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的“春晚”什么样
2024-03-06吴钩
◎文/吴钩
宋朝也有“春节联欢晚会”吗?不太严格地说,有的。因为按照惯例,每年元旦(正月初一),朝廷要举行国宴,参与宴会的有宋朝君主、文武百官,以及辽国、西夏、高丽、大理等派来的“贺正旦使”。席间,照例有教坊伶人进演歌舞、百戏、杂剧等文娱节目。这一套在元旦国宴上表演的文娱节目,我们不妨称为宋朝人的“春晚”。
宋朝的“春晚”不但有文娱表演,还有节目主持人,或者说,有报幕员,叫作“竹竿子”,因为他们登场报幕时,总是手持一根“竹竿拂尘”。宋朝国宴上的所有大型文娱表演,都有“竹竿子”主持节目。
“竹竿子”念的报幕词,宋人称之为“教坊词”,一般由翰林学士撰写,我们熟悉的苏轼学士就写过好几套“教坊词”,其中包括元祐四年(公元1089 年)的《紫宸殿正旦教坊词》,翻译成现在的话,便是“1089 蛇年紫宸殿春节联欢晚会主持人串词”。通过苏轼撰写的“教坊词”,我们可以还原出宋代“春晚”的大致过程。
宋朝的春节国宴,照例要喝九盏御酒,每喝一盏酒,则欣赏一段文娱节目。第一盏酒与第二盏酒的文娱节目,都是歌舞:先由“歌板色”(教坊歌手)唱曲子;然后舞者入场,“对舞数拍”。
第三盏酒表演的节目,是非常精彩的“百戏”,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杂技”,艺人们通常要表演“上竿、跳索、倒立、折腰、弄盏注、踢瓶、筋斗”等节目。
第四盏酒时,“竹竿子”要登台致辞,讲一些吉祥喜庆的祝福语,如苏轼元祐四年给紫宸殿正旦国宴撰写的教坊致语是这样的:“恭惟皇帝陛下,躬履至仁,诞膺眷命。……始御八音之和,以临元日之会。人神相庆,夷夏来同。”
“竹竿子”致辞完毕,教坊众伶人齐声喊口号:“九霄清跸一声雷,万物欣荣意已开。晓日自随天仗出,春风不待斗杓回。”然后,“竹竿子”用朗诵腔说道:“东风送来了春天的旋律,舞者迎来了春天的阳光。我们饮酒迎春,我们载歌载舞。有请教坊合曲。”教坊伶人登场合唱。
合唱毕,饮第五盏酒,轮到小儿队登场表演大型舞蹈。“竹竿子”先出来报幕:“各位艺人的表演如此精彩,让我们每一个人都跃跃欲试。值此春回大地之际,小朋友也忍不住要登台献艺。下面有请教坊小儿队。”
小儿队舞毕,教坊伶人上场演杂剧。宋代的杂剧又称“滑稽戏”,同今日的相声、小品差不多。宋朝伶人喜欢将时务编入戏中,专拿高官开涮。我们耳熟能详的宋代权臣,如王安石、蔡京、秦桧、韩侂胄、史弥远等,都被杂剧伶人狠狠讥讽过。对了,撰写多篇“教坊词”的苏轼也被伶人开过玩笑。不过,宋朝伶人在“春晚”上表演杂剧,还是要讲点分寸,“不敢深作谐谑”,因为有外国的“贺正旦使”在场,不可有失体统。
我们都知道,宋朝流行蹴鞠,球技傲视全世界,“春晚”中当然要露一手。于是,在饮第六盏酒时,大宋两支“皇家足球队”登场:左军十六人,身着红锦衫;右军十六人,皆着青锦衣,双方立于球门两边对垒,得胜的一方可获得“银碗锦彩”。
第七盏酒的节目是女童队献演,表演形式跟小儿队差不多。第八盏酒,又是“歌板色”唱曲子。
饮至第九盏酒,大宋“皇家相扑手”上场表演相扑赛。随着第九盏酒饮毕,相扑比赛表演结束,“竹竿子”登台作谢幕词:“难忘今宵,盛世的歌声我们同分享;难忘今宵,明日的乐章我们再谱写。让我们拜别陛下,尽欢归去。”
至此,大宋“春节联欢晚会”降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