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牛蹄病的发生原因与综合防治方法探究

2024-03-07江馗语辽宁省农业发展服务中心

中国畜牧业 2024年2期
关键词:蹄底修蹄蹄病

文│江馗语(辽宁省农业发展服务中心)

蹄是牛运动器官的重要组成部分,蹄部健康状况对牛的生长势态具有直接影响。然而,牛蹄病存在一定的隐蔽性,发病初期不易引起养殖户的关注,待出现明显病症后往往已经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期,对病牛的机体健康具有较大影响,进而影响养殖户的经济效益。因此,为保证牛的养殖质量,养殖场要进一步提高对牛蹄病的重视度,研究牛蹄病的发生原因与综合防治方法,全面提升牛蹄病的防治能力,确保牛群健康成长。

一、牛蹄病的诱因分析

1.遗传因素。相关研究表明,部分牛蹄病存在明显的遗传性,试验表明,后肢外侧趾严重翻卷的公牛,其后代发生同类型牛蹄病的概率可达50.7%。由此可见,遗传因素是诱发牛蹄病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

2.环境因素。环境因素是引发牛蹄病的一个重要原因,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牛舍地面环境较差,卫生状态不佳,牛床中的粪便未能及时清理,牛蹄长期处于粪便或污物中,趾间长时间存在粪污滞留的情况。趾间粪污经过发酵后会滋生大量病菌,不断腐蚀趾间皮肤,显著增加趾间皮炎等蹄病的发病概率;另一方面是养殖区域道路和活动场地地面环境较差,存在地面坑洼、有尖锐物等情况。牛在此类环境中运动很容易出现挫伤、刺伤等情况,进而引发外伤性蹄皮炎、腐蹄病等疾病。

3.疾病因素。疾病因素分为两种表现形式,一种为外界因素引起的疾病。如牛蹄内嵌入铁钉、石子等坚硬物质或蹄部皮肤、软组织被玻璃、铁片、瓦砾等尖锐物刺伤后,若没有及时清创、包扎,而是直接踩在粪污中,粪污中的链球菌、化脓性棒状杆菌、坏死杆菌等病菌就会附着在伤口上,导致伤口感染,引发不同类型的蹄病;另一种为内部因素引起的疾病。如母牛分娩后子宫内的残存胎衣或絮状物未能及时排出,造成子宫中的革兰氏阴性菌大量分解,释放出较多的内毒素,当这些毒素侵入蹄底真皮后便会引发蹄底溃疡、损伤等蹄病。

4.管理因素。饲养管理不当也是引发牛蹄病的一个重要原因,主要表现如下:(1)饲料配比不当。即日粮中粗饲料和精饲料的配比不合理,钙磷等矿物质元素的添加量不足,导致日粮营养成分不够均衡、全面,从而影响牛蹄发育,增大蹄变形疾病的发生概率。

(2)蹄修剪管理不到位。未能定期对牛蹄进行检查和修剪,以至于在蹄变形病发病早期未能及时进行治疗,导致病情加重。

(3)槽位设置过低。过低的槽位设计导致牛采食时需要叉开前肢、用力伸颈、降低重心,以至于大部分体重作用在前肢内蹄上,长此以往逐渐引发倾蹄、卷蹄、螺旋蹄等蹄病。

二、常见牛蹄病的治疗方法

1.蹄变形病的防治。

(1)临床症状。作为牛养殖过程中最易发生的蹄病类型,蹄变形病的临床症状主要有长蹄,也称为“延蹄”,表现为两侧蹄趾的长度超过正常值,蹄角质纵径向前过度延伸,呈长形外观,导致大部分体重作用在蹄踵上。宽蹄,表现为两侧蹄趾的长度与宽度均超过正常值,外观呈现出蹄角质部较薄、蹄趾宽大的形态。牛运动过程中蹄角度变缓、蹄踵较低、蹄前缘向上翻翘且不易返回。翻卷蹄,也称为“螺旋状趾”,表现为蹄壁向内卷曲,蹄趾狭小、蹄尖上卷、蹄底磨损不正。牛站立时呈弓背状、“X”状肢势,行动时呈拖拽式运步,严重时蹄呈螺旋状,后肢跛行明显。

(2)预防措施。针对蹄变形病可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提升疾病防控能力。一是做好选种选育工作,鉴于牛蹄病具有一定的遗传特征,科学选种是防控此类蹄病的一个有效措施。一方面,应优先引进蹄病发病率较小的品种进行养殖,从根源上降低此类蹄病的发生率;另一方面,在繁育环节避免使用存在肢蹄缺陷的种公牛进行配种,以免后代出现遗传性蹄变形病。二是加强饲养管理。做好饲料的科学配比,保证饲料中矿物质与蛋白质含量充足,钙磷比控制在(1.4~1.8)∶1之间。充足的营养成分能有效避免角质疏松问题的发生,保证蹄趾角质层健康生长。同时,饲养人员还应结合牛的体况和泌乳情况及时调整营养,一旦发现蹄变形病的征兆,及时通过增加饲料钙粉掺入量或注射维生素D3的方式进行防控。此外,应按照每年2次的频率定期修蹄,按照每周1次的频率定期蹄浴。

(3)治疗方法。蹄变形病最主要的治疗方式便是修蹄。对于出现蹄变形病的牛,需要聘请专业的修蹄技术人员,利用专用修蹄设备,根据变形程度进行科学修整。修蹄工作的主要内容和要点为:前肢外侧趾和后肢内侧趾的蹄前壁及蹄底的修整。修整时先用蹄钳剪除多余角质,过程中要保证钳口与蹄底垂直,剪后需保证蹄冠带至蹄尖距离在7.5厘米左右。随后用蹄刀修整蹄底角质直至露出白线,通常修整后的蹄底厚度应控制在0.7厘米左右;对蹄底不规则区域进行精修,先去除蹄踵部糜烂、松散的角质,再将蹄底修整成从远轴侧壁到轴侧壁呈15°倾斜角的面。

2.腐蹄病。

(1)临床症状。腐蹄病是一种牛蹄角质层组织和真皮发生化脓性病变的蹄部疾病,其临床表现主要有腐蹄。病患处表现为角质部组织、蹄趾一侧或两侧真皮出现腐败性化脓现象,蹄部角质部变黑,蹄叉中常见恶臭液体流出,蹄底磨损不平整。病牛站立时,球关节以下屈曲,出现频繁踢腹、敲地、换蹄、病肢前伸等表现。运动时呈现典型的“三脚跳”式运动。炎症蔓延至球关节、蹄冠后,病牛会出现关节疼痛、肿胀、关节处化脓破溃、体温升高、食欲废绝、蹄匣脱落、产奶量骤降等临床症状;蹄趾间腐烂。病初无明显症状,不易发现。中后期病灶部位会出现皮肤红肿、组织糜烂流脓、蹄冠肿胀、腐肉增生等表现。病牛站立时存在患肢提举、频繁换腿等情况,运动时存在摇摆、踯躅、跛行等情况。

(2)预防措施。针对腐蹄病可通过以下方式进行有效防治,提高营养摄入量。首先,配制饲料时保证粗饲料与精饲料的科学配比,保证饲料营养全面;另一方面,可按照4~8克/100千克体重的用量在饲料中加入钙元素,按照3~5克/100千克体重的用量在饲料中加入磷元素,以此提高矿物质摄取量,增强牛的抵抗力和蹄角质层密实度,增强对腐蹄病的抵御能力。其次,加强养殖场地环境管理。每天对牛舍、运动场及养殖区域内部道路进行彻底清理,确保上述场地地面上无尖锐、硬实异物,以免外伤引发腐蹄病。第三,及时清理牛舍、牛床中的粪尿和污物,保证地面干净整洁,以防趾间细菌滋生引发腐蹄病。最后,养殖区域内部道路路面应做压纹处理,以免牛行走过程中打滑伤蹄,诱发腐蹄病。

(3)治疗方法。腐蹄病可通过以下方法进行科学治疗。手术治疗,若病牛蹄部已出现腐烂脓腔,需要聘请专业的修蹄技术人员或兽医,利用专用修蹄设备对患蹄进行外科手术治疗,即打开腐烂脓腔,剔除坏死、赘生组织,直至病灶处流出鲜血、显露出健康组织,然后利用1%高锰酸钾溶液对病灶位置进行全面清理,最后撒上消炎、治疗药粉,缠上保护绷带。此后,每3~5天换药1次,直至痊愈。注射治疗,当腐蹄病蔓延扩散,病牛出现全身发热症状时可按照每天1次,每头牛100万~200万国际单位的剂量向病牛体内注射青霉素,连续用药3~5天。同时,为提高治疗效果,可同时静脉注射500~1000毫升的10%葡萄糖注射液,500毫升的5%碳酸氢钠注射液及50毫升的40%乌洛托品注射液。中药治疗,除上述治疗方案外,养殖人员可同时配合采取以下中药疗法提高治疗效果,取白芨、血竭、龙骨各100克;乳香、没药、儿茶、红花各50克;轻粉、冰片、樟脑、朱砂各20克研极细末,调入凡士林制成糊状药剂。然后将药剂填塞到清创完毕的脓腔中包裹保护。每2天换药1剂,连用3剂。

三、结语

综上所述,牛蹄病在牛养殖过程中的出现概率比较高,对牛的生长状态和产奶量具有较为明显的负面影响。因此,在牛养殖过程中,管理人员应高度重视牛蹄病的防治工作。不仅要了解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疾病因素、管理因素对于牛蹄病的诱发性影响,还准确掌握蹄变形、腐蹄等常见牛蹄病的临床症状、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以此全面提升牛蹄病的防治技术水平,最大限度地降低此类疾病的发病概率,确保牛只健康生长以及养殖活动的经济效益。

猜你喜欢

蹄底修蹄蹄病
蹄匠
蹄匠
新型奶牛修蹄机的研制及推广应用
蹄病专题
预防蹄病 减少养殖损失
奶牛蹄部溃疡的病因探究与防治
济源市奶牛蹄病发生情况调查与分析
奶牛常见蹄底和轴侧壁疾病的临床诊断及防治要点
驴蹄底棘针刺伤预防及治疗
对母猪修蹄可延长使用年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