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公园规划到成都公园城市规划初探

2019-07-02郭川辉傅红

现代园艺·综合版 2019年6期
关键词:公园城市氛围成都

郭川辉 傅红

摘要:目前关于公园城市的研究几乎都是关于“城市增绿”,笔者认为这虽然是重点,但不是根本目的。因此从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公园规划角度,探讨公园城市规划的新模式,从城市交通和职能、市民生活方式、城市氛围等方面探索公园城市的规划设计。

关键词:公园城市;规划;成都;氛围

0前言

公园城市,这样一个概念的出现,正在影响城市规划的一个新的方向。这个概念和以前曾经出现过的“花园城市”、“山水城市”、“生态城市”等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而它区别于其他概念的本质内涵是什么?

花园城市的概念,最开始起源于新加坡,在20世纪60年代初,新加坡的领导人李光耀最先提出的一种构想。在1963年总理李光耀发起全民植树活动,此后又开始在道路的隔离带种植各种本土的乔木和花灌木,以“道路绿化”为开端,正式开启新加坡“花园城市”的城市规划理念实践。

山水城市理念,最开始并不是由城市规划或者建筑学、风景园林学方面的学者提出的,最早出现在一封书信里,是来自我国著名的中国科学院与中国工程院院士钱学森先生写给吴良镛教授的书信。钱学森先生的想法就是要吸纳中国古代优秀且独具特色的中国山水画、优秀的古诗词和中国古典园林的智慧来规划现代的城市,它可以说是现代城市园林化的升华。

生态城市最开始的解释源于苏联学者Oleg Yanit-sky,他强调生态城市未来一定是城市规划、工程学、生态学、社会学等多种学科领域跨学科交流合作的中心城市规划方向。

2018年春节前,习近平总书记到成都的天府新区视察民情,提出了成都应该要突出公园城市的特点。而在《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送审稿)》中也讨论制定了成都公园城市规划三步走的战略,将公园城市纳入了成都市的新规划。紧接着在5月11日,全国首个专门研究公园城市的智库——天府公园城市研究院,在天府新区的兴隆湖畔挂牌成立,该机构承载着“推动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园城市理论体系”的期待。

1公园城市理念溯源

提到公园城市,自然不免会想到城市公园,是不是简单地把顺序颠倒过来的意思,值得我们深究。

公园城市化整为零,肯定是会由无数个公园有机结合而成的新的形态的城市,通过绿道和城市小块社区绿地作为纽带将城市公园联系起来形成城市绿网。而城市公园系统最早在美国开始运用,随后才慢慢进入中国。其定义是:公园(包括公园以外的开放绿地)和公园路(Parkway)所组成的系统,具有保护城市生态系统,诱导城市开发向良性发展,增强城市舒适性的作用。

同样的,公园城市的前身可以追溯到“田园城市”概念,因为最开始成都的规划远景也是田园城市。而田园城市是由霍华德提出,他的理念认为城市的规模不需要盲目的扩大,城市能够达到给市民提供丰富的社会生活,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适宜的产业结构的规模即可,城市周围需要有永久性农业用地,并且城市的土地是公众共有。

在这样一些理念先后提出的背景下,国内外同样进行了系列实践。从波士顿25km的“绿宝石项链”到国家公园,再到后来的沿海地区的“蓝宝石项链”行动,还有英国谢菲尔德城市中的大量的植被覆盖,伦敦倡导的公众参与城市建设,肯特郡埃布斯弗利特的“新花园城市理念”,以及新加坡的“见缝插绿”,虽然这些都不是在“公园城市”这样一个理念下进行的规划设计实践,但这是“公园城市”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经历过的不同阶段的理念形成,在以往的理念支撑下,为现阶段的“公园城市”理念的提出奠定了实践的基础。而最新的“公园城市”的规划设计理念,应该是各有城市特色的新的规划模式,不是千篇一律的现代都市,正如每一个公园都应该有自己的特色和味道一样,每一座公园城市的规划,也要各具特色,那么成都,就要有成都的公园城市特色。

2成都特色的公园城市

公园城市概念的提出,势必要做出不同于以往的城市规划形态的做法与思考,而习近平总书记在成都强调的成都要突出自己公园城市的特点,其实正是在肯定成都城市规划的努力。

纵观目前关于公园城市的研究论文,几乎全都是关于各种“城市增绿”途径的研究,这虽然是公园城市的重点,但笔者认为公园城市的规划最重要的是要营造出区别于以前的城市规划的城市氛围。公园城市的氛围,应该要让身处城市的市民拥有身处公园的舒适感觉。

2.1公园城市的交通规划

公園的氛围形成,最直接的体验就来自公园道路的规划。公园的道路规划讲究道路分级和路网分区。人们在进入公园后会不自觉地感觉步调变缓,这是公园带给市民的生活节奏的变化,也是未来成都公园城市规划建设需要达到的目标之一,那就是改变成都市民的生活节奏。

相对于公园而言,公园道路的分级设计中,需要有一级道路来承担公园中的车行需求和消防车通行的需求,并且通常会是临近但不经过重要节点的环路交通,这对于公园城市的规划有着很重要的指导意义。目前的城市发展,无论是地产开发还是商业CBD的建设,都是以临近环路价值取向。但这样临近环路势必会造成资源集中发展导致城市发展在空间上的不平衡,不仅会造成城市发达中心交通不便的隐患,还会带来其他隐形社会危害。从公园的道路规划智慧来看,环路作为公园的快速交通,可以通过环路陕速到达公园内任意节点附近,转而步行短暂的距离到达节点,这样既保证了公园内部交通到达的便捷,也能够让市民在公园中得到步行的体验。

而在公园城市的交通规划中,也应该避开城市商业CBD一段距离,并且利用被拓宽的新绿道来承担在公园中一级环路的角色,代替传统城市规划中的一环路二环路三环路等。新的绿道环路可以保证交通的便捷到达,因为和公园一样,环路会串联重要节点(也类比于公园城市中商业CBD),但是不直接经过,以公园二级道路来连接重要节点。这样,由于环路避开城市重要商业CBD,可以有用地来拓宽环路交通,拓宽后的环路可以更加有效地组织城市交通,再以次一级的城市交通连接城市环路和商业CBD,由于城市环路的有效组织,次一级交通便没有以往的交通压力,拥挤和繁杂的交通利用拓宽的绿道环路解决,城市商业CBD的交通自然可以被缓解,而在城市商业中心的节奏,也可以相对应缓和下来。

就正如成都新规规划的1.69万km的绿道,这样的绿道不应该只是在串联城市边缘和城市滨水的公园绿地,应该让成都市形成更多环绿道环路来解决成都市交通压力,把交通压力放在拓宽后的绿道中来解决。

2.2公园城市的职能规划

在一座公园的职能中,很重要的一项职能便是解决城市的空气质量问题和温度热岛问题,那么自然而然,新的公园城市的职能,同样要解决这些问题。

2.2.1公园城市“入口”。新的公园城市需要城市市民的人居体验就像是在公园中一样,在公园城市的入口,也就是城市的机场、火车站、公车站、客车站,需要设计出能够体现成都这座“公园”的特色,既然可以规划熊猫绿道,那么就应该可以规划“熊猫车站”,甚至“麻将车站”、“火锅车站”等等,将城市的入口设计体现出城市文化象征,可以给市民以及外来游客带来最直接的城市印象。

2.2.2公园城市“中心广场”。公园的中心活动广场,也就是城市商业CBD。在这里承担了城市最重要的经济价值流通和人才流通,在公园中这里是游客的人流集散,在公园城市中这里是经济和人才的集散。在公园的规划中,中心活动广场会直接汇集主入口来的绝大部分人流,然后通过在中心活动广场的汇集停留,再把人群分散到公园的其他节点。

在公园城市中,也应该吸取公园的规划智慧,现代城市发展,尤其是中国的城市发展,CBD到底是分散還是资源集中一直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那么在当下的成都,在要发展公园城市的成都,笔者提出自己一些意见。那就是按照职能的分类分散布置商业CBD,在职能明确的专类商业CBD之上,有一个类似公园中心活动广场的大型CBD,它不需要完善的商业职能,只需要承担资源和人才的汇集与流通,把专项的商业职能分散到其他专类商业CBD,本身可以尽快将城市的人才和资源迅速汇集再高效分散出去即可,这样可以有效解决资源过于集中和人才过于集中的城市病。而其他专类CBD,则以“公园小广场”的形式,通过城市环路与城市次一级道路的连接与中心CBD形成资源流通。

2.2.3公园城市的绿化。在成都的新规中知道,成都的森林覆盖率要增长到39.1%,蓄积量达3367万m3。自然,公园城市不可能达到像公园的60%绿化率,这会妨碍城市正常的职能运行。但是,公园城市的绿化也不能简单地从绿化率的提升来解决,而应该关注到更加具体细化的城市区位。

公园城市的绿化提升,最好的办法就是做到公民参与。而公民参与的最好途径,就是通过社区组织。除了城市公园和城市绿道的建设,在当下的成都公园城市建设中,最应该把社区的绿化建设纳入大的体系。成都的社区规划已经走在国内前沿,像玉林社区和九里堤北路社区等知名社区起到了带头作用。在社区的小块闲置绿地开始着手建设,逐渐做到全城社区增绿,到全城增绿,才能最终实现“开窗见田,推门见绿”的目标。

2.2.4公园城市的市民生活。在新的公园城市的,市民的生活体验一定要以前的城市形态有明显的区别。在成都,本身就以“休闲文化”著称,而在公园城市的市民生活方式,一定也需要有公园一般的体验,这是成都特色的城市文化,在新的公园城市规划过程中应该要延续和发扬。

在成都,休闲的生活体验最好的体现就在茶馆。成都市一市居民半茶客,在成都,可以做到每条街都有茶馆,但是现在的成都,有的茶馆是新的茶楼,没有成都老茶馆的味道,在新的茶楼里,也没有老茶馆的悠闲,就没办法体现公园城市的氛围。在新的城市规划中,要做到提升成都老茶馆的数量,用老茶馆的悠闲来影响市民的生活,同时,老茶馆可以成为市民分享生活情绪,解决矛盾纠纷的场所,茶馆的增加可以有效提升市民生活质量,提升公园城市建设质量。

3结语

成都的公园城市建设还在刚起步的阶段,各种规划建议都还在酝酿和逐渐成型。希望成都可以以自己的城市特色为依托,打造成都特色的公园城市,为后续的公园城市规划理论提供宝贵的实践经验。

猜你喜欢

公园城市氛围成都
穿过成都去看你
成都
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方法论
在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