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对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效果分析
2024-03-07彭园珠肖凤连邱咪咪
彭园珠,肖凤连,邱咪咪
1吉水县人民医院内分泌风湿免疫科,吉安 331600;2吉水县人民医院全科医疗科,吉安 331600
糖尿病是胰岛素分泌功能或其余生物作用受损引起的慢性代谢性疾病,特征表现为血糖异常上升。糖尿病患者在血糖控制不佳的情况,容易引发相关并发症。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并发症中常见的一种,主要表现为对称性感觉异常、疼痛、肢体麻木等,病情会使患者肌力进行性减退,甚至诱发下肢溃疡、感染,对患者身心健康有不利影响[1-2]。临床处理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采取的治疗原则是控制血糖、营养神经、改善微循环,然而单纯治疗并不符合预期,还需加强护理干预[3]。循证护理基于科研结果提出问题,并借助文献资料寻找实证,从而制定针对性护理策略,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有显著成效[4-5]。我院对2 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执行循证护理,对其效果予以求证。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参与研究的60 例2 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为我院于2020 年1 月至2023 年6 月所收治,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对照组(常规护理,n=30)和观察组(循证护理,n=30)。对照组中,男、女分别为18 例和12 例;年龄为32~78 岁,平均为(54.12±2.42)岁;糖尿病病程为4~15 年,平均病程为(8.12±1.21)年;周围神经病变病程为1~9 年,平均病程为(4.19±0.21)年。观察组中,男、女分别为19 例和11 例;年龄为31~77,平均为(55.08± 2.15)岁;糖尿病病程为4~18 年,平均病程为(8.10±1.11)年;周围神经病变病程为1~8 年,平均病程为(4.18±0.12)年。组间有关个体基础资料的指标差别不大(P>0.05),有可比性。本院伦理委员会对此研究予以通过[2020(01)]。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①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诊疗规范》[6]记录的有关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诊断的相关标准符合,且病情均在院内检查后确诊。②伴有肢体麻木、刺痛感症状。③神经传导异常。④患者对研究细节、流程清楚且同意配合工作开展。
1.2.2 排除标准 ①脏器功能异常。②精神、交流、智力异常。③伴有其余糖尿病并发症。④处于妊娠、哺乳阶段的女性。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予以常规模式开展护理工作,热情接待入院患者,主动向患者介绍医护人员、医院环境等,消除患者陌生感,同时保持住院环境安静、舒适。入院治疗期间对患者体征指标进行实时监测,指导患者日常饮食,遵医嘱对患者进行服药指导,使其血压、血糖、血脂水平得到控制。持续1 个月。
1.3.2 观察组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循证护理模式。①小组建立:由科室护士长、资深护士若干组成循证护理小组,小组组长由护士长担任。组织和统一小组成员进行护理培训,普及循证护理的相关理论和操作要点,并对培训内容进行考核,确定人员分工。②提出问题:总结现阶段患者所处病情、表现症状,并围绕实际提出护理问题,如患者对病情的了解程度、心理和情绪状态、足部护理内容、血糖控制情况、用药情况、饮食情况、运动情况等,围绕上述提出的问题借助多个途径获取护理对策。③寻找证据:根据上述提出的问题从万方、维普、知网等数据库检索相关文献、资料,阅读后归纳和总结支持护理措施的相关证据。④制订方案:回顾既往有关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护理案例,综合分析患者护理体验,并参考科研资料和文献制订护理计划。⑤实施护理:a.健康教育。对患者个体情况进行综合评估,了解患者性格、文化水平、接受程度,按个体之间存在的客观差异制订针对性健康教育方案。借助多媒体、口头宣讲、健康宣教手册、宣教海报等多个途径开展健康知识普及,每周组织患者进行集中授课,每次授课时间1 h。针对文化程度不高或存在交流障碍的患者,以一对一的形式进行知识讲解,详细介绍病情有关的知识、治疗和护理内容,介绍常见并发症以及防控措施。b.足部护理。指导患者每天用温水进行泡脚,要求至少每日1 次,每次5~10 min,结束后选择质地柔软的毛巾擦拭足部。鞋袜保持松紧合适,避免过紧影响足部血运。鞋袜材质以柔软、透气为原则,避免皮肤摩擦受损。密切观察患者足部,了解有无不良症状,并及时对异常情况进行处理。c.饮食护理。日常可选择米、面类作为主食,鼓励患者食用维生素、纤维素含量丰富的食材,控盐且戒烟酒。督管患者日常饮食,并对其不良行为进行指导和纠正。d.运动指导。指导患者每日开展1~2 次有氧运动,每次30 min,项目类型以保健操、慢跑、太极、散步等为主。运动过程中密切观患者体征,做好体征指标记录,在发生不良事件后及时停止运动并展开处理。
1.4 观察指标 ①足部神经功能:在干预前、干预后两个时间点组织患者接受多伦多临床评分系统(Toronto Clinical Scoring System,TCSS)评测,评分从神经症状(6 分)、神经反射(8 分)、感觉功能(5 分)3 方面进行计算,总分为19 分,分值与足部神经功能的关系为负相关。②自我效能:在干预前、干预后两个节点对患者开展自我效能量表(General Self-Efficacy Scale,GSES)评测,共10 个条目,采取1~4 级 计分法,总分为10~40 分,分值越高,则自我效能感越好。③心理状态:在干预前、干预后两个节点对患者开展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评测,用于了解患者的焦虑程度,以50 分作为临界分,将评测结果为50~60 分、61~70 分、70 分以上的患者判定为轻度、中度、重度焦虑。在干预前、干预后两个节点对患者开展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测,用于了解患者的抑郁程度,以53 分作为临界分,将评测结果为53~62 分、63~72 分、73 分以上的患者判定为轻度、中度、重度抑郁。④自我护理能力:在干预前、干预后两个时间点组织患者接受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xercise of Self-Care Agency Scale,ESCA)评测,评分从自我概念、健康知识水平、自我护理技能、自护责任感4 个方面进行计算,条目数量43 个,单个条目计0~4 分,总分172 分,分值与自我护理能力的关系为正相关。⑤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在干预后发放调查问卷,对患者健康知识掌握程度进行评估,评测包含饮食控制、规律运动、正确用药、足部护理4 项,单项总分00 分,分值与健康知识掌握程度的关系为正相关。
1.5 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的统计学处理由SPSS 23.0软件进行运算,将计数数据表示为例数、率(n,%),组间以χ2检验展开对比,将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数据表示为±s,行t检验,P<0.05 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足部神经功能比较 干预前组间TCSS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比起干预前发生改变,即各组评分下降,且观察组TCSS 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足部神经功能比较(分)
2.2 两组患者自我效能比较 干预前对照组、观察组GSES 评分依次为(15.78±2.10)分、(15.77±2.12)分,干预后对照组、观察组GSES 评分依次为(24.02±2.55)分、(31.48±2.52)分。干预前组间GSES 评分无统计学意义(t=0.018,P=0.985);干预后比起干预前发生改变,即各组评分上升,且观察组GSES 评分高于对照组(t=11.397,P<0.001)。
2.3 两组患者心理状态比较 干预前组间SAS 评分、SDS 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SAS 评分、SDS 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心理状态比较(分)
2.4 两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比较 干预前组间ESCA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评分上升,且观察组ESCA 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比较(分)
2.5 两组患者健康知识掌握程度比较 干预后对照组饮食控制、规律运动、正确用药、足部护理各项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得分依次为(80.34±2.11)分、(79.13±2.43)分、(78.67±2.15)分、(79.59±2.34)分。干预后观察组上述得分依次为(91.12±2.41)分、(90.11±2.67)分、(91.20±3.10)分、(90.23±2.66)分。组间各项疾病知识掌握程度评分差别较大,且观察组各项评分高于对照组(t=18.433、16.658、18.192、16.450,P<0.001)。
3 讨论
社会发展给人们的饮食、生活方式带来了改变,这也让2 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发生率递增明显。糖尿病的病情迁延,是一种终身性疾病,患者需长期接受治疗。若血糖控制不理想,病情的进展会影响各个器官功能,并引发并发症[7]。病情发展可导致周围神经功能、神经结构发生障碍,导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8]。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在临床上的治疗仍无特效措施,治疗原则讲究多靶点、多途径,期间开展相应的护理干预,能够进一步提升治疗效果。
传统的护理模式过于笼统,护理策略的制定多依据既往护理经验,缺乏科学论证,没有把理论与实际结合,导致护理效果下降。
我院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开展循证护理,结果得出,干预前组间TCSS 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评分下降,且观察组TCSS 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循证护理模式下,患者足部神经功能改善情况更好。分析认为,循证护理的开展依据围绕循证医学的理论核心,以现有文献成功将护理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并通过资料查阅和检索获取实证,并制定个性化护理策略。因此提升了护理效果,强化了治疗效果,从而缓解了患者肢体症状,恢复患者运动、感觉功能[9]。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前组间SAS 评分、SDS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评分降低,且观察组SAS 评分、SDS 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组间各项疾病知识掌握程度评分差别较大,且观察组各项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分析认为,循证护理的护理策略均以科研成果为依据,相比传统护理凭借经验操作的观念,更能获取患者的信任[10]。循证护理倡导以人为本,持续更新护理知识、理念,强化健康教育,予以患者心理支持,提升了患者的健康知识掌握程度,转变了患者的错误观念,从而纠正了患者的负面心理[11]。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前组间GSES 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评分上升,且观察组GSES 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组间ESCA 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评分上升,且观察组ESCA 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开展循证护理,可提升患者自我效能以及自我护理能力。分析认为,通过健康教育、心理护理,有效提升了患者的依从性、康复信心。配合护理指导和家属配合,最终有效提升了患者的自我效能以及自护能力[12]。
综上所述,对2 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开展循证护理,有利于改善患者心理状态以及足部神经功能,对提升患者疾病认知程度、自我效能、自护能力有积极影响,具有值得认可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