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共同体推动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

2024-03-03仓定志

初中生世界·初中教学研究 2024年2期
关键词:华东师范大学名校高新区

仓定志

本期策划人:练鹏燕

为深化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公平,进一步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各地各校积极开展教育共同体建设,从教育行政管理、学校文化建设、管理队伍培育、教育人才培养等多个维度发力,逐步拓宽了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面,提升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引领力,形成了不少具有启发性和参考性的实践路径。本期《观点聚焦》栏目刊发3篇文章,从区域和学校层面关注教育共同体建设的具体举措,敬请关注。

教育共同体是以实现优质带动、优势互补为目标,将两所及以上有共同愿景的学校组成的发展共同体,这是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有效措施,在落实“双减”政策工作中显得尤为重要。2016年,江苏省盐南高新区启动“名校名师”工程,对区域内生源、师资、装备等教育资源进行合理重组,确立与市内外名校构建教育共同体的综合改革思路,协同推进,逐步覆盖,形成不同维度、各具优势的教育共同体发展样态,推动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

一、愿景:开门办学,激活“一池水”

激发内生活力。盐南高新区位于盐城市南部,建成区集聚了全市最优质的教育资源,但非建成区也有部分一般校和薄弱校。要通过改革举措,拆除薄弱校保守观念的“思维墙”及其与优质校之间的“资源墙”,激发学校内生活力,实现“1+1>2”的改革效果。

坚持整体联动。坚定全区教育“一盘棋”的理念,建成区和非建成区同步发展,所有学校与市内外名校结成教育共同体,真正做到办好新建校,带强一般校,消除薄弱校,让更多的孩子在家门口上到好学校。

引入优质资源。不仅依托区内优质学校,也充分关注全国著名高校、市外名校优质教育资源的引入,发挥其示范辐射引领作用,以强带弱、以优培新,形成合作共建机制,带动区域学校共同发展。

实施分类管理。针对教育共同体的不同情况,合理界定不同类型教育共同体领衔校与成员校的关联程度和权责边界,实施差别化办学管理和差异化“捆绑”考核,激发教育共同体整体办学活力。

二、样态:分类施策,打准“聚光燈”

1.“园区式”教育共同体

为策应盐城“长三角科技创新之核”北核的功能定位,盐南高新区聚力打造一座融金融、教育、生活、康养等功能于一体的高品质魅力新城。在此背景下,我们积极引入全国著名高校——华东师范大学优质教育资源,成立华东师范大学盐城高级中学教育集团,实施“园区式”办学,高起点创办了华东师范大学盐城高级中学、华东师范大学盐城实验学校。华东师范大学选派特级教师担任学校校长,聘请上海市基础教育领域顶级专家成立学校发展专家智库。南海未来城现有的3所学校全部纳入园区,实施统一紧密型管理,实现华东师范大学优质教育资源覆盖整个南海未来城。

2.“一体化”教育共同体

盐南高新区先后将学海路初中、希文小学、新河初中、六合路实验学校与区内相邻的名校结成“一体化”教育共同体,增挂名校牌子,校长由领衔校安排省特级教师担任,校区间均衡配置教师资源,在办学组织、目标规划、教育教学、队伍建设、安全管理和考核评价等方面实施紧密型、统合式管理,实施发展规划、课程建设、师资培训、教研活动、学业监测、素质评价“六统一”教育教学管理机制。

3.“集团化”教育共同体

2019年,盐城深化主城区小学集团化办学改革,主城区组建20个教育集团,领衔校都是主城区办学质量较高、群众口碑较好的优质品牌校。盐南高新区小学全部加入主城区名校教育集团,实行协作型、指导式结对共建模式。教育集团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打通了资源、课程、科研等校际壁垒,常态化开展教师交流、业务“传帮带”,充分激发成员校发展的活力和动力。

4.“结对式”教育共同体

盐南高新区将目光放到南通、上海等地品牌学校,与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华东师范大学附属小学、上海市实验小学、南通师范大学第二附属小学等名校建立“结对式”教育共同体,柔性引进一批特级教师名师工作室,开阔了区内教师教育视野,拓宽了教育思维。

三、举措:相融相生,拧成“一股绳”

在推进教育共同体建设过程中,盐南高新区不断拓展融合范围和深度,丰富教育共同体发展内涵,推动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

1.“互联网+”促进资源互联互通

盐南高新区顺应“互联网+”的发展趋势,开展智慧校园建设,提升校园环境信息化水平,实现基础设施、教育资源的智能化。建成视频会议系统、智慧教学系统等6大网络系统,让教师能够实时点播网络“云课堂”,为教育教学资源共享、信息互联互通提供保障。2017年,敬贤路实验小学率先探索线上教研新模式,成功与上海市实验小学开展线上教研,实现异地教学、互动教研“零距离”,开辟了教研活动新路径。教育共同体学校课程资源、教研资源、课堂资源、课题资源等相互开放。通过开展网络互动教学、优课录制、网络教研、视频会议、远程培训等,进行网络帮扶教学活动,实现校际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助推全区课堂教学改革进入“深水区”。

2.“工作室+”助推教师专业发展

在共同体学科中心组的建设过程中,充分发挥引进的特级教师名师工作室在研究活动中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区内组建20个名师工作室,担负起培养专家型教师集群的重要使命,努力成为名师再成长的“新引擎”、工作室成员跨越式发展的“加速器”、团队协同研究生成高品质研究成果的“蓄水池”。全区九大学科中心与省内外名师工作室无缝对接,建立义务教育学校教师业务提升社群,通过信息共用、教法共研、经验共享等方式,改变传统的教师教学研究“信息孤岛”现象,推动教师培训从校内交流、区内交流走向跨区域交流,营造一个相互理解、相互促进、共同进步的和谐发展局面。

3.“课程+”建设优质课程体系

依托教育共同体领衔校传递课程理念,输出精品课程,将活动课程“移植”到成员校,帮助成员校建构起可选择、生长性的课程体系。在华东师范大学专家的指导下,华东师范大学盐城高级中学构建了盐海文化体系和唯美课程,设置了京剧鉴赏、生物应用、新闻写作等特色课程。华东师范大学盐城实验学校打造了教育戏剧、STEAM课程。新河初中加入鹿鸣路初中“和融课程”“和真课堂”“和雅团队”建设,协同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着力培养“知理明礼、强体健魄、博雅自育”的现代公民。学海路初中传承康居路初中“三情”教育特色,建设有情趣的课堂,共同打造省初中思政学科示范性课程基地。

4.“研学+”拓宽学生学科视野

教育共同体之间组织丰富的学生体验活动,相互切磋、相互学习,共同成长、共同进步。华东师范大学盐城高级中学每年选派优秀学生参加“华师启航”夏(冬)令营活动。学生全方位体验名校环境氛围,走进大学科研基地,与院士级专家零距离接触,体验物理工程、化学分析、细胞生物、地球空间等前沿科技成果。

四、思考:各美其美,强化“内动力”

几年来,盐南高新区的教育共同体从简单的校级交流到深度的引领共建,开展了一些实践和探索,迅速提升了区域教育品质,但仍存在一些深层次矛盾与问题,需要进一步探析和厘清。

从“我校”到“我们”——增强自我身份认同感。在教育共同体建设实践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对区域学校而言,在身份转变的同时,理念和文化均产生剧烈碰撞。从“我校”到“我们”,加强文化认同是应该迈出的第一步。需要坚持理念为先、文化融合,促进教育共同体学校之间文化的深度认同,形成共同愿景,绘制学校发展路线图,在价值理念上达成有效共识,实现同频共振,才能真正构建起教育共同体。

从“输血”到“造血”——提升学校核心发展力。教育共同体不能抑制成员校发展的自主性和积极性,要通过一体化办学赋能成员校提升自主办学水平。在学校管理方面,充分依靠成员校管理力量,下放管理权限,职权明确,激发成员校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内驱力。教师是学校发展的主力军,教师素质提升则学校优质发展。要针对成员校教师不同的发展需求,提供菜单式培训,真正变被动培训为主动研究、共同研究。

从“一面”到“多元”——形成特色优质新格局。教育共同体办学不是领衔校的简单复制,更不是总校资源的单向输出,教育共同体应该最终走向各具特色的多元优质。因此,在教育共同体建设的推进过程中,领衔校要尊重和保护成员校的特色与文化,通过精准指导、重点帮扶,帮助成员校发掘自身特色,从而真正达成主动发展、可持续发展,实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南高新区教育局)

猜你喜欢

华东师范大学名校高新区
“绿色碳科学”专辑编委会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 年总目次(总第221—226 期)
名校介绍
聊城高新区多措并举保障贫困户“居住无忧”
遂宁高新区
名校简介
如雷鼾声惊醒“名校梦”,15岁少年不堪重负卧轨自杀
郑州高新区贾庄唐墓
赶集挑名校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总目次(总第173-17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