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乾隆《凤翔县志》研究

2024-03-10王钰洁

今古文创 2024年6期

王钰洁

【摘要】乾隆《凤翔县志》资料翔实,体例完备,卷帙均匀,在凤翔县历代的方志中质量可称上乘,且具有丰富的政治、经济、军事、地理、民俗信仰和文学等史料价值。兹志修纂的成功必然与其编修者的修志精神紧密相连,从其序跋中我们得以窥见兹志编修的原则理念及其过程,以及兹志存史、资治的社会功用。因此,乾隆《凤翔县志》及其序跋部分的内容具有较大的学术研究价值,对完善方志的编纂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关键词】《凤翔县志》;罗鳌;周方炯

【中图分类号】K2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标号】2096-8264(2024)06-0071-04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4.06.022

一、乾隆《凤翔县志》及其编修者

凤翔县作为“三秦之右辅,八属之领袖”,是关中平原西部的政治军事与经济文化重镇,位于今天陕西省宝鸡市东北方。从历史沿革上看,凤翔县,古雍州地。周为雍邑,召康公采地,东迁后属秦。秦自徳公徙都此。始皇时置雍县。汉仍之,属右扶风。后魏为平秦郡治。隋为扶风郡治。唐至德二载,改雍为凤翔,析置天兴县,宝应元年,省凤翔,入天兴。宋仍曰天兴。金大定十九年,复为凤翔县。元明俱仍旧,清朝因之,编户三十九里。①

乾隆《凤翔县志》是历代凤翔县方志中资料最丰富的一部县志,纂修始于乾隆三十一年(1766)八月,三十二年(1767)四月修成,凤翔知县罗鳌主修,周方炯等人纂。乾隆《凤翔县志》对前志进行稽核厘正,体例完整,详略得当。兹志体例上为纲目体,竖排本,卷帙均匀,内容完备,因为成书时间晚,故保存较为完好。乾隆《凤翔县志》八卷首一卷,九十五目,二十多万字,由凤翔县知县罗鳌主修,周方炯等人纂。②罗鳌,号立峰,江西建昌府南城人,乾隆进士,文林郎,凤翔县知县军功加一级。周方炯,字光宇,江西南城人,撥发湖南试用,举人。罗鳌在组织纂修乾隆《凤翔县志》的过程中选聘同乡孝廉周光宇(周方炯)、宝鸡县孝廉高捷南、凤翔县孝廉刘惊百领衔,组织九十余人参加纂修,修纂者人数众多,文化素养较高,分工细致,使乾隆《凤翔县志》纂修质量远超于历代凤翔县志。③此外,因凤翔县是凤翔府地区的治所,乾隆《凤翔县志》修纂时间与乾隆《重修凤翔府志》相近(县志晚于郡志一年),且罗鳌同时参与了府志与县志的修撰,笔者认为二者之间有一定的可比性,仅从二者的修纂人数而言,乾隆《重修凤翔府志》的纂修姓氏中只列二十六位参与编修者的姓名,但乾隆《凤翔县志》的修纂姓氏中详列出九十位参与纂修者的姓名,其中七十六位为采访使,并将这些采访使按举人、贡生、监生、庠生的身份分类。观之乾隆《重修凤翔府志》纂修姓氏的编排中未有任何采访使的信息,这可能是导致其修纂人数远低于乾隆《凤翔县志》的原因。通过对乾隆《重修凤翔府志》和乾隆《凤翔县志》纂修姓氏中对采访使的编排足见乾隆《凤翔县志》编排之细致,且乾隆《凤翔县志》是历代凤翔县志中资料最丰富的一部,由此可窥一斑。此外,乾隆《凤翔县志》对采访使的重视是否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编纂者对史料来源真实性的重视程度,笔者认为可能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二、乾隆《凤翔县志》体例与内容

《凤翔县志》在明万历时创修,时人县令李啓继修,今已散佚,仅存李啓序文;清康熙三十二年由县令王嘉孝编修《凤翔县志》,该志是所存《凤翔县志》中最早的一部,约十七万八千余字;雍正十一年县令韩镛主修《凤翔县志》,在康熙《凤翔县志》的基础上重修,约八万字,《艺文》载唐至清朝大家诗文较多;乾隆三十二年凤翔县令罗鳌为《大清一统志》提供资料时又参与了乾隆《重修凤翔县志》的编纂。罗鳌恰逢之前朝廷编修《大清一统志》的采辑府县志资料需要,已经收集了诸多府县志材料,认为此时修邑志事半而功倍,加之距离《凤翔县志》最近一次的修纂已有时日,岁久事增,今不续修,后恐湮没,因此对《凤翔县志》进行纂修,广肆搜罗,重加订正,在体例上也做出了一些改变。

经参考乾隆《凤翔县志》的《凡例》及与旧志具体内容,乾隆《凤翔县志》体例和内容的变更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其一,旧志卷首舆图仅有疆域和城池两幅,乾隆《凤翔县志》增添了学宫图、县署和八景图(不仅如此,还有图说图诗以解景),悉置篇端,使披览之下,境内山川恍如周历。

其二,将旧志卷三《政治志》中的《驿铺》和卷八《经武志》中的《武备》悉列入《建置》内,庶纲目联属而免割裂之病。

其三,旧志卷十《外纪志》中《仙释》之后列《祠祀》,使僧道与祀典者排于一处,乾隆《凤翔县志》将《祠祀》归于《建置》,《仙释》(改名《方外》)归于《人物》,庶不失轻重。

其四,旧志《赋役》沿袭前朝记录,但乾隆《凤翔县志》以清代赋役全书和乾隆三十一年的奏额为定量。

其五,旧志《名宦》多载知县以上官员,和县志无关,疏属假借,乾隆《凤翔县志》只记载知县以下,并查找载于省志者,收入名宦,虽寥寥数人而无泛滥之嫌。

其六,旧志选举只记载明朝以来的科贡,乾隆《凤翔县志》编次补入了从汉至元《征荐》《科目》中可稽查的内容,将明朝迄今的进、贡、举三项谱为年表,至于《吏员》一途只有已出仕者附载,免去载之过多,过于琐碎之弊。

其七,改变了旧志《人物》的位置,条分缕析,将《经济》之下的《宦绩》和《忠烈》移归《人物》,将旧志《皇后》在《人物》中的位置调到《节妇》之首。此外,对旧志《人物》中选取的人物是否“有节可取”详加以考,认为将唐朝元载、杨炎与名公卿并列是鱼目混珠,殊觉不伦,故乾隆《凤翔县志》将杨炎置于《杂传》,不为元载列传。

其八,旧志《艺文》有次序不清之弊,乾隆《凤翔县志》立一目自为一类,在每类中分朝代以别之先后,使观者一目了然。且旧志《艺文》首载《诗经》《左传》《尚书》等内容,这类文字已见经传,无须重载,其余传记诗歌惟视其有关于地方紧要与否进行舍去,避免滥登。

综上所述,乾隆《凤翔县志》较旧志卷帙均匀,内容完备,材料丰富。此外,乾隆《凤翔县志》之《凡例》与乾隆《重修凤翔府志》有七条内容基本重合,可见罗鳌参与乾隆《重修凤翔府志》的编修对乾隆《重修凤翔县志》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在内容上,乾隆《凤翔县志》制作亦非常精良。从卷首的舆图来看,乾隆《凤翔县志》的《凤邑图考》共有舆图11幅,分别是县境图、县城图、县署图、学宫图、东湖览胜图、凤涧分流图、凤楼晓钟图、回龙烟雨图、展诰云霞图、文笔朝辉图、城鸦晚噪图。单从作图而言,乾隆《凤翔县志》画面较乾隆《重修凤翔府志》更为精详,且八景图中后各附一首图说和一首图诗,对凤翔县八景作详细的描绘和介绍,图文结合,如亲历其境,而乾隆《重修凤翔府志》中只存有八景图而未在图后给八景搭配诗文。

乾隆《凤翔县志》的每卷内容前都有序言作为内容提要,小序的显著特点是语言精练,概括性强。④兹志以四字为一小句,朗朗上口,别出心裁。如卷一舆地:“右辅首邑,霸国遗区。星分东井,地壮西都。终南郁抱,千渭萦纡。伊凉陇蜀,四达通衢。八观古迹,揽胜踌躇。土深俗茂,务本勤劬。能夏则大,于今不殊。守土更化,勿事欢娱。志舆地。”用四字一句的小序对凤翔县的地理位置、政体沿革、山川名胜和古迹风俗作了详尽确切的提要。

卷一《舆地》和卷二的《建置》都具有重要的地理史料价值。本志卷一《舆地》记载11座名山,8处岭寨、坡,7处水泉,28处古迹和8处陵墓,尤详于对风俗的记载。卷二《建置》记载了凤翔县社会管理机构的创置和基础设施建设,除了地理史料价值还富有政治军事史料价值和经济史料价值,如其下的《兵防》《驿站》等等的内容。此外在《建置》末附有《兴除事宜》和《集贤馆附》且后皆有按语讲述附于此的原因是防止良规久而废弛,蠹役猾吏因缘作奸,以善者为法,不善者为鉴,除了具有地理史料价值、可对正史记载进行细节上的补充外,还体现出当地官员为官一方、除弊惠民的理想信念。

卷三《田赋》具有经济史料价值,对凤翔县的地丁、徭役、课程、起运、存留、耗羡、屯粮、更名、退滩、盐课、杂税、仓储、学田、盐法、物产都做了详细的记录。且《田赋》中对于记载互异的内容都加以保留以备后来者考,足见其采择之严谨,如《盐法》(附)后,有按语“通省志及邑旧志,其说互异,未知孰是,两存之以备考”。

卷四《官师》、卷五《选举》和卷六《人物》都具有重要的人物史料价值。卷四《官师》下分《封建》《秩官》和《名宦》,记述了凤邑历代官吏设置制度与其沿革、官属职位及其职责的设置以及官吏的政绩等等,对《名宦》着墨较多,对周朝诸贤仍按旧志载之,对清朝《省志》载凤令入《名宦》者寥寥的状况进行改善,兹特博采舆论,取其口碑流传者五人,各为列传,以志不朽。对于正史已有的内容亦不滥登,进行略写,如“扶风郡公窦思仁:见《唐书·宰相世系表》”。卷五《选举》记载了从隋唐到明清主要的量才授官制度,同时还存在恩荫等进入仕途的途径。《选举》中编次补入了从汉至元《征荐》《科目》中可稽查的内容,将明朝迄今的进、贡、举三项谱为年表,至于《吏员》一途只有已出仕者附载,免去载之过多,过于琐碎之弊,又在《吏员》《武科》中补入了清朝以前失考的人员,武举年份失考的也予以录入,未仕者不遍载,具有重要的文教史料价值。卷六《人物》记载了凤翔县古往今来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宗教信仰等方面的代表性人物332位,被树立为当时封建社会的道德典范。在《方伎》中有关李淳风的记载中,编者按:“考唐史《李淳风传》载雍人,而《广舆记》误载岐山,照史收入。”在《孝友》中唐朝杨哲后附有编修者的按语“孝行,发乎天性,宜乎代不乏人。兹遍搜汉、唐、元诸史,仅得唐杨哲等三人,余不见于史书者,并无从稽考而表彰之论。古者于此,不无遗憾云。”亦体现出编修者宁缺毋滥,严谨的考证精神。

卷七《艺文》的比重占是志的四分之一,足见其重要性。在《艺文》中含有16多种文体,以诗赋为多,记载了帝王将相、地方官员和文人骚客对凤翔县的杰出人物、历史事迹、山川胜景及文物古迹等内容的品评、考证或赞颂的诗文,具有宏富且多样的史料价值和文学价值。《艺文》中收录的凤翔县令罗鳌《请禁葬亲演戏暴露少柩孩尸议》是邑令罗鳌撰写的一篇说理文,意在劝诫乡里摒弃丧礼中“演戏”“少死暴尸”的恶习,破除封建迷信,对了解当时倡导的观念和当地民情习俗有一定价值;此外还收录了很多明朝凤翔地区的官員之作,明朝因年代较清朝距今较为久远,故在地志的保存方面远不如清朝,但《凤翔县志·艺文》中保留了很多内容,如明进士周易在《艺文》中的《创修县城隍庙记》,万历《重修凤翔府志》亦由周易编修,今仅存1、4卷,周易以擅长碑记、铭诸文体写作而闻名,这篇文章就是很好的补充和印证材料,再如明郡守张柟的《重修郡城隍庙记》等等。在《艺文》收录的诗文中,对作者身处的朝代和其家乡也进行说明,对时已不存的古迹加以解释。此外,在是志的各卷内容中,都可发现编者用按语解释一些编订或取材的特殊之处,如《艺文》中《刘侍御墓志铭》,编者在文末按“刘侍御殉难事迹,详见墓志。郡志节订,从郡守刘组曾略也。兹刻乃依原本,俾景仰芳躅者得闻其详云。”

卷八《外纪》记载了《纪事》《祥异》《杂记》和《志跋》四个内容,《纪事》中按朝代记载了发生在凤翔的重大历史事件,记载百余次战事;《祥异》中记载自特异现象101次;《杂记》中记载69篇(节)小品文,1篇小说,追记历史古迹16处,具有重要的政治、军事、经济、民俗信仰等史料价值,且对增补的内容都进行了标注。

综上所述乾隆《凤翔县志》资料翔实,体例完备,卷帙均匀,在凤翔县历代的方志中质量可称上乘,具有丰富的文献学价值。同时,充分利用地方志有利于现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建设,对乾隆《凤翔县志》的研究于现今凤翔县旅游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亦大有裨益。

三、乾隆《凤翔县志》序跋述评

一本志书能达到体例完备、结构严谨、资料丰富的程度,必然与其编修者的修志理念紧密相关。序跋一般是以直录其事,陈述原委为写作原则,重在纪实的作品。⑤乾隆《凤翔县志》卷首共存有序跋八篇,而序跋作为研究方志理论的重要载体,必然对编修者编修方志的缘由、旨趣和功能以及编修原则有所体现,从中我们可以窥见编修者对方志的认知程度和其修志思想。

乾隆《凤翔县志》收录的序跋分别由凤翔知府达灵阿、凤翔知县罗鳌、三秦督学使者吴绶诏、教谕候铨举人刘震(负责县志编辑)、雍正七年凤翔县知县韩镛、康熙七年凤翔县知县武之亨、康熙三十一年凤翔县知县王嘉孝所撰写。从其身份性质而言即现任凤翔府志主修者、凤翔县志主修董役者、具体参与县志编纂者、掌一省教育事业者及历代县志主修者,从序跋作者的身份而言可谓十分周全。此外,乾隆《凤翔县志》是在不断继承发展各旧志的基础上而修成,历代县志的主修者的修志思想就极为重要,而达灵阿、罗鳌、吴绶诏和刘震的序跋又体现出当时乾隆《凤翔府志》的修志理念,这些人任职甚至出身于此,对凤翔县甚为了解,兼之有较高的文化素养,故笔者认为乾隆《凤翔府志》卷首的八篇序跋可以直观地体现处是志的修志理念。

乾隆《凤翔县志》的序跋含有丰富的价值。

首先,编修者在序跋中提及了兹志编修的缘由,达灵阿在首序中写道:“况今圣主当阳四海,率俾制作辉煌,炳炳麟麟,文明之治超越前代……躬逢盛世,民熙物泰,守土诸臣得不扬诩圣化,润色太平耶?”说明修志的缘由是一种扬诩圣化、润色太平的需要,是对君主和盛世的歌颂和宣传。

其二,修志源于朝廷和当地政府对于修志的要求,具有一定的政治史料价值,从中出现了诸多由中央到地方政府有关方志修纂的政策方针。“至于郡邑志,尤关政典。岁乙酉,奉诏编摩,征天下府、州、县志送入史馆……予乘郡志既修之后,集邑中绅士而告之曰:‘邑令修于前令韩君,迄今又三十余年矣。其间因革不一,岁久事增,今不续修,后恐湮没,且乘府志采辑之后,事半而功倍焉。’”从罗鳌的序中也可以看出《大清一统志》的编修过程,以及它的编修对于郡志编修和邑志编修的影响。

其三,可以体现出纂修者在修志中严谨的态度和原则,对详细了解兹志编修的过程有重要意义。罗鳌序:“诸绅士皆曰:‘然!’各愿捐资为助,而又得僚佐苏君直庵赞理之。乃请吾同乡孝廉周君光宇持其总,宝鸡孝廉高君捷南、本邑孝廉刘君惊百襄其事。参考旧典,博访新闻,讹者正、缺者补、冗者汰,而紊者厘。稿既成,抄录赍呈院、司、道、府各上宪而教正之,乃付剞劂,至丁亥四月而版成。总纲八,细目九十有五,分为八卷。”

其四,也可直观地体现编修者所秉持的一种辨悉原委、无失其实的求真精神及编修地方志书的原则。如吴绶诏序:“自古迄今凡申画建置、贡赋以及政事、官师、人物风土,其有关于斯邑者,罔敢佚。而辨悉原委,不欲牵引合郡与邻治事迹,徒为夸张美观,谓非信而有征核,而不失其实者与!”

其五,在序跋的撰写中对编修人员的生平也有所提及,有一定的人物史料价值,可补正史之不足。如罗鳌的生平,“时丙寅,予初入关,署山阳篆。山阳岩瘠邑,邑中之事,堕费者多,予谋欲举之,甫四月而离任,时不得为也。随莅任兴平五载,适值军需旁午,灾赈频仍……未毕乃事,而调任洵阳,是时得为而中沮也。洵处山僻,斗大之城,无所展布,惟经营于学校……正欲重修邑志,又以母老请养而解组,时可为而卒不得为也。服阕赴京,候补五年,虚度至癸未冬,乃蒙特恩,简补兹邑。”

其六,序跋可以体现出志书的功用。第一,志书有整躬饬俗,防微杜渐于民,体现官员的恪恭的功用,达灵阿首序:“罗君有见于此,而知当务之为急。其趋事之勇决,居心之忠敬,于此可概见矣!至于整躬饬俗,杜渐防微,牧民之道,有如驭朽。余愿与同事诸君相交儆惕,庶无忝于恪恭之义焉。”第二,志书有国史的资料库、当地人文历史、风土人情的介绍与记录的功用,通过这些序跋可以使读者快速对凤邑的底蕴产生宏观上的了解和认知,武之亨序:“今观邑志所载,其形胜,则《禹贡》之纪山川也;其分野,则保章之辩星宿也;其典礼,则子长之礼乐书也;其沿革,则孟坚之地理志也。至于贤令先贤、忠孝节烈,靡不阐幽表微,则历代史之循良人物,孝义、烈女诸传也携摭无遗,褒贬至公。上可备盛朝之采择,下可以为一邑之掌故,信不刊之书也。”第三,志书有对循良之政的记录和借鉴的功用,下述序跋中存留了诸多对君主及地方官员善政的记载,王嘉孝更是在序言中讲述了万寿亭修建的缘由:“爰建万寿亭于城东,以为岁时拜助住之地,复立碑通衢,以志上臺仁爱政迹。”对于这些循良之政进行存留以备后世的借鉴。

综上所述,从乾隆《凤翔县志》中我们可以窥见兹志的编修过程、原则和存史、资治的社会功用。此外,兹志的序跋中蕴含着一定的文献学价值,如是志中可以得到一些正史中未收录或收录不够全面的编修者的生平片段和思想;地方官循良之政的记录;朝廷和地方政府对方志修纂的政策命令等,多具有人物史料价值和政治史料价值,且是志序跋行文优美,有一定的文学鉴赏价值。是志的序跋撰写中也存在着一定的内容重复、歌功颂德、华而不实之处,但瑕不掩瑜,总体而言,乾隆《凤翔县志》的序跋部分具有一定的学术研究价值,对完善方志的编纂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注释:

①宝鸡市地方志办公室:《重修凤翔府志》,西安地图出版社2002年版。

②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中华书局1985年版。

③凤翔县档案局:《重修凤翔县志》,三秦出版社2014年版。

④柳成栋:《如何写好志书小序》,《黑龙江史志》2012年第6期。

⑤沈洁:《宁夏方志中的序跋研究》,宁夏大学2015年学位论文。

参考文献:

[1]宝鸡市地方志办公室.重修凤翔府志[M].西安:西安地图出版社,2002.

[2]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M].北京:中华书局,1985.

[3]凤翔县档案局.重修凤翔县志[M].西安:三秦出版社,2014.

[4]柳成栋.如何写好志书小序[J].黑龙江史志,2012,(6).

[5]沈洁.宁夏方志中的序跋研究[D].宁夏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