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USEM模型的高校旅游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以海南省旅游管理专业为例
2024-03-09杨东伟刘宏兵侯昕桐张建强
杨东伟, 王 兴, 龚 雪, 刘宏兵, 侯昕桐, 张建强
(1.海南热带海洋学院海岛旅游资源数据挖掘与监测预警技术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 海南 三亚 572000,2. 广西大学商学院, 南宁530004)
2020年6月《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正式发布,围绕海南建设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和国家重大战略服务保障区的战略定位,聚焦发展旅游业、现代服务业等产业。随着海南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专业人才需求不断扩大,旅游企业需求与高校旅游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具体表现为学生自我效能感偏低、元认知能力不足、专业知识转化能力较差、专业技能与通用技能水平偏低等问题。加强海南各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能力的相关研究,推进新形势下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转型升级,对促进学生就业、增强专业匹配度、减少行业流失率,助力海南自由贸易港和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旅游业在全球发展成熟,学术界对旅游人才培养模式的关注度也在逐渐增加。西方很多学者对旅游教育模式进行了相关探讨,Jafari[1]将“旅游教育”纳入旅游科学研究领域,强调旅游教育不能脱离行业发展,以培养旅游人才的行业适用性为重点,系统论述了教学、职业、经验三方之间的关系。Ogasawara[2]提出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后回归课堂的人才培养模式,将教育对接劳动市场,将课堂与企业实习相结合,培养综合性的高级旅游人才。Chavan和Surve[3]对高校学生的就业能力做了具体划分,包括自信心、诚实正直、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决策和时间管理能力。国内一些学者针对产教融合[4]、旅游人才培养过程[5]、人才培养模式[6],提出旅游人才培养应结合专业发展、更新课程体系、实践与课堂相结合、创新教材内容[7],培养复合型旅游人才[8]。
本文以USEM 就业能力模型为基础,针对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背景下,海南各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在人才培养中存在问题展开研究,通过对海南高校旅游人才培养模式进行调研分析,挖掘其专业教育培养和职业需求在契合度上存在的问题,提出以就业为导向的海南高校旅游人才培养路径,旨在优化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教学方式,增强学生的专业技能与实践能力,为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输送高质量旅游人才,助力海南旅游业高质量高水平发展。
1 USEM模型概念及理论
USEM就业能力模型由英国学者Yorke和Knight提出,该模型从心理学角度出发,将就业能力划分为学科理解力(subject understanding)、技能(skills)、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和元认知(meta-cognition)4个要素,四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9]。高校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过程中,应充分考虑这4个维度的构建,才能全面提高大学生适应社会和顺利就业的能力。
图1 USEM就业能力模型
2 旅游管理类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问卷调查
2.1 问卷样本构成
此次问卷调查采用线下发放与线上答题相结合的方式,调查对象为海南省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共发放问卷282份,收回282份,回收率100%,有效问卷253份,有效率为96%,运用SPSSAU对数据进行分类汇总分析。
2.2 信度分析和效度分析
为确保问卷调查的准确性,对253份问卷数据进行信度和效度分析。采用Cronbach’sα系数进行信度检验,结果显示信度为0.925,大于0.6,表明问卷可靠性较高,可用于进一步分析。
使用SPSSAU进行KMO和Bartlett球形度检验,实习满意度及重要度的KMO分别为0.964和0.960,均大于0.8,Bartlett球形度检验的显著性都为0.000(小于0.001),研究数据适合提取信息,效度较好。
2.3 旅游管理类大学生实习要素的IPA矩阵分析
在调查问卷分析的基础上建立重要性-满意度分析(importance-performance analysis,IPA)模型,其中水平轴(X轴)表示大学生的重视程度(重要性),垂直轴(Y轴)表示大学生对实习的满意度。根据计算结果,分别以重要性均值7.06为纵向的分界线,以满意度均值7为横向的分界线,构建旅游管理类大学生实习要素的IPA矩阵图(图2)。将矩阵分为四个象限,分别为继续保持区、稳步推进区、优先改善区和重点优化区。
图2 旅游管理类大学生实习要素的IPA矩阵
第一象限为继续保持区,其所在区域的重要性和满意度都较高;第二象限为稳步推进区,其所在区域的重要性低而满意度较高;第三象限为优先改善区,其所在区域的重要性和满意度均较低;第四象限为重点优化区,其所在区域的重要性较高,满意度较低。
第一象限为高重要性-高满意度区,分布在该象限的大学生重视程度(重要性)和满意度评价得分均较高。第一象限涵盖6个指标,分别为A2(人际关系)、B1(薪水)、B2(休假制度)、B3(公司环境)、D1(组织实习招聘会)、D3(反馈雇主对学生的评价)。根据IPA分析原理,表明这些方面在大学生就业中占有很大比例且有较高的满意度,学校方面应持续关注跟进大学生关于实习的新需求,在保持现状的基础上积极发挥其优势。
第二象限为低重要性-高满意度区,表示旅游管理类大学生认为重要性低但满意度高的因素。包括A1(技能培训和)C3(职业稳定性),说明旅游管理类大学生从事的职业生涯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且在实习过程中获得了有用的知识与技能。
第三象限为低重要性-低满意度区,根据IPA分析原理,此区域的重要性和满意度均较低,包括A3(获得人脉资源)、C1(工作内容)、C2(工作激励机制)。与其他因素相比,旅游管理类大学生对这些因素的关注程度较低。学生择业更关注薪水、休假、硬件设施等方面,注重与自身利益相关的因素,而不是更高层次的自我实现需求。
第四象限为高重要性-低满意度区,此区域包含的是旅游管理类大学生比较重视但满意度较低的因素,包括C4(晋升机会)和D2(实习意见反馈),需要重点关注并加以改善。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对于晋升机会和实习意见反馈很重视,但满意度并不很高,说明学校和企业应加强对实习生意见反馈的重视程度,并提供有效的反馈渠道,第一时间解决学生的实习问题。同时,学校和合作企业应帮助大学生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并制定一份实现这些目标的计划,包括确定所需的技能和经验,以及制定实习期间的目标,以辅助学生梳理清晰自己的职业发展生涯,把握好晋升机会。
表3 象限图要素说明
2.4 旅游管理类学生对于自身就业能力的评价
如图3所示,旅游管理类学生在调动他人的积极性、计划协调各种资源完成任务,从团队利益出发、包容不同个性并能积极共事,以及有清晰的职业规划、目标设定三个方面有所缺失,学校应针对这三个方面开发相应的课程,不断磨练和提升学生的个人技能。
均值较高的几项为掌握基本的管理知识,理解相关概念、理论;能用新观念解释事物,用新途径处理问题;能快速融入新环境,接受新事物;善于调整身心状态,不断提升自我;能够对自身能力进行思考并自我调整。说明学生在专业理解力和自我效能感方面均具备较高水平。因此,学校在培养过程中需要保持优势,不断精进课程,跟随就业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2.5 旅游管理类学生对学校就业能力培养情况的评价
如图4所示,旅游管理类学生关于学校就业能力培养的情况中得分高低依次是:有明确的就业能力培养课程;鼓励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能力展开;组织学术界或行业内专业人员的讲座和指导。这表明学校在将学生就业与实践纳入课程培养当中,并重视行业榜样作用的相关方面做得比较好。得分较低的几项为将创新创业的理念贯穿所学课程、有针对性地进行职业资格证书培养、对低年级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指导、加强学生实习方面的引导和管理,学校在学生的技能培养、职业规划和校外实习几个方面应当多加关注,促进学生就业能力的多维发展。
3 高校旅游人才USEM能力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就业技能水平偏低
就业技能是一种综合的技能,包括专业技能与通用技能等。从问卷收集的数据来看,旅游管理类学生对自身及学校的就业评价中关于技能培养的均值所占比例较低(图3和图4),学校在学生的职业规划、实习引导等方面重视不够(图4),存在着“重理论教育,轻技能教育”的现象,加之高校与用人单位沟通不够及时、有效(图2),课程设计缺少就业需求反馈,工作时难以达到就业岗位的技能水平。另外,学生在校内接触的环境有别于真实的职场环境,在沟通表达以及环境融入等通用技能方面实践不足,自我管理能力也亟待提高。
图3 旅游管理类学生对于自身就业能力的评价均值
图4 旅游管理类学生对学校就业能力培养情况的评价均值
3.2 元认知能力不足
大部分旅游管理类学生无法对自身的就业能力做出正确的评估,从问卷数据来看,学生对于自身职业规划评分较低(图4)。调查结果显示,很多学生表示学校在“对低年级学生进行职业规划和指导”方面提供的帮助不足(图4),希望老师能够深入了解学生就业环境,结合工作实际情况,提供更有价值的帮助。很多学生实习经验不足,其自我评价多局限于校园内的老师、同学评价,缺乏企业等工作单位的客观评价,导致对自身能力认识不清晰,择业时职业规划模糊。
3.3 专业知识转化能力较差
专业转化力是学科理解力的一部分,是指学生将书本及课堂上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具体实践的能力,即理论指导实践过程中的应用能力。从数据来看,“能够将所学的知识有效运用于实践,并转换为其他能力”的同学所占比例较少(图3),管理类课程学习多集中于管理者视角,社会经验不足的学生群体难以在实际工作中灵活运用。此外,旅游作为典型的交叉学科,课程设计涵盖管理学、经济学、心理学、地理学等各种跨学科知识,学生在专业知识的接收上往往处于“走马观花”的境况。同时,学生在择业时,对于自身的专业能力及工作在实际开展中所需的技能并没有得到真正的感知,所以很难完全掌握并有效运用。
3.4 自我效能偏低
自我效能感是大学生在面对新环境或挫折时,能否进行有效的自我调节、有无积极的信念对抗困难的能力。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自身专业认同感低是自我效能感偏低的一个重要原因。自身专业认同感低与实习引导不足、职业规划不足等因素有一定关系(图4)。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会认为旅游业主要是从事服务类的工作,在就业时会产生低人一等的想法,同时,在初入职场时,薪资起点水平也相对较低,更加降低了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在无法做到良好的自我调节时,往往会导致自我效能感偏低的情况。
4 自贸港背景下旅游人才培养建议
4.1 政府层面
4.1.1 发挥政府职能,调控外部就业环境
建设海南自贸港关键是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本地高校毕业生是宝贵的人才资源,政府和学校要努力提高毕业生“留琼率”。各级政府应统筹规划,积极优化就业环境,为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提供更多有吸引力和竞争力的工作岗位。通过政策倾斜和资金补贴等形式,积极鼓励旅游企业录用旅游管理毕业生,提高旅游专业毕业生“留琼率”。根据海南自贸港的实际建设情况,精准实行旅游人才的就业方案与就业统计,实施留琼优惠政策,为毕业生留琼做好后勤保障工作。
4.1.2 完善就业保障机制,激发人才自身潜力
完善应届毕业生的就业后勤保障工作,鼓励大学生创业,创业不仅能带动经济增长,还能增加就业岗位。政府应尽力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全方位支持,做广大求职者和创业者的坚强后盾。
4.2 高校层面
4.2.1 从需求出发优化课程体系,加强创新意识教育
为使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能够胜任就业岗位,教研室应制定完善的职业规划课程,将课程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建立一套针对旅游管理类学生的自我评价体系,评价的主体包含学生、学校、企业三个方面,让学生能够从不同层面了解自己的就业能力,发现自身能力的缺失,并能够客观公正的进行评估。同时,学校应该注重将促进创新发展作为本科人才培养工作最重要的指标,将创新教育模式融入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培养课程当中,引导激发学生自身创新发展意识,提升学生自身发现问题、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4.2.2 完善技能培养方案,加大校企合作力度
技能培养是一种长期性的行为,学校应尽早树立培养技能意识,设计从新生入学到毕业的一整套技能培养方案。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结合实际就业需求,鼓励学生考取职业资格证书。同时,以实际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通过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深化技能学习。其次,加强校企合作力度,一是通过邀请用人单位专业技术人才在校内开展教育教学活动,通过双向互动,加强学生对企业用人的核心需求的了解;二是充分利用在校实习时间,让学生在真实的职场环境中发现自己技能方面的不足,通过加强专业技能锻炼,激发潜力,弥补专业能力不足。通过校企联合培养的模式,一方面促使学校及时发现课程设置问题,另一方面也可使用人单位提前了解学生基本情况,以便更有针对性地开展招聘活动。
4.2.3 加强实习管理,完善交流渠道
学生实习环节是学校教学管理过程中重要一环,应给予学生更具个性化的技能实践机会,同时关注学生对实习意见的反馈,构建起学生、学校、企业三方便捷沟通渠道。此外,应提前建立实习指导群,选派优秀指导老师为实习生提供全过程、全方位的指导,及时了解学生实习情况,保障学生实习顺利进行,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
4.3 企业层面
校企联动需要双方合力共建,在企业层面,应针对学生建立一套实习生岗前培训课程,以帮助实习生更顺利地完成从“学生”到“职场人”的角色转变。此外,对于实习生在工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于企业职场晋升机会不满意的情况,应共同探讨有效的解决方案,制定合理的晋升路线。通过了解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表现情况,全面把握基层工作状况,适当改变聘用要求,实现用工的“动态平衡”,让学生的就业能力能够得到充分发挥。
4.4 学生层面
4.4.1 培养自身核心竞争力
海南自贸港背景下,海南旅游业持续快速发展,催生出旅游业对高质量旅游人才的大量需求。旅游管理学生除了努力掌握专业技术能力,提高自身外语实际应用能力,也要积极主动参与社会实践,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和职业气质,学会将课堂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进一步发掘自身就业潜能。
4.4.2 端正心态
海南旅游业发展日趋成熟,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应对自身能力有清醒的认识,端正求职心态。旅游业属于服务行业,很多学生对从事旅游相关工作存在一定偏见,但职业本身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在求职中应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不仅要提前做好职业规划,清楚认知自身定位、端正心态,也要降低求职预期,切忌“眼高手低”,先就业再择业,才能更好地适应就业环境,逐步从旅游基层从业者走向高级管理者。
5 结语
海南自贸港建设背景下,高质量旅游人才的培养不仅能够促进海南旅游业的发展,更能助力海南整体产业建设。因此,研究如何提升高校旅游人才的就业能力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以USEM就业能力模型为基础,建立IPA模型进行数据分析发现,海南高校旅游人才培养存在就业技能水平偏低、自我效能感和自我认知较弱、专业知识转化力薄弱等问题;提出应培养适应就业需求的技能,制定完善的职业规划课程,将课程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等对策。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涉及很多方面,不仅需要学校出力,还要企业与政府共同发力,协同培养符合社会和旅游企业需要的高素质旅游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