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科学研究院:铸造未来科技新引擎
2024-03-05孔晓睿李婷婷浙江大学杭州国际科创中心未来科学研究院
□文/ 孔晓睿 李婷婷 浙江大学杭州国际科创中心未来科学研究院
建设背景
“要在事关发展全局和国家安全的基础核心领域,瞄准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电路、先进制造、生命健康、脑科学、生物育种、空天科技、深地深海等前沿领域,前瞻部署一批战略性、储备性技术研发项目,瞄准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的制高点。”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科学院第二十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五次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强调。2023年2月,浙江省出台《关于培育发展未来产业的指导意见》,明确优先发展仿生机器人、氢能与储能等9 个创新基础良好、成长较快的未来产业,培育发展6个潜力巨大的未来产业。
建设目标
2021 年9 月,杭州科创中心正式启动建设未来科学研究院,由浙江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俞滨担任领域首席科学家,面向基础学科,推动颠覆性技术创新,培育重大原创成果,建成国内外知名的微纳前沿创新中心和高水平人才培育基地,为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跨越式发展提供基础科学支撑。
研究方向:未来电子学、钙钛矿材料与器件、生物有机自组装、先进微纳储能。
建设成效
海纳百川,汇聚创新合力
聚焦未来电子学、钙钛矿材料与器件、生物有机自组装、先进微纳储能等未来科学领域,积极引育海内外优秀人才,汇聚国家高层次人才计划入选者、海外青年高层次人才入选者、NAI Follow、IEEE Follow 等超百人科研队伍,打造人才“蓄水池”,激活创新“原动力”。大力支持青年科研人员在重大科技任务中挑大梁、当主角,多名青年PI先后入选《麻省理工科技评论》“35 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达摩院青橙奖、国际基因组学大会“海洋新锐奖”、中国化学会朱道本有机固体青年创新奖等。
“创新离不开自由和传承,研究院一方面鼓励青年科研工作者面向基础科学、夯实基础研究根基,另一方面又倡导开拓创新,给予科研工作者高度的创新自由度,组建科研团队、拓展研究方向、推进成果转化。“The sky is the limit,我们对‘未来’想象不设天花板!”俞滨教授说。
■融合突破,激发澎湃动能
研究院成立至今,创新创造步履不停,科技成果竞相涌现,累计发表高水平论文73 篇,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个,发明专利28件。室温下的高灵敏度红外探测,具有优异催化性能与压电特性的小分子络合剂,大容量、低电压工作的铁电相变存储晶体管等,致力于让科学技术发明与科学发现同向发力,不断提供新概念、新思想、新方法,助力“第一生产力”落到实处,促进人类文明进步。
科技创新不是孤军奋战,开放合作是打破壁垒的重要途径。2022 年,科创-传化创新研究院新能源材料创新中心正式成立,储能科技创新团队积极承担“高性能固态电解质材料开发”项目,助力科技成果产业化;2023 年以来,钙钛矿材料研究室与行业龙头企业积极推进联合实验室建设,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
■合作交流,构建开放生态
近年来,研究院与美国、荷兰、德国、西班牙、新加坡、沙特阿拉伯、以色列等多所国际知名大学建立多学科交叉的国际合作团队,在科研联合攻关、论文成果、学生联合培养、访学、学术交流等方面开展广泛合作。
2023年8月,一场关于3D打印牛肉的现场直播连线在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举行。在研究院的助力下,杭州科创中心国际联合实验室高效协同、积极联动,为全球观众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科技创新盛宴。先进微纳储能研究室与生物自组装研究室合作,利用多肽制造二次电池,实现了负极金属利用率革命性的突破;未来电子学研究室聚焦理论仿真与计算,与院内外科研团队广泛合作,成功制备综合性能创最好纪录的石墨烯高性能X 射线探测器。
■两翼齐飞,传播科学知识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研究院坚持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两翼齐飞、同频共振,培养了一大批崇尚科学、热爱科学的青年科研人员,实现科研与科普的双向奔赴。
省科协科学发布、未来生活节、市科协“科学榜YOUNG”、各大中小学校园……未来科学研究院的青年学者们,精心筹备的“科普套餐”上至天文地理、下到生活百科,他们用新奇有趣的方式让科学大门豁然洞开。2023年6月,青年学者们远赴滇西,在浙大景东求是中学为当地学生讲述奇幻的量子世界,点燃跨越山海的科学梦。科普是一场育人和育己的修行,作为科学知识的主要生产方,理应承担起科学知识传播的责任。
未来展望
基础研究是必由之路,自由探索是硬核驱动,未来科学研究院将与杭州科创中心携手并进,锚定目标,心存热爱,孜孜以求,在科研探索上不断追求创新和进步,让“未来”触手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