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创呼吸机在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治疗中的应用及临床有效性评价

2024-03-07沈章华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6期
关键词:动脉血血常规呼吸衰竭

沈章华

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医院呼吸内科,莆田 351111

呼吸衰竭是一种生理功能和代谢紊乱综合征,表现为肺通气、换气功能严重障碍,由肺血管疾病、胸廓病变、肺组织病变、呼吸道病变、神经中枢及其传导呼吸肌疾患引起[1]。临床研究结果显示,根据病程可分为急性、慢性呼吸衰竭;根据动脉血气分析了将疾病分为Ⅰ型、Ⅱ型呼吸衰竭[2]。急性呼吸衰竭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突发性呼吸衰竭,多发人群为老年人。近年来,在人口老龄化发展背景下,急性呼吸衰竭发生率显著增加,且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对患者机体健康、生活、生命安全均产生严重威胁[3]。近年来,无创呼吸机辅助治疗在疾病治疗中发挥了显著优势,且应用较为广泛,提升疾病治疗效果的同时可以显著降低呼吸相关肺炎发病率,缩短住院及通气时间,降低医疗成本,预后价值显著[4]。为进一步分析该措施的有效性,本文以2018 年5 月至2023 年5 月,共计100 例患者为例,将无创呼吸机治疗方案与常规治疗措施进行对比,旨在选出最佳方案,改善患者治疗及预后结局。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8 年5 月至2023 年5 月,在随机对照原则下将100 例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分为无创呼吸机及常规治疗的两组,分别命名为研究组、对照组,各50 例。对照组:男28 例、女22 例;40~ 70 岁,平均(55.29±1.30)岁;病程3~21 d,平均(12.23±1.17)d。研究组:男27 例、女23 例;病程4~20 d,平均(12.19±1.20)d;42~69 岁,平均(55.18±1.47)岁。P>0.05,存在可比性。研究遵循医学伦理基本原则,符合伦理审核委员会所制订的伦理学标准。

纳入标准:依从性良好;自愿签署知情同意文书;呼吸频率>24 次/min;急性呼吸衰竭;二氧化碳分压>50 mmHg、动脉血氧分压<60 mmHg;病史数据完整。

排除标准:严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存在无创呼吸机禁忌证;认知障碍;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难以纠正;意识障碍;合并其他呼吸道疾病;数据资料及病史信息不完整;严重心律失常;脏器衰竭;气道分泌物无法有效排出;合并肿瘤、白血病等疾病;严重精神疾病;严重肝肾功能障碍。

1.2 方法 给予对照组常规治疗。根据患者病情状况,给予其针对性的对症治疗措施,包括激素、解痉平喘、抗感染、化痰、强心剂、利尿剂等。除此之外,对患者营养状况进行分析,给予其相应的营养支持,维持患者酸碱平衡、机体内水电解质平衡。对患者实施持续性低流量氧气吸入治疗,根据实际状况调整治疗方案。

研究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使用瑞思迈(北京)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Stellar 100,Stellar 150 型号无创呼吸机对患者实施治疗。首先,对患者病情进行分析,了解其生命体征以及机体健康状况;对患者进行健康指导,告知其使用无创呼吸机治疗时可能发生的并发症;结合患者个体情况(年龄等)选用合适的面罩;治疗实施前仔细检查多功能监护仪、所使用设备、抢救药物的功能状况及准备情况。治疗期间,引导患者保持正确的体位状态,即半卧位(30°~45°),选用适合的连接器依次与无创呼吸机连接,准确无误后打开开关,相关参数设置为血氧饱和度为≥90%、S/T 模式、吸气压6~15 cmH2O、呼气压2~10 cmH2O(1 cmH2O≈0.098 kPa)、呼吸频率为12~16 次/min。关注治疗期间呼吸机的运作情况,保障患者呼吸道始终畅通,做好患者体征监测及病情观察,结合患者实际明确辅助治疗时间,一般情况下为每天1~3 次,频率每次为3~5 h,观察患者治疗3~7 d 后各指标状况,并结合实际对呼吸机参数进行调整,减少通气时间,直到呼吸机撤离。

1.3 观察指标 ①肺功能(AS-407 肺功能检测仪):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 与用力肺活量的比值(FEV1/FVC)、FEV1占用力肺活量比值的预测值(FEV1%)。②血气指标(Roche cobas b 221 自动血气分析仪):氧合指数、血氧饱和度、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抽取5 ml 外周动脉血送至实验室检测上述指标。③血常规指标(血常规分析仪;型号:HF-3200):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红细胞体积(HCT)、血小板(PLT)。④C-反应蛋白(hs-CRP)水平: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⑤计算两组皮肤肿胀、误吸、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⑥治疗有效率:显效(呼吸困难等症状消失,血气指标恢复正常),有效(各指标显著改善),无效(未达上述标准)。有效率=100%-无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4.0 软件分析数据,用例数、率表示的计数资料实施χ2检验、用±s表示的计量资料实施t检验。检验水准取α=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肺功能 治疗前,两组肺功能指标水平对比显示P>0.05;治疗后,研究组肺功能指标(FEV1、FEV1/FVC、FEV1%)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肺功能对比

2.2 血气指标 治疗前,两组血气指标比较结果为P>0.05;治疗后,研究组氧合指数、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低于对照组,血氧饱和度、动脉血氧分压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血气指标对比

2.3 血常规指标水平分析 治疗前,两组血常规指标水平比较P>0.05,数据分析无意义;研究组治疗后血常规指标(HCT、Hb、PLT、RBC)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血常规指标对比

2.4 hs-CRP 水平 治疗前,两组数据对比显示P>0.05;治疗后,研究组hs-CRP 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hs-CRP水平对比(ng/L)

2.5 并发症发生率 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5。

表5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例(%)]

2.6 治疗有效率 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低于研究组(P<0.05)。见表6。

表6 两组治疗有效率对比[例(%)]

3 讨论

急性呼吸衰竭发病率较高,是由胸膜疾病、气道阻塞等基础性疾病引起的[5]。疾病发作后常见的临床表现为脏器功能异常、神经精神症状、水电解质紊乱、发绀等,在以往临床上关于急性呼吸衰竭治疗主要是以抗感染、解痉平喘等为主,治疗后患者的机体酸碱水平和各项功能状况均得到有效改善,但整体治疗效果不佳,只能帮助患者在短时间内缓解呼吸困难状况,预后效果差[6]。因此,临床将疾病合理治疗作为研究重点课题。无创呼吸机具有无创性、有效性等优势,是一种新型治疗措施,对急性呼吸衰竭治疗具有积极意义,可以较大程度上缓解发绀[7]、呼吸困难等症状表现,帮助患者获得充足的氧气量,加强气道重塑,满足机体对氧气的耗用量,疗效显著[8]。

本文对比显示,研究组(98.00%)的疗效高与对照组(80.00%)(P<0.05)。由此可以看出,与常规治疗措施相比,无创呼吸机可以更好地帮助患者改善症状表现,加快疾病恢复速度。其原因为:在急性呼吸衰竭治疗中,无创呼吸机的实施将气流向患者直接输送,可以降低机体胸腔压力和负荷,对症状改善具有积极意义。除此之外,该措施实施后可以帮助机体调整吸气、呼气的气道正压,减少气道阻碍,使患者顺利的自行呼吸,改善气体交换,缓解呼吸肌的疲劳感,进而改善呼吸困难,进而提升疾病治疗效果[9]。治疗后,研究组HCT、Hb、PLT、RBC 等血常规指标状况均得到有效改善,且与对照组相比优势显著(P<0.05)。研究组动脉血氧分压、血氧饱和度高于对照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氧合指数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肺功能各指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氧的动脉分压是指血浆中物理溶解的O2分子产生的压力,它可以更好地反映肺部的功能。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是指动脉血中CO2分子溶解产生的压力,是肺泡通气功能的良好指标。血氧饱和度是指血液中与氧气结合的含氧血红蛋白的量,占总可用血红蛋白容量的百分比。它是人体是否缺氧的重要指标。氧合指数是指以呼吸治疗为目的,评估器官和组织是否获得足够的氧气的一项重要指标。根据该数据对比结果可以看出,无创呼吸机治疗对肺功能、气道重塑、血气指标改善均具积极意义,可以帮助患者加快疾病恢复进程。其原因为:无创呼吸机可以帮助患者增加CO2的排出,缓解呼吸肌疲劳,有效减少机体的胸腔负压,可大幅度增加通气量,对各指标状况的改善具有积极意义[10]。除此之外,可以帮助患者有效调整低压与高压水平、时间,改善呼吸频率、吸气肌承受负荷、机体的耗氧量,从而有效减少气道阻力、增加肺泡通气量。在有效控制呼吸频率的基础上,引导患者呼气可以提高氧分压,降低内源性正末呼吸压。除此之外,该措施可以缓解酸中毒、低氧血症等症状,进而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加速肾上腺素的分泌。在这个过程中,它可以降低二氧化碳滞留发生率、肺泡和肺间质的渗出率,从而改善身体的血气状况,确保患者呼吸通畅。对比结果显示,研究组hs-CRP 水平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研究组hs-CRP 水平较低(P<0.05)。分析其原因为:hs-CRP 是在机体受到感染或组织损伤时血浆中一些急剧上升的蛋白质,激活补体和加强吞噬细胞的吞噬而起调理作用,清除入侵机体的病原微生物。通过对患者实施无创呼吸机辅助治疗,可以帮助患者改善免疫功能。与对照组(20.00%)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对比,研究组(4.00%)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P<0.05)。根据该指标的分析可以看出,无创呼吸机辅助治疗在保障患者治疗效果的同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可以提升疾病恢复速度,改善预后。其原因为:无创呼吸机辅助治疗可以增加动脉血氧分压,降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有助于改善临床症状,促进康复,缩短住院时间,提高临床疗效。除此之外,该措施具有间歇使用、启动及时、操作简单、无需全天持续等优点,可以降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患者在创伤呼吸机的辅助治疗过程中,可以随时咳嗽、咳痰、进食、说话,以保护上呼吸道的过滤、加湿和加热功能。无创呼吸机辅助治疗可以充分避免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等的并发症,保护上呼吸道,降低医院感染的风险,操作简单安全,患者的依从性和耐受性良好,对改善治疗及预后效果均具积极意义。

综上所述,无创呼吸机疗效显著,可以帮助患者提升肺功能,患者接受程度高。除此之外,治疗后,患者血气指标、血常规及C-反应蛋白(hs-CRP)得到有效改善,治疗安全性高,并发症发生率低,临床可将其作为疾病首选方案,进而实现最佳治疗结局。

猜你喜欢

动脉血血常规呼吸衰竭
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原因及解决策略
勘误声明
血常规解读
《呼吸衰竭》已出版
《呼吸衰竭》已出版
《呼吸衰竭》已出版
《呼吸衰竭》已出版
彩超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颈部动脉血管病变的临床应用
异型动脉血管为蒂的游离背阔肌肌皮瓣修复软组织缺损
末梢血与静脉血在血常规检验中的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