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农业赋能乡村振兴的传导机制与路径优化解析
2024-03-04禹刚
摘要:在实现农业现代化进程中,智慧农业既是一条必然路径,同时也是深入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我国的国情农情决定了保障粮食安全无法“保全部、保所有”,所以必须对有限的水、耕地、资金、技术等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在种植规划、农技输出、数智农业、农业金融、农业服务上下足功夫,逐步构建“五位一体”的现代化智慧农业管理模式,加快振兴产业、服务“三农”。本文首先分析智慧农业赋能乡村振兴的传导机制,其次基于智慧农业赋能的关键问题,从几个方面深入探究智慧农业赋能乡村振兴的路径优化,以期借鉴。
关键词:智慧农业;乡村振兴;传导机制;优化路径
一直以来,大国小农、靠天吃饭都是农业领域的核心话题,我国在建设现代化农业强国的进程中,必须明确认识到这一基本国情农情。对此,在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的背景下,我国必须从多个维度入手,以科技为乡村振兴赋能,努力走出一条既有国外一般现代化农业强国特色,又不失中国特色的道路,逐步构建新型的农业强国模式。
1 智慧农业赋能乡村振兴的传导机制
在农业生产领域,智慧农业并非对信息技术的简单应用,而是强调将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整合起来,与农业产业有机结合起来,构建全新的技术体系,用于辅助科学决策、装备控制。智慧农业的内涵十分丰富,可在多个方面赋能乡村振兴。
1.1 激发产业动能
在乡村振兴进程中,实现产业兴旺是先决条件,同时也是从根源处化解农村发展问题的基础,将智慧农业渗透到农业生产环节,有助于将产业动能充分激发出来。智慧农业依托现代化管理系统,对农作物的墒情、苗情、病虫害、灾情等展开动态化监测,以此来为农户提供决策依据,一来能够保证决策的科学性,二来则可以合理地减少生产成本投入,促使农业生产效率、资源利用率获得质的提升。此外,智慧农业通过实施数字化供应链的建设,可以很好地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让农产品的产购储销环节的信息实现互联互通,如此农户就能根据供给侧、需求侧,确定适宜的生产方案、编制销售方案,在一定程度加快农业全产业链的发展进程[1]。
1.2 改善生态环境
良好的生态环境、绿水青山是农村地区最具优势的自然资源,也是不可替代的财富,为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地提供着支撑。发展智慧农业,依托5S技术动态化监测农业生态环境,并依据监测结果做出客观全面评价,在此基础上围绕农业生态环境搭建虚拟模型,这样就能实时掌握区域内农业生态环境的变化情况,为开展生态环境管理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智慧农业的实现方式多种多样,比如智慧土肥、无人机植保、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农残检测等,通过上述一系列举措有助于将因农业生产、农村生活对生态环境带来的破坏程度控制到最小,为人们提供绿色安全的农产品[2]。某地区农业种植基地依托物联网技术,构建了智慧鱼菜共生系统,后续在种植茭白、杭白菜、加州鲈、美洲鲥时,年产量达到了5000吨。该系统最为显著的优势在于投入少、产出高、零污染,同时实现了对周边水体环境的治理。
2 智慧農业赋能乡村振兴的问题分析
当前,我国智慧农业建设呈现出一片良好的发展态势,阶段性成果显著。但是,我国智慧农业暂处于探索阶段,在为乡村振兴赋能的过程中,依旧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2.1 中长期政策有待完善
有序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关键是要规划先行、精准施策,如此才能为智慧农业的发展提供助力,进而更好地为乡村振兴赋能,所以必须从政策体系入手,尽快完善。我国虽然乡村振兴开局良好,在智慧农业建设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效,但需要注意的一点是,我国智慧农业在长期发展进程中,政府部门是其中的主导力量,而且很多地区还处于探索智慧农业的阶段,暂没有围绕智慧农业的中长期发展建立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及精细的政策法规,这一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智慧农业的发展进程[3]。
2.2 关键核心技术存在缺陷
关键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对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智慧农业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亦是如此,只有将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真正为乡村振兴赋能。尽管我国已经掌握的部分智慧农业单项技术居于世界领先地位,但基于整体视角来看,相比于世界上的发达国家,我国的硬件条件、软件条件均与之存在较大差异,这一因素是不可忽视的。在硬件条件上,我国自主研发的农业传感器,灵敏性、稳定性并不高,而且传感器所需的很多核心元器件均需要进口采购[4]。农业机器人研发的基础相对薄弱,诸如高速、重载之类的高性能整机产品的供给严重不足,超过80%的农业机器人机械高端整机产品需要依赖于国外进口;在软件条件上,我国现阶段暂未掌握到智慧农业的核心算法,对外依存程度非常高,而且很多科研技术人员在研发软件的过程中,存在机械化照搬的不良问题,以至于所研发的软件无法适应我国智慧农业发展的现实需求,软件兼容性不达标。
2.3 投入保障机制不完善
智慧农业与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存在紧密联系,与传统农业相比,智慧农业不论是研发、生产还是经营,需投入的时间周期都相对较长,而且具有极强的综合性,风险系数较高,所以在智慧农业发展的初始阶段,要适当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为其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此外,在运营维护、升级改造环节,智慧农业的资金需求也相对较大,甚至远远高于建设成本,这一现实情况也使得资本的投入意愿薄弱。如果仅依靠财政收入,无法切实满足智慧农业赋能乡村振兴的客观需求,必须吸引更多金融主体、社会资本参与到智慧农业建设中来,逐步构建完善的投入机制,为智慧农业的长效稳健发展提供保障。
3 智慧农业赋能乡村振兴的路径优化
3.1 编制中长期发展规划
有关部门应当从顶层设计入手,根据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要求,以乡村振兴战略2035年与2050年目标任务为导向,从国家、农户、市场的现实需求出发,聚焦重点领域及产业,分别编制激活产业动能、助力人才培养、改善生态环境、优化基层治理的对应中长期发展规划,同时尽快出台相关的政策制度,从当地实际情况出发,针对性地对智慧农业政策加以细化、延伸,从而将政策的效能最大程度发挥出来,为农业生产数字化转型、农产品透明供应链、农业大数据智能服务提供外部助力[5]。
3.2 加大种植规划力度
在农业种植中,光热水土种子是最为核心的五项要素,是农业长期看天吃饭的掣肘。与农业强国相比,我国自然禀赋较为薄弱,除了要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同时也要在土质、积温、光照、水肥等方面切实满足甜菜、甘蔗等作物的生长要求。例如:我国在糖类、番茄种子2个方面的自主研发能力相对薄弱,在多个维度上都对产业发展带来影响;对此,在糖产业在发展进程中,一定要立足于土地、种子之类的关键要素,突破“听天由命”的桎梏,构建科学种植的格局。
3.2.1 土地规划
为了提高农业种植的针对性,需要从作物生长需求出发,深入开展耕地资源调查,然后整合调查结果,确立一套完备的调查分析方法,同时通过对土地15项核心指标的跟踪监测,为每一个土地建立专属的档案,以便于科学预测、统筹规划农业产业预期收益。根据相关实践结果显示,在对种植地的天气情况、土壤墒情展开多维度比对分析之后,所种植的甜菜不论是单产还是含糖率都有了显著提升,有望赶超欧洲先进水平[6]。
3.2.2 种子规划
种子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先决条件,在深入推动乡村振兴进程中,应当将民族种业搞上去。我国甜菜、番茄类作物的引进时间较短,在种质资源方面存在先天不足,不仅种子研发能力不强,而且产业转化速度也较为缓慢。为了推动糖产业高质量发展,需要从产业需求、市场需求出发进行种子繁育,从根源处规避种子“卡脖子”的风险问题。具体到实践中,首先要夯实“种业振兴”基础,以番茄、甜菜、甘蔗的产业特点为导向,分别采取多样化的形式开展种子繁育业务,比如种子培育、种子扩繁、种子代理等,尽快建立专业化的队伍,负责常态化进行种子繁育研发工作,努力建设种质资源库、种子资源库,按照筛选、储备、推广的顺序,构建规范标准的工作模式,为农产品产量、质量的预测保驾护航。
3.3 打赢核心技术攻坚战
我国在开展农业种植期间,农事节点多、操作复杂、农民种植粗放、经验为限一直都是面临的严峻挑战,而且我国农机研发水平相对薄弱,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种植成本,最终取得的种植效率及品质并不理想。对此,可采取多样化方式来加强农技输出,尽量让更多新技术、新农艺落地生根,真正作用于农业生产,逐步构建精细化农业格局[7]。
在这里,笔者建议聚焦引进、推广、统筹3个步骤,认真落实好农技输出工作:第一步投入资金从国外引进种苗栽培机、一体化培养机、无人植保机等先进机械设备,依托这些设备加持来进一步提升经营效能,在田间地头进行清洁工序和质量判定。比如,截至2022年底,中粮糖业所覆盖的农田已经达到7.49万hm2,整体机械化程度为83%,特别是甜菜种植,通过复刻欧洲的甜菜机械化种植模式,逐步构建起全过程100%机械化的甜菜种植模式;在甘蔗种植方面,综合机械化程度是60%。第二步是加大社会化主体的扶持力度,为他们的发展提供助力,积极与种植合作社、农机合作社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通过这样的方式扩大社会化农机装备的力量,为实现糖业的农业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比如,截至2022年,中粮糖业已经促成了1060个种植合作社、112家农机合作社的深度合作,形成了总装备金额20亿元、专业农机手3800余人的社会化农机装备力量,有力地推动全行业农业现代化。第三步是强化产业掌控力,主动整合资源,建立独立的农机资源库、专业农机服务团队,努力构建“农机资产社会化+农机使用集约化”的数智农业模式。比如,自2015年起,中粮糖业分阶段建立“种植管理数字系统”“农情监测数字系统”和“辅助决策智慧平台”,涉及农事活动15项,年均21.1万条核心数据、累计487万条种植管理数据,真正实现了农业关键信息和工业运营管理互融互通。
3.4 农业金融与农业服务
当前,不论是土地租金还是人工成本,均呈现出持续上涨趋势,这也使得种地的成本投入越来越大,为了推动糖料、番茄产业发展,实现持续经营,从根源处解决好农户信用状况评估难的问题,建议企业安排专业人员积极搭建多维度大数据模型,面向订单农户构建多元化农业金融服务体系,将专项扶持资金、原料款当日结算等功能集成起来,同时与金融机构合作,由他们为订单农户提供专属贷款以及保险产品。比如,根据统计中粮糖业每年统筹停工的资金额达到45亿元,为现代农业产业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支持。
考虑到一直以来农户在进行作物种植时,更多的是依赖于个人实践经验,存在种植管理抓手少、农产品生产经营相关利益主体持续投入少的现实问题。基于此,应当积极对种植服务加以创新,引导广大农业产业参与者有意识地调整自身认知、养成良好种植习惯、调整工作模式,凝聚成推动農业转型发展的强大合力。例如,在生产过程中,中粮糖业将农民、糖业紧紧绑定在一起,通过实施计划管理、标准化运营,以海量数据为依据科学规划农事活动,逐步建立起精准高效的农业生产组织,使得作物质量、产量、收益都有了极大程度的提升。截至2022年,中粮糖业直接带动5个省农户10余万人,间接带动物流运输、田间劳务等劳动人口近40万人,链接上下游6 000余家企业机构,为农业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4 结语
综上所述,推动农业提质增效、帮助农民增产增收,是乡村振兴战略的终极目标,大型农业企业必须肩负起自身的职责,主动从保障初级农产品供应安全、效率出发,对智慧化农业加以完善;同时,加大智慧农业的推广力度,通过科技为农业赋能,促使农业尽快走上可持续、高质量的发展之路,探索出一条全新的保障粮食安全、助力乡村振兴、建设农业强国的可行路径。
参考文献
[1] 唐春春.智慧农业赋能乡村振兴的实现意义和路径——以“南方有嘉木”智慧果园为例[J].农业工程技术,2023,43(11):100-102.
[2] 庞亮,张慧,覃海珊.“新基建”赋能乡村振兴的耦合机理和路径探索——以广西为例[J].商业经济研究,2023(5):113-117.
[3] 李娟.智慧农业的时代方位、发展困境及实现路径[J].河南农业,2022(33):49-50.
[4] 王寿辰.以智慧农业精准化生产模式推动乡村振兴建设[J].农业工程技术,2022,42(33):74-75.
[5] 唐惠敏.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振兴的理论阐释与实践发展[J].农村经济,2022(9):42-51.
[6] 赵志民,李慧芝.数字赋能高素质农民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J].农民科技培训,2022(8):19-20.
[7] 邓茗文.智慧农业:推动产业扶贫升级 助力乡村振兴——高通携手中国扶贫基金会引领产业扶贫新趋势[J].可持续发展经济导刊,2020(7):30-31.
作者简介:禹刚(1975—),男,侗族,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农业经济、农业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