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数字出版研究综述(2003 — 2023 年)
2024-03-09陈丹郑泽钒张敏
陈丹 郑泽钒 张敏
内容摘要:以中国知网期刊数据库为数据来源,运用CiteSpace软件对2003—2023年我国数字出版研究领域的2451篇论文进行分析,梳理我国数字出版研究的现状,总结数字出版研究热点、路径与方法,并展望该领域未来的研究趋势,以期为数字出版领域的学术研究提供参考性建议。
关键词:数字出版;研究热点;未来展望
DOI:10.3969/j.issn.2095-0330.2024.01.004
21世纪以来,随着信息快速传播时代的到来和数字技术的发展,我国数字出版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良好发展机遇期。在《坚守与开放:从近十年出版研究热点看出版学科方向及其未来发展》一文中,笔者通过对十年来出版学研究热点进行分析,发现数字出版已成为出版学较为稳定的学科方向之一。与此同时,在对数字出版活动及其发展规律的不断探究中,我国数字出版领域的现有研究成果已经展现出它的丰富内涵,对其进行系统的梳理十分必要。
基于此,为了更好地展现我国数字出版领域的研究现状,有必要对当前分散的大量文献数据进行整合分析。本文以数字出版为研究对象,借助知识图谱分析工具CiteSpace,试图用文献计量法与内容分析法勾勒我国数字出版领域的研究现状,梳理总结数字出版领域的研究热点、路径与方法,并展望未来的研究趋势。
一、我国数字出版研究现状
(一)研究设计及数据来源
文献计量法重在发现知识的生产方式,内容分析法则有利于对论文的研究主题进行更详细的分析。 本研究以中国知网期刊数据库为数据来源,以CSSCI期刊为来源类别,将检索条件设定为“主题”且“关键词”为“数字出版”进行精确检索,检索时间范围为2000—2023年,检索共得到2 605篇文献,考虑到CSSCI期刊范围的不确定性,因此以实时检索结果为准,剔除了新闻刊讯、会议报告、论坛评述等无效文献,共得到有效文献2 451篇。检索时间为2023年12月31日。
(二)我国数字出版研究文献分析
1. 数字出版研究的时间分布
通过对2 451篇样本文献进行分析,绘制数字出版研究论文的历年发文量趋势图(见图1)。由此可以看出,中国学术界对数字出版的研究起步较晚,在检索条件设定为“主题”且“关键词”为“数字出版”的精确检索下,首篇论文出现在2003年。总的来说,2005年以前期刊论文数量屈指可数,且增量也较为迟缓;2006—2013年的数字出版研究呈急速增长趋势,其中2006年的数字出版研究成果数量比2005年的研究成果数量翻了一番。此外,2011年的同比增长量最大,比上一年的发文量同比增长58篇,原因在于新闻出版总署于2010年11月发文《关于加快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为数字出版研究提供了政策战略支持;2013年数字出版主题研究的发文量达到顶峰,为235篇;2014—2023年的发文量总体呈下降趋势,年均发文量约158篇,最低发文量为2023年的119篇。
与此同时,从“数字出版”这一关键词的历时性演变(见图2)中也可以看出,以2013年为分界线,前半段呈现正向增长的态势,后半段则是波动式下降趋势,与数字出版研究论文历年发文量趋势图基本吻合。综上所述,可以将我国数字出版研究大致分为三个阶段:2003—2005年为缓慢发展的起步期,2006—2013年为快速发展的成长期,2014年至今为平稳发展的稳定期。
2. 数字出版研究的空间分布
数字出版研究的空间分布就是数字出版研究文献的期刊分布。从论文所属的期刊来看(见图3),数字出版研究论文刊载量排名前20位的期刊属于出版专题领域的有11种,依次为《科技与出版》《出版发行研究》《中国出版》《出版广角》《出版科学》《编辑之友》《现代出版》《中国科技期刊研究》《中国编辑》《编辑学刊》《编辑学报》,其论文刊载数量占数字出版总研究文献量的87.31%,这表明数字出版研究的主阵地仍然是出版类主题领域期刊;属于图书情报与数字图书馆主题的有5种,分别是《数字图书馆论坛》《图书馆工作与研究》《图书情报工作》《图书馆论坛》《情报理论与实践》,这说明数字出版研究与图书情报和档案管理研究具有极强的交叉性;此外,属于新闻与传媒领域的期刊有《传媒》与《新闻界》,属于教育综合领域的有《重庆社会科学》,属于科技与管理领域的有《科技管理研究》。
3. 数字出版研究的关键词分布
词频指的是某一文章中词语所出现的次数,期刊论文中的关键词能够揭示文章的核心研究内容。笔者对样本文献的所有关键词进行统计,在2 451篇论文中共出现301个不同的关键词,频次在12次及以上的高频关键词有46个。
为减少图谱中不规范关键词对于研究热点的干扰,笔者运用人工合并与排除的方法对46个高频关键词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到高频次关键词词表(TOP20)(见表1)。从表1中可以看出,归一化处理后知识图谱中前十位的关键词节点依次是“数字出版”“出版业”“融合发展”“转型升级”“科技期刊”“学术期刊”“传统出版”“知识服务”“版权保护”“商业模式”,此外,“人才培养”“电子书”“产业链”“创新发展”“人工智能”“新媒体”“盈利模式”“数字阅读”“教育出版”“大数据”也是数字出版领域学者研究的热点。
中介中心性(betweenness centrality)是测量节点在网络中重要性的一个指标。具有高中介中心性的关键词通常是连接不同文章关键词的重要枢纽。由关键词共现分析可得,共有45个中介中心性不小于0.01的关键节点,高中介中心性关键詞词表(TOP20)如表2所示。通过对高频次关键词词表与高中介中心性关键词词表的比较分析可以发现,两者具有较高的重复度,一定程度上说明我国数字出版研究热点已较为集中。
在CiteSpace中,根据关键词节点的突发性探测(burstness)可以明确不同时间点的研究热点与新兴研究趋势。通过对样本文献中的关键词设置突发性探测,得到突现性关键词,本文将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关键词突现的内容进行解读。首先,突现时间最近的关键词映射近年来的学术热点,关键词突发性结果显示,近年来的数字出版研究热点主要体现在十个方面(见表3),分别是“出版社”“知识服务”“人工智能”“融合出版”“区块链”“出版业”“商业模式”“智能出版”“融合发展”“出版商”。其次,持续突现时间最长的关键词分别是“融合发展”“知识服务”“人工智能”“出版商”,这说明其在长时间内都备受学者关注。最后,值得注意的是,“知识服务”“融合发展”“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作为新兴高强度的突现词,有可能对数字出版领域的研究产生颠覆性的影响,出版业转型升级则是横跨二十年不变的研究热点。
通过关键词聚类分析,可以从整体上把握数字出版研究内容上的特征关系,梳理出数字出版研究领域的内容层次和特点,从而帮助我们从全局视角了解该领域发展现状。本文在数字出版研究关键词共现图的基础上进行聚类,共得到11个主要的聚类中心(聚类#0—聚类#10)。其中,最大的聚类为“聚类#0数字出版”,最小的聚类为“聚类#10智能出版”。通过对比可知,数字出版研究聚类视图与高频次关键词词表、高中介中心性关键词词表高度重合,这说明数字出版领域的研究已初步形成共识和基础。
4. 数字出版研究的高被引文献分布
在文献计量学中,高被引文献往往能够揭示学科领域的研究热点,通过引文网络的分析还能追踪科学文献之间的引证关系,挖掘文献内容的分散与集中规律。在样本文献中,文献被引频次大于等于50的高被引文献共有49篇。为探究数字出版高被引文献的内在逻辑,笔者将分别从宏观和微观层面对被引文献研究热点进行分析。宏观层面,从数字出版主题高被引论文分布图(见图4)中可以看出,2013年是数字出版研究热点的集中爆发点,该年度的高被引频次热点论文成果有8篇。数字出版研究高被引论文发文量与前文所述数字出版研究论文歷年发文量的不同之处在于,高被引热点论文发文量没有呈现明显的线性增长趋势,而是以2013年的发文量为峰值呈现波动分布态势。
微观层面,笔者通过对这49篇数字出版高被引论文的内容进行深入分析发现,大致可以将其分为7类研究热点倾向(见图5),分别是期刊出版(10篇)、发展现状与模式(13篇)、传统出版的转型(9篇)、数字资源应用(5篇)、概念描述与分析(6篇)、国际出版启示(3篇)以及数字版权(3篇)。
二、我国数字出版研究热点
通过前文对样本文献的高频次关键词、高中介中心性关键词、突现性关键词、关键词聚类以及高被引文献研究倾向分布等分析发现,析出的研究成果高度重合,主要集中在数字出版史论、数字出版物、数字出版技术、数字出版产业、出版转型升级、数字出版人才队伍和数字出版版权保护七大方面。
(一)数字出版史论研究
数字出版史论研究包括数字出版历史和数字出版理论研究两大方面,代表关键词为“数字出版”“出版业”等。数字出版历史研究主要包括对中外数字出版业的历史脉络、发展阶段及特征、基本规律等数字出版历史问题以及数字出版的文化价值与影响的研究。如万安伦等在《数字出版领域的知识框架分析》(载《中国出版》2018年第4期)中将中外出版史分为“硬质出版”“软质出版”“虚拟出版”三大阶段。数字出版理论研究主要包括对数字出版本体、内涵、外延及其与政治、经济、文化的关系,人类社会数字出版活动产生与发展的意义和价值,运行与演化的基本特性和规律等方面的研究。许多学者均对数字出版的概念有深入的阐述,参照学者的定义,笔者将数字出版定义为采用二进制代码的数字化形式创建、存储、传输、发布与管理数字内容,从而形成的一种出版活动或内容服务形式。
(二)数字出版物研究
数字出版物是数字出版活动的结果,是以数字技术手段面向公众传播知识信息的产品。数字出版物研究的代表关键词为“科技期刊”“学术期刊”“电子书”“数字阅读”等,主要体现在电子书、有声书、网络期刊、网络游戏、网络文学、App、平台等数字出版物的类别及特点、模式与运作上。如廉同辉等在《我国数字出版物的现状、问题与对策探讨》(载《现代出版》2011年第5期)中,对我国数字出版物的现状和问题进行梳理并提出了对策。此外,还包括数字出版物传播策略、数字出版物营销模式、数字出版物盈利模式等方面的研究。
(三)数字出版技术研究
数字出版技术是对内容进行数字化编辑、加工、复制,并以数字产品形态或服务形式向公众传播的技术。作为推动数字出版发展的重要动力,学界、业界对其的研究不在少数且涉及内容广泛,代表关键词为“大数据”“区块链”“版权保护”“人工智能”“智能出版”等,包括数字出版常用技术及应用、数字版权保护技术及应用、数字出版平台、数据安全等方面。如祝兴平在《大数据分析技术及其在数字出版中的应用》(载《出版发行研究》2014年第4期)中,探讨了大数据技术在数字出版产业中的应用;王清在《区块链技术在数字著作权保护中的运用与法律规制》[载《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3期]中,阐述了区块链技术在数字著作权保护中的具体运用及存在的问题,并从法律层面提出了规制建议。
(四)数字出版产业研究
当前,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处于高速发展期,与此相关的学术研究成为研究者之间热烈探讨的话题,代表关键词为“出版业”“产业链”“出版社”“盈利模式”“商业模式”“教育出版”等,主要集中在中外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现状及模式、数字出版产业组成要素、数字出版产业的体制机制、数字出版行业的结构和发展方式、数字出版产业链构建、数字出版产业管理、数字出版业与相关行业的关系等方面,还包括对数字出版企业的业务模式、商业模式、盈利模式、生产方式、管理模式的探索。如笔者曾在《数字出版产业创新模式分析与展望》(载《中国出版》2011年第13期)中提出五大数字出版创新要素,并对几种典型的数字出版创新模式展开差异化分析;刘美华在《我国出版企业数字出版盈利模式研究评析》(载《出版科学》2011年第2期)中,提出受众需求、数字产品(服务)、销售渠道和利润获取是数字出版盈利模式的四个核心要素。
(五)出版转型升级研究
传统出版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升级研究在我国数字出版研究中占比较大,是横跨二十年不变的研究热点,代表关键词为“出版业”“转型升级”“传统出版”“融合发展”“创新发展”“知识服务”“新媒体”等。该领域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对媒介融合时代我国传统出版社转型升级的深入剖析上,讨论传统出版如何向数字出版转型或如何与其融合发展,以及转型面临的挑战和思考。如韦向克在《论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的深度融合发展》(载《出版广角》2017年第11期)中提出,数字出版与传统出版的全面融合,需要做到思想观念与方式融合、纸质图书的数字加工、数字出版产业链构建、出版模式创新、大数据优化应用、配套相关政策和建设人才队伍。此外,还包括传统出版活动流程再造、传统出版营销策略等方面的研究。
(六)数字出版人才队伍研究
数字出版人才队伍建设一直都是学界和业界关注的重点,代表关键词为“出版业”“出版社”“人才培养”等。业界较为关注数字技术人才引进、人才技能培训以及出版人才评价体系健全、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制度改革等方面。如张淑芳在《传统出版单位如何解决数字出版人才匮乏问题》(载《中国出版》2009年第6期)中提出,出版单位需要通过开展项目合作,走产学研结合之路,培养应用型、实践型和复合型人才。学界则重点研究数字出版专业人才的专门教育和培养,数字出版人才队伍在人才结构和知识、技能更新上的特殊要求,以及出版学科体系构建等内容。如尹贻伟在《数字出版时代高校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研究》(载《出版发行研究》2016年第7期)中提出,高校应根据社会对数字出版人才的需求,优化课程设置、提升教学团队专业素质、加强校企合作,探索复合型创新出版人才的分级培养机制。值得注意的是,产学研合作模式研究是业界与学界共同的关注点。
(七)数字出版版权保护研究
随着传统出版业数字化转型发展,数字版权保护研究日益得到关注,已成为当前数字出版领域研究的重要内容。此类别涉及大量研究,代表关键词为“版权保护”“区块链”等,内容包括数字版权保护技术与标准、数字版权保护技术应用、数字出版法律及侵权问题、版权交易、版权登记等方面。学者们针对数字版权保护提出了许多策略建议,如引入区块链技术、建立数字版权管理服务平台、建立数字化版权交易授权平台等。此外,还涉及数字音乐、网络文学、网络游戏等数字出版产品的版权保护发展策略研究。如康建辉等在《我国网络文学作品版权保护问题研究》(载《科技管理研究》2012年第14期) 中,从创新制度、法律体系和版权意识三个角度出发,提出了针对网络文学版权保护的对策建议。
三、我国数字出版研究路径与方法
理论联系实际是数字出版研究的鲜明特色。笔者从研究路径与方法层面对前文49篇高被引文献进一步分析可得,除了热点倾向为概念描述与分析的6篇外,其余43篇文献均高度重视理论和实际的紧密联系,其中从数字出版行业的现实问题出发的有32篇(其中,采用案例分析法的有9篇,采用跨学科研究法的有2篇),基于新技术或在新技术视角下开展研究的有11篇(值得注意的是,这11篇文章都采用了跨学科研究法,其中3篇文章还采用了案例分析法)。基于此,二十余年来我国数字出版研究主要体现出如下几个特点:
(一)从行业的现实问题出发探寻数字出版实践
数字出版行业的现实问题为数字出版研究提供了素材和研究课题,反过来数字出版领域的理论成果又为数字出版实践提供了理论支撑和指导。从数字出版行业的现实问题出发探寻数字出版实践,不仅能为数字出版业界提供宝贵的理论支撑、个案参考和历史智慧,而且能对凝聚行业共识、强化行业使命感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从数字出版行业的现实问题出发,也意味着研究大多能及时瞄准数字出版前沿,紧跟新业态,关注新问题,能与时代同向而行、与行业同脉共振。如程维红等在《我国科技期刊由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转型的对策建议》(载《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1年第4期)中,从产业链的循环不顺畅、盈利模式不成熟、版权保护难度大、复合型人才短缺四大现实问题出发,探讨了我国科技期刊向数字出版转型的对策;祁庭林在《传统出版该如何应对数字出版的挑战》(载《编辑之友》2007年第4期)中,提出传统出版面对数字出版,存在看不到盈利点、不愿投入,管理机制束缚了手脚,数字出版技术人才缺乏,对发展数字出版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四大挑战,并提出了应对建议。
(二)基于新技術或在新技术视角下开展研究
技术赋能是数字出版的支撑力。技术时代,传统出版学的研究视角已无法适应与技术领域息息相关的数字出版领域的研究要求。当前,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层出不穷,给出版行业带来了颠覆式创新,数字出版与技术越来越密不可分。基于新技术或在新技术视角下开展数字出版研究,探索技术与出版的有机结合,不仅拓展了研究的议题,而且增强了议题论证的说服力,必将使数字出版研究更具科学性与前瞻性。如聂静在《基于区块链的数字出版版权保护》(载《出版发行研究》2017年第9期)中,引入了区块链技术设计构建数字版权管理服务平台;张岩等在《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去中心化数字出版平台研究》(载《出版科学》2017年第6期)》中,以区块链技术为基础,探讨了去中心化数字出版平台的建设与研发。
(三)结合数字出版典型案例加强实证研究
案例研究是社会科学研究中广泛使用的一种研究方法,是一种实证研究,其特点是致力于在现实情境中研究时下的现象,并且这种现象与现实情境并没有十分明显的界限。它是一种经验性的研究,而不是一种纯理论性的研究。近年来,我国数字出版领域涌现出一大批数字出版示范单位与精品,对这些典型的数字出版示范单位或精品案例进行定性、定量分析,从中发现问题、总结规律,势必推动数字出版研究迈上新台阶。如任翔在《众筹与出版新思维——欧美众筹出版的现状与问题》(载《科技与出版》2014年第5期)中,聚焦Unbound和Ten Pages两大众筹出版平台,探究欧美众筹出版的现状与问题;郭向晖在《传统出版单位如何推进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以人卫社数字出版转型升级实践为例》(载《科技与出版》2015年第5期)中,以人卫社为例,探讨传统出版单位如何推进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
(四)吸收多学科研究方法的精华为己用
数字出版是出版业紧跟时代步伐的产物,不仅改变了传统出版生产和提供的内容,而且改变了传统出版生产和传播的方式, 其包容性和开放性等特征决定了研究方法的多样性。数字出版与多学科、多领域交叉融合是发展趋势,转型升级、版权保护、融合发展、技术应用等已成为数字出版的研究重点,这些研究领域已经跨越传统出版学科的界限,决定了数字出版研究方法必将涉及多学科领域。因此,数字出版研究方法同样需要出版学、文学、社会学、管理学、心理学、美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作为指导,吸收多学科研究方法的精华为己用。如吉海涛在《媒体融合背景下学术期刊发展新模式》(载《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5年第1期)中引入了管理学的产业联盟理论,创新性地提出学术期刊新媒体产业联盟的概念;周华清在《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平台运营指标与模式研究》(载《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5年第12期)》中,采取跨学科研究法和经验总结法相结合的研究方式,提出了多个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平台运营核心的考核指标。
四、我国数字出版研究未来趋势
作为新兴业态,数字出版代表着先进的文化传播趋势和方向,代表着出版业转型与升级的方向和未来。 通过对样本文献的关键词进行突发性探测,笔者发现2017—2023年,关键词“知识服务”“融合发展”“人工智能”“区块链”“融合出版”“智能出版”相继成为高强度突现词,并且具有持续突现趋势,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数字出版研究的未来趋势。
(一)融合出版迈深走实出版融合发展是实现出版行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是解决传统出版和数字出版融合发展问题的新兴出版范式。这一趋势的代表关键词为“融合发展”“融合出版”“智能出版”,关键词突现强度分别为9.45、11.67、9.68,突现起止时间分别为2017—2023年、2020—2023年、2021—2023年。融合出版研究的未来趋势如下:第一,融合出版业态创新。融合出版是内容、技术、渠道三位一体的融合发展,数字新基建作为一种基础性、延展性和完善性动力,将推动出版业态的全面创新与高质量发展。第二,出版融合发展路径研究。有学者提出,出版的未来需要向综合服务转型,以实现智能应用、场景应用与内容的深度融合。第三,出版融合发展与社会效益。融合出版面对用户需求、互动关系等变化,需要在数字化转型中强化其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二)数字技术加速落地
随着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出版领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和机遇。这一趋势的代表关键词为“人工智能”“区块链”,关键词“人工智能”突现强度为12.69,起止时间为2018—2023年,“区块链”突现强度为10.1,起止时间为2019—2023年。数字出版技术研究的未来趋势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技术重塑出版流程。如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技术加速数字出版创作流程、区块链技术改进版权管理与内容分发。第二,技术加速数字出版迭代。如胡易容在《技术创新驱动下的出版系统迭代机制——兼谈人工智能生成内容对出版行业的冲击》(载《中国编辑》2023年第7期)中提出人工智能技术将加速数字出版从媒介效率转向符号创造。第三,技术推动出版物发展。如区块链技术强化了版权管理、内容生产和数据治理,给出版物带来了安全的发展环境。
(三)知识服务创新行远
2017年至今,知识服务一直是数字出版研究的热点,是数字出版发展的重要方向。这一趋势的代表關键词为“知识服务”,关键词突现强度为13.05,突现起止时间为2017—2023年。关于知识服务未来趋势的探讨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知识服务的多元化发展。如张新新在《多元繁荣,剑指融合——2016数字出版年度盘点》(载《科技与出版》2017年第3期)中提出,数字出版注重融合发展,强调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将推动知识服务向多元化和市场化方向发展。第二,细分领域的知识服务模式探索。科技期刊知识服务的盈利模式与服务边界、古籍知识服务的智能化利用与大众传播都是未来研究的重点。第三,技术驱动知识服务模式创新。新兴技术,特别是区块链、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等将更加普及,提升知识服务的效率和内容质量,带来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第四,知识服务的优化设计。未来的知识服务需要强化“用户中心”理念,激励用户参与知识共创,促成知识共建共享,在数字出版发展中赢得主动和先机。
结 语
作为面向数字出版行业的理论性与实践性兼具的领域,数字出版行业的发展离不开我国数字出版领域的相关研究成果。我国数字出版研究虽然起步晚,但发展迅速,具有明显的历时性、阶段性特征,具有明显的多学科交叉属性,同时该领域内的研究热点相对集中,已初步形成共识和较为稳定的方向。基于此,笔者在分析2003—2023年数字出版研究领域论文的基础上,梳理我国数字出版研究的现状,总结数字出版研究热点、路径与方法,并展望未来的研究趋势,以期为数字出版领域的学术研究提供参考性建议。
对数字出版研究进行梳理分析不仅是完善出版领域研究之要,也是培养高层次数字出版人才、繁荣数字出版产业之需,更是新时代建设文化强国、出版强国之任。理解数字出版在当今社会中的重要性,需要学界、业界共同努力,为文化强国、出版强国建设添砖加瓦。
(作者陈丹系北京印刷学院教授;郑泽钒系广东岭南美术出版社编辑;张敏系北京印刷学院2021 级新闻传播学专业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