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学习视角下高中英语单元作业设计
2024-03-02赵恕敏左翠菊
赵恕敏,左翠菊
一、前言
作业设计是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作业活动作为学生学习情感发展和学习能力提升的良好载体,可以优化学生的学习情感,提升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学习求助能力[1]。深度学习超越理解层面,立足情感观、价值观、综合能力等维度,不仅为教学活动提供了理论指导,也为作业活动提供了抓手,为教师的作业设计搭建了支架。
2021 年7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在《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中指出:“要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发挥作业诊断、巩固、学情分析等功能,将作业纳入教研体系,系统设计符合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体现素质教育导向的基础性作业。鼓励布置分层、弹性和个性化作业,坚决克服机械、无效作业,杜绝重复性、惩罚性作业。”[2]“双减”政策的颁布不仅为义务教育阶段的作业设计指明了具体要求,也为高中阶段的作业设计提供了参考方向。《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 年版2020 年修订)》(以下简称“新课标”)指明单元是承载主题意义的基本单位,教师要认真分析单元教学内容,关注主题意义,制订指向核心素养发展的单元整体教学目标,进而开展单元整体教学。“新课标”中除了指出对教师进行单元教学的要求,同时也强调了学生学习的程度。学生要深度理解主题语境和语篇内容,自主表达观点,实现深度学习[3]53-56。单元作业设计作为单元整体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围绕着同样的单元主题,指向着同样的教学目标,共同承载着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任务。由此,结合“双减”政策和“新课标”中给出的相关要求,有必要总结出能够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单元作业设计的原则,阐述指向深度学习的高中英语单元作业设计的实践路径。
二、深度学习视角下单元作业设计的内涵
作业一般包括课前作业、课堂作业和课后作业,这里所指的作业为课后作业,即教师布置的学生在非教学时间内独立或合作完成的不同类型的学习任务[4]。作业设计是作业活动的重要环节,是一种学习活动的设计或者是一种对学习环境的设计[1],是教师主导的对作业所涉及的学习活动进行设计的动态过程,具有应然性和实然性双重表现[5]。单元作业设计指的是教师要立足单元整体,以单元主题意义为线索,基于各语篇的逻辑关联整合优化教学内容,深度剖析语篇,以问题任务为主线,紧扣单元教学目标和课时目标,结合学习主体的差异性,统筹规划单元作业为支架、统领课时作业为子集指向单元作业的动态设计过程。
深度学习是浅层学习的对立面,浅层学习指的是学习者关注文本本身,使用的是死记硬背的学习策略[6],而深度学习指的是学习者尝试理解文本内容和作者意图,即学习者在理解的基础上将所学知识迁移应用到现实生活并能够独立或与同伴合作共同分析问题、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
深度学习视角下单元作业设计以深度学习理念为指导,体现深度学习的特点,以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为目标。具体来说,作业的设计要基于单元整体,紧扣单元主题和教学目标,把握各语篇间的逻辑关联,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使学生批判创造地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自主、合作完成课后作业。
三、深度学习视角下单元作业设计的原则
深度学习视角下单元作业设计兼具单元整体和深度学习的双重特征,应该遵循导向型、关联性、层级性、实践性的原则,从而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发生和核心素养的发展。
(一)导向性
落实到中小学教育领域,深度学习指的是在教师引领下,学生掌握学科的核心知识,理解学习的过程,把握学科的本质及思想方法,形成积极的内在学习动机、高级的社会性情感、积极的态度、正确的价值观[7]。从中可以看出,深度学习突破语言知识层面,涵盖认知、思维、情感等多维度,与英语学科课程目标及核心素养相接轨。因此,指向深度学习的高中英语单元作业设计要以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这一总目标为导向。在深度学习总目标的引导下,指向单元的作业设计要立足单元整体,紧扣单元教学目标,基于单元教学目标再设计各课时目标。
(二)关联性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设计以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为依据,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应遵循高中课程体现的时代性、基础性、选择性和关联性原则[3]7。作业设计作为教学活动的延伸和补充,同样映射出关联性的本质特征。深度学习视角下的单元作业设计应体现语篇间的逻辑关系,整合单元知识内容,联结各项语言技能,各课时作业间应层层递进、彼此关联,最终形成整体到部分、再从部分到整体的框架体系。
(三)层级性
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表明每个人都拥有八项智能,每个人每项智能发展的程度不同,经过训练和培养都能得到良好的发展。多元智能理论体现出了个体之间的差异性,落实到教育领域,教师应该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是各不相同的个体。因此,深度学习视角下的单元作业设计要以学生差异为前提,设计不同层级、不同梯度的弹性作业,切实优化“必做、选做”二分类和“基础、拔高”二层级彼此契合的作业设计,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进行有针对性地整体规划,满足不同水平学生的作业需求,以促使每个学生都能实现深度学习。
(四)实践性
“实践性”超越知识识记、理解层面,聚焦迁移应用维度,引导学生走入社会。深度学习恰恰体现了实践性的特征,重视学习的迁移运用和问题解决。深度学习要求学习者对学习情境的深入理解,对关键要素的判断和把握,在相似情境能够做到“举一反三”,也能在新情境中分析判断差异并将原则思路迁移运用[8]。
深度学习视角下的单元作业设计应凸显实践性的核心原则,建构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真实情境,提供真实的问题任务,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高中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积极性较强,也乐于探索调查,因此实践性的作业设计能够激发高中生的学习兴趣,使其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作业完成的过程中。
四、深度学习背景下高中英语单元作业设计路径
(一)紧扣教学目标,落实导向性
教学目标是单元作业设计的导向靶。单元作业设计要以深度学习的总目标为导向,基于深度学习的总目标设定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二者均指向深度学习目标,单元作业设计要统整好三者之间的关系,从而落实导向性。
教师在设计作业时首先要设计单元整体目标,然后以单元目标为支架设计各课时目标。课时目标不是单元目标的简单分解,而是要在整体单元目标的框架下依据各语篇内容设计层层递进、相互关联的课时目标。下面以外研版高中英语选择性必修二Unit 4Breaking boundaries为例设计单元作业和课时作业。
Breaking boundaries的主题语境为“人与社会”,跨越“社会服务与人际沟通”“历史、社会与文化”两个主题群,涵盖“跨文化沟通、包容与合作”“重要国际组织与社会公益机构”“社会热点问题”三个子主题,主要涉及5 个板块、7 个不同的主题(见表1)。
表1 Breaking boundaries 单元具体语篇分析
根据学情分析、语篇分析、语篇间关联等设置如下单元教学目标和课时目标(见表2)。
表2 Breaking boundaries 单元教学目标和课时教学目标
在单元主题意义引领下紧扣单元整体教学目标,教师可设置如下单元作业:
(1)梳理各语篇间的逻辑关系并绘制单元思维导图,归纳整理单元主题词汇。
(2)搜索其他优秀人物为打破边界所作的努力的相关信息,并使用“it 作形式主语”语法为他/她们绘制信息卡片。
课时作业是在每一课时结束时所设置的作业,要以单元整体教学目标为导向,紧扣课时目标,以“The Global Village”语篇为例,可设置如下作业:“在网络上搜索更多有关地球村的信息,绘制一幅关于地球村介绍的海报并加上英文介绍,要求使用‘it 作形式主语’这一语法结构”。这一课时作业紧扣课时目标,导向性得以落实。
(二)建构逻辑关系,助力关联性
各语篇的逻辑关系是单元作业设计的关联线。各课时之间的逻辑关系是其关联性的体现,各个课时作业须指向单元大作业,以主题为纲,以单元大作业为任务线,设计由易到难的任务和环环相扣的内容,使主题意义的探究层层深入[9]。这一单元的主题是“打破界限”,根据各语篇间的逻辑关联,可将整个单元的主题意义划分为三个维度:认识边界问题;人们为打破边界所付出的努力;打破边界的意义和措施(见图1)。三个维度相互关联、层层递进,逐步引导学生深化对单元主题意义的理解。以第二个维度为例,可将其分为打破国籍边界、打破地域边界、打破种族边界、打破意识形态边界,这四个方面紧密相关、相互关联。因此,各语篇间并不是独立的,在设计各课时作业时应考虑其关联性,建构各语篇间的逻辑关系,前一课时作业可以作为后一课时作业的基础和铺垫,后一课时作业应当是前一课时作业的拓展和延伸。
图1 Breaking boundaries 单元内容整合关联图
各语篇间的逻辑关联为各课时作业设计奠定基础,第二个维度下“国家—地域—种族—意识形态”按照由外到内、由浅入深的顺序指向单元主题“打破界限”,由此使各课时作业设计自然呈现内部关联性。
“Presenting ideas”板块作为此单元的最后一个板块,承载着使学生深入理解、表达、应用单元主题的任务,根据其内部关联性可设置如下作业:基于本单元了解到的不同类别的边界问题及相应的打破边界问题的措施,以小组为单位,共同调查身边存在的边界问题,每组通过查阅资料等方式,为观察到的一个或多个边界问题制订解决方案,并预测打破此边界问题后可能出现的改变,以书面报告或演示文稿的方式呈现。
(三)打造阶梯教学,优化层级性
阶梯教学是单元作业设计的层级梯。阶梯教学是一个涵盖多维度的综合教学模式,指的是根据学生差异开展不同层级的教学活动。单元作业设计是阶梯教学的后置延伸与核心环节,单元作业设计内在的层次性可通过阶梯教学优化。具体来说,阶梯教学的模式特征要应用到单元作业设计当中,贯彻阶梯教学的核心特征,教师根据学生各方面的个性差异有针对性地设计难度不同、层次不同的作业,从而夯实教学的层次性。
此外,教师还可以设置弹性作业等拔高类作业,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估和同伴评估,根据评价结果学生自行选择适合自己能力水平的作业。因此,面对不同的学生,作业设计需要在掌握学情的基础上实现任务层级化,落实阶梯教学,有效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以“MY 100 DAYS WITH WSF”语篇为例,设置如下分层作业:
选做作业:在网络上搜索与WSF 类似的组织的信息。
Level 1:写一篇短文介绍该类似组织的信息,不少于150 字。
Level 2:思考你想加入哪一个组织?为什么?写一篇不少于150 字的日志。
Level 3:为其中一个组织绘制宣传海报来招募志愿者,要求海报包括该组织的介绍信息、图片、招募要求、工作内容等。
随着层级的增加对于学生的要求也更高,学生需要根据自己上课掌握情况及评价表从选做作业里选择一个符合自己水平的作业。三个不同层级的作业不是割裂的,而是相互联系、层层递进的,教师在设计分层作业时要考虑其中的关联。
再如“The Words That Changed A Nation”语篇,教师可设置必做作业和选做作业:
必做作业:就美国废除奴隶制的意义准备一份英文演讲稿进行演讲。
选做作业:上网查找中国近代时期彻底废除封建制度的革命,了解对应人物、时间、地点、经过、结果、意义等,为当时的优秀人物写一份英文演讲稿。
必做作业基于语篇,考查的是学生对于语篇内容的理解,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而选做作业超越语篇,引导学生关注中国历史,提升文化意识,从而实现课时目标,为实现单元目标打下基础。
(四)夯实迁移应用,保障实践性
迁移应用是单元作业设计的实践墙。迁移应用是实践性的有效凸显,深入语篇而又超越语篇。教师应依据单元主题提供真实的语境,给学生提供发现实际问题、分析切实问题、解决真实问题的机会,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迁移应用能力,实现知识的运用与创新,保障实践性。
因此,除了书面作业,教师可以设置形式多样的作业,如探索类、调查类等,以开放性的生活问题为导向,通过创设真实情境,引导学生辩证思考。
如“MY 100 DAYS WITH WSF”语篇中选做作业Level 3 充分体现了迁移应用的特质,学生为公益组织绘制宣传海报来招募工作人员,一方面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另一方面增进学生对各公益组织的了解,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志愿服务。
再以“Writing a speech”板块为例,设置如下作业:介绍一位为促进两国交流做出重大贡献的人物,并为他/她写一份演讲稿。学生为了完成该作业需要使用搜索资源的策略,既锻炼了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迁移创新能力。
再如“Presenting ideas”板块以开放式的活动引导学生进行口语表达,其本身就是一个旨在培养学生迁移创新能力、拓展学生思维的活动。这一板块设置的作业既属于团队作业也属于社会调查性作业,深度地反映出实践性的设计原则,能够提升学生的协作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批判性思维的提升。
五、结束语
“双减”背景下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作业观,重新审视作业的功能和目的以及作业设计的原则,深度融合深度学习目标和作业设计,打破作业孤立存在的局面。本文结合“双减”政策和“新课标”中提出的相关要求梳理了深度学习视角下单元作业设计的内涵,总结了能够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单元作业设计的原则,并基于具体单元内容阐述了指向深度学习的高中英语单元作业设计的实践路径。基于深度学习的单元和课时作业设计,要深刻把握作业的导向性、关联性、层级性和实践性,真正促进学生深度学习,提升学科的核心素养。但深度学习视角下高中英语单元作业设计的实践路径还不够完善,例如,如何准确地把握各语篇的逻辑关系、如何客观考虑学生个体间的差异等问题需进一步探究。除此之外,深度学习的视角较单一,未来仍需要基于多元化的视角分析作业设计的原则,构建科学系统的作业设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