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留置泪道引流管对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疗效的影响

2024-03-08杜文杰李畅昌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4年3期
关键词:泪道泪囊吻合术

杜文杰 李畅昌

针对慢性泪囊炎的手术治疗方式以泪囊鼻腔吻合术为主, 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 泪囊鼻腔吻合术也在不断优化调整。但从实际应用角度来看, 慢性泪囊炎患者接受泪囊鼻腔吻合术后虽然具有较高的成功率,但会对患者颜面产生一定的瘢痕, 且无法在治疗期间同时处理其他鼻内病变。部分医生在泪囊鼻腔吻合术中置入硅胶管, 然而硅胶管会导致患者出现局部不适现象, 甚至还会促进肉芽组织增生影响预后质量。此外, 该手术发展初期因医疗水平受限, 医生难以有效观察患者的鼻腔结构, 致使患者鼻黏膜往往在手术期间因创伤出现出血或过多损伤现象。随着科学技术与医疗领域的融合发展, 现阶段针对慢性泪囊炎患者的治疗方式在原有手术治疗的基础上融合了泪道引流管和鼻内镜的优势, 依托鼻内镜能够为医生提供清晰明亮的光照环境, 为手术开展提供支持。泪道引流管的植入在避免患者术后局部组织出现感染或泪道分泌物堵塞泪管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重点探究泪道引流管留置的应用价值, 现将数据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 资 料 选择2020 年3 月~2021 年9 月期间收治的慢性泪囊炎患者70 例(70 眼), 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 各35 例(35 眼)。对照组男女比为18/17, 年龄62~70 岁, 平均年龄(66.09±3.24)岁。观察组男女比为19/16, 年龄62~70 岁, 平均年龄(66.13±3.21)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差异(P>0.05), 可比。

1.2 方法

1.2.1 观察组 取仰卧位、常规消毒铺巾, 2%利多卡因注射液鼻腔黏膜表面麻醉、鼻丘黏膜下浸润麻醉以及眶下及滑车神经阻滞麻醉处理, 利用浓度为1%盐酸肾上腺素棉片填充鼻腔黏膜, 辅以鼻内镜以沟突为后界以中鼻甲下部附着处为上界, 自中鼻甲前段作4 mm自上, 1 cm 长弧形切口直至骨膜。制作弧形鼻黏膜瓣暴露泪颌缝, 以泪颌缝为基准制作规格为1.0 cm×1.5 cm的骨孔暴露患者泪囊内壁。通过探针泪小点插入泪囊方式确定泪囊位置, 切开泪囊内壁去除部分鼻黏膜瓣,将泪囊瓣覆盖在鼻黏膜创面。通过对患者泪小管冲洗确定泪管是否通畅, 如若通畅则需进行压迫止血并留泪囊鼻腔吻合口。将泪道引流管[科润明(南京)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鲁械注准20192160035]从泪小管、泪总管和泪囊造瘘管穿出, 最后打结处理留置鼻腔。

1.2.2 对照组 前面的步骤完全一致, 但在留泪囊鼻腔吻合口后结束手术后无需留置泪道引流管。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3.1 疗效 显效:泪道冲洗通畅、吻合愈合情况好、未见肉芽组织增生。有效:泪道冲洗较为通畅、吻合愈合情况较好、肉芽组织一定程度增生。无效:泪道冲洗反流、吻合愈合较差甚至尚未愈合、肉芽组织增生明显。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3.2 伤口吻合愈合情况 接受治疗第6 个月观察记录患者伤口吻合愈合情况。

1.3.3 肉芽组织增生情况 接受治疗第6 个月观察记录患者的肉芽组织增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4.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对比 观察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对比[n(%)]

2.2 两组伤口吻合愈合情况对比 对照组伤口吻合口逐渐上皮化占71.43%(25/35), 观察组伤口吻合口逐渐上皮化占91.43%(32/35), 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

2.3 两组肉芽组织增生情况对比 对照组肉芽组织增生率为22.86%(8/35), 观察组肉芽组织增生率为5.71%(2/35), 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慢性泪囊炎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眼科疾病之一,致使患者出现慢性泪囊炎的因素多种多样, 既与患者生活方式有关, 又与环境因素有关。患者鼻泪道通常会因分泌物滞留以及其他因素引起堵塞现象, 最终引起泪囊出现炎症反应, 从而产生慢性泪囊炎。慢性泪囊炎患者通常会在日常生活中出现泪溢或脓液溢出现象, 含有炎症分子的液体会进一步刺激患者的内眦部位皮肤, 最终致使泪囊周边皮肤出现湿疹现象。虽然慢性泪囊炎不会危害患者的生命健康, 但会导致患者局部皮肤出现潮红以及溃烂症状。当慢性泪囊炎患者出现病情加重现象时, 还会导致患者的鼻侧球结膜出现充血现象。因泪囊区肿胀以及泪点水肿, 还会导致患者存在严重的眼部不适。倘若慢性泪囊炎患者泪囊中的液体长时间无法排出, 甚至还会引起黏液囊肿现象, 对患者身心产生严重不利影响。慢性泪囊炎患者因病菌感染会导致各类病菌不断增值, 部分病菌通过患者的泪小管溢出, 还会导致患者的结膜出现感染迹象。倘若患者因不可抗力因素导致角膜上皮出现擦伤,将会进一步导致角膜出现感染迹象。为避免慢性泪囊炎导致患者眼部迁移感染, 严重危害患者的生命健康与质量, 需要加强对泪囊炎的治疗。

临床中针对慢性泪囊炎的治疗方式以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为主, 药物治疗以局部抗生素滴眼药物为主,抑制炎症分子的扩散, 或对患者进行泪道冲洗期间滴入抗生素药液。但从临床应用角度来看, 药物治疗方式仅起到辅助缓解作用, 要想切实有效的去除患者病灶, 依旧需要采用手术治疗方式。手术治疗以泪囊鼻腔吻合术为主, 泪囊鼻腔吻合术是针对慢性泪囊炎患者的常规手术方式之一, 从技术原理角度来看, 医生需要在患者麻醉状态后, 利用开窗的方式在泪囊以及鼻腔部位建立引流通道。引流通道建立完毕后, 不仅可以确保泪液流通通畅, 还能够有效避免各种分泌物持续堆积在泪囊内, 造成泪囊狭窄甚至堵塞现象。随着泪囊鼻腔吻合术在临床中不断推广应用, 部分医生发现这种手术治疗方式会造成一定的皮肤创伤, 且因手术部位主要集中在患者面部三角区附近, 如若留下瘢痕, 可能会对患者面部产生不利影响。此外该手术方式无法同期处理鼻内病变, 因此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近些年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 鼻腔和泪囊黏膜瓣逐渐成为慢性泪囊炎患者手术治疗的重点针对对象。通过优化原有手术方式能够有效构建畅通的吻合口。

我国医疗领域早期发展期间, 眼科医生就在不断对鼻腔泪囊吻合术进行方法改进, 窗口截骨术成为了治疗慢性泪囊炎患者的重要方式。但由于当时医疗器械质量较差, 难以为医生提供开阔明亮的鼻内视野环境, 最终导致患者鼻黏膜出血几率显著增加。近些年随着科学技术与医疗领域的有机融合, 医生可以依托鼻内镜, 清晰直观地了解患者鼻腔的生理结构, 观察患者鼻中隔和鼻甲之间的解剖空间是否能够达到引流目的。足够的光照强度以及微创动力切割系统又能够为泪囊鼻腔吻合术的开展提供技术支持, 因此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得到了临床领域中广大眼科医生的支持。某学者在对98 例慢性泪囊炎患者的研究中发现,上述手术方式会因热损伤导致患者鼻黏膜出现炎症反应, 最终因吻合口肉芽瘢痕形成再次造成堵塞现象。为解决上述现实困境, 该学者采用泪道管支架植入的方式防止吻合口出现闭合现象。随后再对122 例慢性泪囊炎患者进行研究发现, 采用泪道管支架植入的方式能够有效提高手术成功率11%左右, 并且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几率更低。产生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人体鼻腔和泪道解剖结构更为复杂, 通过留置泪道引流管能够有效避免患者术后恢复期间因炎症反应导致局部出现感染, 或因分泌物再次堵塞泪道出现各种并发症[1-4]。

从临床角度来看, 影响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质量的因素多种多样。既与手术流程有关, 又与患者身体实际状况有关, 例如部分慢性泪囊炎患者存在泪囊容积过小现象。解剖学认为人体正常泪囊大小应当为垂直距离15 mm 左右, 水平距离4 mm 左右, 矢量状距离4 mm 左右。如若泪囊大小低于正常范围则判定为小泪囊, 小泪囊型慢性泪囊炎患者会在常规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后更容易出现肉芽组织增生现象, 最终导致泪管堵塞闭锁。有关研究报告, 行泪囊鼻腔吻合术期间医生制作黏膜瓣流程相对复杂, 且会因多种因素影响制作质量。为确保预期手术质量需要, 术前开展泪囊造影, 为医生提供患者泪道的重要信息, 例如观察患者泪道是否出现结石以及肿瘤占位现象。从实际应用角度来看, 即便通过泪囊CT 造影检查, 依旧会因手术期间皮肤切口路径存在偏差导致黏膜暴露不足现象, 因此还需医务人员通过泪道置管进行支撑, 确保患者泪道与吻合口通畅[5-8]。

结合本次实验结果可以得出, 观察组患者接受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并留置泪道引流管后疗效、伤口吻合愈合与肉芽组织增生情况均优于对照组。说明留置泪道引流管能够进一步避免患者术后因炎症或分泌物堵塞泪道导致手术失败, 因此在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中留置泪道引流管成为了针对慢性泪囊炎患者的最佳治疗方式[9-12]。

综上所述, 泪道引流管应用在慢性泪囊炎患者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中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 避免患者术后出现肉芽组织增生以及吻合口不对称的现象, 具有较高临床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泪道泪囊吻合术
泪道探通术在婴幼儿泪囊炎中的临床应用
慢性泪囊炎鼻腔泪囊吻合术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
天冷泪道病高发
人工泪液和临时性泪道塞治疗干眼的临床疗效观察
下消化道切除吻合术应用胃肠减压46例临床分析
泪道再通管植入联合中药治疗慢性泪囊炎66例
外路泪囊鼻腔吻合术联合鼻内镜治疗慢性泪囊炎59例报告
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的护理
选择性痔及痔上黏膜缝扎切除吻合术治疗脱垂性非环状痔
鼻腔泪囊吻合术后鼻腔吻合口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