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农业信息化带动基层农业经济发展战略
2024-03-04李玉花
李玉花
摘要:“三农”工作的开展改善了基层农村经济面貌,但农村的发展水平与城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为使农村发展水平顺应时代信息化需求,带动农业信息化建设,本文从基层农业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出发,全面分析当前信息化困境,针对性地提出农村信息化实施路径,旨在提升农村信息化水平,发挥信息技术优势,实现基层农业的可持续进步。
关键词:农业信息化;农业经济;发展模式;资金支持
农村市场化程度较低,缺少相应的市场监管体系,在配套设施方面存在问题,需采用信息化设施发展现代农业,整合产品信息,提升基础农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要加大农业科研力度,增强生产管理信息化能力,形成公共信息平台产品。
1 基层农业信息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1.1 信息化建设资金支持不足
从实际情况看,当前农村经济信息化工程缺少资金支持,部分农村面临经济落后的困境,信息技术建设存在问题,经济信息系统难以形成体系。
1.2 信息化专业人才缺乏
2020年发布的《农村人口受教育情况调查》显示,当前我国三成以上的农户受教育程度为小学,只有8%的农户受教育程度为中学及以上,现有的受教育水平会进一步降低农户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农村信息化专业人才缺乏成为制约农村经济进步的主要原因。与原有生产技术产生的收益相比,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能极大地增加生产效益。依据现有薪酬水平因素,当前只有一成左右的信息管理人员将发展方向定位于基础农业,部分乡镇公共信息服务系统缺少技术支持,经济社会信息化需求较低,使得当前生产的产品难以满足国内外市场需求,出现信息不对称的问题[1]。
1.3 外部设施不完善
我国网络信息中心《2020年农村互联网調查报告》中显示,虽然我国网民总量为10.87亿人,但其中农业网民数量仅为总量的28.96%,其根本原因是当前农业信息化技术设施不健全,大部分农民获取农业经济信息的工具依然为智能手机。虽然我国已开展“村村通”等网络公共服务建设工作,但农村经济网络和自媒体的使用率较低,无法整合农村信息传播人才与信息技术,限制了农村经济资讯的传播。当前阶段,许多农业网站主要使用的信息收集手段缺乏科学性,信息数量较少;部分农业信息网站信息产品产出质量较低,更新速度慢,无法满足时代需求,对农户的指导效果不明显。
2 基层农业信息化发展的实施路径与发展要点
随着农业信息化全面进步,信息服务也逐渐成为生产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生产经营人员应摆脱资源束缚,充分理解市场需要,将信息技术作为传播基础,创建灵活多样的经营组织;将农业科技教育、产品交易以及网上结算等纳入农业信息服务中,增强信息服务流畅度。
2.1 基层农业信息化发展的实施路径
农村信息化建设是保证农村经济可持续进步的重要途径,能促进各级行政部门管理完善公共服务功能,增加产品附加值,推动农村产业发展,统筹协调社会资源,提高产品和市场的紧密程度。
2.1.1 建立“三向互助”模式
为使农村经济向信息化方向进步,应建立科学合理的经济建设互助模式,提升农村基础信息化水平。“三向互助”指的是政府、农业生产基地以及产品加工公司,地方政府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主管部门,应为农村地区提供政策倾斜以及经济支持,完善农村基础信息设施建设,提高农村信息化水平。对于生产基地而言,需进一步提升农户专业素养,使其能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解决当前生产中的问题,优化农村生产方式,向规范化、无害化方向进步。从产品加工公司的视角看,应加大其与农村生产经营活动间的联系,创建协作共赢的生产信息模型,实时分析当前产品市场情况,完善信息数据,优化产品营销手段,实现产品的技术创新,为创建中国特色农业体系奠定基础。
2.1.2 创建农业经济信息管理团队
由于农村经济类型较为分散,各农业经济组织之间未能利用信息技术形成完善的经济组织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经济进步。在农村经济信息管理过程中,可以通过引入先进技术的方式,提升农业技术信息创建效率,完成农业信息转化工作。
政府部门需在充分了解农村实际情况后,设立经济进步信息中心,建立合理的薪酬机制,加大农村信息管理人员的留存度;建立双技术训练体系,以培训的方式,帮助管理人员了解当地农产品信息,开展科学合理的技术指导,加强农户对当前先进生产技术以及信息管理手段的了解。如以农业信息指导现代化农业生产活动,共分为生产前、中、后3个阶段,产前指导主要是预测消费变化和市场供求,帮助农户确定生产目标,产出符合市场进步的农产品。产中指导主要是针对苗数、出苗率等要素,帮助用户实现最终产量目标,保证各技术信息能及时传递给生产者,提高产品品质,降低农村经济风险,增加农产品收益[3];管理人员依据劳动量、物品消耗量等信息,开展成本支出管理。产后指导包括优化产品包装、完善产品销售策略[2]。此外,创建符合农村经济进步的信息管理系统还需包含信息公共服务、资源交换,以及技术共享等功能。该系统应充分收集分析当前农产品的市场信息,利用大数据的视角判定当前乡村经济进步的最佳路径。
山东省菏泽市素有“牡丹之都”的美称,其充分利用农村信息系统,开展牡丹种植,扩大牡丹产品的附加值,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根据当地牡丹产业发展中心发布的信息,当前全市共有九大观赏牡丹色系,近1 300个品种,全市种植面积达3.24万hm2。2020年,全市牡丹产业总产值为35亿元。在充分了解当前市场情况后,部分农村地区在种植观赏牡丹的同时,还种植芍药和部分经济苗木,带动了周边村民增收脱贫;部分城镇采用“合作社+生产基地+农户”的生产模式,建立牡丹专业种植合作社,形成了以观赏牡丹、切花芍药以及牡丹籽油为主的特色产业链,并因地制宜,开展乡村旅游,形成以牡丹为中心的产品销售、产品加工以及乡村旅游一条龙发展的产业体系,带动村民脱贫致富和周边就业。
2.1.3 完善农业信息网络系统
目前,农村信息网络系统是以农业信息网为核心,与公共信息网和有线电视网等公共通信设施有机结合,创建完善的公共信息网络,严格依据当前网站规范,形成相应的农产品信息公共平台。在信息建设中,应创建具有较强信息收集能力和凝聚力的信息网络,建立全国农村信息网,为农户传播各地农业资讯。同时,以该网络体系为基础,建立地区间的内部联系网,实现农村供需信息一站式网络,管理人员可将农村供需信息直接投放至互联网主页上,与国家网络体系同步发布,并要积极宣传和完善农业信息,及时更新网站内容,为农户提供科学生产相关的信息技术服务,推动农户生产活动高质量发展。
2.2 基层农业信息化的发展要点
农业信息基础产业化发展使得传统生产投入结构出现重大变化,原有的生产要素逐渐转变为知识、技术等,脑力劳动占比正在逐渐增大,农业技术咨询服务业对于技术的要求也逐渐增大,因此需要加强自身技能储备,利用先进的技术和知识提升农业信息化水平。当前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正在深度融合,应适应现有变化,加快创建以技术创新及数据优化为一体的新经济政策体系,为现代化注入更多制度保障。
2.2.1 提升认识,筹措资金
长久以来,受教育水平以及传统经验的影响,我国农村地区在信息技术方面明显落后,农村居民无法理解信息资源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因此,政府需在加强农民信息意识方面加大支持力度;一方面,政府部门要加大信息技术的推广力度,为农村信息技术进步创造良好条件。另一方面,要积极开展招商引资,使资金流转移至农村地区,加快农村地区经济发展。
在当前农村地区经济形势下,政府部门无法投入更多资金推动农村信息化进步。因此,要在中央财政支持的基础上,积极与各级规划部门沟通,获得财政援助。中央部门需直接参与各地区的指导工作,提供资金支持,发挥乡镇信息化试点的优势,筹集资金,优化农业信息化建设流程,允许大型产品公司投资信息技术行业。
2.2.2 加强领导,统一管理团队
农村信息化建设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系统性工程,需利用完善的创建技术,有组织、有步骤地完成。各级地方政府应做好信息技术管理工作,加强领导,使信息管理机构有序推进,建立和谐的信息管理体系,优化资源配置,提升信息资源利用效率。
为解决农业领域的信息化不平衡的问题,一方面要开展农业生产、销售领域的基础设施同步规划,创建完善的全过程信息技术设施体系,发挥信息在生产、流通以及消费过程中的系统性作用。另一方面,应全力弥补基础设施的信息短板,加快农田水利、农产品加工与储存方面的规划设计,开展农贸市场等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使原有农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方向发展,深度挖掘农业信息数据,将智能化转型作为关键任务,使农业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推动农业信息化深度发展。在此过程中,需紧跟市场步伐,开展生产经营匹配,将农业融入全球化氛围中,增强农业经济实力,为网上贸易以及电子商务进步提供良好条件[4]。
2.2.3 建立信息咨询机构,提高信息技术水平
农业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基础,使用现代信息手段改造农业,扩大市场经营空间,提升资源使用效率,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资源配置,是推动现代化的关键。近年来,我国正在加快完善农村信息体系,实现线上、线下的快速融合,以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为变革主导,为农业信息化提供新的发展机遇,实现现代化农业的“弯道超车”。
從当前农村信息化情况来看,利用我国农村环境资源,建立具有地区特色的农村社会信息化服务体系是大势所趋[5]。各级政府应在全面了解辖区内农业信息情况后,建立专业的农村信息咨询机构,利用现有的网络信息平台,促进农村咨询服务业发展,使农户能充分感受到信息资源的重要性,完善农村信息市场,推动农村信息化建设、资金流动,推进农村经济发展。信息咨询机构要在充分分析地区用户需求的基础上,收集并处理农业信息,利用多样化的农业信息产品,建立决策系统以及市场信息数据库,将其与互联网市场形成良好连接,将信息技术优势转化为经济收益。
3 结论
农村信息化的推广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应在政府部门指导下,合理利用各项资源,推动农村信息化进步。同时,地方政府应开展相关法规的制定工作,确保在发展过程中有法可依;还应加大信息化专业人才培养力度,指导农民向信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提升农业发展速度。
参考文献
[1] 刘占艳.农业信息化对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的必要性及发展策略[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3(6):51-53.
[2] 黄凤音.农业信息化对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的必要性及发展对策[J].山西农经,2023(8):62-64.
[3] 孙苗苗.数字富农背景下乡村振兴发展探究——以安徽省农产品跨境电商为例[J].市场周刊,2023,36(4):98-101.
[4] 刘宾.乡村振兴背景下泗县黄圩镇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J].南方农业,2023,17(6):172-174.
[5] 石琳.智慧农业赋能农业现代化高质量发展研究——以吉林省四平市为例[J].村委主任,2023(2):156-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