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进浙江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对策研究

2024-03-05王淑翠潘悦李思兰

杭州科技 2024年1期
关键词:科研人员科技成果浙江省

王淑翠,潘悦,李思兰

(杭州师范大学,浙江杭州 310012)

0 引言

创新驱动发展是我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战略,科技成果转化则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核心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对科技创新有很多重要论述,在2016 年强调指出,“科技是国之利器,国家赖之以强,企业赖之以赢,人民生活赖之以好。”2023 年2 月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各级领导干部要学习科技知识、发扬科学精神,主动靠前为科技工作者排忧解难、松绑减负、加油鼓劲,把党中央关于科技创新的一系列战略部署落到实处”,同年9月在浙江考察时强调“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加快科技成果落地转化”。

作为科技成果的重要发源地,高校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022 年,中国高校科技经费总量高达2412.4 亿元,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差距在逐渐缩小。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的《2022年中国专利调查报告》结果显示,2022 年我国发明专利产业化率为36.7%,较上年提高1.3 个百分点[1]。反观处于科技创新关键地位的高校,却未能很好地承担其重任。《中国科技成果转化2022年度报告(高等院校与科研院所篇)》调查统计显示,2022年高校发明专利产业化率为3.9%,远低于企业的48.1%[2]。

从高校院所所在地维度统计,高校院所以转让、许可、作价出资和技术开发、咨询、服务方式转化科技成果的合同总金额排在前三位的省市分别为北京(318.9 亿元)、江苏(163.3 亿元)和上海(150.9 亿元)。因此,本报告将以同处于长三角地区的上海市、江苏省和浙江省高校为研究对象,分析总结浙江省地方高校的科技成果转化现状,提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制度改革的政策建议。

作为省会城市的杭州集聚了浙江省的大部分高校,其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始终保持全省第一,居全国前列。从2017 年至2021 年,全社会R&D 投入经费增长68%,达667 亿元,投入强度3.68%,位居全国第6;全市技术交易额增长279%,达771.6 亿元;技术输出合同金额从全国第13 位上升到第8 位。但要瞄准“四大目标”,打造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首选地,还需吸收借鉴其他省市经验,开辟多条科技成果转化的“杭州路径”。

1 两省一市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现状

1.1 科技成果转化投入情况

第一,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投入情况。就科技人员数量及增长率而言,浙江省人员数最少,略低于上海市,而江苏省遥遥领先位居第一(如表1)。就全时当量及增长率而言,三省市在2021年均有一定程度的下滑,总体来说江苏省依旧领先(如表2)。

表1 高等学校科技人力R&D成果应用及科技服务人员(人)

表2 高等学校科技人力R&D成果应用及科技服务全时人员(人年)

第二,科学家与工程师职务(职称)人数。浙江省人数最少,略低于上海市,这与浙江省地方高校数量少以及研究生教育发展水平不够强有直接的关系(如表3)。

表3 高等学校教学与科研人员中科学家与工程师职务(职称)(人)

第三,R&D成果应用及科技服务经费情况。在投入经费方面,江苏省总量最高,远远高于上海市和浙江省。在增长率方面,浙江2019—2020年最高,说明近年来浙江省政府开始重视经费投入,但投入资金仍需大幅增加(如表4)。

表4 高等学校R&D成果应用及科技服务当年支出经费(千元)

1.2 地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产出情况

第一,从专利申请数来看,江苏省地方高校专利申请总量是最高的,年均增长率也保持正增长。其次是浙江省,总量和年均增长率均位居第二,上海市最低(如表5)。

表5 高等学校专利申请数(项)

第二,从高等学校技术转让合同数和技术转让当年实际收入来看,江苏省技术转让合同数和当年实际收入最高,但增长率低于上海和浙江(如表6)。这应该与浙江省的科技成果转化政策的企业需求导向有关。2022 年,上海的高等学校技术转让合同数最低,略低于浙江(如表6)。但是,从技术转让当年实际收入来看,浙江最低(如表7)。

表6 高等学校技术转让合同数(项)

表7 高等学校技术转让当年实际收入(千元)

2 政策建议

2.1 做好顶层设计,完善成果转化的制度政策体系

面对新时期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前沿科学技术的需求,地方高校要审时度势,抓住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方向,在组织机构、资金投入、激励分配以及政策支持等方面进行调整[3],形成“一切有利于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机制。目前《浙江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2017年修订版在科技成果转让股份和奖励比例方面优于上海市和江苏省。但在科技人员这个基础要素方面存在严重短板,进而制约了专利产出。浙江省重点大学数量少,国家重点建设的“985工程”“211工程”大学名单中,浙江只有浙江大学坐落于杭州,排在全国榜尾。首先,需要大幅增加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编制数量。面向国内外继续招聘高层次科研人员,扩大博士生培养规模,继续增加本地高校科研经费投入,减少与江苏差距。其次,完善高校科研考核制度。目前事业单位对科研人员的考核评价只看重学术成果和专利数量而忽视科技成果转化,不能体现科研人员的创造性和劳动价值,部分大学评职称时设立了“社会服务型”教授,但解释模糊,岗位极少,真正的科技创业型教师并未受益,对浙江省当前的规定需要进一步贯彻落实。第三,发挥市场机制促进专利转让及许可。以产业链带动高校科技创新链,提升供需契合度,增加专利转让及许可件数。第四,以更大的改革力度下放科技成果处置权和管理权。明确高校科研院所拥有成果转化的决策权、自主决定转化方式权、成果转化收益分配权等方面的权利。例如《清华大学科技成果评估处置和利益分配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将70%成果许可、转让收入或者投资入股所获得的授权,直接奖励给成果完成人或者为成果作出贡献的人,15%归属学校,15%归属院系”。此外,清华大学还出台了《清华大学关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若干规定》《清华大学知识产权管理规定》《清华大学专利管理实施细则》等,形成较为完备的政策体系[4],使得清华大学发明专利转让数量在全国高校位居第一。

2.2 加强信息平台建设,实现供需对接的常态化运行

科技成果转化是多方参与、“进入市场、确定价格与实现转化”三项关键环节依序进行的完整过程。三项关键环节,指科技成果从科研机构走向市场的“进入市场”环节、科技成果在市场上进行价值评估和交易准备的“确定价格”环节、科技成果从技术交易市场走向技术需求企业的“实现转化”环节。互联网具有共享、高效、开放等优势,2023 年7 月4 日,杭州市属高校第四届科技成果推介会在国科大杭州高等研究院举行。会上揭牌了由杭州市教育局发起成立、9所市属高校参与共建的杭州市属高校技术转移转化联盟,发布了杭州市属高校线上科技成果库。浙江省特别是杭州市政府应打造“互联网+政产学研用”创新平台,打通成果转换“最后一公里”,一站式解决相关问题。一是构建科研信息数据库。通过对接高校科研信息管理系统,涉及纵横项目信息、成果专利信息、论文著作等,依托成果推广平台,确保信息的及时更新和维护。二是开发信息定制推广服务功能。对接市场信息(项目申报指南、行业发展需求、企业技术需求等),通过与科研信息数据库进行关键字匹配,采用梯队推广模式,及时将市场信息推送至相关科研人员的手机、邮件客户端口,强化市场需求导向功能,提高科研人员对信息的获知度。三是建立科学评价体系。加强对科研项目、专利、论文著作以及成果自身的科学评价,建立评判供需信息匹配程度所涉及的各类指标权重分析方法,改善“招拍挂”定价机制,促进科技成果落地实施。四是打造知识网络拓扑图。在科研成果信息数据库以及市场需求信息整合的基础上,通过整合科研人员项目承接、专利拥有、论文发表、个人情况等信息,构建能充分反映高校科研人员能力水平的知识网络拓扑图,为人才布局、学科交叉、项目对接提供依据[5]。

2.3 鼓励多元主体参与, 吸引社会资本投入

科技成果产业化是一项系统的工程, 包括多元主体和多个环节, 绝非政府、企业或科研机构等单个主体就能独立完成, 需要多元主体间的协同合作、形成合力。2022 年9 月以来,杭州市科技局组织召开了6 场座谈会,分别邀请了高校、企业、科技中介、创投机构、各区、县(市)科技局等单位为首选地建设出谋划策。我国科技成果转化实施主体包括企业、高校与科研机构、技术市场、中介组织等,不同主体的科技成果转化工作,需完善相关的激励制度。首先, 在政策制定上, 政府应广泛听取多主体的建议和意见, 避免政策与现实脱节。在税收优惠、技术市场的运行、创新孵化器的建立等方面需进一步完善相关措施,对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在产学研合作、新技术合作研发、开放式创新网络建立、技术转移、中介组织定价等方面做出更详细的规定。其次, 在资金投入上, 要广泛吸纳民间资本投入。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是对科技成果投入市场形成生产力的一个再研究和再开发的过程, 这个过程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单纯依靠政府投资是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的, 鼓励金融机构、投资机构、天使投资等通过多种渠道参与到科技成果产业化的过程中去, 政府可设立一定的基金进行引导并配套做好投融资政策服务, 为科技成果产业化提供充足的资金。最后, 在科技成果产业化管理机制上, 政府应简政放权, 减少对技术市场的干预, 进行流程再造, 提高服务效率, 便利当事人[6]。

猜你喜欢

科研人员科技成果浙江省
科技部等五部门联合发文开展减轻青年科研人员负担专项行动
《初心》
科研人员破译黑猪肉特征风味物质
治疗艾滋病,中国科研人员有了新发现
广东公安科研人员风采
浙江省第一测绘院
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2018年浙江省高中数学竞赛
2017年浙江省高中数学竞赛
科技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