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精细化管理
2024-03-07欧阳晓毅
欧阳晓毅
近年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行业经济迎来转型升级的发展环境,对企业财务管理工作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财务管理是建筑施工企业内部管理的核心部分之一,不仅关系着企业财务活动的经济效益,而且对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新的时代发展环境下,建筑施工企业面临着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加上生产管理工作范围不断扩大,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已经逐渐难以满足实际工作的需求,亟需促进财务管理朝着精细化方向革新与发展。本文通过总结财务精细化管理的内涵及意义,基于当前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现状,尝试从构建业财融合管理制度、健全财务监管组织体系、优化内控管理制度及建立专业的管理团队等方面提出具体的实施路径,希望为建筑施工企业如何实现财务精细化管理提供一些参考。
财务管理是指围绕组织企业整体经营管理目标,对资产购置、资本融通、现金流经营及利润分配等进行统一管理的工作。当前社会发展阶段下,城市化进程进入新型发展阶段,建筑施工企业迎来空前的发展机遇,同时,随着施工工程项目数量的增加,财务核算内容逐渐复杂化,亟需改进财务管理工作模式。财务管理精细化是当前财务管理实现转变的重要趋势,有助于促进财务管理实现标准化、规范化和现代化发展,有效帮助企业控制生产管理成本、规避财务经济活动风险,契合建筑施工企业实现长远健康发展的整体目标。因此,如何促进财务管理实现精细化发展,已经成为建筑施工企业管理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财务精细化管理的内涵和意义
财务精细化管理的内涵 财务精细化管理是一项现代化的管理理念,旨在促进传统粗放式管理模式向微观角度进行转变,详细划分管理制度、责任主体、岗位职责等,最大限度地降低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投入。利用科学的管理模式和实施系统落实各项管理工作,并做好风险预防和化解,激发企业自身竞争活力。
财务精细化管理的意义 首先,在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期间应用精细化管理模式,进一步对资产管理、资金管控及工作人员管理等工作进行细化把控,将财务经济管理置于合法性、规范性环境下,有利于完善财务管理流程,提高企业内部管理的稳定性和有效性。其次,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构建精细化的财务管理战略,能够对各项生产实施环节进行有效把控,进而实现对生产管理成本的控制,进一步优化企业利润的合理分配,还可以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助力企业在复杂的市场竞争局势中形成优势。
当前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现状
财务管理制度亟须更新 从目前建筑施工企业发展过程来看,部分管理者将管理工作重心置于工程施工效率和现场进度管理,对财务管理缺乏科学的认识。由于管理人员财务管理意识淡薄,最为显著的表现即为财务管理制度缺乏更新与优化,使得财务管理实现精细化发展目标存在较大的距离。比如,部分施工企业财务审批工作多数时刻仅仅流于形式,未能结合具体施工项目进行审查与管理,限制财政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和连续性。
缺乏有力的财务监管模式 在实施财务监管过程中,部分企业缺少健全的财务制约机制,对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约束力度不高,导致财务管理工作难以落到实处。同时,部分建筑施工企业财务活动透明程度不高,影响财务管理及其他工作人员的参与性,无法进行财务管理监督和完善工作。此外,企业缺乏完善的财务管理信息化平台,内部管理部门之间的工作联动效果十分有限,加上对于财务监管力度不高,导致财务信息与实际管理不对称的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危害财务管理工作质量。
财务内部控制管理存在漏洞 建筑施工企业经营管理范围比较广泛,施工工程项目不断增加,成本亏损问题成为财务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部分企业内控管理机制存在漏洞,未能按照企业实际生产经营状况构建完善的管理机制,限制内控制度规范作用的发挥,财务精细化管理缺乏有效的发展环境。此外,建筑施工企業在财务成本管理过程中,不可忽视对施工材料、机械购置与维修、施工及管理人员薪资等各项费用的管理,由于缺乏科学的内控管理制度,投标环节报价不合理,一定程度上就会增加施工成本。
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精细化管理的实施路径
构建业财融合管理制度 为了巩固财务精细化管理模式的转变效果,并在企业财务经济活动中发挥良好的经济效能,建筑施工企业要重视优化革新财务管理制度,为财务精细化管理创造有利的发展环境。首先,企业相关管理者应当转变管理理念,科学认识财务精细化管理对于施工工程整体建设质量及企业高质量健康发展的重要性。重视优化财务管理路径,领导及管理者应树立高度的责任意识,带领全员参与财务管理革新工作中,提高企业内部工作人员财务精细化管理的思想意识,形成浓厚的财务精细化管理环境。其次,健全财务管理模式,构建业财融合管理制度。在当前建筑施工企业管理过程中,为了切实推动财务精细化管理模式“落地生根”,实现业财融合管理是一项重要的实施路径。财务活动贯穿于企业各项经营管理环节之中,将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形成的资金流、业务流等与财务信息进行融合,依靠一体化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将业务与财务活动信息进行集中统一管理,不仅可以提升业财融合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还可以实现信息共享与数据融通,为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开展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健全财务监管组织体系 在当前社会发展阶段下,建筑施工企业迎来崭新的发展空间,财务管理工作呈现出复杂化、琐碎化的特点,涉及凭证整理归档、项目报销核算、账务处理、企业发票开具、应纳税款申报缴纳、常规性资金收支等工作环节,传统的财务监管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实际工作的需求。因此,构建精细化财务管理体系,首先要建立健全财务监管组织框架,形成扁平化、灵活性的新型财务组织体系,进一步扩大财务监管职能,将财务预算、投资、融资和现金流运营等工作纳入其监管范围之内,保障财务管理活动的科学性和整体质量。其次,为了充分实现财务管理精细化目标,仅仅依靠健全的财务监管组织体系难以取得相应的效果,还要注重建立科学的财务管理工作指标。针对企业日常财务活动内容确立相应的目标,进一步优化财务核算管理制度,确保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明确自身岗位职责,开展有效的分工协作,实现业财融合战略目标,充分发挥财务精细化管理模式的经济效能,促进企业财务管理体系实现标准化、规范化、现代化发展。最后,建筑施工企业要注重完善会计核算体系,建立坚实的会计核算基础。在优化财务管理制度的同时,进一步建立现代化的会计核算方法,并不断扩大核心范围,将各项施工工程的建设进度、管理要素等进行动态化监测,精准把控各个环节成本支出,科学核算各项施工项目收支情况,做到充分控制成本,为激发企业自身竞争潜力奠定基础。
优化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模式 内部控制是现代化企业管理的产物,是促进企业内部各项业务活动相互融合、相互约束的重要措施。在建筑施工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利用科学完善的内部控制管理,不仅可以改善企业内部管理环境,提高施工项目整体建设质量,同时,还可以为财务精细化管理工作奠定稳定的基础,助力企业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因此,在建筑施工企业优化财务精细化管理过程中,要注重完善内部控制管理模式。首先,建筑施工企业要依据自身经营管理活动特点,顺应市场经济环境变化趋势,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观念,立足企业实际发展目标和财务精细化管理要求,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更新与调整,为财务精细化管理事业营造可靠的环境。依据企业实际经营管理情况,进一步明确各项施工工程资金的使用和管理流程,充分发挥财务精细化管理的优势,对整体工程资金收支情况进行集中约束和管理,提高财务管理活动的经济效益,激发企业内部管理发展潜力和市场竞争活力。其次,要制定科学的财务工作职责规范。对财务管理及其他业务部门工作岗位职责进行进一步细化分工,使得企业内部管理人员明确自身职责。利用规范的工作实施规范,督促工作人员将职责范围内的各项要求落实到位,对相关的财务信息进行有效地收集和保存,确保财务信息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为实施财务活动研究奠定基础,做到界限明确、各司其职,对精细化财务管理模式进行实践应用。
建立专业的财务管理工作队伍 财务精细化管理是一项进展性的工程,通过建立业财融合管理制度、健全财务监管组织体系和优化企业内控管理体系,能够为财务精细化管理目标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在具体的建设过程中,企业还要将目光置于人才战略目标上,通过打造一支高素质的精细化财务管理队伍,保障实际财务管理工作在完善的制度体系规范下开展,进一步激发人才优势,促进财务精细化管理工作进行落实。企业首先要完善人才招聘与引进体系,与各大专业院校进行合作,打通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招聘途径,制定科学的人才筛选标准和条件,简化人才入职流程,保障人才挖掘及补充工作的效率。其次,定期组织工作人员参与培训会议,确保其能够投身学习先进的精细化财务管理知识和技能活动,不断强化自身管理能力和职业素养,在实际的财务活动中加以运用。最后,企业要完善薪酬福利制度,对高素质人才形成强大的吸引力,激发其工作积极性,助力企业实现财务管理精细化战略目标。
综上所述,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相关的财经规章制度,组织企业各项财务管理活动,是处理内外部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活动。在市场经济发展的新阶段,建筑企业要科学认识财务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性,立足自身经营状况和实际发展需求,不断优化财务管理制度、健全财务监管模式、完善內控管理体系,并依靠专业的管理人才,促进财务管理工作进入精细化发展轨道。
(作者单位:中建八局上海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