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心理免疫力”:家庭教育指导微课的新视角
2024-03-10沈晓红
[摘要] 本文从找寻学生心理发展问题入手,建构“心理免疫力”主题;依托家校共育的实践联动,提供“心理免疫力”处方;创建“特色化”评价活动,提高“心理免疫力”效益,通过家庭教育指导微课的开发,旨在培养具有心理免疫力的学生,让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关键词] 心理免疫力;家庭教育;微课;新视角
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家庭教育作为青少年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青少年的心理素质培养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调查发现,低年级的学生容易出现分离焦虑、学习焦虑、自控能力弱、抗挫能力差等心理问题。对此,我们尝试开发培养学生“心理免疫力”的家庭教育指导微课,旨在增强学生的心理免疫力,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一、找寻心理发展问题,建构“心理免疫力”主题
根据小学低段学生的心理特点,我们通过家长和老师的两套问卷调查,共同厘清学生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问卷先行,厘清“大”问题
对于老师,侧重于调查他们对学校和班级开展的家校共育活动的反思,以及心理教学方面的困惑。对于家长,侧重于弄清楚家长与老师的沟通问题、家长是否重视孩子的心理问题、涉及学校需要提供哪些沟通形式,以及对哪些心理培训感兴趣等。
调查结果显示,每一个家庭中的孩子都有不同的心理发展问题。学生的心理发展问题主要归纳为三大类:学会交往、情绪管理、行为习惯。因此,我们的家庭教育指导课从这三大问题出发,指导家长根据孩子的情况,围绕一个主题开展研究性学习。
(二)察言观色,看清“主”问题
心理辅导工作启示我们,要善于对学生进行察言观色,于细微处捕捉他们的心理问题。
很多一年级的学生在开学初会出现分离焦虑:有的学生找各种理由不去上学;有的学生到了校门口就开始哭闹;有的学生虽然被拉进了教室,但无心学习。这样的情况,很多学生会持续一周、一个月,甚至一个学期。
为此,我们邀请了德育处的老师和心理学方面的专家,针对这些现象共同进行分析研究。研究发现,这些不愿意上学的学生中,84.1%的学生存在隔代抚养、交往障碍等问题。
(三)心语信箱,找到“真”问题
为了更好地建立与家长的联系,倾听来自家长的声音,开设了“心语信箱”,家长可以通过电子书信或者以纸质书信的方式与心理辅导老师青青老师交流。从数量和内容来看,小学低段的家长来信数量较多,他们更容易对家庭教育和孩子的上学问题产生焦虑。以下是署名为“一位焦虑的母亲”的来信:
我的孩子叫文文,这是读一年级以来的第10次请假了。其中有1次确实是因为生病了,但是其他9次都是因为她不愿意去上学。班主任反映,早上我们送她去学校离开后,文文不开心的情绪一直要到中午才会好转,到放学的时候就正常。现在我们应该怎么办?
这些来信也让我们看到学生的上学焦虑主要还是来自家庭抚养方面。因此,我们针对“学会交往、情绪管理、行为习惯”三大问题选取了家长的9封信作为指导内容设计微课。
二、依托家校共育联动,提供“心理免疫力”处方
学校设计的家庭教育指导微课以问题为菜单,家长可以根据自己孩子情况进行选择性学习;以金牌家长为榜样,由老师和家长共同开出“心理免疫力”处方,引领家长从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再到分享帮助,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逐渐成长。
(一)创设“话家常”服务,开出“喜乐”处方
当孩子出现一定的心理问题后,大部分家长会更加焦虑。我们在微课中开设“倾听乐园”和“对话青青”栏目,目的是让家长放松心态,聆听孩子的心声,正确接纳自己的焦虑情绪,并在与心理老师的“话家常”活动中,了解孩子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开出家庭“喜乐”处方。
1.倾听孩子心声,做“不焦虑”的家长
家长要学会倾听,站在孩子的立场上,用心体会孩子的所思、所想、所感,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与他们建立起真正的情感联结。
例如,微课栏目“倾听乐园”中,一些孩子不愿意上学,家长要学会做“不焦虑”的父母,要倾听孩子内心真实的想法。他们说:“我觉得和奶奶在一起看电视挺好的。”“我不想和爸爸妈妈分开,他们也是这样想的。”“我说什么,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都说好,我不想离开他们。”在倾听这些真实想法的基础上,家长们更能深刻地理解他们的孩子与同龄人接触较少,对外界新事物缺少适应力,如此针对“病因”对症下药,帮助孩子适应新环境,缓解为人父母的焦虑感。
2.对话青青老师,做“智慧”家人
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多学习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其中,和学校的心理老师进行沟通与探讨,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方式。针对家长在信箱和问卷中提出的问题,我们针对同一主题中的小问题,一般通过对话的形式进行答疑解惑。
爸爸:老师,你好,我们家人都比较外向和独立,为什么我的孩子这么黏人,特别是黏奶奶?
青青:孩子0—3岁是谁陪伴的,他(她)就会黏谁,隔代抚养大的孩子会比较黏人,依赖性更强一些。
奶奶:老师,你好,我们家孩子幼儿园时因为体质差经常请假,孩子不想上学和这个有关系吗?
青青:有一定的关系,如果孩子在幼兒园期间被过度保护,那么孩子只要在学校遇到一点挫折,就会产生躲避上学、想要回家的念头。
通过与青青老师主动沟通孩子问题,家长们掌握越来越多的心理抚养策略,逐渐成长为“智慧”家长。
(二)珍视金牌家长经验,寻找“AB”处方
1.多渠道凸显种子家长的示范性,处方有深度
每个班级有各自的“家校研习团”,通过搭建多元共育平台,开展特色共育活动,发挥种子家长的榜样示范作用,提升家长的家庭教育能力。学校开展的家长学习主要有:“E”平台互动、“多渠道”课程和“主题式”沙龙。家长们通过主题式沙龙、专题讲座、家长开放日、亲子实践活动和日常互动交流,进行“抱团式”相应的家庭教育学习。微课中的“金牌家长”栏目就是邀请每个活动中的金牌家长,根据学习主题,分享各自家庭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例如,二年级的妍妍爸爸早在幼儿园时期就开始关注相关问题并采取适合孩子的教育方法,他的分享给很多迷茫中的家长带去了福音。
2.激发种子家长的能动性,处方有广度
“金牌家长”的分享者嘉宾既有爸爸妈妈,也有爷爷奶奶等其他家人,这样就扩大了家长参与的广度,有利于形成立体化育人格局。例如,妍妍爸爸根据孩子的特点,采用提前渗透法,帮助孩子度过入学适应期。涛涛爷爷是位退休教师,经常为一年级新生家长们讲解正确的家庭教育方式。如此多方位激发家长的能动性,碰撞出不一样的思维火花。
(三)亲子共读“一期一绘”,拥有“爱”的处方
绘本是一种很好的学生阅读媒介,是缓解学生心理问题的有效工具。我们在家庭教育指导微课中开辟“一期一绘”栏目,甄选符合主题的关联性绘本,开出可以让学生服用的“苦口良药”,同时指导家长开展“交互式”阅读,让孩子乐服“苦口良药”。
1.甄选关联性绘本,配比“苦口良药”
心理学家埃里克森提出,小学低段学生正处于心理社会发展理论中“主动—内疚”的冲突阶段,此时他们需要培养主动探究环境的勇氣,渴望得到成人的关注、认可和鼓励。因此,为学生选择的绘本既要有积极向上的话题,如绘本《赞成》《勇敢的小裁缝》,也要有正确认识、接纳、调控消极情绪的话题,如绘本《今天,我可以不上学吗?》《我不再咬指甲》。
例如,《今天,我可以不上学吗?》绘本中,面对孩子不想上学,妈妈没有批评、责怪和讲大道理,而是有点犹豫地回应:“好像不可以吧。”不上学,可以做什么呢?接下来,孩子说出各种奇思妙想,妈妈每一次说可以,就让孩子的想象力得到一次认可,最后,孩子按时去上学了。
这类绘本帮助学生觉察自我情绪,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的消极情绪,建立“心理免疫力”,促进学生自我情绪的表达。
2.开展交互式阅读,乐服“苦口良药”
绘本阅读可以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并且可以反复阅读。我们在微课中提供了“交互式”阅读,即亲子共读绘本。我们提倡:“一起读绘本,告诉孩子上学会遇到的事,不用担心或者害怕。如果一起和孩子进行角色扮演,是不是会很好玩?”
这种交互式阅读,不仅能让学生感受到家长陪伴的温暖,还能让学生在互动中更好地获取绘本提供的信息,理解绘本的内容,使其阅读行为得到正强化。交互式阅读能增进学生的发散思维,引发亲子情感共鸣,帮助他们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
三、创建“特色化”评价活动,提高“心理免疫力”效益
培养学生“心理免疫力”微课的评价是一个简单又复杂的系统。为了能全面、客观地评价家长的学习情况,我们将评价划分为过程性评价、展示性评价、阶段性评价三大特色化评价。
(一)过程性评价——活动手册伴家行
活动体验是深化教育教学效果的有效形式,共同成长是“心理免疫力”微课的最终目标。笔者编制《星家长活动手册》,关注家长在微课学习中的投入度、参与度、成长度,形成独一无二的“成长档案”。
过程性评价能够激发家长的积极陪伴与学习。家长会非常细心地记录下每次学习活动时间、活动地点、活动内容并写下活动心得,特别珍惜与孩子的亲子互动时光。家长在微课的学习中,体验到孩子的心理问题很多是自己的疏忽或者自己的性格所造成的。
(二)展示性评价——电台讲堂亮风采
家庭微课的开发对家长的需求进行了有效的分层,并从“多渠道向家长们做了推广。班级电台“麦田之家”,由不同的家长录制不同的心理方面教育的金点子,其他家长可以打开电台或者直接扫描二维码,通过电波收听身边家长的育儿故事。
目前,我们开展的家长电台讲堂有二胎家长、“双减”的困惑、如何爱上大数学、我的孩子你慢慢来……助人者自助,将家长在学习过程中的经验心得录制成音频,在喜马拉雅电台进行播放,提高了学习效果。
(三)阶段性评价——荣誉称号共成长
微课实施的过程中,我们对家长进行全方位、捆绑式评价:如果学生在9个方面的心理发展都达到5星,那么学生将获得“好孩子”的称号,也家长获得“好家长”的称号;如果学生在某些方面还没有达到5星,那么下一阶段家长需要继续跟进学生这个方面的学习。
家庭教育微课以增强学生的“心理免疫力”为目标,以家长和孩子的共同成长为动力,尊重孩子成长的基本规律,引导家长为孩子创造健康的家庭环境,让孩子朝着乐观向上、珍惜时间、善于接受意见、勇敢战胜挫折的方向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1] [美]史蒂芬·M.康斯坦丁诺.家校合作:5个原则读懂教育互动[M].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17.
[2]许丹红.小学班主任与家长沟通之道:心与心的交流[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7.
[3]杭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杭州市教育局家长学校总校.家庭教育指导100问[M].北京:现代出版社,2020.
[4]刘占兰.农村幼儿留守生活的潜在心理危机与应对[J].中国特殊教育,2017(03).
沈晓红 浙江省海宁市王国维小学教育集团,海宁市学科带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