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疫情时代背景下我国中小企业发展路径研究

2024-03-07阮可文朱水成王可欣

经济研究导刊 2024年2期
关键词:后疫情时代发展路径中小企业

阮可文 朱水成 王可欣

摘   要:随着新冠疫情席卷全球,我国各行业的生产、生存、发展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中小企业更是正面臨严峻的挑战,包括消费需求下降、运营资金短缺和抗风险能力弱。然而,在我国已进入后疫情时代,经济也在逐步恢复,中小企业要想顺利度过这次危机,就必须抓住机遇,顺应时代发展趋势,调整产业结构,加快数字转型,积极寻求政策支持,增强抗风险能力,以实现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后疫情时代;中小企业;发展路径

中图分类号:F1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4)02-0021-03

引言

2020年新冠病毒的肆虐给中国的经济带来了沉重的打击,这场疫情持续时间很久,影响领域也很广泛,几乎所有的行业和企业都受到了不可忽视的损害。2022年12月26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公告:经国务院批准,自2023年1月8日起,解除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采取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甲类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2023年元旦期间,随着进一步优化疫情防控措施落地,扩内需促消费系列政策逐步见效,多地复工复产速度加快,生活服务业有序恢复,已经平稳进入后疫情阶段。

中小企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地方经济发展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对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带来很大的冲击,有的更是危及中小企业的生存。随着新冠疫情的有效控制,各地方政府陆续出台各项惠企政策,积极推动中小企业发展,希望通过政策的落地实施,使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尽快步入正轨。然而,对于抵御风险能力较弱的中小企业来说,疫情带来的影响却不是短时间之内能消除的。所以,在后疫情背景下,全国的中小企业都面对着巨大的经济困难,生存与发展都受到了巨大的考验。因此,在后疫情时代背景下,对国内中小企业的发展进行研究是十分必要并具有现实意义的。

一、新冠疫情背景下中小企业风险的研究评述

新冠疫情对中小企业的影响深刻且广泛,中小企业及政府相关部门都在努力采取措施,试图降低疫情带来的不良影响。关于中小企业在新冠疫情下所面临的风险现状,有很多学者进行了研究。一些研究认为,疫情导致中小企业供应链断裂,原材料供应不足导致企业无法正常运转(张雨桐,2023;曾璐璐,2022)。还有一些研究显示,疫情使中小企业的负担加重,使企业资金链断裂以及融资更加困难(吕林根,2022;刘宝童,2021)。本文将通过分析疫情对中小企业造成的风险,且从企业自身出发,提出应对危机的措施,帮助企业顺利渡过难关。

二、疫情对中小企业的影响

2020年,随着新冠疫情的爆发与蔓延,我国各行各业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致使大量企业停工停产。目前来看,我国虽已步入后疫情时代,经济也在逐步恢复,但对于中小企业来说,仍然面临消费需求下降、运营资金短缺、抗风险能力弱等风险。

(一)消费需求下降

由于疫情限制了人们的活动,大部分人不得不居家办公,在生活成本不变的情况下收入下降,且部分企业由于难以承受长时间疫情带来的经济损失而停工停产、大量裁员。即使目前企业逐渐复苏,但未来收入的不缺定性会大大降低人们的消费欲望和消费能力,使得市场需求严重下降。从国外角度出发,受疫情对全球的影响,我国一些主要的贸易出口国采取了限制关口等措施,使国际市场的需求急剧下滑,直接导致我国制造业进出口订单“断崖式”下降。消费欲望的降低和出口限制措施导致销售额下降,这对企业来说是一个挑战,而对中小企业来说无疑是一个更大的打击。

(二)运营资金紧缺

受疫情的影响,企业的现金流动规模大幅度降低,中小企业固有的资金调节能力弱和融资难等问题加剧了持续经营的资金困难。一方面,企业收入下降,但仍要承受租金、人工、管理等固定成本的压力。同时,原材料价格的上涨以及商品积压导致的变质等问题,更是导致企业运营资金持续缩减。另一方面,企业还需要承担一定的防疫资本,如场地消毒、防疫物资、安置员工等。另外,由于市场经济环境不稳定,中小企业面临巨大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加剧了“融资难”问题。即使目前中小企业基本恢复正常生产运转,但是恢复过程是缓慢的,前期造成的资金链断裂等问题使企业难以在短时间内恢复到疫情前的状态。

(三)抗风险能力弱

“层次低、规模小、布局散”是我国中小企业的典型特征,和大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对于风险的抵御能力比较薄弱。一直以来,从中央到地方都在不断努力出台相关政策,想要给予中小企业扶持,但是由于政策力度不够、落实不到位,导致企业很难享受到这部分优惠政策。其次,疫情的到来打破了企业正常的运转节奏,订单被取消,收入锐减,但是仍要维持企业正常运转的支出,导致中小企业资金链断裂。即使在后疫情时代背景下,大型企业可以在短时间内恢复常态,但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是比较困难的。抗风险能力低下也是阻碍中小企业发展的一大重要问题。

三、后疫情时代我国中小企业发展路径建议

(一)了解消费需求,调整产业结构

虽然疫情给中小企业造成了巨大的危机,但是危机中“危”和“机”是相辅相成的。只有深入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并根据需求做出适当调整,才能够最大程度减少疫情带来的损失,并尽快恢复正常的运营。首先,疫情给线下销售造成冲击,同时消费者对安全和健康的关注度不断提高,线上购物的需求呈现爆发式增长。因此,后疫情时代中小企业要根据市场环境的变化,不断调整产品或服务的定位和策略,抓住消费者“报复性”的消费行为,争取在短时间内恢复到疫前消费水平,甚至再创新高。

其次,企业要抓住新兴商机,调整其产品结构及创新方向。在后疫情时代背景下,企业想要顺利度过危机,就应该顺应时代发展趋势,理清发展思路,调整自身发展方向。例如,目前食品配送、健康保健、在线教育等行业都发挥了其独特的优势,中小企业要积极抓住这个契机,不断优化自身的产品和服务,使之更贴近消费者,并且通过对产品和价格的调整,推广适合后疫情消费特点、购买力强的产品。除此之外,自媒体等平台对于中小企业来说也是不错的选择,可通过自媒体平台发掘更多商机,收获更多客户。

此外,中小企业还应该积极响应国家号召,顺应国家提出的经济发展双循环战略,除了稳固本国市场之外,还要大力开拓海外市场。要积极抓住与海外企业交流合作的机会,建立友好合作的关系,学习先进理论知识,并且积极了解海外客户的消费需求,通过挖掘更多渠道来获取更多不同领域的客户,从而使企业获得更加长远的发展。

(二)加快数字转型,增强创新能力

按照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概念,数字化转型是指运用新型技术,形成数据的收集、传递、储存、管理与反馈的闭环,打通各个层次和各种业务之间的信息壁垒,以此提升产业整合的运营效能,形成完整的数字经营结构。疫情期间,企业通过线上办公有效解决了居家办公沟通效率低下问题。也正是借助这种方式,中小企业得以实现业务的数字化转型,使部分业务没有受到影响,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企业由于疫情造成的经济损失。

在后疫情时代背景下,人们更加依赖通过数字化技术进入社交联系、购物和工作。数字化转型,意味着企业在整个运营环节的各项信息都可以变成可视化的数据。因此,利用信息资源的开放性、联通性和系统性整合各要素资源,中小企业可以更加精准地分析目标用户的消费需求,从而提供更好更适配的产品和服务,增强用户体验感。企业还可以利用数字化技术来增强抓住商机的能力,大幅度提升企业管理效率,从而增加收益和利润。除此之外,数字化转型还可以帮助企业和组织创新商业模式,开发新产品和服务,以适应新的市场需求和消费者习惯。

数字化转型并非是简单应用数字技术,而是要在业务、技术、管理甚至商业模式上实现创新。在数字化时代,企业竞争也就是创新型人才之间的竞争。数字化转型需要企业具备一定的技术基础和人才储备,但中小企业在此方面存在不足。相较于大型互联网企业和科技公司,中小企业在技术研发和数据分析上的投入较低,致使人才队伍建设可能遇到瓶颈。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资源,数字化转型实质就是数字化人才之间的竞争。因此,中小企业应注重数字化人才储备,以获得在转型时期的有利保障。

(三)寻求政策支持,提升抗风险能力

中小企业在疫情时期存在着资金短缺、经营暂停等困难,但企业成本却是一直存在的,这对于许多企业而言必然是一种很大的挑战。在后疫情时代,中小型企业也意识到数字化变革的重要性,但因为缺少数字化技术、现金流问题等,在达成这一目标的过程中遭遇了重大障碍。因此,中小企业需要寻求政府政策方面的援助,从而实现这一转型。由于不同地区政府出台的政策不同,企业应该结合自身的现状、困境和需求,结合本地的资源优势来制定适合自身的发展策略。企业要利用政府政策来解决企业面临的问题,并通过反馈来帮助企业成功地实施这些战略,还要运用好政府的帮扶导向作用,使企业在困难中突出重围。

此外,产品的抗风险能力是真正衡量产品的试金石。企业具有良好抗风险能力,就能够迅速转变经营策略,从而不断抓住新客户,逐步重返国际市场。在企业管理中也应提高职工的风险意识,引导职工以积极正面的心態看待企业问题。由于风险是与企业利益并存的,在寻找机会的同时也就有了挑战,所以,企业风险不只是需要避免的,同时也是能够利用的。因此,风险意识也应该渗透到公司企业文化构建的全过程中。应大力培养并形成企业优秀的风险管理文化,积极培育职工正确的企业风险管理价值观,提高职工企业风险管理能力,把企业风险管理意识转变为职工的共同意识和自觉行为,以确保企业经营风险管理工作总体目标的完成。企业只有不断提高抗风险意识,才能进行更长久的经营。

参考文献:

[1]   金国峰,马梦园.后疫情时代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进路[J].情报探索,2022(7):59-65.

[2]   李刚,黄思枫.全球新冠疫情背景下我国中小企业生存与发展对策研究:基于数字化转型和商业模式升级应对策略分析[J].价格理论与实践,2020(7):13-16.

[3]   李涵,吴雨,邱伟松,等.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中小企业的影响:阶段性报告[J].中国科学基金,2020(6):747-759.

[4]   阎沭杉,李姗晏.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小企业的冲击及对策[J].商业经济研究,2020(21):134-138.

[5]   朱武祥,张平,李鹏飞,等.疫情冲击下中小微企业困境与政策效率提升:基于两次全国问卷调查的分析[J].管理世界,2020(4):13-26.

[6]   周适.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趋势、问题与支持战略研究[J].宏观经济研究,2022(7):163-175.

[7]   李雨桐,薛钦源.数字化转型助力中小企业发展路径研究[J].中国物价,2023(5):104-107.

[8]   曾璐璐.后疫情时代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J].科技创新与生产力,2022(10):18-21.

[9]   吕林根.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中小企业的影响与对策建议[J].商场现代化,2022(15):27-29.

[10]   刘宝童,苏艳丽,谢君平.疫情冲击下中小企业风险的特点与政策支持[J].当代经济,2021(7):72-75.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Path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in China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Post COVID-19 Era

Ruan Kewen, Zhu shuicheng, Wang Kexin

(University of Shanghai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hanghai 200000, China)

Abstract: COVID-19 has had an impact on the revival of work and manufacture in China, resulting in varied outcomes for businesses.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in particular find themselves struggling to keep afloat due to lack of access to supplies, diminishing consumer demand, and funding shortages. If these companies are determined to remain successful throughout the crisis, they must take advantage of the opportunities provided by digital transformation and rely on policy support while adjusting their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reinforcing their risk management ability for a more efficient development.

Key words: post COVID-19 era; SMEs; development path

[责任编辑   彦   文]

猜你喜欢

后疫情时代发展路径中小企业
“后疫情时代”的管理新焦点:办公环境
掌控“后疫情时代”的五大商业趋势
进击“后疫情时代”
保定市特色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研究
基于SWOT分析的西安现代物流业发展路径研究
企业现金流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小额贷款助力我国中小企业融资
试析中小企业成本核算的管理及控制
中小企业如何应对“营改增”
民间艺术作品著作权保护的困境与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