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统一生姜中姜酚及姜烯酚等成分中文名称的建议

2024-03-08杨承璐陈伟坚叶彬彬聂克广东药科大学中药学院广东广州510006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2024年1期
关键词:姜辣素酚类药典

杨承璐,陈伟坚,叶彬彬,聂克(广东药科大学中药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6)

生姜为姜科植物姜ZingiberofficinaleRosc.的新鲜根茎[1],生姜中的姜酚和姜烯酚均属于姜辣素类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菌等广泛的生物活性[2]。但是,目前姜辣素中姜酚、姜烯酚等相关物质的中文名称使用非常混乱,常给研究者造成困扰,对与姜酚、姜烯酚相关的科学研究及学术交流造成障碍,因此亟需统一规范其中文名称。本研究通过查阅2020 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以下简称《中国药典》)以及中国知网(https://www.cnki.net)和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https://www.wanfangdata.com.cn)等数据库相关文献中姜酚、姜烯酚的名称使用情况,按照中药提取物命名规则,分析现有中文名称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姜酚和姜烯酚的统一规范命名提出建议。

1 生姜的主要化学成分

生姜主要含有挥发性和非挥发性两大类成分,挥发性成分主要包括单萜烯和倍半萜烯类成分,非挥发性成分中的姜辣素是生姜中主要的辛辣物质[3]。姜辣素是一类黄色黏稠液体,主要包括姜酚类(gingerols)、 姜烯酚类(shogaols)、 姜酮酚类(paradols)和姜油酮类(zingerone)等成分[4],姜酚和姜烯酚类化合物的结构式见图1。姜酚类是姜辣素中最主要的酚类物质,其中以6-姜酚(6-gingerol)的含量最多,其他如8-姜酚(8-gingerol)、10-姜酚(10-gingerol)等同系物的含量较少[5]。当姜酚经过热处理或长时间储存可以脱水转化为对应的姜烯酚,例如6-姜酚可以脱水转化为6-姜烯酚(6-shogaol)。6-姜烯酚是干姜中含量最丰富的姜烯酚类物质,而在新鲜生姜中含量很低[6-7]。姜酚类和姜烯酚类均是生姜中的重要活性成分,在医药、食品、化妆品和卫生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是,目前姜酚和姜烯酚类成分的中文译名非常混乱,例如gingerols就有3 种中文译名,分别为姜酚类、姜辣素类和姜醇类;6-gingerol 也有3 种译名,分别为6-姜辣素、6-姜酚和6-姜醇;shogaols 有2 种译名,分别为姜烯酚类和姜脑类;6-shogaol 也有3 种译名,分别为6-姜烯酚、6-姜醇和6-姜脑,不但给研究者造成极大困扰,也严重影响了生姜相关研究的严谨性及可重复性。因此,规范其名称具有重要意义。

图1 生姜中辛辣成分姜酚类及姜烯酚类化合物的结构式与英文名称Figure 1 Structural formulae and English names of gingerols and shogaols,the pungent components of ginger

2 《中国药典》中姜辣素与姜酚等名称的使用情况

《中国药典》在生姜的含量测定项下,除了挥发油外,还检测了6-姜辣素(C17H26O4)、8-姜酚(C19H30O4)与10-姜酚(C21H34O4)等3 种单体成分[1]。经过比对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官方网站中的国家标准物质(见表1),《中国药典》中的6-姜辣素、8-姜酚和10-姜酚对应的英文名称分别为6-gingerol、8-gingerol 和10-gingerol,皆属于姜酚类(gingerols)化合物,但《中国药典》中的中文名称却分别译为6-姜辣素、8-姜酚和10-姜酚,容易使读者误认为6-姜辣素与8-姜酚、10-姜酚属于不同类别物质。同样,《中国药典》中的干姜和炮姜含量测定项下的6-姜辣素,其对应的英文名称亦为6-gingerol。因此,建议将《中国药典》和国家标准物质使用说明书中的“6-姜辣素”修改为“6-姜酚”。

表1 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国家药品标准物质使用说明书中有关6-姜辣素、8-姜酚、10-姜酚的信息Table 1 Information on 6-gingerol,8-gingerol and 10-gingerol in the instructions for use of national drug standards of the National Institutes for Food and Drug Control

3 中文文献中姜辣素类物质名称的使用情况

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等中文数据库使用“生姜”“姜辣素”“姜酚”“姜醇”和“姜脑”等关键词进行检索,发现中文文献中关于姜烯酚和姜辣素的名称使用存在混乱。

3.1 将6-gingerol 译作6-姜辣素鉴于目前《中国药典》将6-gingerol 译为6-姜辣素,很多研究者根据《中国药典》也称其为6-姜辣素。例如,文献[8]参考《中国药典》的测定方法对全国不同产地生姜中6-姜辣素、8-姜酚、10-姜酚及挥发油含量进行测定,对不同产区生姜的质量进行评价。文献[9]根据《中国药典》炮姜中的含量测定方法,检测了煨姜活性成分6-姜辣素的含量。文献[10]根据《中国药典》对黄芪桂枝五物汤中5味中药饮片的含量测定方法,分别选择芍药内酯苷、芍药苷、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芒柄花苷、肉桂酸和6-姜辣素作为含量测定的指标成分。上述研究中,“6-姜辣素”名称的使用均来源于《中国药典》。

3.2 gingerols 中文译名不统一gingerols[11-13]和ginger oleoresin[14]都译为姜辣素,姜辣素是生姜中姜酚和姜烯酚等多种辛辣物质(混合物)的总称[3]。由于姜酚类物质在姜辣素中的含量最高[15],所以常常有研究者将姜辣素和姜酚的中文名称混用。例如,在《生姜中姜辣素的提取与功能研究进展》[16]一文中,同时出现了6-姜辣素、8-姜辣素、10-姜辣素和6-姜酚、8-姜酚、10-姜酚等名称,同一种物质却混用不同名称,容易使读者产生误解。同样,有大量研究[17-20]将6-gingerol 翻译为6-姜辣素。另外,也有研究[21]将gingerols 翻译为姜醇类,并出现了6-姜醇、8-姜醇、10-姜醇等名称,其对应的英文名称实际应为6-gingerol、8-gingerol、10-gingerol。但是,也有大量研究[22-25]将gingerols 翻译为姜酚类,相应地把6-gingerol、8-gingerol、10-gingerol分别翻译为6-姜酚、8-姜酚、10-姜酚,这种中文译名可以避免将6-gingerol 翻译为“6-姜辣素”所带来的困扰,并明确了6-姜酚、8-姜酚、10-姜酚同属于姜酚类化合物。中文译名的不规范、不统一导致一个英文名称对应多个中文名称,对读者产生了困扰。因此,建议将gingerols 译为姜酚类,6-gingerol、8-gingerol、10-gingerol分别译为6-姜酚、8-姜酚、10-姜酚。

3.3 shogaols 中文译名不统一shogaols 是姜辣素中另一类辛辣成分,包括6-shogaol、8-shogaol、10-shogaol 等同系物,其中对6-shogaol 的研究较多。shogaols 的译名也比较混乱,有姜烯酚[21]和姜脑[14,26]等中文名称,而“6-shogaol”也有6-姜醇[23,27]、6-姜脑[26]和6-姜烯酚[11,24-25]等多种译名。更有甚者,6-shogaol 和6-gingerol 有时两者竟然都翻译为6-姜醇[23,27],见表2。

表2 姜辣素类成分中文译名的混乱情况Table 2 Confusion over the Chinese translation of ginger oleoresin

4 总结

姜的化学成分复杂,已发现有超过100 多种化合物[30],数量众多的化合物很容易造成使用名称的混淆。由于历史因素、翻译的差异以及在使用过程中依据的来源不同,导致姜酚和姜烯酚使用名称不统一,出现姜酚、姜辣素、姜脑、姜烯酚、姜醇等多种中文译名的混乱情况,给研究者造成困扰,影响了生姜、干姜、炮姜等姜类相关研究的严谨性和可重复性。因此,亟需统一和规范姜酚类、姜烯酚类的中文名称。

根据《中国药品通用名称命名原则》[31],建议将《中国药典》和国家标准物质使用说明书中的6-姜辣素(6-gingerol)名称修改为6-姜酚;ginger oleoresin 译作姜辣素;gingerols 译作姜酚类,6-gingerol、8-gingerol 和10-gingerol 译作6-姜酚、8-姜酚和10-姜酚;shogaols 译作姜烯酚类,6-shogaol、8-shogaol 和10-shogaol译作6-姜烯酚、8-姜烯酚和10-姜烯酚。

猜你喜欢

姜辣素酚类药典
基于正交试验和响应面法优化生姜中姜辣素提取技术工艺
生姜姜辣素的分离及对HepG2细胞胰岛素抵抗的预防作用
还有多少“穿山甲”需从药典除名
倒挂金钩中酚类成分的研究
姜辣素的酶法提取及其对亚硝酸盐清除的研究
黄荆酚类成分的研究
姜辣素的超声波法提取及其抑菌活性研究
车前子酚类成分的研究
2015年版《中国兽药典》编制完成
《中国药典》2010版毒性中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