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泥鳅早期生长特征及不同投喂策略对仔稚鱼生长性能的影响

2024-03-02张亚洲张锦华余传启杨竹青周秋白王自蕊

水生生物学报 2024年4期
关键词:卤虫稚鱼轮虫

陈 琪 潘 杰 曾 毅 张亚洲 张锦华 余传启 杨竹青 周秋白 王自蕊

(1. 江西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 南昌 330045; 2. 南昌市特色水生生物营养生理与健康养殖重点实验室, 南昌 330045)

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隶属鲤形目、鳅科、花鳅亚科、泥鳅属[1], 有着极高的营养价值,其适应性强、成活率高, 养殖成本低, 肉质鲜美。近年来, 泥鳅养殖业迅速发展, 人工养殖规模不断扩大, 对泥鳅苗种的需求量也不断上升, 但目前人工培育的泥鳅苗种的成活率普遍较低, 因此饵料的选择对泥鳅养殖而言尤为重要。

随着仔鱼的口逐步发育完善, 仔鱼常根据饵料大小选择食饵对象[2]。轮虫及卤虫等浮游动物适合泥鳅仔鱼口径, 在游动过程中能够被仔鱼顺利摄食,适口性较好, 所含氨基酸的种类齐全, 不会对水体造成污染。此外, 卤虫还具有增强免疫力和活力的特点[3]。蛋黄作为生产实践中常见的人工饵料, 在传统的鱼苗培养中得到广泛应用, 但蛋黄在投喂过程中存在不易储存、投入量及形态不好把握等缺陷, 使泥鳅苗种无法及时摄食或因其太小而难以摄食, 对水质也存在一定的影响[4], 对于免疫力不高的鱼苗而言, 容易造成鱼苗死亡。

目前, 在大鳞副泥鳅(Paramisgurnus dabryanus)[5]、台 湾 泥 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Taiwan)[6]、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7]等经济鱼类中已逐步开发出专门的配合饲料作为其开口饵料, 然而大部分研究表明生物饵料如轮虫、卤虫等作为开口饵料仍具有一定的优势, 配合饲料由于营养组成及加工工艺等不同导致饲料质量存在优劣[6]。研究表明, 泥鳅在早期生长阶段消化系统在15—20日龄逐渐完善[8,9], 过早摄入配合饲料, 鱼苗可能因缺乏微粒饲料的消化能力而不利于其成活和生长[10]。

目前大量研究集中于泥鳅开口饵料的研究, 随着泥鳅的生长, 天然饵料不能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要, 饵料的营养性、适口性是培育过程中的关键因素。因此本实验拟通过研究不同组合的饵料对泥鳅仔稚鱼时期生长发育的影响, 以期筛选出理想的饵料组合, 探究泥鳅早期发育的特点, 为泥鳅苗种培养和健康养殖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泥鳅

实验泥鳅为江西农业大学特种水产研究所泥鳅繁殖基地自繁获得, 用小球藻、轮虫饲养15日龄(Days post hatching, dph) 至 平 均 体 长 为(1.2662±0.021) cm, 平均体重为(0.011±0.001) g的鳅苗。

1.2 实验方法

实验饵料蛋黄、轮虫、卤虫及配合饲料(表1)。蛋黄用200目网布包住揉碎投喂; 丰节虫为滨州鸿溪水产有限公司生产的鸿溪大红卵; 配合饲料为通威泥鳅育成浮性配合饲料1673, 粗蛋白≥38%, 粗脂肪≥5%, 用磨粉机磨成粉料进行投喂。

表1 不同阶段饵料组合Tab. 1 Different diets at different stages

投喂方式15—40dph分别用轮虫+卤虫+蛋黄(A1)、轮虫+蛋黄(B1)、卤虫(C1)饲喂, 后转为用轮虫+卤虫+蛋黄(A2)、卤虫+配合饲料(B2)、卤虫+蛋黄+配合饲料(C2)继续饲喂至55dph。

1.3 饲养管理

饲养容器为66 cm×50 cm×42 cm的塑料白桶,养殖用水为曝气自来水, 配备充氧装置, 24h不间断充氧; 实验期间每天早上8:30和下午17:00进行投喂, 投喂量根据摄食情况而定; 每天记录泥鳅苗种摄食与活动情况, 实验期间水温20—27℃, 溶解氧5—7 mg/L; 每天进行换水, 清除死苗、残饵、粪便等。

1.4 指标测定

在15dph、40dph和55dph时对各组称重并测量全长。用游标卡尺测量其全长, 用电子天平测量吸干残留水分后的质量, 测完后再迅速将鱼苗放回水中。测量过程中小心、迅速, 确保鱼苗不受伤、不死亡。

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Lt表示在t时间的鱼的体长,Wt表示在t时间的鱼的体重,W0表示在初始时间的鱼的体重。

1.5 数据处理

实验结果用“平均数±标准误”表示, 用SPSS 26.0进行统计分析, 用Duncan’s多重比较进行差异性检验, 显著水平为P<0.05。

用SPSS 26.0进行生长曲线拟合以及回归分析,用t检验比较b值是否与3 (等速生长下的b值)具有显著性差异, 显著水平为P<0.05, 判断鱼类生长异速情况, 即当t检验无显著性差异时, 表示该鱼类为等速生长; 当t检验有显著性差异时, 表示异速生长(且当b>3时为正异速生长,b<3时为负异速生长)。

2 结果

2.1 不同饵料组合对泥鳅生长性能的影响

本实验采用卤虫、轮虫、蛋黄及配合饲料的不同组合作为实验饲料, 分阶段培育泥鳅40d后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不同饵料组合投喂对泥鳅生长性能的影响(平均值±标准误)Tab. 2 Effects of different diets on growth of M. anguillicaudatus (mean±SE)

在15—40dph期间, A1组泥鳅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最高, WGR、SGR、末全长及末均重显著高于B1和C1组(P<0.05); B1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C1组(P<0.05); A1、B1和C1组肥满度之间无显著差异。

在41—55dph期间, A2组泥鳅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最低, 显著低于B2和C2组(P<0.05); B2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最高, WGR、SGR、末全长及末均重均显著高于A2和C2组(P<0.05); A2、B2和C2组的肥满度无显著差异, B2组肥满度高于A1和C1组。

2.2 泥鳅个体早期发育阶段体重、全长、日龄之间的关系

经 过40d饲 喂 后, B组 的 体 重 由0.0117增 至0.2741 g, 全长由1.2704增至3.6880 cm。在发育过程中, 全长和日龄之间的关系最符合三次函数(表3),关系式为TL=1E-05x3-0.0007x2+0.0679x+0.4071(R2=0.995), 拟合曲线见图1。体重与日龄之间的关系最 符 合 三 次 函 数(表4), 关 系 式 为BW=5E-06x3-0.0002x2+0.0048x-0.0125(R2=0.958), 拟合曲线见图2。全长与体重的关系最符合幂函数(表5), 关系式为LWR=0.0062x2.7838(R2=0.988), 拟合曲线见图3。

图1 仔稚泥鳅全长与日龄的变化曲线Fig. 1 Curve of total length and days

图2 仔稚泥鳅体重与日龄的变化曲线Fig. 2 Curve of body weight and days

图3 仔稚泥鳅体重与全长的变化曲线Fig. 3 Curve of body weight and total length

表3 全长与日龄之间关系的参数估计Tab. 3 The model summary and parameter estimates (total length & days)

表4 体重与日龄之间关系的参数估计Tab. 4 The model summary and parameter estimates (body weight & days)

表5 体重与全长之间关系的参数估计Tab. 5 The model summary and parameter estimates(body weight & total length)

3 讨论

3.1 不同饵料组合投喂15—40dph泥鳅仔稚鱼生长性能的变化

陆专灵等[3]对培育20d泥鳅苗种的体长数据进行生长曲线拟合与回归分析, 发现丰年虫作为泥鳅开口饵料生长速率最快且存活率最高, 与劳顺德等[11]研究结果相符。而本研究显示, 在15—40dph期间单纯用卤虫饲喂泥鳅仔稚鱼, 其SGR、WGR、末均重、末全长均显著低于其他组, 可能是因为采用卤虫饲喂时间过长, 投喂的饵料营养单一而不能满足后期发育的营养需求。朱明等[4]发现在培养水体中添加蛋黄被轮虫取食后, 能丰富轮虫的营养成分,泥鳅通过摄食营养强化后的轮虫促进个体生长。本实验中饲喂轮虫+卤虫+蛋黄组泥鳅的SGR、WGR、末均重和末全长均显著高于其他组, 表明经过营养强化的卤虫和轮虫适宜在泥鳅食道发育完全、肠道消化功能逐渐完善的时期及稚鱼期进行投喂。

3.2 不同饵料组合投喂41—55dph泥鳅仔稚鱼生长性能的变化

在41—55dph阶段, 根据前期投喂生长性能的变化, 适当改变后期的投喂饵料, 继续对泥鳅稚鱼进行培养。彭聪等[12]对泥鳅早期发育阶段的食性研究表明, 泥鳅在早期发育阶段随着日龄增长表现出对浮游动物的选择性。因此, 在生产过程中需提供易消化吸收的适口活饵料或营养全面的配合饲料以利生长。蒋宗杰等[13]通过比较泥鳅与其他鱼肌肉的蛋白质含量, 结合市场泥鳅料的效果反馈,认为泥鳅育成料饲料的适宜蛋白质含量为30%—34%, 脂肪适宜需求为5%—7%。Segner等[14]研究发现仔鱼消化饵料的种类影响仔鱼的消化生理机能, 意味着混合投饲可以改善仔鱼摄食和消化能力。本研究发现, 投喂卤虫+配合饲料组SGR、WGR、均末重、末全长均显著高于其他组, 这可能归因于配合饲料中的营养成分能提供泥鳅稚鱼期生长所需的营养。投喂轮虫+卤虫+蛋黄组SGR、WGR、均末重、末全长显著低于其他组, 可能是由于泥鳅对轮虫和卤虫的选择性下降, 且营底栖生活, 很少活动。

41—55dph阶段, 生物饵料与人工饵料的配合投喂在泥鳅仔稚鱼期有着良好的效果, 但生物饵料培养需要耗费大量的精力, 且成本居高不下, 不适宜长时间进行投喂, 随泥鳅的生长及消化功能的完善, 可逐步转食为配合饲料从而达到人工驯化的目的, 获得较为理想的人工培育效果。

3.3 泥鳅早期发育阶段生长特点

在鱼类早期发育阶段, 由于体型的变化导致鱼体各部分生长速度的不一致, 这被称为异速生长,是鱼类的一个常见特征, 生长发育的不均匀也反映了鱼类形态变化与功能的适应性, 异速生长被认为是个体发生过程中的一种进化策略[15,16]。

本实验泥鳅仔稚鱼体重与全长之间呈显著的幂函数关系, 体重与全长之间的关系式为LWR=0.0062x2.7838(R2=0.988), 符合殷名称[17]提出的最常见W=aLb模型, 这在鱼类中较为普遍, 如杂交鲟(Acipenser baeri♀ ×Acipenser sehrenckii♂)、弧唇裂腹鱼(Schizothorax curvilabiatu)、短尾高原鳅(Triplophysa brevicauda)和理县高原鳅(Triplophysa lixianensis)等[18—21]。式中a为条件因子(Condition factor),反映所处环境条件状况[20],b为异速生长因子(Allometric factor), 反映生长发育的不均匀性[22]。在鱼类中, 参数b的可能取值为2.5—4.0, 通常接近于3[17]。当b=3时或者接近于3时, 认为是等速生长, 当b<3时则认为是负异速生长。

本实验b值为2.7838,b值显著小于3 (P<0.05),体重与全长之间为负异速生长模式, 这与张云龙[23]结论一致, 认为泥鳅早期发育阶段呈负异速生长,与高淼[9]对于仔稚鳅的研究结论不一致, 认为是等速生长, 可能是因为其分析阶段为0—70d, 且研究的为体长与体重之间的关系。随着泥鳅的长大, 异速性减弱, 成鳅的b值接近或大于3, 发育趋向均匀,等速生长[24—27]。b值并不是固定的, 不同种群、不同发育阶段及不同环境都会对体重与体长关系式的b值都有影响。从本实验泥鳅体重、全长及日龄之间的关系可看出, 泥鳅仔稚鱼的全长增长较体重增重更早, 其早期生长特点为全长先增加, 体重增长较为缓慢, 侧重于体长的发育。

4 结论

实验表明, 泥鳅仔稚鱼期前期15—40dph投喂轮虫+卤虫+蛋黄, 后期41—55dph投喂卤虫+配合饲料可获得较佳生长性能。泥鳅仔稚鱼体重与全长之间呈显著的幂函数关系, 体重与全长之间的关系式LWR=0.0062x2.7838(R2=0.988),b<3, 为负异速生长模式。

猜你喜欢

卤虫稚鱼轮虫
卤虫的研究与应用
基于广义加性模型的天津近海鱼卵、仔稚鱼群落结构研究
云南盘仔稚鱼口吸盘发育*
卤虫营养强化研究
温度对不同种类臂尾轮虫生长与繁殖的影响
“逆天神偷”蛭形轮虫
"逆天神偷"蛭形轮虫
“逆天神偷”蛭形轮虫
铁皮石斛组培植株和大田植株中的多糖及其卤虫毒性
长江口及其邻近水域仔稚鱼种类组成及分布特征