

3 结语

近年来,非遗的传承和保护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开发设计非遗文创产品成为活化非遗文化的有效途径,在“互联网+”背景下研究贵州非遗文创产业的发展路径是一种新思路,也是一种新方法。通过互联网技术促进贵州非遗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不但能够实现文创产品升级、平台运营、品牌塑造和流量导入,而且能够为贵州非遗产业构建一个集设计、加工、品牌塑造、营销推广于一体的系统性平台,推动贵州非遗文创产业的发展,提高贵州非遗文创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促进贵州非遗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进而助力贵州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意见》[N].中国政府网,2022-01-26(2).

国务院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N].中国政府网,2021-08-12.

李佳俐.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创意产品设计路径分析[J].大众文艺,2023(11):49-51.

陈舒,刘黎.乡村振兴视域下贵州非遗文创发展路径研究[J].天工,2022(24):57-59.

辛路娟.互联网+视域下非遗文创产品设计策略研究[J].天工,2022(21):24-26.

郭智勇.“互联网+”背景下山东非遗文创产品开发设计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20(14):114-115.

猜你喜欢

文创产业旅游资源互联网+
关于博物馆文创发展问题的若干思考和对策
基于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为例分析博物馆的文创产品开发
基于文创产业发展的设计类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设计
文创产品设计发展在生活语境中的价值体现
基于SWOT分析下的十堰市旅游资源整合探究
关于安徽寿县旅游投资的SWOT分析
经济型苏州古城旅游产品策划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