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家庭农场的现状
2024-03-04刘萍平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国内家庭农场的发展情况、发展模式以及存在的问题。首先,阐述了国内家庭农场出现的背景,分析了其发展状况和特点。接着从我国农业发展的角度出发,阐述了我国家庭农场的兴起原因及发展前景。最后指出了家庭农场发展所面临的问题。本文的主要观点是:家庭农场在当前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要使其更好地发挥作用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与帮助。同时,家庭农场也应该加强自身的管理能力,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通过对家庭农场的研究,可以为我们进一步了解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同时,也能对我们今后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启发。
关键词:农业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家庭农场;规模经营;影响因素
随着科技的进步,家庭农场已不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农民,而已成为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它以其独特的方式,将传统的农民思维向看重先进的技术和管理能力转变,适度规模经营带动了大范围的乡村振兴,促进了乡村的可持续发展。
1 “家庭农场”出现的背景
2008年,《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通过,提出在有条件的地区,旨在培育和壮大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规模化农业主体,如种养殖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规模经营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实现更大的开发,从而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里“家庭农场”首次出现。以引导和扶持农村土地承包给专门大户、家庭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始鼓励更多的扶持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倾斜,以实现形式多样的适度规模经营。为了更有效地扶持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等建设,应采取多种扶持鼓励措施,包括农业补贴资金、开展专业化的技术指导、建立完善的法规制度、完善相关的管理机制,保证家庭农场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建立一个能够提供全面、可持续的农民收益的现代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2014年,中国农业农村部印发发布的《关于促进家庭农场发展的指导意见》,旨在构建一个具备完善服务体系、体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农业经营模式,为农村生产体和消费者带来更多的福祉。该建议首次明确指出,应当采取一系列积极的政策、措施和工作要求,支撑家庭农场未来的发展。2018年,中国国外农业经济研究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联合举行的“新时代·新主体·家庭农业学术研讨暨研究成果发布会”(2017),为推动家庭农场蓬勃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从此,家庭农场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这是国家实施粮食安全战略中不可或缺的一步,成为推动国家实施粮食安全战略的关键因素。家庭农场作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之一,它所承载的社会责任,也逐渐被提升。家庭农场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具有家庭性、可扩展性和专业性。这些农场通常由家庭組成,他们的收入来源通常来自农业经营性收入。“一业为主,多种经营”,家庭农场的多样性体现在它们的运行机制、管理范围以及结构的灵活。它们不仅可以满足我国未来的农业需求,而且,还可以满足当今社会对高效、可持续农业的需求,因此,它们可以被视为当今我国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代的进步,许多农民开始依靠建立自己的家庭农场来促进和推动当代农业的发展。
2 发展家庭农场的优势
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家庭农场不再仅仅是传统农户的替代品,而是以市场经济为导向,它们拥有更多的经营特征和比传统农户更明确的目标,从而实现更高效的经营。家庭农场的双重主体特征使它成了一个促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因素,它不仅能够帮助小农户实现自身的发展,而且可以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其他经营主体提供坚实的基础。
家庭农场的日益普及,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也受益匪浅,农作物的价值得以充分发挥,农民的收入也有了显著提升,农业的生产、流通和消费之间的联系也变得更加紧密。家庭农场的优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传统模式的改变
随着时代变迁,家庭农场已从过去只靠人力劳作种、养、加工等传统方式,逐渐走向机械化、智能化、信息化、集约型、智能化,从传统的自给自足到更加注重满足消费者需求,从传统的自然经济到更加符合当今市场趋势,更加符合当今社会经济环境,从而使得家庭农场能够更好地运用各种资源,增效,提升效益。
2.2 促进农产品商品化水平的提升
随着中国家庭农场的兴起,农业经济得到了显著提升,并且促进了农产品的商品化。
家庭农场的发展旨在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改变传统的小农经济模式,使农业从仅保障基本需求的角色转变为获取更多收益的角色,并且在转变过程中,不断提升农产品的商品化水平,为社会带来更多的福祉。
为了促进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以满足人、市场经济、社会的需求为主导,加强对农产品结构性改造,提高农作物产量,增加优良品种,提升优良的质量,以确保可持续的发展。
2.3 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品牌建设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天”反映出,当今的消费者对于饮食的要求越来越高,人们希望能够获得更加安全、环保、健康的饮食,当下对保障老年人、青幼年等群体的绿色健康饮食也逐渐越来越重视。因此,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已成为社会性普遍关注问题。对农产品进入商超的要求也是日益严格。农产品质量安全是农产品品牌建设和发展的一大瓶颈,作为农业新型生产经营主体的主要构成,如想在当下实现品牌化建设,为自身获得更有利的发展方向,农产品质量安全,必须紧跟上政府的政策性引导方向。
家庭农场的农场主们更加重视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并且更易受到政府的监督和管理。工商部门注册登记的家庭农场是具有法人资格的市场经营主体,这就有别于一般的种植、养殖专业大户。
2.4 家庭农场模式的灵活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农场已成为一种具有全面发展前景的新兴农业经营主体,它既可以实现家庭化管理,又可以实现大规模的集约化生产。
相比合作社来说,家庭农场的发展可以为它们提供额外的收益。这些收益包括相互协作,可以扩大经营范围,使合作同时能更有效地满足客户的需求,并为它们提供额外的收获。家庭农场有自身的优点,如低风险、低投入等,但仍有许多挑战,如何有效提高农场主的收入水平,有效提升农场的竞争力,从而实现现代化的农业发展。随着社会发展,家庭农场的数量和质量都有显著提升,为现代化农业提供了强大的支撑。
3 家庭农场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在开展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家庭农场示范场创建工作的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制约家庭农场发展的普遍性问题。
3.1 缺乏青壮年劳动力
随着科技飞跃式发展,尤其是城乡发展的蓬勃崛起,使得越来越多的农民工涌向城市,他们的到来,给当地经济增长带来了强劲的活力,并且还为当地的社会建设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城市的就业机会和就业环境日益优渥,为农民工提供了更加丰富的就业机遇,他们的辛勤工作换取的报酬远远超过务农带来的收益,许多农民愿意都留守在城市中,谋求一份更稳定的收入。然而,农村的青壮年劳动力大多纷纷离开家乡,涌向较为富裕的地方,尽管他们的行为遵循着一定的社会经济定律,却导致了农村劳动力的短缺。“空心村”“青壮年荒”以及“劳力荒”的情况正在逐渐加剧。
许多青壮年劳动力选择离乡背井在外务工,而他们的土地也完全依赖于留守在家中的父母进行管护,随着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许多年长者已经依靠不到更现代先进的技术通过土地获得更好更高的收益,他们渐渐觉得自己已力不从心,在现代农业时代中,他们依靠传统的耕作技术和传统销售途径,农作物的收益和种植效率都在下降。
3.2 传统模式种植收益不高
农村青壮年的外出,农村的发展与社会经济的发展某些环节逐渐显露出现了脱节现象。先进的技术和知识无法及时有效地传播到农村,国家的一些农业信息技术也无法得到落实。例如,农村电子商务、现代无人驾驶农机具、无人植保机、智慧农业等的实施和有效应用,对于农村留守的年长劳动力来说,更是新的挑战。在当下互联网时代,更需提高自己的信息收集、决策和抗风险的能力,以便更好地应对竞争。
3.3 土地产出下降
耕种不再是农民经济的主要来源,诸多因素导致农民兼职化或弃耕务工现象日益严重,农村劳动力大量外出就业流失,使得土地閑置。同时,诸多因素使得农民逐渐对农业重视程度大大降低,他们对土地的投资也大大减少,对土地的投资下降,从而导致土地的产出大幅下降,甚至出现了大片的土地荒芜。
由于缺乏体力和财力,农田水利、道路设施等的陈旧失修,导致农田旱涝在设施上无法得到有效解决,由于缺乏及时修缮,农田旱不能浇,涝不能排,田间道路无法有效进行排水和耕作,导致特殊天气过后,农机械无法正常进入田块进行耕作,严重制约了农业生产发展,同时也阻碍了现代乡村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3.4 土地流转较为困难
随着农村土地流转的价格持续上涨,雇佣劳动力的成本也越来越高,家庭农场的经营状况也受到相对影响。
一方面,土地资源的日趋紧张,愿意土地流出的农户也在逐渐减少,造成土地难以集中连片形成规模耕作,制约了家庭农场规模耕作和发展。另一方面,随着土地流转各地区价格的不稳定,造成农户对土地带来的预期收益也变得不确定,许多农户担心每年收入可能会受到影响,也导致他们并不愿意跟农场主们签署长久的土地流转合同,所以,同一地块的土地流转承包也出现了没有连续性的现象。导致许多家庭农场的承包期普遍较短,或很难形成土地规模种植。
3.5 土地流转合同不规范
近年来,土地流转问题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但在现实条件下,土地流转矛盾纠纷也在频繁出现。虽然已经建立了相关的土地流转程序和合同条款,国家出台了制式的土地流转合同文本,但由于农场主和农户都缺乏较强的自身法律保护意识,在实际操作中仍有大部分家庭农场主与农户之间自拟缺乏法律效力的流转合同来完成土地的流通,没有签订正式的、规范的土地流转书面合同的较多。
应对措施:深化服务方式,促进土地流转。一是提供政策解读服务。把土地流转最新政策法规、工作动态、成功经验等及时通过村部宣传,让村户实时了解这项工作的动态。二是提供便民联系服务。对规模经营主体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需的政策咨询、开展一对一服务。
发展前景:
土地流转是农业现代化的趋势,承包农户将土地流转给第三人,有利于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增加农户收入。但与此同时,各级农经相关部门更需要规范协议签订的合理合法性和宣传普及农户和农场主们在权利受到侵害时及时维权自我保护的重要性,减少因土地流转不规范而发生的上访事件。
3.6 资金投入的制约
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许多家庭农场正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他们必须通过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来提高生产效率,基础设施建设及生产的加强需进行大量的资金投入,导致他们正面临着较大的投资压力,农场主们往往必须依靠外部的融资、资金借贷等进行农场建设。然而,借贷渠道有限,加之其获得的贷款及其他融资途径的匮乏,农民缺乏贷款融资渠道,家庭农场通过银行等正规渠道资金借贷的资金数额较小,借贷额度多数都是几万元,无法满足家庭农场日常运营的实际需求,导致他们无法获得充分的资金支持和投入,无法购买生产资料和农业机械等,进而限制了其对生产资料、农用设备等的购置,导致很多家庭农场在原有规模上难以扩大,无法实现家庭农场较快的发展。
由于以上原因限制了家庭农场的发展。一方面,由于家庭农场缺乏可进行抵押的抵押物和可供质押的财务凭证,金融机构不愿为他们发放贷款,从而使得农户的资金投入明显不足。另一方面,农业的生产周期较长,使得农场主在短期内无法获得较高的收益,并且农业的回报率也不够理想。导致,许多农场主为了减少自身的经营风险,也不愿在经营初期就过度投资,从而也限制了家庭农场的发展。
3.7 人才培养相对滞后
尽管许多农民都长期从事农业生产,拥有着丰富的农业生产经验,但由于文化水平和年龄的局限,加上对家庭农场农场主们培训相对较少,许多家庭农场主仍停留在传统的种植和养殖技术上,种植、养殖科学化和市场信息化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对市场信息的不对称等导致农民的信息采集能力、决策能力等都变得非常有限。
3.8 社会化服务组织覆盖面积不完全
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家庭农场和传统农户相比较,农场已经逐渐开始规模化生产,特别是在耕作和播种阶段,家庭农场初步规模的发展趋势逐渐突出。尽管如此,但由于育苗、病虫害防治等产前技术要求和产后环节受限,使家庭农场在这些环节上规模远远落后于市场中其他经营者,从而导致了它们的价格竞争力受到限制。
4 结语
综上所述,家庭农场作为新型经营主体、农业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逐一解除发展中的桎梏,农业发展将不再束手束脚,未来的家庭农场会更加专业化、规模化,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 农业部新闻办公室.农业部下发关于促进家庭农场发展的指导意见[J].证券导刊,2014(9):41.
[2] 郧宛琪,家庭农场适度规模经营及其实现路径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大学,2016.
[3] 苏昕,刘昊龙.中国特色家庭农场的时代特征辨析[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7(2):105-113.
[4] 吴怡,朱光月,王晓瑜,等.山东省家庭农场品牌建设的影响因素分析[J].甘肃农业,2019(5):72-75.
[5] 王楠.我国家庭农场的经营模式研究[J].中国经贸导刊,2020(8):100-102.
作者简介:刘萍平(1986—),女,中级农业经济师,研究方向:农业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