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色文化融入高校发展型资助育人研究

2024-03-03

吉林教育(党建与思政版) 2024年2期
关键词:困难资助红色

王 丽

(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苏州 215009)

励志教育是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抓手,是实现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我国的红色文化有独特的文化价值和社会功能,具有不可替代的教化、传承、凝聚和激励等作用,高校资助育人要在协同视角下将红色文化融入高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励志教育,重塑他们的角色定位和发展潜能,激发他们奋发向上的内驱力和效能感,为思想政治教育注入新的活力[1]。

一、红色文化融入高校发展型资助育人的重要意义

“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这为红色教育融入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励志教育明确了方向。具有中国特色的“红色文化”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构成要素,具有丰厚的精神内涵和价值底蕴,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红色文化是高校发展型资助育人实施的重要教育资源,励志教育是红色文化转换应用的重要载体,两者的融合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明确价值导向、坚定“文化自信”指明了方向和路径[2]。

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发展型资助育人可以丰富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教育研究视角,加强资助育人工作方法论研究,有助于提高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个人修养水平和人格完善。这样做可以从理想信仰、目标指向、实践品格、政治立场等多个层面,为新时代青年价值观塑造提供道德滋养。高校教育过程中,要从“三全育人”的视角出发,将红色文化融入全员、全过程和全方面。高校在将红色文化融入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励志教育的过程中,首先要全面掌握这类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同现状,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从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任务及效果检测与评估等方面进行系统研究,探讨以红色文化为载体的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励志教育的路径,并将红色精神融入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同时建立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形成有效的保障体系[3]。

二、红色文化融入高校发展型资助育人的难点

(一)红色文化融入高校发展型资助育人的现状调查

1.对象与方法

在前期访谈和文献查阅的基础上,调研组编制了《高校大学生红色文化认同水平调查问卷》,旨在深入了解目前红色文化融入高校的状况和被试对其的态度倾向,并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群体进行调研。调查问卷的最终问卷包括红色认知、情感支持、价值认可和行为倾向4 个维度,共20 个项目,问卷的克隆巴赫系数为0.865,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本研究采用SPSS17.0 进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

此次调查采取整群抽样,抽取在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年龄范围在18~22 岁)为被试,其中调查学校包括南京工业大学、华东政法大学、苏州大学、徐州工程学院、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常州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廊坊师范学院和洛阳理工学院等省内外共17 所高校,总共发放问卷600 份,有效回收585 份,有效回收率97.5%,其中男生278 名(47.5%),女生307 名(52.5%);农村生源407 名(69.6%),城市生源178 名(30.4%);管理类专业学生75 名(12.8%),理工类专业学生80 名(13.7%),艺术类专业学生107 名(18.3%),医学类专业学生99 名(16.9%),农林类专业学生83 名(14.2%),语言类专业学生81 名(13.8%),其他类专业学生60 名(10.3%),平均年龄为20±2.08 岁。

2.结果分析

(1)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对红色文化的感知度分析

调查问卷中设置了高校将红色文化融入贫困生教育的现状探索题目,主要围绕通过什么方式学习红色文化、对红色文化哪些方面了解和参加红色文化教育的意义这三个方面展开。经过调研,调查结果如下:

从表1 可以看出,在红色文化的获取渠道、内容倾向和价值感知上都呈现多元化趋势,尤其在价值感知上,被试对于红色文化助推价值观生成、素养提升等方面认同感较强。

表1 不同维度上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对红色文化的感知度

(2)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红色文化认同现状分析

在设计的5 级记分量表2 中,分数越高,程度越高。调查研究发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同的总分及各维度上的平均分都处在3 分左右,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其中价值认可(=3.818)和情感支持(=3.654)这两个维度上的得分最高,而内涵认知(=3.265)上的得分最低,这说明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能较清晰地认识到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教育的价值,且情感上给予一定支持和赞同,但对于红色文化的内涵的认知还不到位、不全面;行为倾向(=3.437)的得分也相对较低,表明在红色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的践行上有很大的努力空间。

表2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红色文化认同总体统计量描述

(3)被试红色文化认同在人口统计学变量上的差异分析

研究中,笔者运用问卷数据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红色文化认同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比较他们在性别、生源地、专业、政治面貌等方面的差异,如表3:

注:*p <0.05,** p <0.01,*** p <0.001

差异分析中,女生的得分均高于男生,说明女生在红色文化认同水平上要高于男生。在政治面貌上,红色认同的水平依次如下:党员(x=79.58)>发展对象(x=74.43)>积极分子(x=74.11)>团员(x=69.82)>群众(x=67.53),这表明,不同政治面貌对红色文化的认同水平存在差异;在生源地和专业上,尚未探索出显著性差异。

(二)红色文化融入高校发展型资助育人的难点剖析

1.红色文化认知存在“碎片化”现象

从研究中我们得出,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红色文化认同整体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其中价值认可(x=3.818)和情感支持(x=3.654)这两个维度上的得分最高,而内涵认知(x=3.265)上的得分最低。大多数被试认识到学习和领悟红色文化的重要性,并通过对红色资源的学习来寄托自己的爱国情怀,但对红色文化的内涵却没有深入了解。当前部分大学生对于红色文化的认知渠道狭窄、认知深度有限,对于红色知识存在“碎片化”的现象,难以厘清红色文化的内涵,且高校在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上的协同亟待加强,使得这一维度的得分普遍偏低。

2.红色文化网络教育缺乏系统性和精准度

对基础调研数据进行分析得出,不同维度上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对红色文化的感知度有以下特点:首先获取红色文化需求多元化。通过对获取红色文化的渠道的调查,被试最主要通过微信公众号(74.2%)、团日活动(73.8%)和主题讲座(79.3%)三种方式来获取信息,其他渠道中,实践参观占27.7%、学习强国占9.3%,其他占了7.5%;从调查可见,网络媒体对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渗透十分凸显,网络突破了时空限制,成为大学生思政教育的重要阵地。通过进一步的访谈得知,目前网络传播资源不足、规模和效果欠佳,红色网站的建设力度各高校也参差不齐,网络虽然加速了红色文化的传播,但是网络的冲击与不确定性,为红色文化的传播创造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

三、推动红色文化融入高校发展型资助育人的策略

(一)结合特色实践服务,聚力“理论学习+体验感悟”联学

高校思政工作者应与“暑期社会实践”和“社会志愿服务”联动,项目化推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系统参加红色基地走访、红色人物访谈、红色故事整理等项目,让学生进社区、进企业,将学生教育各专题与社会实践交互融入、协同推进,在红色体验中加强个人修养;其次,我们可以利用专业特色,广泛开展“文化传承人、民生筑梦师、美丽守望者”大调研。同时,还可以通过小规模、互动式、有特色、接地气的学习交流,将发展型资助育人融入其中,在实践感悟中坚定专业自信,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真正入脑、入心、入行。

(二)搭建新媒体平台,奏响“研·创·展·宣”四重奏

红色文化融入发展型资助育人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致力于研读原文、深悟原理增强理论素养,通过自主原创将红色素材生动专业地融入职业感知、志愿服务等红色体验,并聚焦打造“三微一端”网络矩阵引领推送思想引领微党课和红色作品微展示,把微信公众号变成开展线上思政课的大“讲台”,结合党史学习竞赛、情景式党课、访谈式活动等形式,运用“云演讲”“云读书”“云展示”“云分享”和“云测验”等创新学习方式,形成“研读原文、原创作品、多元展示、立体宣传”深化主题教育成效,提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红色文化修养。

(三)构建“三维一体”模式,助推资助型育人体系构建

经调查研究,笔者提出从红色文化融入的视角探索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励志教育的“三维一体”体系,加深红色文化的内涵教育,培养对于红色文化的情感支持,增强对红色文化的价值认可和推动自觉践行、传播红色文化的行为倾向,以构建“共建共享、协同育人”新格局[4]。“三维一体”工作体系是指通过把握三大环节、贯通三大平台、落实三大考核,最终落脚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三大环节”指把住制度实施、阵地建设和学习共享三个环节,推动文件制定规范化与理论学习常态化;“三大平台”指“实践+”协同育人平台、“导师+”协作共融平台和“企业+”成果转化对接平台的深度融合;“三大考核”指一套完整的以“红色素养、技能水平和抗压能力”提升为标准的学生励志水平提升的评价体系。通过此体系的构建,助推发展型资助育人模式的完善,纵深推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资助育人新格局[5]。

猜你喜欢

困难资助红色
困难中遇见团队
困难我不怕
红色是什么
高校资助育人成效的提升路径分析
“隐形资助”低调又暖心
红色在哪里?
追忆红色浪漫
选择困难症
美国防部资助研发能垂直起降的无人机
2600多名贫困学生得到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