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组建“校外成长共同体”,打造家校共育新模式

2024-03-10张雪琴

中小学班主任 2024年3期
关键词:家校共育新模式

张雪琴

[摘要] “双减”政策颁布后,国家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地积极探索推进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在此背景下,“校外成长共同体”育人模式应运而生。近年来,笔者在学校的指导下,在班级积极组建并管理“校外成长共同体”。本文依据实践所获得的经验,浅析“校外成长共同体”的内涵与价值、运行机制及活动内容。

[关键词] 家校共育;校外成长共同体;新模式

“双减”政策要求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学生的课外时间因此得以增多。如何引导学生科学、合理地利用课外时间成为学校亟须探索并解决的问题。在学校的指导下,笔者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以开展丰富多样的活动为主要内容,尝试建设学生校外成长共同体,充分发挥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的作用,丰富学生的校外生活,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一、明晰校外成长共同体的内涵与价值

(一)校外成长共同体的内涵

校外成长共同体是以学生综合发展为目标,以班级为单位,以家庭、小区、社区活动中心为场地,以开展学习活动、体育锻炼及志愿服务等实践活动为主要内容,按照就近为主、自愿参加等原则成立的学生共同体。每个校外成长共同体都有共同的发展愿景,并且有相应的规章制度和评价制度。同一共同体中的成员互帮互学,共同进步,共同成长。

(二)建设校外成长共同体的价值

1.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以学生校外成长共同体为载体,加大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融合力度,组织了丰富的实践活动。常规的学习活动,有利于引导学生合理安排学习时间,使他们学会学习;有趣的体育锻炼,有利于学生强健体魄,使学生学会健康生活;与学生生活紧密相连的志愿服务实践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学生是校外成长共同体的主体,队员之间有分工、有合作,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交流合作能力,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综上所述,校外成长共同体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有效落实“双减”政策

自“双减”政策实施以来,学生在校外的空余时间明显增多,如何科学利用这部分时间,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是需要解决的问题。打造校外成长共同体可以有效解决这个问题,能够帮助学生合理规划校外时间,提高时间利用率,对“双减”政策的落实具有积极的推进作用。

3.推动家、校、社协同育人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教育领域的核心任务则是“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健全学校家庭社会育人机制”。校外成长共同体建设需要教师提供指导、家长提供组织保障、社区提供资源,其加大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融合力度,有利于改变以往学校、家庭、社会“各自为政”的状态,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健全中队组织,充分发挥队员的主体性

(一)民主选举,各司其职

玉苗中队成立了六个校外成长共同体,为充分发挥队员的主体性,小队选举采用自荐和民主竞选相结合的方式。每个队8名队员,每个队员在小队长的组织下都担任职务,队长全面负责组织各项活动并制订相应的学期计划。在每天放学之后的学习活动中,每个队员负责不同学科任务的发布、监督,及时向科任老师反馈,负责组织周末该学科的复习;在社会实践活动中,队员们分别轮流担任组织者、物资保障员、安全护卫员、后勤服务人员、宣传报道人员等职务,大家各司其职,共同保障活动的顺利开展。

(二)家校配合,助力成长

为了进一步加强家校合作,丰富队员的课余生活,提高队员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积极性,玉苗中队在校内、校外中队辅导员的共同组织下成立了玉苗成长团,玉苗成长团下设玉苗书社、玉苗公社、玉苗宣讲团、玉苗俱乐部等部门。

各部门负责人由具有该方面特长或者资源的家长担任,负责给每个小队的队长开展相关活动的培训,并定期组织相关主题的部门活动,活动丰富多样。各校外成长共同体的队员分工明确,积极参加社会实践,锻炼本领。玉苗成长团已加入经开区芙蓉社区志愿者联盟,积极带领队员们参加社区组织的各项公益活动。

三、丰富校外成长共同体活动内容,促进多元发展

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就要求校外成长共同体开展的活动要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促进学生的多元发展。为此,笔者根据本班班情,听取多方意见,确定了学习活动、体育锻炼、社会实践三种共同体活动。

(一)智育——读书成长

为了更好地发挥同伴之间相互督促的作用,共同体每天都要进行学习活动。科任老师校内布置相关的学习任务,线上指导各个成长共同体制订计划,发挥创新思维,完成学习任务。比如,我们经常开展单词大比拼、诗词大会、口算竞赛等学科活动。

为了培养小队员会学习、爱学习的良好习惯,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玉苗书社定期以小队为单位组织开展读书分享活动。例如,队员们共读《红岩》《小英雄雨来》等红色书籍,讲述英雄故事,接受精神洗礼,队员用实际行动宣传红色文化。

(二)体育——强健体魄

针对学生体质较弱的情况,在体育老师精心组织和玉苗俱乐部家长的全力配合下,同一个小队的学生在小区广场内一起跳绳、打球、跑步,并把锻炼视频或者照片发在小队群里,队员之间相互督促,老师线上指导。周末或者节假日,队员们会开展晨跑、趣味体育比赛、爬山等体育活动。每天坚持锻炼,每周进行体育趣味比赛,大大提高了队员们的身体素质。

(三)社会实践活动

1.美育——发挥特长

在玉苗成长团家长的组织及各小队组长的带领下,各成长共同体根据本队同学的兴趣特长,开展相应的特长学习或展示活动。例如,梧桐小队的学生擅长唱歌和演奏,他们在小区自发组织小型“音乐会”,免费教社区其他孩子学跳舞等。学生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展示着艺术之美。

2.劳动——勤奋积极

为了改变学生劳动能力不强、劳动意识薄弱的现象,在玉苗成长团家长和班主任的组织带领下,各小队开展了一系列劳动活动。比如,疫情期间我们在线上开展了“让家里多出一平方米”“我的房间我整理”“厨艺大比拼”“每日家务清单”“我向长辈学种菜”等活动,队员们争相在群里晒出自己的劳动成果。学生在劳动中获得了成就感,增强了劳动意识和责任感。

3.德育——立德树人

德育是一切教育的根本,需要让学生亲自体验,在实践中习得优良的品质。玉苗成长团根据不同的节日主题开展为革命烈士扫墓、“光盘”行动、看望孤寡老人、制作护绿标志等活动。多年来,队员们利用寒暑假及周末时间,利用自己制作的手工作品、亲手种植的蔬菜、自己完成的书法作品等,成功举办了十余次义卖活动,为家庭困难的白血病儿童共筹得善款近萬元。通过义卖活动,队员们不仅体会到劳动的不易,更感受到“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快乐。

关于校外成长共同体的实践,我们在学校网站、公众号等平台进行了广泛的宣传,各项活动在安徽省教育厅、中安教育、合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社会发展局等网站进行了展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学生通过参加共同体活动,学会了自主管理、团结协作,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发展。同时,以校外成长共同体为平台,推动了家校共育新模式的建立。虽然我们的以校外成长共同体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但在运作机制、制度建设、资源配置、家校配合和内容选择上,还有很多需要进行反思、改进和完善的地方,我们将继续努力。

[本文系2022年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项目“‘双减’背景下小学生校外成长共同体建设的实践研究”(项目编号:JK22069)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张生,张琼元.“双减”背景下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的构建与探索[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21(12).

[2]陆云泉,刘子森,杨双伟,等.学生成长共同体:家校社协同育人模式的实践探索[J].人民教育,2022(01).

[3]张红,丁文进.“双减”政策下校外成长共同体的建设[J].江西教育,2023(11).

猜你喜欢

家校共育新模式
影响小学家校共育的因素以及解决策略初探
《语文学科课后作业的有效研究》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浅议如何化解家校教育的矛盾
对寄宿制学校学生养成教育的几点看法
家校共育势在必行
中职“人才孵化基地”校企合作订单班人才培养新模式探索
礼仪文化引领下的高校女生教育新模式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