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慧旅游背景下的红色旅游创新发展研究※

2024-03-06吴沐优

四川旅游学院学报 2024年2期
关键词:红色旅游景区红色

吴沐优 白 洁

(四川旅游学院,四川 成都 610100)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和革新,数字化战略的进一步深入,旅游作为大众娱乐的主要方式,出行需求和消费途径也发生了改变,在创新驱动的背景下,红色旅游也伴随着技术革新不断突破原有发展模式,进入“十四五”旅游发展新阶段。当下,红色旅游市场还在逐步开拓中,数字化战略对于红色旅游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这就要求红色旅游立足于数字化的新发展战略,谋划红色旅游发展的新方案,释放更多红色旅游空间,满足更多红色旅游需求。红色旅游需要进一步集合优势资源,实现“智慧”革新,扩大数字技术场景的应用,深化“互联网+旅游”,利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

1 智慧旅游背景下红色旅游创新发展的基础

1.1 红色旅游需求不断扩大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要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革命精神不仅是历史的,而且也是现实的和未来的。”[1]红色文化作为中华文明中独具特色的一部分,凝聚了中华民族英勇斗争,争取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为美好生活不断进行顽强奋斗的民族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伟大斗争中培育和创造的思想理论和精神品格,是新时代树立文化自信的精神内核。[2]通过对红色文化的发展和宣扬,能进一步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随着时代和社会的不断变迁,在物质生活得到满足的过程中,人民群众对于精神世界的追求从未停止。“追星热”“电竞热”到现在的多元化文化追求,思维和想法也在与时俱进,中国人民奋勇拼搏的红色故事,逐渐深入人心。

从市场需求侧来看,市场需求逐渐多元化、个性化,人们对红色旅游的需求持续增加,我国红色旅游市场规模持续增长。从途牛旅游网发布的《2023年上半年度红色旅游消费报告》中可以看出,2023年上半年用户参与红色旅游的热情持续高涨,第二季度红色旅游出游人次环比第一季度增长164%。红色旅游作为广大游客出行的主要选项,已经成为国内旅游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此同时,红色旅游中的红色研学、红色实践也持续走高,2023年上半年参与红色旅游的用户中,年龄在26~35岁的中青年用户出游人次占比最高,达到了30%,其次是18~25岁的用户,出游人次占比为20%。面对游客日益高涨的红色旅游热情,和人民群众对于精神文明的追求和需求,红色旅游自身需要快速适应急速扩张的市场所带来的改变,尽快推出更多满足市场端需求的旅游产品,这就需要借助智慧旅游的力量。

1.2 红色旅游景区不断完备

从旅游供给侧来看,随着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理念被提出,国内各地通过资源整合、资源协调、资源重组等方式,加大了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不断完善红色旅游景区。截至2023年7月,在国家文化和旅游部网站显示的红色旅游景区(景点)已高达300个,主要分布于陕西省、山西省、河北省、北京市、安徽省、上海市、重庆市、贵州省、四川省、江西省和湖南省。这部分地区的红色旅游资源保存相对完备,开发程度较高,为红色旅游的进一步开发提供了更多可能性。红色旅游需求的不断增长,催生了红色旅游在当前已经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探寻更多的可能性,实现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

1.3 数字信息技术不断创新融合

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对旅游产业市场和发展环境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数字技术能够打破时空约束进行价值创造,改变传统的生产决定消费的价值创造模式,能推动形成需求侧与供给侧协同创造价值。旅游消费者利用移动互联网等技术工具能够迅速、全面地掌握旅游产品的相关信息,并且在旅游交易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

游客将产生更多定制化、多元化和个性化的需求,旅游消费模式在技术的推动下发生了转变,进而导致旅游产业的创新升级和管理变革,催生更多新的商业形态的形成和完善。“旅游信息是旅游活动中旅游主体、客体和介质的本质、特征和运动规律的属性。”[3]数字化技术革新实现了旅游信息全新展现方式和旅游体验的跨越式发展,前沿的数字技术被运用到旅游活动中来。

与此同时,数字信息技术的快速更迭也冲击了传统的文化传播方式,网络融媒体的异军突起,决定了基于网络的文化传播不再是传统的单方面的知识输出。基于网络的平等性,利用网络传播也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技术更迭的基础上,通过红色旅游传播的红色文化也要完成时代创新,提高传播的实效性,重视微创新群体的力量,尊重受众者的个体差异,让红色文化更接地气,有说服力、亲和力。

1.4 智慧旅游政策不断深化

自2018年“智慧旅游”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以来,国家连续颁布了一系列数字化的发展战略,其中提及智慧旅游的政策文件大幅度增加。二十大报告中的“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更是指明了我国旅游产业的发展方向。红色旅游作为旅游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数字化发展的政策层面导向已经十分明确:要将红色旅游与数字化深度结合。国家“十四五”规划则明确表明要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推进产业的数字化转型,这为红色旅游通过智慧转变实现高质量快速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2020年印发的《关于深化“互联网+旅游”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论述了旅游产业和数字信息技术的融合模式,明确提及了要打造数字博物馆和展览馆,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2022年最新发布的《智慧旅游场景应用指南(试行)》则明确了智慧旅游的应用方式(见表1)。智慧旅游是产业数字化在旅游产业中的典型代表和集中体现,是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基础,实现旅游资源、社会资源的共享与有效利用,通过为游客提供高质量、高满意度服务,以满足其个性化需求的系统化、集约化管理变革。本文所提及基于智慧旅游的红色旅游创新发展,包含了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等多种智慧化转变。

表1 2020—2022年我国智慧旅游发展政策一览表

2 智慧旅游背景下红色旅游创新发展亟须解决的问题

2.1 红色旅游数据库缺乏,辐射面积有限

一是红色旅游资源统计缺乏专业分类。由于历史因素的影响,我国红色旅游资源多为交通较为不便,路程较为遥远的偏远地区,且分布较为分散。除了一些开发较早,红色文化基础好,发展较快的红色旅游景区外,大部分红色旅游资源亟须开发、整合。这些尚未被完全开发和保护的红色资源蕴涵着丰富的红色文化,若不及时完成梳理整合,就有浪费甚至被破坏的风险。且目前国内红色旅游景点多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文化教育基地”的形式呈现,方式表现单一。国家红色旅游景区的整体数据仅出现于国家文化和旅游部网站平台上,均统称为“红色旅游景区(景点)”。景区搜索也仅限于省份,并无二级分类,缺乏对旅游资源的分类规划,缺乏红色旅游数据的统一搜索平台,缺乏对红色旅游景区的进一步分类和细化。

二是旅游资源数据库有待完善,一体数字化平台有待建立。红色旅游的发展是随着物质文化的发展而进一步推进的,其发展的时间较短,还处于快速发展时期,整体统筹布局不够完备,红色旅游资源库尚未成形。在缺乏统一数据库的情况下,在供给侧,对于红色旅游的统筹协调发展就无从谈起;在需求侧,游客在选择红色旅游景区时,只能凭借口口相传和有限的旅游宣传,无法根据需求进行横向对比,需求匹配度十分有限。

2.2 红色旅游资源挖掘不足,同质化严重

一是红色旅游资源挖掘不深刻,旅游产品不丰富。部分红色旅游景区,在早期发展时缺乏长远规划,配套的设置缺乏红色元素的展现,淡化了景区的红色要素,对红色文化只是粗糙的机械化包装,展现内容不够深刻、立体。在旅游开发的过程中挖掘不足、粗制滥造、庸俗化或者破坏化建设,展现形式机械化,造成大量红色旅游景区同质化的情况,红色旅游景区无法脱颖而出,红色文化传播影响十分有限。加之部分景区过度强调旅游的噱头,将革命先烈的光辉事迹片面化、商品化、娱乐化的利用,容易导致对于红色文化的曲解和误导的情况。甚至出现对革命先烈污名化的娱乐化的情况,这就很容易陷入历史虚无主义的陷阱中。

二是红色旅游体验方式静态。新时代红色文化讲述需要新的表达方式,需要满足大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目前,就红色旅游体验方式来说,大多数红色景区体验方式陈旧、单一,体验模式依旧延续着非数字时代的各类模式,沉浸效果有限,不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体会红色文化的魅力、深入了解革命故事、沉浸体验红色精神的需求。主要表现载体为纪念碑、雕像、陈列等,以游客浏览观看为主要模式,配备一定的历史文物和故事讲解。部分展馆运用了数字技术,也多以电子展板、视频播放为主,本质上未脱离传统的展示模式,不能体现红色文化的层次性、多样性,缺乏互动体验,其传播效果有限。

2.3 红色旅游信息化程度有限,宣传程度不足

一是红色旅游宣传平台有限。部分红色旅游景区宣传和推广手段单一陈旧,地域性辐射不足。部分红色旅游景区缺乏对外推介的手段,网站更新缓慢,平台搭建不足,对景区的深入了解难以通过网络完成。例如,红色旅游资源极为丰富的四川省,人们对其红色旅游景点的认知仍然局限在开发较早的“飞夺泸定桥”大渡河景区、广安邓小平故居等部分旅游符号,对于其他地区的红色旅游资源了解十分有限。部分红色旅游景区的资料缺乏,即使通过网络引擎搜索、“大众点评”APP等方式,也无法获取旅游景区的开放时间、基本介绍和门票信息等主要旅游信息。对于公众来说,无法做好旅游攻略,在红色旅游开展的第一步,就遭到了信息缺失的阻碍。

二是红色旅游宣传模式单一。想要达到传播红色文化的目的,就需要利用多种宣传途径,扩大其影响力。但在现实生活中,红色旅游景区的宣传和红色文化的传播依旧囿于传统的形式,比如横幅展示、标语制作或者简单的公众号推文。宣传手段的匮乏暴露了文化符号的缺失,在创新驱动的背景下,红色旅游景区推广应更加具备网络思维,汲取数字化的精神、方法、技术和规则,尽可能地利用多样化的平台、先进的技术和已形成的数据库,充分学习、理解、分析网络思维的特点与内涵,以网络思维完善、改进、优化红色旅游服务的理念与方法,完成“思维升级”。

2.4 红色旅游沟通机制缺乏,联动有待深化

一是缺乏数据沟通交互机制。红色旅游想要顺应智慧旅游创新发展,需要强大的旅游应用数据库作为支持。智慧旅游背景下的红色旅游发展需要多个主要部门的信息交互,特别是同交通、工信、科技的沟通交互。[4]现阶段的红色旅游,只是对独立景区数据的处理和交互,在共享数据和互联应用上相对缺乏,且在同地域多个景区之间,缺乏互动发展的渠道和平台。基于此,建立数据沟通联动机制,是目前亟须解决的问题。

二是红色旅游的数据监管缺乏。目前,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和保护,红色旅游景区的定位和发展方向,都是以地方政府或地方文旅部门作为主导,其开发发展水平参差不齐,缺乏数字化分析和第三方协同监管。红色旅游景区的各项数据仅存在于封闭的内部渠道中,例如景区门口的“今日参观(入园)人数”电子展示屏,旅游数据的融合链接程度有限,数据的整合和实时跟踪方面也有所欠缺。

3 智慧旅游背景下红色旅游创新发展的路径

3.1 把握精神需求,打造红色旅游数据库

“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红色文化要以传承红色基因、红色历史为基础,深入挖掘红色文旅资源。红色旅游作为随着社会市场经济发展而发展的旅游方式,在多年的发展中,实体层面的挖掘和保护已经基本完成。在智慧旅游的背景下,红色旅游需要进行思维转变,着重突破红色文化资源的数字化,在实体充分挖掘的基础上,凝练红色文化精神,打造红色文旅数字资源库。

充分运用档案收集和智慧收集的方式,对红色文旅资源进行信息化梳理。对梳理红色旅游景区的原始材料,完成红色档案、历史书籍、视频音频材料、历史图片等等的整理。通过梳理,确保红色文化资源的完整保存,进一步丰富红色文旅资源的数据库。依托数字平台完成红色文旅资源数字化,构建时间维度、空间维度、同源维度的分类,探索实现可检索、可溯源。建立红色文旅资源基因库,将红色旅游“标签化”,方便游客在出行时,可以通过搜索的方式,完成目的地的选择。

3.2 引导合理开发,丰富红色旅游内容

红色文化是一个动态的文化,它见证着中国历史发展的各个阶段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有效融合。“理论一经群众掌握,也会变成物质力量”[5],发展红色旅游是引导广大人民群众传承红色基因的必然逻辑。因此,在智慧旅游的背景下,如何高效率利用红色资源,是创新发展需要突破的难题。

一是加强红色文旅资源的网络互动性。在充分挖掘资源的基础上,提高红色旅游的有效信息展示。要利用大数据调研,通过专业机构深入了解不同群体对红色文化的内在追求,探索红色研学旅游、红色休闲旅游、红色体验旅游等不同的红色旅游需求,开发针对不同群体的针对性互动产品。例如红色研学旅游中,可以针对不同学段进行开发,针对义务教育阶段,可以配合可敬可亲的红色卡通形象,拉近红色文化和中小学生之间的距离,采取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体验方式,完成红色文化的“4D”立体环绕。

二是打造红色文旅资源的数字化场景。要充分借助VR、AR等数字化信息技术模式,让红色文化“活起来”,加强红色文旅资源的互动性,增强文化的空间吸引力,将传统的“观光式浏览”转化为“沉浸式浏览”。[6]培育智慧红色旅游重点项目,打造智慧红色旅游城市、旅游景区,讲出生动的红色故事。

三是开发红色文旅体验产品,发展沉浸式互动体验、虚拟展示、智慧导览等新型旅游服务,推进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旅游场景化建设。线上体验产品并不是机械性的拍照和复制线下展品,而是运用融媒体、全息投影等技术将展品呈现在网络空间,真正孵化出突破空间限制的体验产品。[7]让纪念品不单是一个文创冰激凌,不只是一个冰箱贴,不再是一个放在家里落灰的摆件,而是他们“走过、路过、看过、体验过”的证据,切实加强游客的参与度。同时,可以基于数字化平台,打造红色游戏,例如前些年倍受欢迎的国风模拟经营类游戏《江南百景图》,就以画卷般的江南风光展示,将国风元素融入游戏,在让玩家体会到乐趣的同时,也宣传了美丽的江南风光,甚至出现了游戏同款风景的打卡,以数字化的场景打造带动了现实旅游的发展。

3.3 加强政策引领,打破红色旅游壁垒

一是要加强政策引领作用,基于国家“十四五”旅游发展规划,进一步完成各个层级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引导。加大红色旅游产业的规划发展,完善全国各地红色旅游规章,积极完善和推广红色旅游行业准则,引导红色旅游健康发展。

二是建立红色旅游协同发展体系,打通红色旅游壁垒。以区域联动发展的理念,对有联系的红色旅游资源进行整体性挖掘并施以体系化优化。依托部分已经成型的红色旅游景区,协同周边景区同步发展,善用“一体化”的思维模式,解决散布在偏远地区红色旅游景区沟通难的问题,结合乡村振兴战略,打破数据壁垒,利用数字信息技术实现数据互通。例如根据区域划分,打造多条“一日游”“多日游”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做好游客交互引导,优化资源配置,达到盘活全局的目的。

三是创新红色旅游公共服务模式。建设旅游监测大数据平台,推动“互联网+旅游+监管”的精准监督机制。综合利用5G、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整合旅游、天气、交通等关键信息,及时为游客发布旅游景区实施接待量、道路交通情况、主要天气情况等旅游信息。由旅游相关部门引导,建立旅游预约平台,推动大流量景区建立完善分时段预约浏览制,并提供流量监测、科学分流引导等专业服务。[8]当下大多红色旅游景区采用微信小程序预约,预约平台分散且在访问量大的时候容易造成平台崩溃,各个景区的预约开放时间也不一致。对于这种情况,可以由省级文旅部门牵头,建立统一红色旅游景区预约平台,为游客提供预约提醒的推送,解决游客预约难的问题。

3.4 丰富传播形式,夯实红色旅游基础

一是不断优化个性化传播方式。智慧旅游背景下的红色旅游资源,要不断丰富其精神内涵,注重传播方式和内容品质。新时代网络思维在数据运作的过程中更重视个体的参与度,注重对于个体偏好差异的尊重,并在一次次差异化捕捉中不断更新数据库,通过更新的技术手段实现传播的准确性。[9]对于红色旅游来说,需要利用网络思维的传播模式,利用飞速发展的技术基础搭建个性化的传播平台。同时,利用微信公众号、抖音、小红书、大众点评等各类已经成熟的网络平台,传播红色旅游信息,投放红色旅游广告,宣传红色旅游产品,打破刻板印象,让红色旅游活起来。

二是保障红色文化的传播质量,促进旅游产品和旅游服务线上和线下的加速交融。挖掘开发各种类型的红色文化产品,例如红色文化纪录片、红色文化影视剧、红色文化网络游戏、红色文化小程序。近年来,多部红色题材影视作品的播出,为红色文化的传播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10],这也带动了红色旅游景点和景区的发展。例如优秀的红色电视剧作品《觉醒年代》播出以后,许多年轻人自发去到安徽合肥延乔路参观游览,纪念陈延年、陈乔年烈士。优秀的文艺作品在贴近当代人的接受习惯的基础上,拓宽接触学习红色文化的渠道,通过合理化的市场宣传加之老一辈表演艺术家和青年演员的精彩演绎,在传播红色文化的基础上,增加红色旅游景区的故事性讲述,在满足游客旅游需求的同时增加了红色文化的学习。进一步加大红色文物和红色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在推进景区建设的同时加强了历史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另外,通过网络进行的红色文化传播,要注意防止红色旅游的泛娱乐化,以免使部分人对红色文化一知半解甚至产生误解。红色文化在信息化传播过程中要加强审核责任制,通过相关法律法规,使网络传播者和网络传播平台加强对红色文化传播的监管,不断加强红色文化的主导地位,坚定红色理想和红色信念。

三是加强红色旅游的智慧化改造。提升旅游景区中的5G网络覆盖水平,数字化智慧化改造升级红色旅游景区内的停车场、旅游集散中心、旅游咨询中心、游客服务中心、旅游专用道路、旅游厕所及旅游景区引导标识系统。倡导合法合规利用大数据等方式,加强红色旅游营销推广,提升传播的智慧性、针对性。鼓励红色旅游景区及周边商业与互联网服务平台积极合作,建立网络旗舰店、网络零售店,拓宽门票、商品销售渠道,让游客出行更为便捷。

4 结语

红色资源是中国共产党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并构成了最为宝贵的精神遗产。对于红色资源的有效利用、红色传统的发扬光大以及红色基因的传承具有重要的价值和作用。在如今智慧旅游的视域下,创新发展红色旅游,提升红色旅游质量,离不开数字技术的支持,必须顺应旅游行业的发展趋势,进行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建设。通过智慧红色旅游的发展,让红色文化鲜活生动、经典隽永,进一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实现红色文化的“共享”,完成情理的交融,更好地传承红色情感。

猜你喜欢

红色旅游景区红色
红色是什么
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
云南发布一批公示 10家景区拟确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红色在哪里?
『摘牌』
东征村:红色旅游助力脱贫换新颜
“摘牌”
红色旅游
某景区留念
追忆红色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