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务实推进寒旱区农村厕所革命的对策研究

2024-03-07张斌付饶倪坤晓王程龙

中国经贸 2024年2期
关键词:开鲁县稷山县改厕

张斌 付饶 倪坤晓 王程龙

基本情况

山西稷山县和内蒙古开鲁县均具有寒旱区鲜明的气候特征。稷山县隶属山西省运城市,位于山西省西南部,国土面积686.4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7万亩,人口31.6万,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为13.5℃,无霜期218天,年总降水量近500毫米,十年九旱。开鲁县隶属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位于自治区东南部,区域面积448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02.87万亩,人口38.8万,属温带大陆性半干旱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5.9℃,平均降雨量338.3毫米,无霜期148天,严重缺水。2018年以來,两县大力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取得了良好成效。

两县改厕率均达80%以上,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2019-2021年,稷山县共完成改厕12325座,超额完成三年计划目标,全县农村改厕率达80%以上,并修建大型化粪池5座。改厕期间,县领导高度重视,加大资金投入,总计投资1750万元,全额补贴改厕费用,大大提高了农户参与意愿。改后的厕所干净卫生、无异味,与改厕前形成鲜明对比,有效提高了改厕农户生活满意度。

2019-2021年,开鲁县共完成改厕31065座,政府改厕普及率达到44%,加上农户自行改厕和已达卫生厕所标准的比例,总体卫生厕所达标率达到80%-90%。改厕期间,县里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规范改厕项目的运营和管理,通过示范项目引领、加大改厕补贴力度,带动农户自觉加入到改厕项目中。改后的厕所方便、整洁,显著提高了农户的生活福祉。

农户对户厕改造满意度非常高,但对公厕满意度相对较低 问卷调查农户均参与了改厕。总体上,高达96.3%的农户对新改厕所表示满意,极个别农户因厕具容易损坏而满意度一般,无不满意者,表明改厕成效显著,改厕质量得到农户认可。农户改厕自身负担低,稷山县改厕农户自负成本为零,开鲁县为900元。农户卫生意识较强,对改厕持积极态度,85.3%的农户认为推进厕所革命很有必要,88.1%的农户对“通过改厕可以改善家庭成员的健康状况”持“特别认同”态度,77.1%的农户表示改厕对提高自身生活质量的作用非常大。改厕施工质量得到保证,改后的厕所100%为水泥地面,有顶棚,99%的新改厕所保持正常使用,96.3%的农户表示有专门人员进行检查回访。

相比而言,农户对村内公共厕所的满意度较低,但也达到82.6%。公厕对本村农户的重要性不高,98%的农户都不经常使用,公厕的改进之处主要在于粪污清掏不及时、卫生不太好等。农户调查表明,两县改厕政策实施效果良好,投资效益高,较好地实现了惠民生、聚民心的目标。

主要经验做法

近年来,稷山和开鲁两县高度重视农村厕所革命,把农村改厕工作作为着力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的大事要事实事来抓,以强有力的宣传动员提升农户改厕意愿,因地制宜探索有效技术模式,高质量、高标准建设施工,积极探索建设与管护并重模式,务实有效推进农村改革工作。

宣传动员,切实提高农户改厕意愿 农户有意愿是全面推进改厕的基本前提。稷山、开鲁两县的县、乡镇、村各级干部都扎实推进农村改厕宣传工作,让农户自愿参加。县级政府制定专门的宣传动员方案,乡镇上经常开会培训,村干部挨家挨户做工作,向农户讲解改厕的好处,发放宣传手册,哪怕不在家的都尽量联系上进行动员。稷山县将是否改厕纳入文明户评选标准,有效调动农户积极性。开鲁县通过党员干部带头,让农户切实看到改革好处后,再持续宣传动员,大规模推进农村改厕。

示范引领,因地制宜选择技术模式 不同于南方地区,寒旱区面临平时缺水、冬天水冻的特殊情况,水冲厕所不一定是最好的改厕模式。两县坚持先易后难、先点后面,通过先行打造试点,不断探索、积累经验,因地制宜选择适合当地的技术模式。稷山县优先推广双瓮式改厕模式,后根据农户需求,增加了通风改良模式。开鲁县试验时期,推广了三格化粪池、双瓮交替式、微生物降解等模式,后根据试验效果,主推三格化粪池和双瓮交替式,由农户根据自身意愿选择。

强化监督,高标准高质量建设施工 农村改厕,质量是关键。两县干部反映,早期改厕出现的问题主要就是施工质量不过关,特别是双瓮式厕所出现渗漏的现象比较严重。近年来,两地都逐步细化建设流程,强化监督考核,确保高标准、高质量施工建设。在建设前期,充分尊重农户意愿,加强与农户的沟通对接。在施工时期,在农户自身监督的基础上,建立由村民代表和村干部组成的监督小组,对施工进行全程监督。对于监督小组成员,还采用计公分的形式给予劳务补偿,平均每天70~80元左右。在项目验收环节,建立农户、村、乡镇、县等多级验收体系。户厕改建完成后由镇村两级组织验收,县级抽验、备案后,向县政府申请拨付改厕奖补资金。

优化完善,积极探索长效治理机制 重建轻管是农村改厕中的常见问题,也是建设项目的内在缺陷。稷山、开鲁两县在现有改厕政策前提下,积极发挥县、乡镇、村、农户各级积极性,因地制宜探索长效治理机制。开鲁县强化宣传,鼓励农户自己购买卫生用具、抽粪水泵,发动农户承担后期管护责任。稷山县大力培育社会化服务组织,在村内建立大三格化粪池,统一配置抽粪车,探索建立市场化、专业化、社会化的长效运营管护机制,促进厕所粪污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

存在的主要问题

经过调研访谈、问卷调查发现,现阶段的改厕工作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效果,但由于农户改厕前主动性和改厕后对无害化处理的意愿不强、改厕后期高效率低成本的管护模式仍在探索、原有的基础设施较差以至于部分改厕意愿不高、公厕建设的规划性和资金配套不足等原因,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改厕后配套管护问题较为突出 一是部分改成水冲厕所的村庄仍然存在上水不稳定问题,在调研中认为水冲厕所的水压水量不足的农户占到39.81%,改厕后舀水冲厕的现象仍有存在。二是在使用过程中,厕屋、坐便器、冲水设备等可能存在损坏,但当地能够提供维修服务的主体和维修人员较少,部分设备损坏后无人看管,导致改厕装置闲置。稷山县稷峰镇马家巷村的村民提到“现在的厕具容易坏,坏了找人修还费劲,不如选择好点产品,还要增设后续厕具损坏的维修服务”。三是定期收运、粪渣资源利用的后续管护工作不够完善。调研中54.63%的农户家周围没有专门的清淘公司,需要自己清淘。

特殊地区特殊人群部分改厕意愿没有得到充分满足 一方面,城中村的改厕由于基础设施历史遗留问题存在,在实际推动中面临一些问题。据稷山县稷峰镇村民反映,“我们是城中村,想改造为水冲厕所,但是目前的补贴根本不够”。同时,城中村即使改成水冲厕所,并入管网的可能性也比较低,污水到时面临直接排放或泄漏严重的风险。另一方面,非城中村的改厕中个别村民也想尝试使用新的改厕技术,但是由于施工队能力有限和施工成本有限,暂时还只能按照较为单一的技术进行。

改厕后粪污无害化处理程度低 调研了解到,现阶段改厕后粪污的无害化处理水平较低,重收集、轻处理的现象仍然存在。以内蒙古开鲁县为例,农户在使用新厕所后,在粪便收集环节比较积极主动。有的村通过与蔬菜合作社联系合作,将自家的粪便运送至蔬菜合作社统一处置,处置方式也是以直接还田为主。粪尿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恶臭及致病微生物,应通过环境工程等手段,使这些污染物得到妥善处理,最终将粪污无害化,在达到环境许可的条件后,排入周围环境,但是目前清淘后的粪便没有达到无害化的处理要求。这一方面是由于农户粪便无害化处置的意识不强,认为可以直接还田,另一方面是推广无害化粪污处理的资金缺乏。稷山县由村集体统一委托维护,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下一步,稷山县希望将粪便拉到大的化粪池进行无害化统一处理,但是由于经费有限,实现仍然具有困难。

公厕建设存在较多问题 一是部分地区的公厕使用率较低,由于部分公厕建设主要为景区所用,或多或少存在浪费现象。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偶尔使用公共厕所的占53.21%,从没用过公共厕所的占35.78%,很少用公共厕所占8.26%,仅有1.83%的人经常使用。二是公厕的清淘后续管理和维护也有待提升,调查中认为粪污清淘不及时的农户占53.21%,公共厕所卫生不好占和有其他问题的占47.3%。三是公厕建设资金缺乏,调研了解到,目前公厕建设使用经费来源有限,多为美丽村庄的结余经费,但是维护经费需村集体自筹,实际中存在建设位置不科学、管护不到位等问题。

对策思考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新时代新征程中,加快推进我国寒旱区农村“厕所革命”,依然任重道远。稷山县和开鲁县探索出了一些好的经验做法,同时也遇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一定程度上具有普遍性,在其他地区或多或少都存在。针对上述问题,需要加强统筹谋划,各部门合力推进,做到“既重数量,更重质量”,建设与管护并重,不断强化技术模式创新,营造政府、社会和农民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持续创造美丽整洁的农村人居环境。

统筹谋划,科学推进农村改厕 农村改厕工作要坚持因地制宜、统筹推进,促进农村厕所建、管、护一体化,协同落实建设、卫生、环保等多重目标要求。一是兼顾民意。突出分类指导、因户施策,处理好政府行为和农民意愿的关系,体现群众主体,兼顾客观效果与微观效益,以规划布局体现政府的宏觀效果,建设中充分尊重农民意愿、重视农民实际利益。二是循序渐进。厕所革命应以村为单位分步推进,坚持“宜水则水、宜旱则旱”。三是协调推进。要系统规划,统筹户厕和公厕的改造,统筹生活污水与厕所粪污的处理,坚持改厕与供水同步、改厕与污水处理同行,协同落实建设、卫生、环保等多重目标要求。

管建并重,确保厕所良性运转 一是健全管理机制。严把材料设备质量关,严把过程监管考核关,委托监理公司对施工现场人员的施工流程、厕具材料设备及施工安装进行全过程、全方位、全周期监督。严把验收关,抽调专业、精干力量,来对当地农村厕改开展全覆盖验收,实现到村到户、一户一验,保证厕改验收的质量和进度,真正做到改厕为民、改善民生。二是创新管护措施。坚持日常管护“农民自管为主,政府管护为辅”。通过集中培训、发放使用指南等方式,引导农户自觉参与户厕管护和粪污处理,确保农民会用、愿用、好用。探索通过政府补助的方式,采取委托本地企业合作处理、现有服务单位日常处理、乡镇政府兜底处理等途径,建立卫生厕所粪液清运服务体系、粪渣粪液资源化利用体系,确保维护规范化、清运日常化、利用无害化。三是降低改厕和运维成本。结合农户地形条件、房屋结构、生产生活习惯等,把建设费用控制在合理区间,鼓励农户对原有厕所进行改建,尽可能地利用旧房、旧砖、旧瓦、旧材料,降低改厕成本,尽量不新增占地。梯次推进污水管网建设,坚持能集中、不分散的原则,降低设施故障率和损耗率,减小后期运行维护和技术升级负担。

技术创新,切实提高管理效率 一是合理选择改厕模式。结合地区气候特点、水资源特征、经济发展水平、人文环境等,围绕不污染地表水和地下水、能安全过冬、造价不高、维护方便、群众认可接受这五个基本条件,一村一策、一户一策制定改厕施工方案,防止生搬硬套、搞“一刀切”,如探索寒旱区粪尿分集干式卫生厕所等。二是提升改厕技术。加强改厕技术的培训,着力研究和开发先进技术并推广无公害粪便处理和资源利用的典型经验,特别是强化无公害粪便处理和更加现代、科学和人性化厕所的研究,将卫生厕所纳入农村污水处理系统,作为农村公共卫生体系的整体进行管理,促进农村厕所管理效率的不断提升,让农民群众享受更高水平的生活品质。三是提高粪污收集利用率。在排污基础设施薄弱的地方,探索建立源头排污分离的场所,在新建或改建的厕所,实现源头分离。将养殖业和种植业有机结合,推进粪污资源化利用,推广“微生物+”生态养殖、把各地厕所的粪便直接转换成有机肥料,用于农场种植果蔬,统筹实施种养区域平衡模式。

加强宣传,引导提高群众认识 一是加强宣传引领。充分利用广播、微信、标语、专题片、宣传册、实地参观等多种方式,普及健康知识,算好政治账、经济账、生态账,引导广大群众转变思想观念,自觉接受改厕,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二是发挥示范作用。坚持以点带面与整体推进相结合、先行先试与全面推广相结合,组织乡村干部和施工技术人员到改厕示范点实地参观,学习先进经验,推广实用技术,扩大改厕辐射面。农村党员干部要发挥带头作用,主动改厕,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的改厕积极性,形成干部带头、农户主动、部门联动的工作合力。三是强化制度约束。结合乡村治理,坚持“谁污染、谁负责”的原则,建立并完善村规民约,批评并及时纠正村里不良风气和陋习,鼓励村民讲卫生、树新风,抛弃不文明、不卫生的生活方式,使农村厕所革命这项工作入脑入心。

(作者单位:1.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2.农业农村部农村社会事业促进司)

猜你喜欢

开鲁县稷山县改厕
运城市稷山县将举行首届国际自行车公开赛
测土配方水肥一体化施肥对玉米肥料利用率的影响
创新添活力
《急党政之所急 想青少年所想 尽关工委所能》
稷山县创建2021年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通过评审
内蒙古开鲁县:土地流转助力乡村振兴
稷山县蔡村村千亩樱桃迎来丰收季
关于南陵县农村改厕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涪陵区义和镇推进农村改厕工作进展良好
河北:农村改厕取得突破性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