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空间三元辩证理论的天府绿道空间生产研究

2024-03-07王天崇沈誉倩辛罗鹏李晖

中国西部 2024年1期
关键词:公园城市

王天崇 沈誉倩 辛罗鹏 李晖

〔摘要〕 建设天府绿道是成都市建设公园城市的重要实践,也是城市空间转型发展的新路径。通过对相关文献梳理后发现,对城市绿道的研究以城市规划、建筑科学等为学科背景的居多,在空间意义层面分析研究城市绿道的相关成果偏少。文章以列斐伏尔的“空间的生产”理论为依据,利用空间三元辩证法的研究框架,从物理、精神、社会空间三种视角,分析天府绿道的空间生产逻辑,并为继续推进天府绿道建设提出相应建议。

〔关键词〕 天府绿道;空间的生产;公园城市;空间三元辩证法

〔中图分类号〕TU985.2;X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694(2024)01-0119-07

〔作者〕 王天崇 硕士研究生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新闻传播所 成都 610071

沈誉倩 硕士研究生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新闻传播所 成都 610071

辛罗鹏 硕士研究生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新闻传播所 成都 610071

李 晖 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新闻传播所 成都 610071

引言

2022年2月,国务院批复同意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2022年5月,成都市发布《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行动计划(2021-2025年)》,提出要深度融合公园形态与城市空间,着力厚植绿色生态本底,塑造公园城市优美形态,天府绿道建设正是构建公园城市的重要一环。20世纪70年代,西方学界引发了一场思想变革——“空间转向”,这改变了人类对空间与文化的认知〔1。以亨利·列斐伏尔为代表的学者开始重新思考文化与空间的关系。列斐伏尔在《空间的生产》一书中提出“空间转向”,他认为“当代社会已经由空间中事物的生产转向空间本身的生产”〔2。基于此,本文关注的重点在于天府绿道的空间逻辑,以空间三元辩证法为研究框架分析天府绿道在物理空间、精神空间、社会空间中的意义生产,探讨天府绿道建设中的一些不足,并提出继续推进天府绿道建设对策建议。

一、研究对象与理论分析

1.研究对象:天府绿道

城市绿道有两大主要功能:一是服务于人们生活娱乐,提倡健康绿色的生活方式,为人们运动、休息提供自然空间;二是通过建造绿道,合理利用城市自然资源,提倡重视生态保护〔3。天府绿道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分为区域级、城区级、社区级三级绿道体系。天府绿道内有齐全的公共服务设施,致力于打造復合多元的场景空间与全新的生活方式。区别于传统的城市绿道,天府绿道植入了文旅、应急、景观场景等功能,是新型城市绿道的全新探索,开拓了城市绿道的更多可能性。

2.理论分析:空间的生产

法国著名哲学家亨利·列斐伏尔在《空间的生产》一书中首次提出空间范式,阐释了空间的概念。他认为(社会的)空间是(社会性的)产物〔4。空间的生产理论将研究的重点从“空间里的生产”转变为“空间本身的生产”,认为空间是一种巨大的社会资源,空间的生产是社会关系的重组与社会秩序的建构。

在理论阐释中,列斐伏尔提出了空间三元辩证法,该理论模型包括空间实践、空间表征与表征空间三个部分。如表1所示,空间实践是指被感知到的空间,社会生产与再生产以及日常生活。空间实践属于感知层次,性质为物理空间,是现实生活中可以被人们所感知到的、真实存在的物理实体。以天府绿道为例,天府绿道的空间实践是作为物质实体的城市绿道,具有慢行交通、公共服务等功能,是天府绿道空间意义生产的基础。空间表征是概念化的空间,是意识形态所建构的场域。空间表征属于构想层次,性质为精神空间,通过概念化的符号展现空间中的生产。天府绿道的空间表征是以政府为代表的社会主体,通过主流的符号与象征体系对空间进行再现,包括城市文化、生态观念、生活态度等。公园城市理念则是天府绿道空间表征的代表,公园城市理念是建设天府绿道的价值引领,体现了对生态环境的重视。表征空间是指再现的生活空间,既是对日常现实空间的回顾,也展现了意识想象的内容。表征空间属于生活层次,性质为社会空间。天府绿道的表征空间是自下而上的,是从用户的视角感受天府绿道在社会实践与应用过程中的影响。

三个核心概念之间具有紧密联系,空间实践与空间表征相互制约,具有辩证关系。空间实践的状态决定空间表征的性质,空间表征对空间实践具有反作用力。空间实践是空间表征形成的前提和基础。空间表征是为了适应空间实践的现实发展而产生的,是空间实践的再发展形式。表征空间是空间实践基础上的回归〔5,表征空间是对空间实践的再现,在社会空间中超越空间表征的范畴。天府绿道的三重空间相互影响,空间实践是物质基础,作为空间表征的公园城市理念指导人们改造物理空间。天府绿道的表征空间则建立在空间实践的基础上,又受到空间表征的影响。天府绿道的表征空间解构了物理空间与精神空间,但同时又建构起了新的意义。

二、物理空间:天府绿道空间实体的实践建构

空间实践表现出了空间的物理性,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就可以接触到的,能够准确测量的存在。空间实践层面是天府绿道的物质实体,主要是指天府绿道的基础设施建设,这是绿道空间生产的前提与必要条件。城市绿道的物理空间建构可以从空间格局、基础功能与拓展功能三个方面进行阐释。

1.空间格局:串联城市的自然要素

天府绿道的空间布局以“一轴两山三环七带”为脉络,规划总长约1.69万千米,蔓延至区域级、城区级、社区级的三级绿道布局。“一轴”主要是指锦江绿道,总长达到200千米,共串联起10个区(市)县。“两山”是指龙门山森林绿道与龙泉山森林绿道,以自然山林景观为主,森林绿道总长达到550千米,共串联起11个区(市)县。“三环”是指熊猫绿道、锦城绿道与田园绿道,熊猫绿道主要以慢行交通为特色,锦城绿道依托环城生态带,田园绿道以绕城高速路为主要路径,充分展现了生态环境的丰富性与天府生活的多面性。“七带”是指滨河绿道,主要串联起相关水域河段,如走马河、毗河等七条河段,以自然的绿色走廊连接成都的各个角落,依托物理上的空间载体,构建起独特且多样的天府绿道空间。天府绿道以实体的物理空间,将城市的各种要素串联在一起,整合人、城市空间、基础设施与自然环境等多个主体要素,铺设了绿道精神与社会空间的基础。

2.筑牢基础:落实绿道的核心功能

从天府绿道的基础功能上看,天府绿道承担着生态保障、慢行交通、休闲游览等功能。首先是生态保障功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人们习惯了机械化的城市,却忽略了最本真的自然生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就是要推动经济社会与环境保护共同发展,不能厚此薄彼。成都市推进天府绿道建设,正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重要举措。其次是慢行交通功能。慢行交通提高了市民与自然空间的接触度,让市民感受到自然环境的优美,智慧科技还赋予了慢行交通更多的体验感。再次是休闲游览功能。天府绿道不仅是传统的公路绿色走廊,还打通了多个城市公园,如锦城湖公园、桂溪生态公园、青龙湖湿地公园等。绿道联通起城市的休闲场景,共生出多重空间的合力,也充分体现了城市绿道的休闲游览功能。

3.地尽其利:推动绿道的功能拓展

天府绿道除了承担城市绿道应有的基础功能以外,还拓展了文旅、应急、景观等功能。首先是文化创意功能。天府绿道建设过程中也在不断探索与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发展,具体表现为打造特色产业园,开办符合年轻人喜好的文化创意活动等,如金沙文化、熊猫文化等文化主题。其次是体育运动功能。天府绿道提供了完善的健身设施、水上运动设施、各类运动场馆、车道与跑步道,为市民体育锻炼提供方便的同时,还让人们享受到自然生态对生活的馈赠。天府绿道还开辟了农业的另一重要功能——景观作用。人们在麦浪滚滚、绿树成荫的环境下休闲运动,感受自然的美好,更能感受到天府绿道的独特魅力。最后是应急避难功能。合理运用绿道空间作为紧急应急避难场所。天府绿道的功能开拓了很多全新的领域,是对城市空间的二次利用和深度扩展。物理空间的开辟与联通为空间表征与表征空间奠定了物质基础,更为天府绿道空间的生产提供了多元要素,提高了城市绿道空间的利用率。

三、精神空间:天府绿道的价值构想

1.生态价值:生态保护与生态优化并重

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五位一体”布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贯彻到社会的发展与实践中。在生态价值的塑造中,要推动生态保护与生态优化的“双向奔赴”。在生态保护方面,天府绿道应强化生态功能,通过绿道长廊连接生态环境中多种要素,保证生态链条与生态网络的连续与完整,维护城市自然景观和生态多样性。在生态优化方面,应以打造公园城市示范区为目标,合理优化生态资源、农耕产业与城市空间,连接巴蜀文化遗迹、山川河流与生态资源等要素。将独特的自然生态和浓厚的人文气息相结合,打造既有生态价值又有人文关怀的天府绿道空间生态格局。

2.生活方式:倡导慢节奏生活方式

天府绿道以“解压阀”的角色正在建构慢节奏的生活方式。当网络技术发展迅速,人们对效率的追求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强烈。人们越来越追求速度带来的体验感,如高兆的网速、快节奏的生活、科技的飞速发展等。这一切推动着社会的高速发展,与社会发展相匹配的是过快的工作节奏,这种状态让我们进入了“加速”的社会空间,产生自我、行动等方面的异化,重结果而轻过程成为当代人们的生活习惯。极高的工作效率让人们疲惫不堪,迫切需要放慢生活节奏来释放压力。因此,休闲时光中人们更多地追求慢节奏,放慢脚步感受大自然超强的治愈力。建造天府绿道正是对慢节奏的生活方式的提倡,天府绿道也是社会压力的“解压阀”,通过运动、感受自然或是观光游览,体会慢节奏的生活方式。总之,天府绿道建构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通过慢节奏改变人们的生活观念与方式。

3.城市文化:探索历史与现代的文化联动

天府绿道融合历史与现代要素打造城市文化。从历史文化来看,成都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古蜀历史文化、金沙文化、三星堆文化等。天府绿道的建设也融入了诸多巴蜀文化要素,将历史古迹串联进绿道中,潜移默化地沉淀为城市发展的根基。在文化积累、传承与发展的过程中,成都形成了开放包容的城市气质。从城市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来看,推进天府绿道建设,是探索山水人城和谐相融的新实践,将历史文化与现代要素结合起来,是城市绿道转型发展路径的全新尝试,其主要目的和意义是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建设既有发展又有深度的城市公园体系,创造宜居宜业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智慧治理效能。

四、社会空间:天府绿道对社会关系的再现

表征空间是指社会空间中“居民”与“使用者”实际感知到的空间,从自下而上的视角感受空间。社会层面是空间的再现与再生产,它建立在空间实践的基础之上,同时也受到空间表征的影响。表征空间是对物质与精神空间的解构与重构,再从社会实践的视角创造新思路,释放空间的多重意义,在三者辩证关系中不断完善空间的生产。天府绿道的表征空间是在市民使用的过程中,展现城市绿道的新效用,构建生活中的社会关系。互联网时代,用户可以通过线上与线下交叉重叠体会多维度的表征空间。通过互联网構成流动空间的基础层次,再通过网络社会的接点与中心结构建构中间层次,最后以空间组织构成空间的顶层设计〔6

1.基础层次

在流动空间的基础层次中,互联网是天府绿道流动空间的底层逻辑。以互联网为平台传递天府绿道的建设实施情况,政府网站、社交平台、短视频平台中大量宣传天府绿道,起到造势的效果。这也让人们对绿道产生好奇与渴望的心理,进而通过社交讨论提高天府绿道的热度,促进网络社会关系的连接。热度话题也会吸引新的受众对天府绿道产生兴趣,促进互联网中的社会关系进一步形成,搭建起以天府绿道为枢纽的社会空间。

2.中间层次

在流动空间的中间层次中,人们为找寻媒介地点会主动地进行线下体验。用户主动融合网络空间与现实场景,在媒介叙事下的网红地点打卡,将人、媒介与空间三者结合在一起。当绿道建设符合用户的期待时,市民会主动成为天府绿道的“自来水”,为其他用户推荐天府绿道,形成积极反馈;而当绿道的建设不符合用户的期待时,市民会通过抵抗与反馈,倒逼绿道的升级。在深入调查各大社交媒体平台的用户反馈后,也发现反馈结果以积极正面居多,较少用户出现负面反馈。表明市民用户对天府绿道的体验感受和整体评价较高,但是也存在设施利用率较低、缺少体育社群建设等方面的问题。从整体传播范围来看,由于对天府绿道的宣传不够,并没有形成规模化的大量传播,受众还没有普遍认知到天府绿道的多功能建设。

3.顶层设计

对于城市绿道的建设,顶层设计中的政策导向也是支持绿道建设的重要保障。首先,顶层设计中要以资源能力为导向,调研天府绿道生态资源的承载能力,了解生态环境现状,以生态资源优先的原则推动公园城市建设。其次,顶层设计中要以用户思维贯彻执行,要深刻了解市民的真实需求,依据用户的反馈改进不足。依托用户思维调整天府绿道建设思路也是在社会空间中回溯精神空间,让反馈与建设进行有机的转换与互动,实现了三重空间的生产。再次,顶层设计中要贯彻成本导向,城市绿道建设是一种公共政策,公共政策执行的出发点在于保障全体公民与社会的利益,这也是公共政策的天然要求。在天府绿道的建设过程中,控制成本的同时也要考虑到绿道建设的长期发展。最后,顶层设计中要提高效率导向,在政策的调整布局中应严格规定公园城市打造与城市绿道建设的发展分期与阶段,提高政策实施的效率。完善城市绿道建设升级议程的主要程序,搭建扁平化的建设机制,实现天府绿道的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三重空间的有机结合,在发展中延伸空间的意义。

五、建设天府绿道的对策与建议

1.物理空间:打造服务化整合化的物理场景

为更好推进天府绿道建设,可从物理空间的建设入手,打造突出整合化的物理场景。在天府绿道的物理空间建设中,设计统一的风格与要素,传递统一的讯息,让用户能更好地抓住品牌的特色,提高消费者在物理场景中的体验感。另外,在服务赋能的时代,服务化的趋势是产业发展的必经之路。天府绿道作为城市基础建设中的重要一环,还应该着重发展服务功能。在物理场景的布置中要以服务意识贯穿产业空间,强化服务意识,制定合理的服务体系和标准等。

2.精神空间:独特定位与关系社群

天府绿道作为休闲游览与文化旅游的场景,短时间吸引用户的关注很简单,但是想要长期维持绿道的可持续发展,就需要维持与用户的高黏性关系。天府绿道还融合了文化产业、体育旅游等新业态,包括长途骑行、野外露营、创意展览等,此类项目是通过趣缘圈层来吸引消费者的关注。在用户的交往过程中,由于趣缘群体拥有统一的兴趣爱好,当圈层内出现天府绿道的用户,圈层内的其他好友就成为了绿道的潜在用户,会通过推荐、分享、参与的方式让更多圈层内的好友了解到天府绿道,联动扩大用户群。不仅可通过趣缘圈层扩大消费者群体,天府绿道还应该主动承担起建立关系化社群的职责。如可探索在多种运动项目的场景中增设社群二维码,建立天府绿道健康社群。此外,对于天府绿道的品牌定位,要确保在用户的预期中进行产品定位,赋予自身符合用户认知且蕴含价值的特征。具体地,品牌定位要衡量时代背景、产品功能、消费者需求等多重要素,突出城市快节奏生活中的一份恬静,进而从物理空间上升到精神空间,再进一步升华到社会空间,这本身也是未来城市绿道发展的主要方向。

3.社会空间:塑造形象与舆论监督

网络空间具有开放性,这就意味着机遇与风险是同时存在的。公众会通过舆论反馈意见,对天府绿道进行正面或者负面的内容反馈。因此,在社会空间的用户反馈中,应该做好网络环境中的舆论监督,对天府绿道相关内容进行全方位的监测。另外,随着社交媒体的广泛应用,网络环境成为大众生存的空间,人们在互联网中接收信息,也成为了网络中的信源。可充分利用新媒体擴大天府绿道的影响范围。首先,建立与旅游区UP主的合作,通过拍摄视频、直播等形式吸引网民参观天府绿道,介绍城市绿道的功能。其次,推动跨圈化传播,打造良好的天府绿道媒介形象。联动相互匹配的组织或品牌,合力扩大传播影响力,扩展话题内容。最后,借助平台力量,打造天府绿道的良好形象。借助社交媒体平台,开设天府绿道官方账号,如微博、抖音、快手、B站等,利用社交媒体平台打造天府绿道网络媒介形象,形塑网红化与服务化相结合的城市绿道网络场域。

结语

本文利用空间三元辩证法来分析城市绿道。从空间实践(物理空间)、空间表征(精神空间)与表征空间(社会空间)三个方面分别阐释天府绿道的空间生产。物理空间层面是天府绿道建构的空间实体实践,精神空间是以政府主导为天府绿道的发展提出的精神指引,社会空间是在天府绿道的使用与社会化的过程中,以自下而上的视角感受空间生产。本文阐释了天府绿道三重空间的内在逻辑,根据空间三元辩证法对天府绿道进行分析后,认为天府绿道的物理空间是空间生产的重要根基,在不断的发展中延伸出了独特的精神空间,在社会空间的实践中融合用户思维并不断完善升级,这同样也是对物理空间与精神空间的回溯。

参考文献:

〔1〕 侯耀文,沈江平.历史唯物主义与“空间转向”问题——兼论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研究范式的差异性[J].人文杂志,2021,(03).

〔2〕〔4〕LEFEBVRE H.Translated by D.Nicholson Smith.The Production of Space[M].Oxford:Blackwell,1974:33-39,14-18.

〔3〕刘滨谊,余畅.美国绿道网络规划的发展与启示[J].中国园林,2001,(06).

〔5〕魏萍,蔺宝钢,张晓瑞.基于空间三元辩证法的迁村并点型乡村公共空间生产研究——以西安地区石砭峪新村为例[J].现代城市研究,2022,(05).

〔6〕谢俊贵,当代社会变迁之技术逻辑——卡斯特尔网络社会理论述评[J].学术界,2002,(04).

(责任编辑 张 筠)

猜你喜欢

公园城市
绘制首都生态城市新图景
人口高密度城市中公园城市的推进
公园城市建设背景下党建引领城乡社区发展治理路径探索与思考
《公园城市》
与扬州市委书记谈“公园城市”
从公园规划到成都公园城市规划初探
资阳市临空经济区建设公园城市示范区对策与建议
四川省公园城市试点建设基础评价
公园城市园林绿化指标研究
成都市建设公园城市的路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