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班队活动与语文教学有效融合的育人探索

2024-03-06江苏省常州市荆川小学市教科院附小

教育 2024年6期
关键词:班队班会课育人

李 莹 江苏省常州市荆川小学(市教科院附小)

“学科教学”与“班队活动”是班级生活中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当下,这两部分往往相互隔离、互不相关,前者是各学科教师的专业领地,后者是班主任的专业领地。然而,班队活动其实和各个学科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如果教师在落实活动的过程中能够和学科知识进行一定的融合,可能会获得不一样的效果。

作为一名一线小学语文教师,发现大部分教师的课堂教学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局限性,采取“就教材读语文”的模式,对语文素养应用于实践的程度不够,针对相关语文知识技能的展开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这种模式忽略了小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使小学语文教学与小学生实际生活产生了严重的背离。语文教师往往还兼任着“班主任”的角色,我们常常看到他们为策划班队活动煞费苦心地寻找资源,而学科教学则把目标仅仅瞄准考试,任丰富的资源白白流失。

从去年开始,我尝试着将班队活动和语文教学有机融合,促进学生健康成长。通过解读文本,根据学生的发展需求把课文的主题和班队活动的教育主题进行对接,引导学生把语文课文中所体悟到的丰富感受用于班级活动之中。

一、心的渴求,改变迫在眉睫

(一)学生困境分析

首先,通过调查发现,班里的孩子觉得语文综合性学习就是上网搜集资料做成手抄报,部分学生甚至觉得这是一种学习压力。从而可以看出语文综合性学习因没有学习指向性,学生一般是被动学习。被动学习导致的结果往往是记忆不深刻,不能理解,更不会运用。

其次,班队活动多以宣讲班级事务为主,学生表示没有参与性,没有此课程该有的功能作用。有时候,班队活动仅仅只是为了活动而活动,没有符合学生的成长需要。与轰轰烈烈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践和百花齐放的课堂教学研究成果相比,小学的班级建设在内容上显得较为空洞。

(二)课程实效欠佳

小学语文部编版教材在全国范围内统一使用后,虽然在内容安排设置方面增加了“综合性学习”这一板块,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并没有相关的体制改革给“综合性学习”施展的空间,综合性学习停留在纸上。

班主任在上班会课的时候普遍无抓手、无主题,甚至有的新手老师从不上班会课,不是利用班会课发发奖励,就是进行一周总结等的简单内容。故不管是综合性学习还是班会课,都没有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二、“融合”教学,价值新体现

班队活动是从班级、校园、社会等领域获得丰富的资源从而进行育人的,而语文学科的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能从教材内容上挖掘资源进行育人,把二者融合,可以发挥各自不可替代的育人价值,多角度、多方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构成丰富多彩的实践研究活动,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借助班队活动优化语文育人功能

在进行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之下,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许多新修改内容都与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息息相关。而小学语文教材中体现出来的这些优秀品格正是班主任在日常工作中需要帮助学生建立的内容。在落实班队活动的过程中,我们会加入一些学科教材内容、社会热点内容、时事新闻内容,这些内容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活动当中,基于此再展开小组交流、辩论。这是教材学习和实践活动的结合,强调了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在生活实践和社会实践活动中学好语文、用好语文。每一次班队活动的开展,都锻炼了学生的多种能力,也进一步加强了语文学科本身的育人功能。

(二)借助班队活动强化人际交往能力

由于学生的知识有限和社会经验不足等原因,他们并不能随时将自己的情感需求和疑问等准确表述出来。通过语文教师教学工作的开展,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认知水平都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将班队活动和语文教学整合,主要是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在活动中展示自己,和同学交流沟通,融入社会群体,完成相关的学习任务等,这样其实就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为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提供了很好的平台,这对于学生的进一步发展有重要作用。

(三)借助班队活动提升团结协作水平

目前素质教育强调要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学生要积极参与到各类活动中,而且语文学科也为学生实践活动提供了很多素材,这给提升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对于提升学生的合作水平有着重要的作用。例如我们开展的走访革命先烈的活动或者探寻名胜古迹活动等,都需要学生之间有效的协作配合才能完成,每一次活动的开展,班级凝聚力都会大大增强。

(四)借助班队活动践行五育并举理念

追求育人为本,强化全员育人,打通学科与班级之间的壁垒,将语文实践活动与班会课相融合的方式是未来教学模式的新思路。这种教学模式基于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将不同个体学生的学与用、教学与生活充分结合,使小学生的语文态度及价值观获得全方位的发展,也为传统班会课的开展拓宽了新局面。架起学科与班会课之间的桥梁,丰富学生的生活,真正落实语文综合性学习以及班会课的教学目标,努力让语文课堂逐渐从“成绩为主”转向“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让班级文化建设更丰富,从单一的班主任唱独角戏变成以学生为活动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践行五育并举理念。

三、“整合”资源,活动新设计

班主任还有一个身份是班级学科团队负责人,要善于联合各学科教师形成班级教师团队,共同引领学生成长。

(一)德育:文化传承

例如,在教学二年级语文《中国美食》时,那周五的班会课我引导学生了解常州独有的饮食习惯、饮食文化,并布置了美食寻访任务。同时查阅资料了解常州美食故事,让学生了解常州美食独有的风韵。孩子们分成八小组进行美食分享,小组间互相品鉴,就“色、香、味、韵”等多个方面写共享食记,在班级内传阅。

又如,三年级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蕴藏着“传统节日”这一主题,“传统节日古诗诵读比赛”、“传统习俗”介绍大会、“传统”服饰秀……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民族自信和认同意识,成为健康、阳光、感恩的中华好儿女,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再如,四年级在本班孩子“十岁成长礼”之际,我设计了让孩子和家长一起走进菜场、厨房的“一日体验计划”。学生亲自买菜、择洗、烹饪,不仅建立起“孩子”与“食物”的亲近感,培养孩子对食物的感情,逐渐改正一些挑食、偏食、浪费食物等不良习惯,更能体会到父母的不易,家庭氛围更加温馨。

(二)劳育:实践锻炼

我们在班里设置了“植物角”,今年大家一起种植了大蒜。由孩子们亲手种下一颗颗蒜瓣、浇水,每到下课看见他们围在“植物角”,心里总是暖暖的。学校的“农耕园”“农趣园”也是孩子们的常驻地,劳动实践课上老师带着孩子播种、浇灌、除草、观察、记录、收获。自然为教材,天地为教室,学生在体验中感受到了植物生长的规律,记录了植物生长的数据,一篇篇观察日记挂在展示墙上,真正体会到“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含义。

在“美好‘食’光齐分享”的班会课堂上,各小组热火朝天:煎、炒、蒸、焖样样精通;刀、铲、勺、叉通通上阵;油、盐、糖、酱、醋搭配得当,秀出了十八般厨艺。水果奶昔杯、鸡蛋煎饼、肉夹馍、凉拌黄瓜……一道道美食别具风味,有的小组甚至找来了美术老师协助设计美食宣传海报。展示烹饪技能这一特殊形式,让孩子们在体验烹饪乐趣的同时,也检验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达到了劳动育人、以食育人的效果。

(三)美育:欣赏赞美

近代中国伟大的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曾疾呼“美育是最重要、最基础的人生观”。从学生发展的角度来看,“美育”实质上是积极引导学生不断培养审美情趣的过程,让其能够发现学习和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美,以“美育”为契机,不断拓展延伸至学生的德、智、体、劳的均衡发展中,达到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在我的班会课上也融入了美育元素。“夸一夸我的好伙伴”“夸一夸我们的班级”,引导学生在身边发现美、欣赏美;“瞧瞧我们的一天”“榜样在我身边”,在自由热烈的氛围中孩子们学会用美的眼光观察身边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以积极向上的态度对待人生,学会记录美、创造美。

通过这样的融合班会课,不断陶冶和浸润学生的内在精神品质,培养学生对真、善、美的自我追求和精准把握,不断夯实学生的基本人文素养,培养并形成具有更高精神价值追求的时代新人。

(四)价值观:品格提升

多学科融合,多资源整合,在活动的实践中,在问题的驱动下,在思维的碰撞里,学生充分发挥自我能动性,不断改造、重组、新增知识结构,不仅对自我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也在一次次班队活动体验中感悟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关系,渐渐明晰了对世界、对人生的初步认知。

四、“结合”日常,途径新发现

(一)转变教学观念,营造良好的教学气氛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指出,学生才是学习过程中的主动一方,要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摆脱曾经的教学观念是必需的。例如,在教学部编版语文教材《中国美食》一课时,语文教师相比于与死板地分析课文的教学方式,可以采用多元的综合性学习方式将课文与班会结合,说一说“我们身边的美食”。

除此以外,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还可以将班主任的管理理念融入其中,当讲授到与班主任管理理念有关的课文时,可以组织学生谈谈自己对课文的理解,通过学生自己的学习了解到一些班级工作对品德养成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学生对班主任工作的配合程度,便于班主任工作的开展并实现对班级更好地管理。

(二)联系现实生活,把握适切的教育契机

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从来都不应该是局限在课堂之中、课本之内的。在学生日常的生活之中蕴藏着丰富的语文知识,班主任兼语文教师的教学过程中,更重要的任务是帮助学生通过学习去感受自己周围的世界,学会向他人传递自己的想法,学会与他人进行沟通和交流。教材中的课文包罗万象,班主任应该有一双慧眼,发现课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结,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例如,在四年级语文《爬山虎的脚》这一课中安排学生观察大蒜、豆芽生长的任务,在整个单元的学习中获得不同的观察方法,并以科学的眼光、数学的测量、语文的记录、美术的绘制等多学科学习方法相结合,让学生亲身去体会种植、亲眼在生活中观察。

因此,在班主任开展班级工作的过程中和语文教师开展语文教学的过程中都要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带领学生加强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和理解,加强学生对实际生活的观察和认知。

(三)创新课堂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积极性

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注重将语文教学和班主任的工作结合起来,在教学中渗透班级管理的措施。同时,用班级的良好管理来帮助语文教学的展开。作为班主任,如果想正确顺利地开展教学工作,就必须对班上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心中有数,只有了解到学生的需求才能够使班级管理工作落到实处。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方面应该有所创新。

语文教学时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学习,锻炼学生互相合作的能力。同时,学生在互相合作的过程中增进了友谊,活跃了课堂氛围,使语文课堂充满了人文主义关怀,为班队活动开展进一步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个性做好了铺垫。班会课更多的是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与成长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行为规范教育,组织德育活动等。二者采用的方式有相似之处,但班会课更具有灵活性、及时性。让语文课和班会课在教学方式上实现有效融合,可以达到同频共振的目的。

五、逐步推进,育人新征程

班主任老师既要进行学科教学研究,又要开展班会建设,在精力和时间上都是有限的。学科教学与班级建设的沟通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首先,要找到适合每个年段的特点,以此作为切入口。其次,根据综合性学习进行主题的选择,延续育人价值,让每一板块的综合性学习的育人价值除了在语文课上进行挖掘开发,课后也能够在班会活动中得到延续。最后,语文专题研究与班会活动的沟通,进行两者的协调对接,实现价值的转化。

班主任可以围绕“情感”这条主线,以情感性班集体建设为抓手,树立学科教学与班级建设融合发展的思想,让学生在师生“适宜应答式”课堂文化中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通过“情感体验式”实践活动将学科教学与班级建设有机融合起来,从而更有效地促进学生情感品质的提升。

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这是当前班会课建设研究的重心。融合学科资源,创新班队活动固然需要班主任具有较高的组织能力、策划能力和创新能力,但首要的却是班主任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要“以人为中心”“以班级发展为中心”,树立“班级不仅仅是学生上课的地方,更是学生发展的平台”的坚定信念,如此方能走出班级发展的创新之路。

猜你喜欢

班队班会课育人
“花样”班会课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奉献如歌,强国有我(主题班会课)
谈班会课的主题及组织形式
小学主题班会课中德育的实施策略
实践体验让班队活动“实”起来
班队课与微课程亲密“联姻”
“珠”育人
他们用“五招”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