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名著导读设计实践探究
2024-03-03谢娟萍
谢娟萍
摘 要
教师要在名著导读阶段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的能动意识,优化学生的阅读状态,逐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水平。教师可以通过情境导学呈现阅读任务,通过小组合作品评名著片段,通过双向互动设计导读计划,探索在名著导读活动中突出学生主体意识、提高能动行为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
以生为本 名著导读 实践路径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明确指出要促进学习方式变革,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教师在组织名著导读活动时要切实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基本原则,优化教学形式,引导学生在丰富的学习情境中主动接受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帮助学生在积极思考、勇于探索与自主表达活动中顺利读完整本书,丰富学生的自主学习经验,激发学生的主体性和探究精神。
一、通过情境导学呈现阅读任务
为了促使学生在名著阅读中实现自主探究,教师应创设和谐的阅读氛围,选择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名著,提高他们对名著的关注度和投入度,优化学生的阅读状态与思维品质。
以統编语文教材七(上)第六单元名著导读《西游记》为例,首先,根据作品的核心内容、所记录的时代背景,确定具体的情境创设方式,比如角色表演、视频引入、对话启发等等,使得学生能够全身心投入情境之中,并产生阅读兴趣。接着,教师便可利用导读单、学案、思维导图等启思工具呈现具体的阅读任务,支持学生自主决策,自行迁移阅读技巧,以此帮助学生完成自主阅读。最后,开展名著导读活动时,播放影视剧《西游记》相关片段。影片中奇幻的特效也深深吸引着学生关注故事情节。教师引导学生圈画出名著中描写孙悟空人物形象的重点语句,分析其人物形象,从中学习塑造人物形象的方式方法,感受名著的语言风格与写作特点。在此教学基础上,笔者整理了《西游记》的相关文学点评、创作背景、作者个人资料等信息常识,帮助学生拓展文学常识,切实提升学生的自主阅读意识。
二、通过小组合作品评名著片段
新课标中在关于优化学生学习行为时强调了“合作交流”的重要性。通过小组合作,可改善学生独立思考的状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名著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发展、主题等,并培养学生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解释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以统编语文教材七(上)第三单元名著导读《朝花夕拾》为例,笔者在介绍了鲁迅先生的经历以及创作背景等信息之后,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交流,自主选择感兴趣的片段进行文本赏析,分析辛亥革命时代背景下的社会风貌,讨论作者在文章中所蕴含的深邃思想以及斗争精神等,以期学生能够感知鲁迅先生对历史的思考、对现实的警醒。
笔者观察到,由于学生的成长经历有限,他们难以感知鲁迅先生对现实、历史的思考与执着,而在学生阅读时适时补充历史背景知识,引导学生沉浸式阅读与思考,能使其结合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去探索名著的现实意义,有利于进一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理解鲁迅的“硬骨头”精神。
三、通过双向互动设计导读计划
名著导读教学除了要引导学生分析作品的现实意义、品读关键语句之外,还应根据学生的阅读水平设计整本书阅读计划。在此环节,教师要多与学生沟通交流,尊重学生的想法、需求,弹性设计整本书阅读计划,切实优化学生的自主阅读状态。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应确保导读计划与学习内容有机衔接,使学生能够在连续的活动中逐步深入学习和理解。
以统编语文教材七(下)第三单元名著导读《骆驼祥子》为例,在学生自主阅读全书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拟小标题,梳理主要内容,厘清文中的具体内容以及人物之间的关系。如此,既能立足名著,也能引导学生从课内走向广阔的课外天地,培养学生深度阅读、学以致用的能力。
总而言之,教师应在初中语文名著导读设计中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逐步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使其能够更好地理解、欣赏名著,并培养对文学的热爱和追求。为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去创设情境任务,积极开展小组合作,通过双向沟通设计整本书阅读计划,引导学生在丰富的阅读实践中汲取智慧与精神财富,有效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邹区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