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高血压患者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
2024-03-07魏向东高俊峰吴玉国徐建波
魏向东,高俊峰,吴玉国,徐建波
北京怀柔医院心内科,北京 101400
高血压是目前对生命健康威胁比较大的慢性疾病,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诱发因素,老年人是主要的患病群体[1]。相关调查显示,超过50%的60 岁以上老年人患有高血压[2]。尤其是老年人群体逐渐壮大后,成为社会中高度重视的公共健康问题,为了延缓病情发展,患者的首要任务就是控制血压,让血压水平维持在稳定状态,这样才能降低对心脑血管的影响[3]。目前,高血压主要是通过药物治疗,常用药物类型包括: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钙离子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利尿剂等,不同类型药物的作用机制有所不同,适用的患者范围有所区别[4]。常用的药物包括:厄贝沙坦属于ARB,能够降压、肾保护,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属于具有长效降压效果的钙离子拮抗剂[5]。由于很多老年患者多伴随基础性疾病,单独用药效果有限,将上述两种药物联合应用是目前临床效果比较理想的用药方案[6]。为了确定这一方案的可行性和具体效果,选取158 例2022 年4 月至2023 年4 月收治入院的患者为对象进行了对比研究。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此次研究在158 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中展开,收治时间2022 年4 月至2023 年4 月,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每组79 例。试验组患者年龄范围63~81 岁,均值(72.08±3.45)岁,女性患者36 例和男性患者43 例,病程0.5~23 年,均值(11.46±2.81)年,合并症:24 例糖尿病、7 例左心室肥厚、2 例心力衰竭。常规组患者年龄范围62~85 岁,均值(72.62±3.15)岁,女性患者38 例和男性患者41 例,病程0.7~21 年,均值(11.33±2.41)年,合并症:27 例糖尿病、9 例左心室肥厚、1 例心力衰竭。两组老年患者以上基础资料之间无差异(P>0.05)符合对比研究标准。
1.1.1 纳入标准 ①年龄在60 周岁以上。②舒张压≥ 90 mmHg 或(和)舒张压≥140 mmHg[7]。③存在不同程度气短、心闷、呼吸急促、恶心、头晕等症状。④患者及家属知悉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1.2 排除标准 ①对相关药物过敏或有禁忌证者。②合并老年痴呆、精神疾病者。③合并全身恶性肿瘤者。④存在严重的心脏、肾脏、肝脏等器官功能障碍者。
1.2 方法
1.2.1 常规组 采用厄贝沙坦(生产厂家: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00513,规格:0.15 g×7 片×2 板),服用剂量150~300 mg,每日1 次,连续治疗2 个月。
1.2.2 试验组 厄贝沙坦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生产厂家:国药集团容生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113236,规格:5 mg×14 片),厄贝沙坦用法与常规组相同,苯磺酸氨氯地平每次服用剂量为5 mg,每日1 次,连续治疗2 个月。
两组患者在用药治疗期间,均指导患者密切监测自己的血压水平,出现头晕、气短等症状时多休息;并叮嘱其定时、定量用药,不能随意增减剂量,也不能漏服或自行停药。同时,结合老年患者的病情、体质情况,选择合理的运动方式,坚持进行适当的运动锻炼,一方面能控制体质量,另一方面还有助于增强抵抗力,运动宜选择散步、快走、太极拳等有氧运动,不能选择球类等剧烈运动。在饮食方面要进行低脂低盐饮食,保持营养均衡,多进食富含纤维素、钾等营养素的食物。在生活中还需要保持平稳的心态,避免情绪过度波动,并保持睡眠充足。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3 个月后的舒张压、收缩压水平,使用统一的电子血压计,在右手腕上1 横指处系上腕带,将电子血压计放置高度与心脏持平,点击开始按钮,读取数据,测量3 次取平均值。
治疗3 个月后根据临床症状及血压变化,对两组老年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做评估。①治疗后气短、心闷、呼吸急促、恶心、头晕等症状明显改善,舒张压下降差值≥10 mmHg,且血压下降20 mmHg 或降低至正常水平,则为显著;②临床症状明显减轻,舒张压下降差值小于10 mmHg,且血压降低10~20 mmHg 或恢复到正常值,则为有效;③临床症状改善不明显或是加重,且血压达不到到上述标准,则为无效。
观察并记录两组老年患者治疗期间出现头晕、乏力、水肿、面红等不良反应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用SPSS 25.0 软件处理本次研究中产生的各种数据,[n(%)]和±s分别代表计数资 料、计量资料,检验方法分别是χ2和t检验,统计学意义成立时P<0.05。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老年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的血压水平 治疗前常规组患者的舒张压、收缩压水平与试验组患者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尽管患者的两项血压水平均有所降低,但是试验组患者的舒张压和收缩压值均低于常规组,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老年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的血压水平
2.2 对比两组老年患者的用药治疗效果 常规组老年患者用药治疗的总有效率低于试验组,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见表2。
表2 对比两组老年患者的用药治疗效果[例(%)]
2.3 对比两组老年患者用药不良反应情况 常规组老年患者用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高于试验组,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见表3。
表3 对比两组老年患者用药不良反应情况[例(%)]
3 讨论
临床研究表明,老年高血压发病率较高,严重威胁着老年人群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8]。老年高血压容易引发脑卒中、心脏病、心力衰竭等多重并发症,病情严重可能会造成患者死亡[9]。在临床中,主要是采用药物治疗,合理用药可以有效的控制血压水平,降低心脑血管风险。由于老年人本身的血管壁弹性降低,会提高内阻力,血液流动过程中会增加血管侧压[10];而且老年人多合并脑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等,在用药治疗方案制定时更要谨慎,相关研究表明,大部分老年患者两种药物或是多种药物联合应用,才能达到理想的血压控制效果[11]。
在高血压发生机制中,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 系统)有着关键性作用,所以在临床中ARB是主要的降压药物,而厄贝沙坦就是一线药物,无激动剂活性、吸收速度快[12]。其作用机制是,对机体醛固酮释放、血管收缩起到抑制作用,舒张血管平滑肌,扩张血管,达到降压效果[13];同时,该药还能针对性的扩张肾血管、逆转左室肥厚,降低肾病、心肌梗死等发生风险[14]。
在高血压治疗过程中,钙离子拮抗剂是不可或缺的,被广泛应用,苯磺酸氨氯地平就是有着和硝苯地平类似的化学结构的药物,能够择性抑制钙离子通道,外周血管是该药主要作用部位,可以促使肾动脉、冠状动脉扩张,减轻心脏负荷[15]。该药相对来说,有着更加平稳的降压效果,峰值和谷值之间无较大差异[16]。同时,该药能够扩张外周小动脉,降低外周阻力,减少心肌耗氧量,保护心脏功能[17];该药对抑制血小板凝集、抗胆固醇沉积均有着一定作用[18]。相关研究显示,如果是患者同时患有糖尿病,会因为胰岛素抵抗让血压升高,产生恶性循环,氨氯地平可以长效拮抗钙离子,不仅可以让血管平滑肌舒张,达到降压效果,还能降低血浆胰岛素水平[19]。所以,苯磺酸氨氯地平更适用于合并糖尿病的患者[20]。
在本次研究中,试验组老年患者选择了联合应用厄贝沙坦和苯磺酸氨氯地平,3 个月后舒张压和收缩压水平均低于单独使用厄贝沙坦的常规组,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同时,在治疗有效率方面,试验组高达93.67%,而常规组仅有67.09%,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上述结果说明,与单一用药相比较,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能帮助患者更好地降低血压水平,缓解各种不良症状。另外,在本次研究中还进行了用药不良反应观察,发现试验组仅有2.53%的老年患者发生不良反应,而常规组为12.66%,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说明,联合用药不仅能提升疗效,还有利于控制药物服用剂量,所以可以减少头晕、乏力、水肿、面红等不良反应症状。
综上所述,老年高血压患者在临床中采用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的治疗方案,能够提高血压控制效果,还有助于减少用药不良反应,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