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研学高质量发展问题及路径研究※
——基于鲁西革命老区的个案调研
2024-03-06王振鹏康建军
王振鹏 康建军
(聊城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山东 聊城 25200)
红色研学旅行是让学生到红色景区、革命纪念馆等地方进行学习,从而增进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历史文化素养和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够更深入地了解中国革命历史和红色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信仰,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从而更好地肩负起祖国的未来。鲁西地区位于山东省的西部,包括聊城、菏泽、枣庄、济宁、德州等地,是冀鲁豫边区政权的一部分,也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对敌战斗的重要活动区域之一。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众多鲁西地区的英雄儿女为了祖国和人民献出宝贵的生命[1]。长期的战争环境使处于冀鲁豫边区的鲁西地区全民皆兵,红色文化和红色遗存较多。在鲁西地区开展红色研学旅行,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切身感受到红色文化的魅力,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另一方面研学旅行与教育相结合,成为旅游行业新的发展引擎,可以促进鲁西地区加强红色文化资源保护,推动旅游产业焕发新的生机[2]。
1 鲁西地区红色研学旅行发展的优势
1.1 集中、连线、成片的区位优势
鲁西地区位于黄河的下游、京杭大运河的中段,是连接华北、华中、华东和太行的重要战略枢纽,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该地区是中国共产党创建初期的重要活动区域,刘伯承、邓小平等许多革命家曾经在鲁西地区驻扎过和作战过,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形成了鲁西运河区独特的红色文化遗产链。区域内中小学数量多而且分布广,目标群体集中。另外,鲁西地区与河南、河北、山西等省份相邻,交通便利,公路、铁路、机场等立体交通网络完善,这为开展红色研学旅行提供了良好的交通条件。
1.2 富集、规模、优质的文化优势
鲁西地区红色文化资源富集,观赏体验类红色资源众多,如聊城的范筑先烈士纪念馆、孔繁森同志纪念馆、刘邓大军强渡黄河纪念馆;菏泽的红三村抗日联防遗址、鲁西南战役指挥部旧址纪念馆;枣庄的台儿庄大战纪念馆、铁道游击队纪念园;济宁的程广泉纪念室、兖州烈士陵园;德州的大宗家战斗纪念碑、德州市革命烈士陵园等。人文精神类红色资源也极其丰富,如聊城的孔繁森精神,菏泽的湖西精神,枣庄和济宁的铁道游击队精神,德州的伟大抗战精神等。与此同时,该地区有黄河、运河两河流经,孕育了鲁西地区独特的黄河、运河两河特色文化廊道。
1.3 勤政、务实、积极的政策优势
自国家高度重视研学旅行以来,山东省政府积极响应,2017年7月,山东省教育厅等12部门印发的《山东省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工作实施方案》对研学旅行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工作目标、主要任务、实施步骤进行了明确要求,结合本省实际情况,在全省开展中小学研学旅行工作。
2023年聊城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山东省聊城市地方标准《研学旅行服务规范》,规定了研学旅行组织实施过程中所涉及的主办方、承办方、供应方等相关方的基本原则、基本要求、人员配置、组织实施和安全管理、评价的基本要求。2018年菏泽市教育局等13部门印发了《菏泽市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工作实施方案》,提出建设研学旅行基地的工作目标任务,并评选了第一批省级研学基地。2021年枣庄市文化和旅游局印发的《枣庄市“十四五”时期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中提出整合全域文化和旅游资源、精心培育包装研学旅游等文化旅游产品品牌。2020年济宁市文化和旅游局发布的《济宁市研学旅行示范基地规范》,对研学旅行基地评分标准进行了明确规定,致力于推动研学基地的规范化、标准化建设。2017年德州市教育局等12部门联合印发了《德州市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工作实施方案》,要求中小学校开展研学旅行,整合资源为学生进行探究和实践予以支持。
2 鲁西地区红色文化资源的地域分布
从地域空间上来看,鲁西五市作为革命老区,总体上红色文化资源丰富,种类众多,但在各市区之间分布有所差异,这种差异不仅表现在鲁西五市之间的市际差异,而且对于单独的一个市区而言,红色文化资源的分布差异也存在于区际、县级之间。根据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2023年公布的《山东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实有名录》,整理出来的鲁西五市红色文化有关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地域分布如下。
2.1 聊城市红色文化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聊城市拥有与红色文化相关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有15处。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张家楼抗日遗址、南街民居(张梦庚故居)、道署西街聊城粮库、梁水镇范公祠、沙河崖刘邓大军渡黄河指挥部旧址、运东地委旧址、北杨集革命烈士纪念亭、后田庄六十二烈士墓、琉璃寺烈士陵园、徐河口三英烈士墓、临清中共清平县委旧址、前李赵庄血水井、孔繁森同志故居、鲁西北革命烈士陵园、袁楼党支部旧址。具体见表1。
表1 聊城市红色文化资源
2.2 菏泽市红色文化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菏泽市拥有与红色文化相关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有19处。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巨野教案遗址、红三村抗日联防遗址、八一街肖氏民居、东王尹庄抗日烈士李次孔墓地、刘楼十八烈士墓地、王厂战斗遗址、王高寨九十六烈士纪念地、定陶战役指挥部旧址、湖西人民会议厅旧址、苏鲁豫边区根据地旧址、丁官屯村刘邓大军指挥部旧址、鄄南战役指挥部旧址、永顺路红旗剧院、李庄村成武县人民政府办公楼旧址、毛泽东思想永放光芒展览馆、曹县鲁西银行第四印刷所旧址、龙王庙镇反碉堡战役指挥部旧址、中共芳桂区委旧址、申庄村爱国自卫战争殉难烈士纪念碑。具体见表2。
表2 菏泽市红色文化资源
2.3 枣庄市红色文化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枣庄市拥有与红色文化相关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有18处。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苏鲁豫皖边区特工委旧址、国际洋行旧址、国共谈判旧址、铁道游击队旧址、苏鲁豫皖边区农民抗日训练班旧址、枣庄师范方楼、枣庄师范铁楼、中共滕县县委旧址、洪振海烈士墓、葫芦套八路军一一五师司令部机关旧址、军门大院抗战旧址、史湖烈士陵园、台儿庄革命烈士陵园、王家湾峄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地旧址、滕州一中历史建筑、电光楼、台儿庄大战旧址古民居来泉庄烈士纪念碑。具体见表3。
表3 枣庄市红色文化资源
2.4 济宁市红色文化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济宁市拥有与红色文化相关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有22处。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朱总司令召开军事会议会址、戴庄天主教堂、潘家大楼、济宁毛泽东思想胜利万岁展览馆、济宁太白楼、孔家村泗河桥、曲阜师范学院旧址、王杰纪念馆、小雪影剧院、兖州毛泽东思想胜利展览馆、姚村火车站、独山抗日歼灭战遗址、尼山区抗日烈士纪念碑、兖州侵华日军碉堡、兖州侵华日军观象台、邓家庄主席台、土旺防空洞、翟庄党支部旧址、中共曲泗工作委员会旧址暨钱杰东烈士故居、吴村火车站、鲁南人民抗日游击总队队部旧址、微山铁道游击队队部旧址。具体见表4。
表4 济宁市红色文化资源
2.5 德州市红色文化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德州市拥有与红色文化相关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有15处。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大宗家抗日战斗遗址、冀鲁边区革命纪念园、临邑革命烈士陵园、宁津烈士祠、齐河革命烈士纪念碑、王克寇烈士陵园、晏城侵华日军飞机场旧址、德州仓储建筑群、德州电厂机房旧址、徽王石桥、御桥韩天主教堂、李元寨李氏民居、运河武城大桥、冀鲁边区抗战遗址、东安务武大风墓。具体见表5。
表5 德州市红色文化资源
3 鲁西地区红色研学旅行发展的限制因素
鲁西五市在红色文化保护和红色研学旅行开发上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同时在中小学研学旅行教育政策的影响下,各地市中小学红色研学旅行的需求逐渐扩大。但在实际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阻碍红色研学旅行发展的因素。
3.1 文化挖掘不足,研学体验欠佳
鲁西五市积极整合红色文化资源,推动红色研学旅行的开发,但地方对红色文化的挖掘仍停留在较浅显的层次,红色主题并不突出。红色文化研学旅游资源多集中于革命历史遗迹、红色典型、红色文化遗产。革命历史遗迹例如红色纪念馆、战场遗址等,但对于本区域的红色家书、红色家训、红色家风挖掘较少。革命先烈写给亲人的家书和家训,这些都是共产党人信仰、奋斗历程的见证,都是对当代共产党人的谆谆告诫、呐喊和革命宣示,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和教育价值,是培养中小学生爱国情怀的鲜活教材[3]。目前对于红色家书、家训、家风资源挖掘程度不够,无法引起中小学生的情感共鸣。尤其是对于中小学生而言,进行红色研学旅行可能只是充满好奇,但对于红色景点、历史人物、战争等背后的故事不了解,无法真正理解红色文化的内涵。
3.2 产品形式单一,同质现象明显
鲁西地区红色文化资源丰富,但对于红色研学的开发缺乏独特性,大部分景点档次不高,研学内容较为单一,景区的吸引力不强,无法真正调动研学者的兴趣。绝大部分的红色研学地点的陈列、展示、宣传的方式和手段相似且缺少创新,以传统的文物展览、人工讲解等为主要参观方式,缺少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同质化问题严重,缺少地区特色,使得研学者的体验感较低,缺乏感召力和震撼力[4]。产品设计中缺乏创新性、创意性,难以对游客产生吸引力。研学过程中缺乏互动性、参与性,没能让学生在“游”中“学”,在“学”中“游”。这导致学生注意力分散,造成红色研学旅行活动的效果不佳,降低了研学的重游率,不利于红色研学旅行的健康发展。
3.3 课程衔接不当,主体针对不强
当前的红色研学旅行缺乏与课程的衔接,部分研学机构只注重该地区已有的红色文化资源,发挥当地仅有的红色旅游资源价值,没有考虑到课本知识与现实资源的结合。此外,鲁西地区有黄河与运河流经,同时还是重要的革命老区,地理位置、自然条件优越,黄河文化、运河文化深厚,这些都是鲁西地区独有的特色教育资源,但目前的红色研学旅行只突出了该地区的红色文化,尚未涉及地理等其他学科的领域,并且缺少研学之后对于学生理解程度的追踪。
目前来看,大部分的红色研学对于中小学生群体没有针对性。中小学生是一个整体,也是当前红色研学的主体,但就中小学生内部而言又有很大的差异。比如小学生和中学生相比较,不仅年龄上有不同,他们之间的接受知识、理解问题的能力也存在很大的差异。但红色研学基地、红色景点却没有根据群体的不同而做出相应的工作,只是强调红色文化价值的普适性,并没有考虑到研学群体的特殊性。另外,狭义的研学群体特指中小学生,该群体消费能力较弱,带来的经济效益较少,而广义的研学群体包含了各个年龄段的人,市场规模和盈利空间大,所以应该制定符合各年龄段年龄特征的主题研学[5]。
3.4 缺少跨市合作,组织力量薄弱
鲁西五市红色研学旅行多局限在本市范围内,缺少市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由于中小学生群体的特点,自理能力较差,假期有限,因此目前的红色研学旅行多以小范围、短时间的半日游、一日游为主。这样的优点就是节省时间和花费,可以充分利用周末等短假期,缺点就是仅了解到所在区域的红色文化,缺少对鲁西地区红色文化整体性与空间性的理解。鲁西地区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一个非常重要的革命老区,想要完整地理解该地区的红色文化,就不能局限于范围小、时间短的半日游与一日游。此外,红色研学的核心就是红色校本课程的开发,要做到在研学旅途中有东西可“研”,有地方可“游”,有研学导师可指导、讲解,需要做好研学之前的准备工作。但当前的红色研学大多以学校或者旅行机构组织,学生参与为主,缺少家长、学生、高校、企业等多方力量的参与,无法真正听取多方意见,反映多方诉求。
4 鲁西地区红色研学旅行发展的路径研究
目前,鲁西五市依托丰富而具有特色的红色文化资源,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整合区域红色文化资源,该区域的红色文化保护与传承、红色研学旅行开发工作都处于一个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过程。
4.1 整合红色资源,凸显文化引领
发展红色研学旅行,鲁西五市首先要整合区域内红色文化资源,摸清“家底”。在整合红色文化资源工作中,观赏体验类的红色研学旅行资源大致可概括为以下三类。
一是红色遗迹。这类红色研学旅行资源是指推进中国革命进程、为国家建党立业做出巨大贡献的人物所遗留下来的居住旧址和相关物件,如菏泽的曹县红三村抗日联防遗址、聊城的莘县中共冀鲁豫(平原)分局旧址等。
二是红色纪念场所。这类红色研学旅行资源主要是指记录了鲁西五市红色革命发展史实,陈列革命烈士遗存物品的纪念性建筑,如聊城的范筑先烈士纪念馆、菏泽的冀鲁豫边区革命纪念馆等。
三是红色教育基地。2021年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开展“100家研学基地红色游”系列活动,推出100家红色研学基地,鲁西五市共有26个红色研学基地,其中聊城8个,菏泽7个,枣庄3个,济宁3个,德州5个。
4.2 开发研学路线,促进经典带动
鲁西五市在整合红色资源的基础上,致力于开发精品红色研学旅行路线。如聊城市文化和旅游局开发了以孔繁森同志纪念馆等为主要景点的“繁森精神耀东昌”路线,以及以踏寻先辈光辉足迹,弘扬红色革命精神为主题的“永不消逝的红色记忆”路线。菏泽市文化和旅游局开发了“建党百年峥嵘岁月”和“光辉历程·砥砺奋进追梦游”等精品红色旅游路线。济宁市文化和旅游局开发了“红色羊山情怀,缅怀尼山英烈”和“号角在羊山吹响,锦旗在羊山飘扬”红色旅游路线。枣庄市文化和旅游局开发了“游革命圣地,忆往昔峥嵘岁月!”红色旅游路线。德州市文化和旅游局开发了“红色冀鲁边”——八路军东进抗日挺进纵队入鲁线和“流动的红色记忆”——大运河革命主题路线。
2023年7月20日,在山东省乡村文化振兴暨红色基因传承工程、小戏小剧群众演群众看工作现场推进会上,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推出12条红色研学主题精品游线路,解锁讲好红色故事的“山东密码”。其中“鲁南铁道游击”飞虎英雄集结地主题游线涉及枣庄、济宁、菏泽;“渤海革命丰碑”红色基因传承主题游线涉及德州;“英雄115”转战齐鲁主题游线涉及菏泽、济宁、枣庄;“穿越封锁线”红色秘密交通主题游线涉及菏泽、济宁、枣庄;“黄河文化礼赞”红色生态休闲主题游线涉及菏泽、聊城、德州;“京杭黄金水道” 港航齐鲁水上主题游线涉及枣庄、济宁、聊城、德州;“脱贫攻坚样板”红色乡村振兴主题游线涉及枣庄。
4.3 打造特色品牌,推动持续研学
鲁西五市在挖掘红色文化资源,开发红色研学路线的同时,还注重打造特色研学旅游品牌。如聊城市文化和旅游局在2022年举办“两河之约——青春研学季”活动,打造“两河之约”特色研学品牌。菏泽市依托现有的红色文化资源,促进文化廊道建设,打造“研学+”特色文化品牌。枣庄市文化和旅游局发挥台儿庄古城、台儿庄大战纪念馆、铁道游击队纪念园等研学实践教育基地作用,打造具有特色的红色研学品牌。济宁市作为儒家文化的发源地,文化底蕴深厚,打造了“孔子学堂”等研学品牌,开发了“孔子密码”等特色研学课程,每逢重大节日或纪念日,因地制宜地发挥当地优势开展红色研学,开发红色文化产品。德州市围绕“禹城大战”红色品牌,加强红色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借助网络等多种手段进行宣传,助力红色研学旅行的发展。
5 鲁西地区红色研学旅行对策与建议
5.1 深挖文化内涵,讲好红色故事
鲁西五市整合红色文化资源,不仅要注重革命纪念馆、战争旧址等的建设,还要注重这些景点、遗址背后红色故事的挖掘。鲁西五市应该依据现有的红色文化资源,去寻找和串联该地区的红色家书、红色家训、红色家风等,这些都是革命先烈们留给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尽管这些资源距离现下中小学生年代久远,但它展现了伟大民族精神和昭示后人奋进的情怀。在引领中小学生进行红色研学旅行的同时,应该对学生讲述红色家书、红色家训、红色家风,注重对学生思政能力的培养,只有深挖红色文化内涵,讲好红色故事,才能让中小学生真正了解到红色文化背后的文化内涵,才能让学生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知道红色文化的来龙去脉,才能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才能培养爱国主义教育、发扬优良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
5.2 结合现代科技,打造“研学+”模式
红色研学旅行应该注入科技时尚元素,打造沉浸式研学体验,使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改变过去传统的静态展示,让红色文化“活起来”,让学生沉浸式体验军民鱼水情,深化对红色故事的认识,更好地了解红色文化,开创“研学+科技”模式。举办多样的红色表演节目,如开展话剧表演、角色互换等,增加学生的互动体验,身临其境地感受战火连天的革命战争年代。另外,需要利用当下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方式,如剧本杀、纪念册盖章通关等,还原革命战争年代的真实场景,增强学生的互动性、参与性,建设“研学+互动”模式。当今社会是科技发展的社会,微信、快手、抖音等APP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鲁西五市可将红色研学通过这些媒体进行同城推流,与当地网红达成合作,做到精准宣传、稳定引流[6-7],让研学者了解红色研学,引起研学者的共鸣,实现“研学+宣传”模式。另外要注重文创产品的创新,设计出如“好客山东”等具有鲁西特色的文创产品,打造“红色文化”为主题的酒店、餐饮、娱乐、纪念品、康养、研学等新模式[8],让学生既能学习红色文化,也能看得到地域特色。通过网络平台,设计出集讲解、购物、设计等于一体的小程序或APP,让研学者感受到时代的发展,还能带动地方经济增长,打造“研学+文创”模式。具体见图1。
图1 “研学+”模式示意图
5.3 促进课程融合,开发主题研学
鲁西五市应该加强红色研学旅行内容建设,进一步优化教育课程、项目等,为高质量推动红色研学旅行工作提供有力支撑。利用自身红色旅游资源,打造特色研学基地。鲁西五市可参考“中国旅游文化周”活动,将红色研学旅行与课程相融合,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对鲁西地区红色文化进行全面的讲解和剖析,加强对于学生思政能力的教育。鲁西五市还应注重完善红色研学体系,将研学前的红色故事背景、红色知识普及,研学中的讲解、互动参与,研学后的效果追踪、研学评价组合为一个有机的、系统的、完备的整体,做到研学有准备,研学有内容,研学有追踪,不断推动红色研学朝着专业化、规范化、可持续化方向发展。具体见图2。
图2 研学流程图
除此之外,还要注重其他学科知识之间的互动交融,黄河、运河在鲁西大地源远流长,可利用鲁西地区优越的自然条件与地理位置,增加学生对于地理、历史等学科的认知,激发学生对学科交融的好奇心。鲁西五市还应对不同年龄段的研学者开展具有针对性的红色研学,对年龄较小、理解能力有限的小学生开展以感官体验为主的红色研学,让研学者首先了解红色文化是什么,培养小学生对于红色文化的兴趣。对于初中生应进一步加强对于红色文化的思考,知道红色文化的现实意义以及个人与红色文化的关系。对于理解能力、互动能力较强的高中生应在红色研学过程中增加一些动手实践活动,深化对于红色文化的理解与认识[9]。此外,红色研学应该扩大服务群体范围,不应只局限于中小学生,要针对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开发不同的研学模式,对于幼儿园的儿童开展以家庭为单位的亲子游,对于公司或者学校工作人员组织红色团建活动,对于年龄较大的老年群体设计红色康养游,满足研学群体多样化、综合化、个性化需求[10]。
5.4 推动全域研学,多方力量参与
鲁西五市应联合开展全域研学,在五一、十一、寒暑假期间开展时间较长的市际间的红色研学一周游等,以便学生从整体上理解鲁西地区特色红色文化,加深对于鲁西地区红色文化的整体把握。鲁西五市开展红色研学旅行不应只局限于红色文化的宣传,还应依据鲁西地区独特位置优势,结合鲁西地区特色“两河”文化,将红色文化与黄河文化、运河文化相结合,打造红色文化、黄河文化、运河文化旅游板块[11]。在发挥红色景区价值的同时,还应配套绿色景区、古色景区,使研学旅行由单一型向多样型、特色化方向转型。加强鲁西地区“两河”特色文旅廊道的建设,打造“红色+绿色”“红色+古色”等主题研学[12],寓教于乐,让学生在体验红色文化魅力的同时,还能够亲近大自然,感受美、陶冶美、鉴赏美。
鲁西五市红色研学旅行的开展应开展多方参与,听取多方意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中小学生是当前研学旅行的主要受体,首先要根据学生的兴趣来规划红色研学旅行。其次,家长应从小培养孩子对红色文化的兴趣,营造浓厚的家庭内部红色文化氛围[13]。中小学应加强红色研学旅行的宣传工作,通过黑板报、班会等形式普及红色文化,激发学生对于红色研学的积极性。高校应该建立完善的研学导师培养机制,提高课程开发者教育理论水平,促进研学实践经验的积累,筑牢课程开发者知识基础,培养出一批综合素质高、专业能力强、具备研学课程开发能力的研学导师队伍。企业应为研学旅行提供技术支持,融入科技元素,打造“云+端”研学。红色研学基地应完善基础设施,配备专业的基地服务人员,加强基地宣传,建立线上+线下的研学反馈途径。政府应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给予红色研学旅行政策、资金方面的支持,出台研学旅行课程设计规范、服务规范等行业标准。此外,政府还要制定一些人才引进政策,建立人才激励机制,不仅要把人才“引进来”,还要让人才“留下来”,定期请研学专业人员来进行调查,致力于红色研学旅行的持续化发展[14]。
综上所述,鲁西运河区域红色文化资源是党和国家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党艰苦斗争历程的历史见证。鲁西五市应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充分利用该地区的区位、文化、政策优势,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继续深挖红色文化内涵,讲好红色故事;结合现代科技,打造“研学+”模式;促进课程融合,开发主题研学;推动全域研学,多方力量参与。真正让红色文化融入学生的学习生活之中,增强中小学生对于红色文化的认同感,加强学生的思政文化教育,真正让红色文化入脑、入心、入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