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园美术教育生活化的策略
2024-03-06洪春燕福建省南安市第一幼儿园
洪春燕 福建省南安市第一幼儿园
美术作为一门艺术类学科,具有显著的教学特点。美术作品与生活实景密切相关,它们实际上是画家用大脑将现实环境或情景进行抽象化的最终表现。在当前社会教育不断变革的大前提下,幼儿美术教师要顺应幼儿审美教育和个性化教学的发展需求,通过幼儿生活教育来激发培养幼儿思维的智慧,促进幼儿内在审美思维素质的提升以及幼儿生活技能素养的自我加强。同时,幼儿美术教师应积极寻找与幼儿生活学习的有机连接点,体悟生命和心理反馈,促使二者自然融合,从而提升美术教学效果,培养幼儿思维能力。
一、幼儿美术教育的重要性
幼儿的思维经验和实践能力通常处于启蒙阶段,就像一张白纸,教学则像一支彩色画笔,给予他们多种发展可能性。随着我国教育理念的发展,人们逐渐开始关注幼儿阶段面临的各种教育实际问题,越来越重视为幼儿提供全面的启蒙教育,并深入影响整个幼儿阶段的家庭教育。美术对幼儿是十分有益的,可以初步引导他们对颜色和形式的感知,促进他们视觉神经的成长,逐步培养幼儿的艺术审美意识;通过美术启蒙教育,幼儿可以自由表达内心所想。此外,美术还为幼儿提供了另一种相互沟通的途径。对于大多数幼儿来说,书写文字和运用肢体语言进行表达存在一定的困难,而通过绘画,幼儿可以用图画语言来传达自己的思想。因为相对于直接书写文字,绘画更简单易行。在推动美术教育内容生活化进程的探索中,要求教师巧妙运用教学手段和表现方法,搭建起美术课堂与现实生活之间的桥梁,充分利用幼儿能主动接触社会生活实际的机会,提高美育教学的效果和整体质量,促进幼儿大脑的发育。
二、幼儿园推进美术教育生活化的工作要点
(一)矫正思想,大力宣传
在实施美术教育改革的过程中发现,尽管目前有许多新的技术理念和方法已经被广泛推广和使用于幼儿美术教育中,但传统美术教育中的陈旧现象仍然存在,并对美术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改革实施和效果产生了影响,特别是由于某些教师对基础美术实践教学的认识不够重视,导致在美术实践教育训练过程中敷衍了事。根据目前学校整体状况来看,课堂活动仍然主要由教师作为授课主体执教,这导致幼儿的主观积极性无法完全调动,进而降低了课堂教育的效果。因此,在推进美术教育的实践过程中,应该积极宣传和推广这一理论,让美术教师逐渐认识到美术教育实践的重要性。为了提高幼儿园的美术教育水平,全体美术教师应积极主动地探索和研究幼儿园美术教育的生活化理念。同时,还需要积极推广实践这一教育理念,以提高幼儿园美术教育的生活化程度,进而提高幼儿园美术教学质量,充分挖掘幼儿的潜能。
(二)给予重视,重点支持
幼儿美术教育生活化需要社会各部门积极参与,推广宣传。这样,教师在实践中更容易感受到将美术教育与生活化结合的重要性。在推动教学研究和实践教学方面,教师应该充分支持,同时也应及时总结、推广和运用各种新的教育理念和学习方法,以应对不断发展的教育环境。例如,游戏学习法和自主合作学习法等,可以将这些先进的方法与其独特优势结合起来,为了更好地激发幼儿对美术的浓厚兴趣,让大部分幼儿能够真正热爱并积极投身于美术学习环境中,教师必须重视将美术生活化教学理念运用到实际教学中,发扬教师的创新探索精神,探索引入一些更具启发作用的教育要素,如与信息技术时代发展相关的新教学设备和其他能够激发幼儿潜能、使美术教育更贴近实际生活的新元素等,进一步以目前已经形成的幼儿美术教育的生活化框架模式为实践基础,进行更新和补充,来提高幼儿园美术教育生活化探索的积极性,推动幼儿园美术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
三、美术教育生活化的教学方法
(一)观察引导法
在美术生活化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幼儿的绘画能力,即掌握观察和寻找大自然中美好事物特征的能力。通过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可以让他们动手绘制大自然中的人物或动物身体的独特形态轮廓和特征,培养幼儿的思维敏感度,引导幼儿善于运用观察技巧直击事物的核心特征,及时展示他们内心的真实生活感受和创造性想法,提升画面的生动性和活力。例如,在美术课上,教师常常组织幼儿观察制作娃娃的活动,通过这种形式引导幼儿运用观察方法,研究手工制作娃娃的变化形态、特征和神韵等。同时,这种活动还帮助幼儿按照不同款式的娃娃服装进行创作,如幼儿可以利用各种不同颜色的娃娃材料来制作对应的帽子等,并通过观察制作的过程来进行动手创作。这种表现方式可以帮助幼儿表现出各种不同的表情和发型等,从而培养他们的艺术表现力。
(二)循序渐进法
为了激发幼儿的美术学习兴趣,促使他们全身心积极地参与美术实践,教师必须巧妙运用创新的美术工具。在实际的教学中,虽然有一部分幼儿只对某一种绘画材料缺乏兴趣,但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幼儿心理的成长,他们对其他材料可能会产生兴趣。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教师可以利用幼儿的身心特点和主要兴趣点,有针对性地对各类美术材料进行分类,以便更好地指导幼儿学习。此外,教师还可以考虑借助其他美术辅助工具,指导幼儿亲自动手制作。这样不仅可以有效提升幼儿思维能力,还有助于激发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例如,在组织幼儿参与手工项目“纸杯小制作”过程中,教师可以首先提供小型剪刀和小纸杯等所需材料,这样可以引导幼儿自行进行创意剪纸活动。幼儿凭借自身的想象力,通过卷、剪、涂胶等创意手段,能够创作出各种不同类型的创意作品。
四、幼儿园美术教育生活化的策略
(一)体验式活动,促进幼儿美术教学生活化
在幼儿园的日常美术教学中,设计教育活动的内容应尽可能地贴近生活,以满足幼儿对美术课程的多样化需求。尤其重要的是,幼儿教师应该善于结合当地的文化特色以及自身的教学经验,制定与幼儿需求契合的美术教学活动,这样做有利于幼儿美术课程教育设计生活化的进一步深化和实施。例如,幼儿美术教师可以陪同幼儿到自然界中亲身体验日常生活,让幼儿从这些自然景象中充分感受到美的存在。当幼儿开始对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感到惊讶时,幼儿教师应开始将环境艺术领域的相关专业知识逐渐融入幼儿教育中。在实地体验学习后,幼儿教师可以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真实经历和想法创作美术作品。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幼儿的创作力和审美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培养和提高,使幼儿的绘画作品更加丰富和富有灵性。此外,幼儿美术教师还能根据每节课的特点,开设各种类型的幼儿美术课,引导幼儿适应不同的生活环境,并进行实际的课堂教学。如美术课以果实形象为主题进行,幼儿美术教师可以尝试组织一场关于果实造型的绘画主题活动。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幼儿不仅能够对各种果实的形状产生直观的概念认知,清楚地看到其具体形象,而且还能加深他们对果实绘画概念的直观印象。通过日常生活美术实践等体验式活动,对幼儿群体进行艺术创意教育,可以有效地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审美创造力。同时,这种互动式的教学活动方式也是非常新颖有趣的,让一些幼儿深刻认识到了美术教学的趣味性,激发了他们对创新审美能力的兴趣,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创造多样的生活环境,激发幼儿的创作欲望
无论是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还是各种游戏和运动,都蕴含着丰富有趣的美术启蒙教育的要素。幼儿教师应积极创新美术教育实践的活动过程设计,摆脱传统的美术教学模式思维,坚决反对单纯从成人教育活动的认知角度出发来设计各种美术教育过程内容,而更加强调从贴近幼儿心理入手。为了设计一种有效的美术教学情境,需要先了解每个幼儿独特的绘画兴趣和喜好,并以此为基础进行个性化的教育活动。只有这样,幼儿美术教学才能在一定程度上充分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以及探究兴趣,让他们逐渐接受和喜爱这门课程。因此,幼儿教师需要逐步培养幼儿独立创造生活化学习环境的能力。为了有效创造艺术情境,具体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为幼儿营造健康的学习生活美术氛围,使每个幼儿在无意识中逐渐感受到这种艺术氛围带来的人文气息。幼儿园应该注重打造幼儿美术游戏的教育氛围,举办幼儿美术比赛活动,定期检查更换展示画板,引导幼儿定期参与课外写生学习等,让幼儿在日常环境中逐渐接受美育陶冶。另一方面,家长需要积极配合幼儿教师的工作,全面开展幼儿美术活动和生活化教育,使美术教育成为幼儿园教师与家长共同努力的事。在幼儿家庭教育中,特别需要家长重视幼儿时期对美术基础知识的初步学习。举例来说,我国的民俗节日中都包含丰富的传统美术元素。因此,在每个传统民间节日临近的时候,家长可以引导幼儿参与相关艺术布置和教学活动。春节即将来临时,带领幼儿完成贴年画、写春联、剪窗花等活动。这不仅可以让幼儿深刻感受到浓厚而温馨的传统节日氛围,还能让幼儿充分领略年画和窗花等的独特之美,激发并培养幼儿的动手创作欲望。
(三)收集生活化材料,制作艺术品
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实际情境可以用来进行美育活动,这些情境中的材料都非常有趣。作为幼儿教师,应合理运用这些美育活动材料,引导幼儿进行相关的美术实践活动。幼儿教师在教授幼儿美术知识时,可以运用生活化的素材,从而更容易引起所有幼儿的共同关注,激发他们对知识的求知欲和创造能力。此外,幼儿在幼儿园绘画时会感到亲近,愿意积极参与学习幼儿美术知识。除了关注幼儿生活化学习材料的研究和应用,幼儿教师还应该放手引导幼儿去大自然中搜集各种生活化艺术材料,如河里的碎石、海滩上的鹅卵石和贝壳,以及各种植物的小叶子、废弃塑料瓶和箱子等。这些材料种类繁多,应有尽有。在搜集材料后,幼儿教师应指导幼儿亲自动手制作手工艺品,这是幼儿探索生活美的过程,有助于让幼儿亲自发现并感受美。
(四)美术实践的生活化
应该以适合幼儿日常生活环境为背景来进行美术技能教育,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充分利用美术实践材料进行学习。生活环境为幼儿的美术实践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使他们能够在实际场景中深刻体验艺术之美。通过身临其境的生活画面,幼儿能够充分掌握各种美术活动的实践技巧,从日常生活的美术情境中发掘出无穷的艺术乐趣。为了促进幼儿在日常生活经验中寻找美的体验,美术教师应该将生活情境中设定的绘画场景融入具体的教学设计中,并创新美术教学模式。
创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是利用美术环境来培养幼儿美术教学中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能直接激发并培养幼儿的艺术创造力和文字表达运用能力,丰富幼儿在审美教育方面的体验。作为美术教师,应该在教授幼儿美术课时,重视创造美的氛围,并巧妙运用各种多媒体技术,可以收集幼儿认为美的照片,打造美丽的教学场景,以激发并培养他们对世界美的情感。例如,幼儿在准备回家过年时,可以共同粘贴年画、窗花等物品,以营造喜庆的氛围,让幼儿感受浓烈的节日氛围。教师也应该适当在学校墙上展示具有当地幼儿文化审美水平的精美作品,以激发幼儿对绘画创作的热情,还应定期将幼儿创作的作品展示给家长,同时,让教师之间互相观摩学习幼儿的优秀作品,并向家长介绍幼儿的绘画学习过程,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幼儿的美术作品。这些方式可以最大程度地提高幼儿的视觉审美能力,有助于激发他们形成更积极、乐观、健康的生活态度。
积极参与课外美术活动,激发幼儿对美的兴趣。这些与实际生活紧密相关的活动可有效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使他们体验到美的艺术魅力,是一种有效的课外美术教学方法。在进行具体的美育活动时,教师应更加重视为每个幼儿提供真实而美好的美育学习体验,让幼儿能够在现实生活情境中感受美的存在,并通过课外美术教学的具体方法展示这种美。为了提升幼儿的绘画、欣赏水平,可以带领幼儿参观当地的名胜古迹,并要求他们用绘画的方式展现古代建筑物。这样的活动能有效提高幼儿的绘画技巧。此外,这种活动还可以激发幼儿对艺术和民族的热爱。同时,每年举行一次美术节,让幼儿通过自己创作绘画来展现他们喜爱的作品,幼儿、教师和家长都能够参与其中,一同进行创作,既不枯燥又能够显著提升幼儿的美术综合创作水平。
总体而言,幼儿园美术教育在新时代背景下展现出更加贴近生活的特点,是我国幼儿绘画教育出现的一个新特征。为了适应这一特征的发展,需要幼儿教师通力合作、积极努力,在这个过程中,更需要引导树立创新美术教育的思想,必须深度融合美术知识与幼儿生活实践,让幼儿亲身体验创造美的乐趣,关注并培养幼儿的审美、欣赏能力,以促进幼儿全面、个性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